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成像聯合X線對肱骨近端骨折的診斷分析

2022-07-19 09:26劉子豪尚紅濤董桂賢劉玉民
影像科學與光化學 2022年4期
關鍵詞:肱骨分型磁共振

劉子豪,尚紅濤,董桂賢,劉玉民,張 寧

衡水市人民醫院創傷骨科,河北 衡水 053000

肱骨近端骨折的發生與低鈣飲食、癲癇、電治療、跌倒、骨質疏松等原因存在聯系,其臨床癥狀表現為肩部外側疼痛、淤血斑、肩處壓痛、小結節腫脹、活動受限等,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三角肌麻痹、腋動脈損傷[1-3]。X線是具有價格低、輻射小、速度快、安全性高等優點的檢查方法,在肋骨骨折、脛骨骨折、跟骨骨折、脊柱骨折等多種關節外科疾病的診斷中均有應用,但其對骨折端移位程度、小結節等測定較為困難,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磁共振成像可對患者機體組織情況通過磁共振現象進行反映,具有多序列成像、成像清晰等優點,在乳腺癌、腕關節損傷、三叉神經痛、肘關節骨折等多種疾病的診斷中均有應用[5]。目前臨床關于將磁共振成像、X線聯合檢測肱骨近端骨折的相關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研究中對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將磁共振成像、X線聯合檢測,分析兩者聯合對肱骨近端骨折分型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衡水市人民醫院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疑似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齡42~70歲,平均年齡(48.30±5.30)歲,所有研究對象均出現活動受限、腫脹、疼痛等情況。以多層螺旋CT(MSCT)檢查為“金標準”,最終確診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0例,非肱骨近端骨折(開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30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知情同意。納入標準: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出現活動受限、腫痛、骨擦音、上肢畸形、局部瘀斑等癥狀;骨折時間<21 d。排除標準:存在既往肩關節手術史者;合并免疫功能障礙者;存在磁共振成像、X線檢查禁忌者;合并血管損傷者。

1.2 方法

1.2.1X線檢查、磁共振成像檢查

通過X線機(上海華線醫用核子儀器有限公司生產,型號:F50100II50MA)對患者進行檢查,檢查前需囑咐患者將身上金屬異物自行摘除,對肱骨正位、側位進行檢查,掃描參數:管電壓50~70 kV,管電流500 mAs。通過3.0T磁共振儀(西門子)對患者進行檢查,掃描前需囑咐患者將身上金屬異物自行摘除,使患者在掃描床上平躺,取仰臥位,掃描序列:T1WI、T2WI、DWI、矢狀T1WI、FLALR序列軸位成像。首先進行平掃,之后注入合成配合物釓噴酸(Gd-DTPA)試劑進行增強掃描。對患者X線圖像、磁共振成像圖像的移位位置、骨塊數目等進行觀察、記錄。

1.2.2圖像分析

由3位臨床工作時間均在7年以上的高資歷醫師對患者X線圖像、磁共振成像圖像進行獨立審閱,閱讀后給予分型結果,閱片過程中提供Neer分型圖表加以參照,其中Ⅰ型為4個解剖部位成角<45°或相互位移小于1 cm,Ⅱ型為大結節、解剖頸、外科頸、大結節4個部位有一處發生骨折且位移,Ⅲ型為4個部位有兩處發生骨折且位移,Ⅳ型為4個部位均發生骨折且位移。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比較分別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診斷效能分析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聯合診斷實施Logistic二元回歸擬合,返回預測概率logit(p),將其作為獨立檢驗變量。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典型病例圖像

X線圖像顯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大結節粉碎、三部分骨折發生脫位;磁共振成像圖像顯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骨皮質不連續,崗上肌肌腱出現連續性喪失。見圖1。

圖1 典型病例X線(a)和磁共振圖像(b)

2.2 磁共振成像聯合X線對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的診斷檢出率

磁共振成像聯合X線對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的診斷檢出率高于X線和磁共振成像單獨診斷(P<0.05)。見表1。

表1 磁共振成像聯合X線對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的診斷檢出率[n(%)]

2.3 磁共振成像聯合X線對肱骨近端骨折的診斷價值

與X線、磁共振成像單項診斷相比,兩項聯合對肱骨近端骨折的診斷價值較高,AUC為0.830(P<0.05)。見表2。

表2 磁共振成像聯合X線對肱骨近端骨折的診斷價值

3 討論

近年來,肱骨近端骨折的發病率隨著人口老齡化人數、骨質疏松人數的增多而上升,對于無明顯位移的患者臨床多采用外固定及服用藥物進行治療,對于出現位移的患者臨床多根據患者認知水平、受傷前肩關節功能、骨折特征、受傷時間等制定適宜的手術計劃,因此對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準確分型及嚴重程度判斷對其臨床治療手段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6-9]。

本文中將磁共振成像、X線聯合應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診斷當中,研究發現兩者聯合診斷敏感度為93.33%、特異度為83.33%、準確性為90.83%。相關學者研究發現[10,11],肱骨近端骨折多發人群以青少年、中老年為主,其主要原因為青少年因骺骨較為薄弱且活動力較強,而老年人多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因此肱骨近端骨折的發生率較高。肱骨近端骨折可根據骨折后位移距離、骨塊等進行Neer分型,目前臨床主要通過CT平掃、X線片、三維重建、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測手段對其進行分型[12,13]。

本文研究顯示,X線診斷的準確率為69.17%,低于磁共振成像的74.17%及聯合檢測的90.83%。有關研究顯示,X線雖可在透視狀態下進行數字攝影,可對數字圖像進行實時顯示,圖像經后續處理后可為臨床診斷提供較為可靠、豐富的信息,但其對骨折端移位程度、小結節等測定較為困難,且因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關節疼痛無法外展,很難按醫師要求完成配合擺位,進而對X線投射位置造成了影響,易造成影片清晰度降低、重疊,進而對醫師的準確判斷造成了影響,造成漏診、誤診,因此,在X線檢查的基礎上聯合磁共振成像,可提高肱骨近端骨折分型的診斷準確率[14,15]。另有研究顯示[16-18],X線具有投照量小、費用低廉、速度快、輻射小等優點,為多數關節外科的常規檢測手段,在肱骨骨折、肋骨骨折、脛骨平臺骨折、跟骨骨折中應用較為廣泛,因此可作為肱骨近端骨折輔助診斷手段。

本研究結果顯示,磁共振成像聯合X線對肱骨近端骨折分型的診斷價值較高,分析其原因為磁共振成像可通過不同參數、脈沖順序及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等多平面成像獲得對比度較高的圖像,進而立體、清晰地反映出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骨折位移距離、骨塊等情況,提高了分型的準確率。相關學者研究發現[19-23],磁共振成像是對機體組織病變具有較高敏感性的斷層成像診斷手段,可從體內獲得電磁信號,對機體組織的情況信息進行重建,且具有多序列成像、軟組織結構顯示清晰等優點,在臨床上應用價值較高,且磁共振成像診斷中不需使用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造影劑及有害的X線,因此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傷,對肌肉、膀胱、關節、直腸、骨、子宮等部位具有較高的分辨率,為臨床醫師的診斷提供有利條件,在肱骨骨折中,磁共振成像可進行三維立體的呈現,進而彌補了X線診斷的不足。表明,磁共振成像聯合X線對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中具有較高的診斷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磁共振成像聯合X線在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中的診斷價值較高,能夠彌補X線無法提供的有效信息,有利于患者疾病情況的評估。

猜你喜歡
肱骨分型磁共振
鋼板內固定與半肩關節置換治療老年復雜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右肱骨巨大骨囊腫1例
一種磁共振成像譜儀數字化發射系統設計
雙鋼板與鎖定鋼板在復雜肱骨近端骨折治療中的療效比較
常見專業名詞縮略語及符號(Ⅰ)
CT在早期預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同臨床分型的應用
磁共振成像不同掃描序列診斷肛瘺診斷價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頸椎病診斷臨床價值比較
復雜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經皮穿針內固定結合外固定架治療肱骨干骨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