?

以點入文

2022-07-18 07:25劉佳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湖心亭看雪選點雪景

劉佳

摘 要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文學家張岱的一篇回憶性小品文,篇幅短小,意蘊豐厚,構思巧妙,層次分明,用空靈之筆點 染了一幅水墨山水畫,文字背后更彰顯出張岱的精神世界。以人、景、情為切入點 ,逐步理解文本的豐厚意蘊,將《湖心亭看雪》分成起承轉合的敘事結構、天人合一的審美之境和煢煢孑立的孤獨之境三個選點 教學,將文本的突破口聚焦于最佳的點 上。以點 入文的方式來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以期為一線語文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 《湖心亭看雪》 雪景 審美 選點 教學

教師拿到一篇課文時,可以采用“五步法”來逐步解讀文本,分別為文體定位、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以及這樣寫后產生了什么樣的表達效果。以《湖心亭看雪》為例,首先,我們要文本定位,明確這是一篇經典小品文,其主要特征是篇幅短小,構思巧妙。文章筆墨精煉,融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為一體,既有故事的跌宕起伏,又有景色的優美宜人,還有抒情說理,這樣一來,行文起落有致,不落窠臼,具備多重審美特征和豐厚意蘊。大致解讀了文本主要內容之后,解決了要教什么的問題之后,接下來,我們要解決的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

“‘點’是課文的聚焦點,也是閱讀教學的關注點,如何讓學生對這些‘點’形成聚焦,這是教師需要關心的問題?!盵1] 教師進行《湖心亭看雪》課堂教學時,采取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思路,聚散結合,緊扣住文本大處的“面”,細致展開小處的“點”。以選點教學的形式,聚焦課核心內容,高效組織教學內容,求讓學生優化思維過程,提高審美能力,提升寫作表達能力,多方面落實語文核心素養,讓課文內容能夠打動人心,喚醒學生對語言的審美愉悅,去感受作者傳達的千古之美。

文章以敘事為框架,融合寫景、抒情,其敘事技巧高超,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文章有清晰的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地點——湖心亭;人物——張岱、兩個金陵人;起因——看雪;經過——獨往湖心亭看雪遇他人;結果——更有癡似相公者。這年臘月,張岱住在西湖,大雪連下了三天,凈化了天地,也凍結了人聲鳥語。晚上八時左右,張岱撐著小船,裹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看到雪中的西湖果然風光不凡,更意外的遇到了兩個和自己一樣冒著嚴寒的賞雪人?!耙黄?,先起大意,啟承轉結,三致意焉,則工致矣?!边@是楊載在《詩法家數》中所錄之語,所論的是詩歌創作,逐漸成為中國古代寫作章法結構的模型理論?!啊鸪修D合’作為一種思維的推進的外化,本身具有符合思維的形成和推導的邏輯?!盵2]據于此,將全文分為四層敘事脈絡,開篇“崇禎六年,余住西湖”交代了時間和地點,為起;描繪西湖雪景獨有的疏朗特征,為承;寫詩人湖中偶遇兩個金陵人煮酒賞雪,為轉;借舟子之口“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來表達文章主旨,為合。本文起承轉合的精致結構,是中國古詩文創作的第一筆法。

承接上文,文章便進入了雪景描寫過程,以作者的所見所聞為線索,教師這時再帶領學生抓住第二段敘事的關鍵句“舟中人兩三?!闭归_,文章開篇說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這里是否矛盾?如何理解? 教師抓住這里的人物活動,巧妙設置主問題,組織教學內容,通過解讀人物的內心活動來體會作者的心境。作者到了亭上,見兩人鋪氈對坐。在他心中,大雪三日,更定時分選擇看雪之人肯定是對西湖的景色有著“癡癡地”的執著,除了自己想不到還會有其他人,因此在看到舟子、金陵人時,不禁發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感嘆,這是因為張岱不相信還能有和自己同樣喜歡欣賞雪夜景色的同伴,這令他感到驚喜。

“課堂教學的成功,必須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對所教文本的熟悉,二是找到破譯文本的突破口?!盵3]在簡略的敘事語言中,通過細細解讀,便能發現其用意深遠。通過與舟中人的行為進行對比,發現張岱看雪,只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不攜一物,更沒有約友人一起,而舟子和金陵人結伴而來,鋪氈對坐,還有童子燒酒作興,張岱明白了他們雖表面是來欣賞西湖的雪景,但實際上是找了個靜無人煙的地方飲酒作樂,這與張岱看雪的初衷并不相同。而這幾個人物之間除了不同之處,也有相似之處,正是“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边@句話在實際教學中很容易被忽略,教師應引起重視。本是“問其姓氏”,回答理應是姓甚名誰,可卻接了“是金陵人”,明顯答非所問,這是敘事中的留白之一;而后再接“客此”則更是令人疑惑,這是留白之二。通過作者背景分析知道張岱本是紹興人,船上二人是金陵人,他們本都不是杭州本地人,故在此皆為客。既然皆為客,又哪里需要知道姓甚名誰呢?在哪皆為客,因此“客此”一詞在這里既表現了作者國破家亡的飄零之感又是流露出作者對亡國的無限悲痛。簡短敘事,不作詳寫,就為給讀者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間,教師在教學時可利用這個敘事留白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令學生回味無窮。

新課標指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盵4]教師結合教材中的單元要求,指導學生多次誦讀課文,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將全班同學分組,分別從幾個角度去分析文中寫景的句子,并在小組分享討論,從而使學生能身臨其境的去感受作者筆下的山水風景畫,而教師只需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思考,使課堂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下進行下去。

教師在ppt上面展示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用山上的飛鳥,路上的行人都毫無蹤跡來摹寫籠罩一切的靜,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獨自在江雪中垂釣的蓑笠翁,營造了一個寂靜的雪景氛圍。這與張岱描寫的寂寥空曠的雪景一樣,有異曲同工之妙。接下來,看看課文中是如何描寫西湖的極靜雪景。

張岱在描寫雪中湖景時,運用了國畫的手法——先確定一個點,再畫出輪廓最后再加以整體把握。這樣點、線、面的組合正好構成了一幅晶瑩剔透,富有人的韻味和意趣的水墨山水畫,也展現出中國古代文人的靈氣。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分別從點、線、面三個層次來進行討論。

第一層次——整體寫壯麗的西湖雪景。

首先,教師在屏幕上展示給學生幾幅山水雪景圖,讓學生視覺上有直觀的感受,然后使學生沉浸在“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雪景中。再通過引出三個“與”字讓學生思考有何作用?并了解這是用白描手法寫景的句子,讓學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獨特的審美意境。這里的三個“與”字貫穿天、云、山和水四個不同的審美形式,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天空、云層、山水渾然天成的景象,作者在明知道天與云與山與水是有界限的,卻依然選擇這樣描寫,這是因為“霧凇”在這里模糊了界限,“上下一白”模糊了界限。正是這樣的模糊下,各個景物也被放大了集中展現給讀者,引導讀者把視線停留在天、云、山、水各個景物中,營造了一個氣勢磅礴,但又單純寧靜的白茫茫的雪夜氛圍。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列舉所學過的描寫西湖景色的其他詩句,讓學生明白在張岱筆下西湖里這樣的獨特景致是難得一見的,西湖本來的月夜就很美,而這樣極致的西湖雪景與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的雪景都有所不同。這是能工巧匠的工筆刻畫——“面”。

第二層次——線染寫雪景的疏朗、寧靜、夢幻。

湖上影子,唯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 、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一句采用了白描的敘事手法?!耙缓邸笔堑?、朦朦朧朧的秀美在其中,但又有長堤的特征?!耙稽c”是基本輪廓看得清,又突出雖小,但湖心亭是墨色濃重的一點,結構緊湊,遠看一點,突出湖心亭在西湖中的位置,在整體中是疏朗有致的一點,與西湖平時熱鬧的場景不同?!耙唤妗笔侵鄣男螤?,飄逸靈動,人的熱鬧,寂絕中有人聲,冰冷中有人在?!皟扇!敝小傲!钡囊馑际呛苊煨?,很靈動,在這里作者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來敘述。作者想告訴我們,在茫茫雪夜中,只能遠遠看見這長堤、湖心亭、舟、舟中人四個影子和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的景色,以此來反襯雪之大,天地之大,人之孤獨。這里用了幾個量詞也值得探究,一般來說,我們修飾亭子和人會用量詞“座”和“個”,而不是用“點”和“?!眮碜鲂揎椩~,而且這兩個本都是修飾體積相對較小的物體,而這里用來修飾無論如何也不算細小微小的亭子和人,這也是水中倒影和實物的區別,在大雪的襯托下,湖心亭只有“一點”,舟中人也只有“兩三?!?,這就形成了一個反襯。通過對比將自然景觀和人相結合,猶如一幅絕妙的水墨畫,實現了“以我觀物”和“以物觀物”的和諧統一。

第三層次——定點。

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定點,“點”出這一與世隔絕的境界,一片寧靜。張岱描寫這雪中夜景時,是經過靜心設計的,從長堤寫到湖心亭再到余舟,最后定在舟中人,從空間上來說,由遠及近,層層遞減,景物從“一痕”到“一點”最后“兩三?!?,景物越寫越小,最后定在一個點上,即這寂寥空曠的山水中,這也正是作者“獨往”所想要追求的孤獨之境。

教師已經引導學生從點、線、面三個層次把握了雪景的審美特征,此時應該升華主題,將文章中心聚焦于一個“獨”字,從解讀“獨”的深層內涵來理解作者寫下這篇文章的心境,使學生真正融入到張岱描寫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意境之中。下面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王尚文先生指出:“其它學科重在教材‘說什么’,語文學科則重在教材‘怎么說’,以使學生從中學習如何具體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本領,培養讀寫聽說等語言能力?!盵5]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語文味最直接的載體是語言,從導語、過渡語到結語都準備或動情的、或激昂的、或內蘊的、或深刻的語言來感染學生,喚起他們求知的欲望。教師可以用一句話總結雪景的特點,再通過提問張岱為什么選擇一個人去看雪來引起學生的討論,從而將課堂過渡到下一個教學環節,在此中間,還可以添加一些課堂互動,師生共同參與到課堂當中,構造一個充滿活力充滿語文趣味的課堂,教師學會使用恰當的教學語言,能達到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是生活的外延?!盵6]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試想如果自己要去看雪會做什么準備,現在人們看雪可以足不出戶的在網上或者朋友圈中,而選擇舟車勞頓前往看雪的人卻少之又少,而選擇獨自一人前去看雪的人則會更少。激發課堂的話題討論之后,再回到原文,點出作者正是在“人鳥聲俱絕”的嚴寒環境下選擇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引導學生把自己帶入到作者的角度下,通過與其對比得出作者自身不僅有著對雪景的獨特審美追求,而且還有著不同于常人的執著,從而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教學中更加深刻的領會古代文人雅士的審美追求。這里的“獨往”之“獨”,是當時的天氣獨特,也是前往看時間的獨特,亦是無朋友作伴的獨特,這一系列的獨特,就是作者獨特個性的表現,這是其一。

其二,獨特的審美意趣。大雪三日、是日更定、擁毳衣爐火,張岱把看雪日子選在大雪紛飛的晚上,只擁一毳衣便來看雪,不攜一物。由此可知,張岱不僅獨往湖心亭看雪,還喜歡看的是夜色的雪,這自然是與常人的習慣不同,他所期待的也不是結朋友為樂,而是讓自己完全沉浸在這大雪之中,仿佛這天地之間唯有景色與他,這也正是張岱所想要和所追求的孤獨的審美意趣。

其三,孤獨的遺民者。國破家亡總是令人悲痛,杜甫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文天祥說“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杜牧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張岱說“客此”。對于張岱來說,在杭州這個地方,則是客,而國破家亡,無處歸依,且此時的時間已是清朝,對于張岱來說亦是客居于時。一句“客此”,凝聚著他的孤寂飄零之悲,亦道盡了一個亡國遺民無所歸依的辛酸,不管身處哪里,他都將永是一個“客”的身份,就如一個居無定所的漂泊旅人。

《湖心亭看雪》作為一篇經典小品文,其刻畫的雪景之美和蘊含的豐富的審美價值使其在文學史上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文章僅用寥寥數語便將西湖雪景獨有的疏朗特征和藏匿于文字背后的復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師帶領學生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走進文本深處,讀懂文字背后潛藏的審美蘊藉。教師在進行選點教學時,要將這個點選得準,展得開,落得實,講得透,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有無限的知識生成,不僅僅讓學生只是完成一堂語文課,而是讓學生能夠切身的感受到學習語文的趣味,以此來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最后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教學范式。

[1]王獎華.閱讀教學的選點、達面[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30):56.

[2]周琦.起承轉合話思辨[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高中),2019(7):50.

[3]黃玉峰.尋找課堂教學的最佳突破口[J].中學語文教學,2005(08):2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11.

[5]王尚文.語言·言語·言語形式——試論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1):74.

[6]劉淼.當代語文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2.

[作者通聯: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湖心亭看雪選點雪景
低轉速工況VVT選點對排氣溫度影響研究與分析
“選點突破”技法的理論基礎及應用
《雪景山水圖軸》
《雪景寒林圖》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化審美價值觀
從《湖心亭看雪》一文窺張岱的故國之思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如何理解《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往”
雪夜遇熊
基于ArcGIS格網選點的優化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