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練、賽+身體素質”教學模式研究

2022-07-19 03:13廣東省廣州市協和小學劉默芝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2年8期
關鍵詞:跳繩身體素質體質

廣東省廣州市協和小學 劉默芝

一、研究目的

(一)進一步完善體育教學模式

“講解、示范、練習”教學模式是我國中小學體育課比較普遍、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講解、示范、練習”只重視技能學習,忽視了身體素質練習的重要性。運動技能的形成需要經過動作的認知、聯系和完善這三個過程,而運動技能完成的質量,需要以良好的身體素質為基礎。在“講解、示范、練習”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運動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身體素質得不到更好的發展,從而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影響體育教學效果。而“學、練、賽+身體素質”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體育課程理論,為體育教育的發展構建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二)對中小學體育教學有推廣及借鑒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小學生的營養和膳食結構有了較大的改善,身體素質明顯提高,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學生及社會對體育教育的需求。從近年來中小學國家體質測試結果來看,現階段青少年體質呈下滑趨向,體育課作為學生增強體質的重要途徑,卻沒有發揮預期的效果,表明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無法適應當下的教學需求。尋求更加科學、更加符合當下國情和社會發展的教學模式已經刻不容緩。筆者認為體質健康和運動技能的提升不能全靠教師“教出來”,而是要以學生為主體“練出來”。隨著肥胖率逐年上升,目前的課堂運動強度和運動密度無法讓青少年達到鍛煉和控制體重的效果。因此,本研究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提出了“學、練、賽+身體素質”的教學模式,把傳統的“講解、示范、練習”拓展開,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從而保證學生能經過反復的練習達到提升體質健康的目的??梢?,該教學模式對中小學體育教學有推廣及借鑒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本文借助數據平臺,通過“體育專業”“體育教學模式”“體育課程改革”“身體素質提升”等詞條,檢索國內外專家學者對體育教學模式研究方面的相關文獻,同時關注國家對體育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改革,作為本研究的理論依據。

(二)個案研究法

以協和小學一年級7班和一年級5班教學實踐為對比案例,研究分析實施“學、練、賽+身體素質”教學模式和常規教學模式在跳繩技能教學中教學效果的變化。

三、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新的教學模式的意義

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心理和身體健康發展,需要教師打破常規、大膽探索,尋找另一種更加科學、有效的教育模式。傳統教育模式的課堂運動強度和運動密度無法讓青少年達到鍛煉和提高體質的目的。因此,筆者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經過不斷的嘗試和實踐,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把傳統的“講解、示范、練習”拓展開,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從而保證學生能經過反復的練習,達到一定量的練習時間和密度后可以達到鍛煉身體和提升體質健康的目標?!皩W、練、賽+身體素質”的教學模式的提出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體育課程理論,也為體育的發展打開了另一扇窗戶。

(二)“學、練、賽+身體素質”的必要性

1.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明顯上升,2020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青少年肥胖問題不斷凸顯,6 17歲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11.1%和7.9%。體育鍛煉時間不足及強度不夠都會導致上述問題的出現。

體育鍛煉的方式是多樣化的,但在當前,體育課仍然是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要途徑,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近年來,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首先明確保證體育課時:中小學校要嚴格落實國家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剛性要求,小學一至二年級每周不少于4個課時,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不少于3個課時,高中每周不少于2個課時,有條件的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確保不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與健康課程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然而青少年體質測試結果卻告訴我們,在體育課付出的精力和時間同期望的結果還有很大的距離。

2.“學、練、賽+身體素質”教學對中小學體育課的影響

衡量一節體育課好壞的標準,筆者認為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即“汗”“樂”“會”“用”?!昂埂?,就是在體育課一定要流汗,通俗來說,是否流汗代表一節體育課的運動密度和運動強度,如果大部分學生在上完一節體育課后沒有流汗,某種意義上就說明這節課的運動強度和密度無法滿足需求?!皹贰奔磳W生在體育課要享受到運動的快樂,而不是枯燥呆板地學習某項技術動作,尤其是小學階段,享受到快樂才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皶笔钦麄€體育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謂“會”,不僅要求學生習得一定的動作技能,還要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運動掌握鍛煉的方法。最后的“用”是要使學生將課堂上學會的技能和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并且能舉一反三,主動通過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從所要達到的效果上看,體育課程中“學、練、賽+身體素質”的教學模式就是“汗”“樂”“會”“用”。

(三)“學、練、賽+身體素質”的運用與實施結果

1.對“學、練、賽+身體素質”的理解

隨著新課程改革中教學模式的深化開展,各地各市從體育研究員到一線體育教師都在不斷地摸索前進,對“學、練、賽+身體素質”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在課堂中能否“學會、熟悉、運用、提升”且學練結合、賽訓并重,是主要的衡量指標。

2.“學、練、賽+身體素質”的概念、作用及重要性

“學”是體育課堂技能學習的開始部分,是指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在大腦中形成對動作的初步理解,包括動作的名稱、過程、動作要領及身體參與的肌肉運用,這一階段學生會在腦中構建動作模型,記住動作的概念及要領,開始嘗試動作,但動作會不穩定、不準確,動作步驟和結構紊亂,簡單模仿動作,未能正確運動身體肌肉和關節,存在動作不協調。

“練”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進行的多種形式的練習,它的重要性體現在學生對動作技能從初步理解到內化吸收的過程,是技能學習的第二個環節,也是運動技能形成的核心階段。在這部分,學生會將學習階段初步掌握的技術動作不斷地細化,使動作各個要素相互融合、連接,動作的準確性、穩定性和協調性不斷提升。

“賽”是指在體育課程學習中進行的各種比賽,包括單人比賽和團體比賽,“賽”可以檢驗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生在“學”和“練””中掌握的技能可以通過“賽”來檢驗,還可以通過這一環節使其得到精煉和提升。

“身體素質”是指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敏感性和靈活性。身體素質是衡量一個學生身體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身體素質的提升,對身體體質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課堂教學中增加身體素質訓練能有效提升運動強度和運動密度。研究表明,60%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THR)運動強度、36% 74%運動密度的運動負荷是維持身體基本運動能力的最小閾值,55% 74%的運動密度是引起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下降的最小閾值,75%以上的運動密度是健康促進效應和提高運動能力的價值閾。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加入身體素質訓練是很有必要的。

3.“學、練、賽+身體素質”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

以協和小學一年級7班跳繩教學第一課時來設計“學、練、賽+身體素質”內容(見表1)。

表1 “學、練、賽+身體素質”教學內容

4.“學、練、賽+身體素質”教學模式實施結果

本文選取協和小學一年級7班和一年級5班跳繩教學為樣本,把實施“學、練、賽+身體素質”教學模式的一年級7班的跳繩成績和實施“示范、講解、練習”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年級5班跳繩成績進行對比(見圖1、圖2)。

圖1 跳繩教學前數據對比

圖2 跳繩教學后數據對比

由表中可知,在未開始教學前,5班的一分鐘跳繩成績比7班的更好,5班跳17個以下(不及格)的只有2個,而7班有4個。通過三個課時的教學,重新測試一分鐘跳繩成績,7班的成績有明顯上升,且在87 102(良好)這個水平的人數居多,能跳到103以上的人數增加了很多,17個以下不及格的人數只有1個,證明“學、練、賽+身體素質”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并腳跳繩的鍛煉和提升。

從抽樣結果來看,在構建了新的教學模式后,樣本數據較傳統教學模式的樣本數據有較大的提升。由此可見,根據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學、練、賽+身體素質”體育教學模式把各個環節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遵循了這個規律,形成一個科學、完整有效的體育教學過程,真正做到學生自主的學,有趣的玩,真正的用,有利于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和提高,達成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目的。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構建了“學、練、賽+身體素質”體育教學模式

根據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學、練、賽+身體素質”體育教學模式把各個環節有效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科學、完整有效的體育教學過程,從運動密度和強度來看,運動密度在72% 75%,運動強度在1.7左右,平均心率138次/分,課堂效果達到最優狀態,在技能有效提升的基礎上還能達到提升體質健康的目的。

2.“學、練、賽+身體素質”體育教學模式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有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

從體育課的作用來看,體育課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達到提高學生體質的作用。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特別是選取樣本進行教學對比后,我們發現“學、練、賽+身體素質”體育教學模式在遵循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下能完整有效地將各個環節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在課堂上“會”“用”“樂”“汗”。因此“學、練、賽+身體素質”體育教學模式在中小學課堂有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

(二)“學、練、賽+身體素質”教學模式的運用建議

1.利用新的教學模式的特點,合理安排教學方式、內容、時間和組織形式

結合每項運動技能的特點更加合理地安排各項運動技能在不同階段的教學方式、內容和組織形式,從目前課堂分配來看,“學”做得最好,增加“練”的時間,運用單人或者小組形式,增加“練”的多樣性,加強“賽”的環節?!百悺辈攀菣z驗運動技能水平最重要的手段,不僅要在課堂上多加比賽,在校內外都可以組織和開展比賽?!吧眢w素質”對各項運動技能的形成有關鍵作用,能增強學生的體質和健康。

2.根據新的教學模式的要求,提升對家庭鍛煉的重視程度

家庭鍛煉對學生體質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大部分父母只重視語數外等主科的學習,對于家庭體育鍛煉不重視、不配合,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凹彝プ鳛楹⒆拥牡谝徽n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反應出家庭因素是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家長首先要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重視家庭鍛煉,培養孩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3.依據“學、練、賽+身體素質“體育教學模式完善教學環節,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達到提升學生體質的目標

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杜絕體育教學的隨意性,依據“學、練、賽+身體素質”體育教學模式對課程內容進行研究、分析,形成完整的教學環節。保證學生的個人練習密度達到60% 75%,全班練習時間達到30分鐘,平均心率要達到135±5次/分,課堂中達成“會”“用”“樂”“汗”,改變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這樣的教學方法既使學生提高了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又增強了他們的體質。

猜你喜歡
跳繩身體素質體質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回答
28天吃出易瘦體質
鍛煉
身體素質對籃球技戰術發揮的影響
學跳繩
跳繩
足球專項身體素質練習與足球技能學習成效的相關性研究
學跳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