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頓人生中的生命詩意

2022-07-18 16:23劉朝群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2年6期
關鍵詞:北固亭京口念奴嬌

劉朝群

摘 要 通過對《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中英雄形象、一 “笑”一“問”和詞人人生困境的對比解讀,發現蘇詞追比意氣風發、志得意滿的將才周瑜,流露出風流自賞、心憂天下的文士情懷。辛詞追慕孫權與劉裕兩位帝王,表現出不滿于現實中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態度,流露出英雄末路的悲涼。而兩首詞在一“笑”一“問”中體現了中國文人“嘆老嗟卑”的心態以及年老無為的生命隱憂。在面對人生困境時,蘇軾選擇了對生命的自我“放逐”與釋然。辛棄疾卻在失意人生中依然堅守愛國熱情與理想信念,帶著家仇國恨的沉重枷鎖。蘇辛二人不同的選擇反映的是詞人豐盈的生命本身的不同。

關鍵詞 對比解讀 生命詩意

“以前是以單篇課文和課時為基本教學單位,課是一篇一篇講的,老師講授為主,聽說讀寫的訓練分布到各個教學環節。我們的語文課總是顯得零碎、重復、隨意?!币浴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窞槔?,教學基本圍繞“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的環節展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教學則主要集中在用典的分析上。教學模式固化、單一,知識點零碎、重復,核心素養難以落到實處。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兩條線索組織單元,教學重心由重知識技能轉為重語文素養的提升?!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教學提示”中也強調:“運用專題閱讀、比較閱讀等方式,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閱讀、鑒賞、探究與寫作?!?/p>

有鑒于此,不少老師對比較閱讀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以《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比較閱讀為例,有同時期、同題材的比較,如楊柳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閱讀》主要從創作背景,思想內容,藝術特色,詞風及作者心路歷程等方面進行比較,雖有一定見解,但比較的內容不免浮于表面;而應慈軍,范麗麗的《中國古代詩歌的任務教學——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將鑒賞“用典”作為“任務”教學的重要內容,以用典切入,引導學生用“法”解難,由“篇”到“群”,讓用典成為任務群學習的關聯點。雖設計新穎,實踐難度也很大。也有古今作品的對比,如辛文君的《以詩歌的傳統架構解讀先鋒詩歌——以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海子〈九月〉為例》,謝同明的《恢弘大氣之章 顧影自憐之辭——毛澤東〈沁園春·雪〉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之比析》,由于時代不同,環境各異,也難免牽強附會。還有中外作品的比較,如林春香,袁艷玲的《壯志難酬 雄心未減——試比較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彌爾頓的〈失明抒懷〉》,地域文化的差異使得可比性也值得商榷。以上比較閱讀究其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單元的人文主題,還停留在知識層面的理解。新教材單元導語明確指出:本單元匯集了不同時期、不同體式的詩詞名作,展示了詩人不同的人生狀態,表現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及不同的審美追求……學習本單元要感受詩人的精神世界,體會詩人對社會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因此,在組織這一單元的教學時,要緊緊圍繞人文主題“生命的詩意”,對八首詩詞作品所展現的詩人的不同生命狀態與人生選擇進行分類,探究詩人在不同人生境遇中,做出不同的人生選擇的原因,體悟詩人對生命價值的思考與詩意表達,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和文化品位。為讓學生深入體悟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本文以《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例,對比解讀這兩首詞的“生命的詩意”。

《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為宋代詞壇中的經典之作,是高中語文各個版本教材中的經典篇目。兩首詞從題材上都屬于詠史懷古類,雖說懷古的地點一在黃州的赤鼻磯,一在鎮江的京口,但兩位詞人跨越了時空,都選擇了三國時期的英雄。因此,抓住兩首詞中各自的英雄形象進行對比分析,來探究兩位詞人所流露出來的志士之慨尤為重要。

登臨古地,扣響歷史的回聲,蘇軾追慕志得意滿的周瑜,辛棄疾則敬仰雄韜偉略的孫權。

歷史上的周瑜是東吳名將,他容貌俊美、精通音律,《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記載:“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迸c此同時,他在政治上也頗有建樹,小妾小喬更是姿貌絕倫。詞作刻畫了周瑜雄姿英發、胸有成竹、指揮若定、足智多謀的儒將形象,更以小喬初嫁的情形來襯托周瑜的英姿雄才,可謂志得意滿的風流英雄。那么,蘇軾究竟羨慕周瑜什么呢?或許這便是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蘇子卻偏偏選擇周瑜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年輕有為,相較于34歲就指揮了赤壁之戰的周瑜,此時的蘇軾已經45歲了,不僅在官場宦海浮沉,沒有多大建樹,還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屈居于沒有實權的團練副使之職,心中的愁苦與心酸不言而喻。誠然,在那個“學而優則仕”的年代,建功立業、功成名就可以說是中國文人士大夫的人生理想。然而,經歷了一系列打擊的蘇軾對韶華不再、功業未就的苦悶更加沉重,忍不住一聲長嘆:“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叭A發”本就令人無限感慨,何況還“早生”。一個“早”字道盡了詞人不愿、甚至不敢面對年老無為的殘酷現實。

其次,蘇軾真正仰慕的還有周瑜與孫策、孫權間如魚得水的君臣關系。如果說周瑜有美人小喬相伴是人生幸事,那么蘇軾也不甘居后,他有朝夕相伴十余年的發妻,也有“知我者,唯有朝云也”的小妾。因此,這里的“小喬”就不僅僅是美人,她是政治身份的代表,正如杜牧詩中“銅雀春深鎖二喬”中的二喬一般。周瑜以出眾才華先后受知于孫策和孫權兩兄弟,他不僅少與孫策交好,還是連襟關系,這樣的君臣關系令多少文士羨慕。而同樣少年成名、風流倜儻的蘇軾,雖滿懷報國志,無奈因性格耿介直率,屢屢不容于當權者,在新舊黨爭中成為了犧牲品,內心苦楚只能釀作一杯苦酒,祭奠江月。

再次,蘇軾追比周瑜還與其身份、經歷有關。蘇軾作為一介文臣,他所期待的功業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救濟世道的決心。正如他“早歲便懷齊物志,微官敢有濟時心”的慨嘆。周瑜同樣作為人臣,一腔熱血匡扶天下。懷著忠君愛國、以天下為己任的理想追求使得周瑜成了蘇軾所期望的榜樣。盡管屢遭貶謫的現實境遇讓他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但他依然在《南康望湖亭》詩作中直言,“許國心猶在”,并在貶謫期間做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業績。

通過分析,不難看出,蘇軾以周瑜這樣一位志得意滿的風流英雄為追比對象,并非隨意選擇,而是飽含深意。他仰慕周瑜的年輕有為與英雄才能,以及周瑜與孫策、孫權之間契合的君臣關系。反觀自己的境遇,蘇子百感交集,感慨萬千,以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抒發了功業未就、年老無為的嘆惋與憤懣。

與蘇軾不同的是,辛棄疾生活的年代動蕩不安,那時北方大部分地方已淪為金人的地盤。他自幼便目睹了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熱,在心里埋下了抗金救國的火種。然而,當時以宋高宗趙構為首的主和派卻為了自身利益,極力阻擾北伐,一味通過求和來換取茍安。滿腔抗金熱忱的辛棄疾得不到朝廷重用,“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他只能“把欄桿拍遍”,將一腔熱血揮灑在一首首沉郁悲壯的詞中。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追慕了三國時期的孫權和南北朝時期的宋武帝劉裕。這兩位英雄人物都在京口建功立業,此時,詞人登臨京口北固亭,自然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們。

孫權胸懷大略,駐守江東,敢于抗衡雄霸一方的曹操集團,開拓疆土,最終確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辛棄疾在另一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慨嘆“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對孫權的仰慕可見一斑。

劉裕同樣起兵于京口,南征北戰,不僅平定了內亂,取代了東晉的統治,建立了南朝,而且兩次北伐,光復了洛陽、長安等中原腹地?!敖鸶觇F馬,氣吞萬里如虎”便是其氣魄的寫照??梢哉f,孫權與劉裕都是叱咤風云的時勢英雄。生逢亂世,目睹破碎山河的辛棄疾,多希望當時的統治者也是這樣的時勢英雄,北伐抗金,收復失地,實現自己的一腔抱負。

詞人開篇借用兩個典故抒發了對英雄人物的崇敬與仰慕之情,不僅滿懷熾烈的英雄情懷, 也表達了自己抗敵救國的愛國情懷。

兩首詞中,蘇軾通過對意氣風發、志得意滿的將才周瑜的追比,流露出了風流自賞、心憂天下的文士情懷。辛棄疾通過對孫權與劉裕兩位帝王的追慕,表現出了不滿于現實中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態度,流露出了英雄末路的悲涼。

古人寫詩講究煉字,常一字傳神。因此,在兩首詞的對比解讀中,煉字也是重要的環節。

《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探討得比較多的是“笑”字,有人認為這是蘇軾想象如果自己生在那個年代,周瑜肯定會笑自己功業無成。也有人認為這是蘇軾的自嘲。從詞意看,“笑”是第一種理解。從詞旨看,可屬第二種解說。因此,自我嘲笑還是別人嘲笑不應是探討的重點,重點是關注“笑”背后的心酸無奈與生命隱憂?!靶Α钡膬热菔恰霸缟A發”,所以“笑”可以理解為“可笑”“可憐”,甚至“可惜”“可悲”“可嘆”。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態,可縱觀中國文學史,能夠如陶淵明一般活著為自己寫挽歌,直面生死的文人恐怕難以找出第二個了??犊绮懿?,寫下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憂嘆;豪邁如李白,寫下了“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顏”的哀嘆。豪放如蘇子,在面對流逝的時光,同樣充滿苦悶與無奈,將這份無法宣泄的苦悶化作一聲苦笑,寫下了“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的慨嘆。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因典故太多,有人譏為“掉書袋”。然而,仍不影響它 “辛詞第一”的地位。這些典故里,最能體現作者情志的,恐怕非“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莫屬了。詞人以廉頗自況,以一個“問”字表達出強烈的報國決心、報國無門的憤懣以及愛國情懷背后的生命隱憂等復雜的情感,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廉頗與辛棄疾都還老當益壯,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可現實的境遇卻是一個被奸人陷害,一個被朝廷埋沒。盡管有著滿腔報國志,卻只能蹉跎歲月,將自己的滿懷壯志寄托于詩詞中。這種建功立業的迫切心情與生命短促、時間流逝的無奈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情感在辛詞中為數甚夥,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再如“甚矣吾衰矣……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币嗳纭白吠?,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還如“中州遺恨,不知今夜幾人愁?誰念英雄老矣?”

如果說對三國時期英雄的追慕與艷羨體現出兩位詞人不同時代背景與理想追求下的志士之慨。那么,兩首詞在一“笑”一“問”中則達到了高度的契合,那便是中國文人“嘆老嗟卑”的心態。在那個“生死有命”的年代,人們面對蒼白的生命有著深深的無力感,對社會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知識分子更是有著更深沉的生命隱憂。

一“笑”一“問”的背后,正是這種功業未成與年老無力的生命隱憂的具體體現?!傲⒌?、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是中國古代儒家知識分子唯一的出路。當所處的時代沒能給他們提供實現政治理想與抱負的現實土壤時,他們只能將目光轉向對自己內心苦痛的書寫。如杜甫、白居易就寫下了不少身體衰頹之悲、疾病纏身之苦以及壯志難酬之憤的詩歌。

可以說,這種生命隱憂是中國傳統文人共同的心聲。

“生命的困頓”表達的是生命的一種狀態,即生命的成長與發展陷入了一種“困惑、焦慮與無助”的境地,如國勢的衰微、仕途的不順、生活的磨難等。當這些生命中的苦難如洪水般涌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人生選擇與生命狀態。如曹操對天下歸心的渴望,陶淵明對山野田園之歸的選擇,而飽受國破家亡的李清照在《聲聲慢》中演繹了亂世中的生命況味。

縱觀蘇軾的一生,正如他自己在《自題金山畫像》里所說的那樣:“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誠然,回顧他漫長的政治生涯,幾乎都在漂泊輾轉。他自步入仕途就屢遭貶謫,初因反對宰相王安石變法自求外放;后又因“烏臺詩案”被捕下獄,出獄后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好不容易等來機會重新被起用,卻又因“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只能再度自求外調,一度貶到惠州、儋州,最后病死常州??梢哉f,蘇軾的一生就是被“放逐”的人生。

歷代失意文人,在被政治放逐的過程中,或苦悶消沉、困頓不堪,或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半生飄零困頓的蘇軾屬于哪一種呢?循著他同時期的作品,由此推彼,探究蘇軾在困頓人生中,如何實現精神上的“突圍”,感悟生命的詩意。

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詩人面對滾滾東流的江水,聯想到淹沒于歷史長河中的英雄人物,看到了個人力量的渺小與微不足道,于是發出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慨嘆。這句是消極情緒的表達還是積極的心理寬慰?

從蘇軾同時期的作品中去找尋答案,《前赤壁賦》中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等表達了人生苦短,稍縱即逝,沒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何必把個人榮辱、得失掛在心上,不如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精神的寄托?!抖L波》中一場自然的風雨,讓飽受政治風雨的蘇軾獲得了頓悟和啟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贝藭r的蘇軾,已經從被動的“放逐”到自我“放逐”的狀態了,呈現出一個生命個體在現實中的困境和抽離現實的自我覺醒和徹悟。蘇軾在自己的人生困境中經歷了從不甘與苦悶到超然物外、達觀世事的心靈修復,突破了生命的重圍,完成了生命的蛻變。事實上,這一切得益于他本身樂觀豁達的天性與儒釋道文化精髓的浸潤,儒家“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張以及參禪修道的佛家做法在蘇軾身上得以集中體現。當人生無可奈何,便將詩意寄寓江月。因此,“人生如夢,一尊懷酹江月”不是消沉,而是由內而外的一種釋然。

同樣身陷人生困境的辛棄疾,又怎樣對抗生命的無力感呢?與蘇軾順應自然的自我“放逐”不同,辛棄疾始終將個人際遇與民族命運緊緊拴在一起,堅守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的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人生志向。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人借用劉義隆、拓跋燾與廉頗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達了中原恐難收復的擔憂、無奈、沉痛以及對朝廷茍安旦夕,不圖恢復的憤慨和抗議。詞中“熔鑄了詞人年輕時馳騁于抗金戰場和在南宋做官時平定暴亂以及積極籌劃抗金事業的‘英雄’記憶,也包含了詞人英勇有為、政績卓著的‘風流’而遭到主和派‘雨打風吹’的憤懣體驗”[9]。雖然不乏“我愧淵明久矣”的牢騷,但“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愛國熱情與理想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他在失意人生中依然堅守自我,詩意地生存。這份詩意背后是家仇國恨的沉重枷鎖,使得他不能如東坡一般自我“放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在大喊“殺賊”!。

荷爾德林說:“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被蛟S真正的詩意并不是這些詩作,是詩人不同選擇下豐盈的生命本身。

[作者通聯:貴州甕安第二中學]

猜你喜歡
北固亭京口念奴嬌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念奴嬌·脫貧振興慶盛會
念奴嬌·脫貧振興迎二十大
京口驛的回憶
語文素養視域下的詩歌教學
念奴嬌 國慶(外三首)
語文素養視域下的詩歌教學——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為例
念奴嬌 ·白衣興頌
“孤游”離京口,“疲老還舊邦”——鮑照與京口淺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