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寫作”在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022-07-21 11:54毛東輝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微寫作櫻花習作

毛東輝

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梢?,習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筆者對部分四~六年級學生寫作興趣做了一次問卷調查,從中了解到學生的寫作興趣呈逐年下降狀態。一提及寫作,學生就會表現出畏難心理,勉強完成的習作要么一味追求篇幅的要求,使得語言冗長;要么不具體,細節描寫不生動,缺少畫面感。這樣的習作因為不是自己的真情表達,思想空洞或主題游離,讀起來味同嚼蠟。

面對這樣的窘境,筆者從三年級開始,在習作教學中引入“微寫作”這一形式,以幫助學生從容作文。所謂“微寫作”,就是微型寫作,是以自由的形式、短小的篇幅、凝練的語言,真實地反映生活的一種寫作方式。它可以是一個細節的微妙展示,可以是一段對話、一處景、一個場面等片段,也可以將長篇習作分“塊”微寫,形式靈活多樣,習作耗時少,并可即時交流、評價、修改,因此實用性較強。

那么,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微寫作”,使其小而精,精而深,最終能輕松作文呢?在實踐中,我們以閱讀為基礎,觀察為主線,進行微寫作的實踐探索。

一、觀察生活,定點“微”寫

微寫作的起點是真實的生活,要求學生關注生活點滴,品味生活滋味,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如果學生不會觀察,沒有養成觀察的好習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成了過眼煙云,那么學生的習作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寫不出真情實感。所以,教給學生有關的觀察知識,教會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培養一定的觀察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那么,怎樣進行細致觀察與體驗呢?剛起步時,從觀察事物的“靜態”開始,教師先讓學生采擷身邊的某一物,用手機拍下它,接著觀察照片,進行微寫作。然后從“靜態”逐步過渡到“動態”觀察(見圖1),教師引導學生把眼睛當作“照相機”,把耳朵當作“錄音機”,調動所有的器官去觀察、感受,同時,還要學會用心靈去感悟。

學生定格生活中的一個畫面,學會有序觀察:可以從整體到部分進行觀察,觀察部分時,可以從上到下,先左后右,也可以由近及遠或反之。觀察順序不要求千篇一律,如果看見最有特點的地方,也可以先從這個地方觀察起來,然后聚焦細節,定點“微”寫,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一個核心點進行微寫作即可。

以三年級為例(見下頁表1),我們與其他課文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習觀察方法,進行定點微寫作。

閱讀是汲取,寫作是傾吐。在微寫作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強調怎樣進行細致觀察與體驗,告訴學生怎樣和生活親密接觸。同時,還要善于借助教材,遷移運用課文中的規范語言、獨特表達,對學生進行微寫作訓練。此過程能錘煉學生在短時間內構思布局、組織語言、邏輯思維等能力。從這個角度看,微寫作將助力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

二、學習思維,“微”言大義

夏丏尊曾說過,“表達之道即為思想之道”。思維與寫作表達有著密切的聯系,諸多作文技巧其實都是思維的外化。好的文章,就是用小事、瑣事,寫出別人看不到的意味——思想和情感。小學生往往思考不深入,甚至不會思考,所以寫不出那個“意味”。如何突破這一習作教學的瓶頸呢?

一個習慣思辨的人,會從事物的表面,深入事物的內部,挖掘出新鮮的意味。學生若要養成思辨習慣,就需要教師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思考,進行微寫作。一開始,教師發掘學生身邊的各種現象,設置“兩難話題”,如,要不要用“作業幫”解決難題?老師“嚴”好,還是“不嚴”好?好朋友犯了錯,該不該報告老師?……通過長久的練習,學生就能較為客觀地看待現象,全面地分析問題,其思維的廣度、深度,都會得到鍛煉。

之后,從漫畫切入,學生看漫畫中的“特別之處”,寫自己的思考,即從中獲得了什么啟示。同時,教師列舉生活中的小事、瑣事,引導學生思考事件背后究竟是什么,如,同學作業成績不好,被老師留下來補習功課。其背后所承載的信息可能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可能是同學的學習方法有問題,也可能反映了老師對待學困生的態度等,每一種“可能”,帶給我們的啟發或思考都不一樣。在這樣一次次的微寫作練習中,學生學習透過現象,思考事情背后蘊含的道理,就能逐步把握各種現象內在的本質,體悟深層次的道理。

思想,源自內心的思辨。一個會思辨的人,定能寫出思考的深度。在微寫作教學中,教師提供有操作性的“腳手架”——問題清單,幫助學生鍛煉思維,著眼細微處,多角度地對看似微不足道的一點進行觀察、認識、捕捉、提煉和加工,從而挖掘出其深層的內涵,也就是能見微知著,以小見大。如問題清單:

·事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看到這個現象,我聯想到了什么?

·它給我的啟發是什么?帶給我哪些思考?

·換位思考,我會怎么做?怎么說?

·這件事有什么教育意義?

·我批判……,理由是什么?

習作不缺“寫什么”“怎么寫”,而是“思想”,即寫出自己的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小事、瑣事,或某種現象,選用“問題清單”中的問題,經常性地“深思考”,就能改變大腦思考的“質”,想到別人眼睛看不見的內容。如,一次微寫作,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寫櫻花:

今天,我去了海曙公園玩。那里的櫻花可漂亮了,枝丫上密密麻麻都是櫻花。遠遠望去,一樹的雪白。走近一瞧,櫻花有五片花瓣,花瓣是白色的,花蕊是粉紅色的。微風吹過,滿樹的花瓣紛紛飄落下來,讓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我愛櫻花!

教師肯定學生從形、色及自己的感覺具體描繪了看到的櫻花,繼而引導學生:“看著櫻花飄落,你想到了什么?”學生一番沉思后,答道:“落花的生命是短暫的,它們默默地帶給人們一抹春光后,就悄悄地走了……”“一陣微風拂過,櫻花紛紛飄落,它似乎不留戀枝頭,也不憂慮命運,仿佛在尋覓自己新的歸宿?!薄啊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薄耙黄瑱鸦h落下來,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它們是在為來年付出自己的生命?!?/p>

這樣的描寫不再膚淺、通俗,而是賦予一朵朵小小的櫻花以靈性、韻味,也展示了學生對櫻花飄落這一自然現象的個性化認識:感嘆生命的短暫,贊美樂觀向上和默默奉獻的精神。

微寫作不僅在于練筆與積累,最重要的是它能給心靈注入靈性,讓學生對事物、對世界、對文字保持一顆敏感的心,為表達思想、提升思維、傳遞文化而寫作。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想得深,想得遠,于細微深處寫出自己的情感與見解。

三、化整為零,積“微”至著

微寫作旨在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促進思維和情感的發展,對寫作整篇文章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很多時候,寫一篇文章,教師可以緊扣主題,把一篇文章化整為零,即分解成幾個點或幾個畫面,針對每一點(畫面)進行微寫作,然后再按一定謀篇布局的方法把它們串聯起來,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四年級習作對于學生而言,一下子寫整篇還是有些困難。此時,教師降低習作要求,先不讓學生寫完整的作文,而是“化整為零”——完成2~3個微片段,再按一定的順序組合成一篇文章(見表2)。

以四年級下冊“寫游記”為例,教師引領學生先確定三處印象深刻的景點,觀察這處景點有哪些景物。接著,學生按一定順序對每一處景點的景物分別進行微寫作。如一位學生參觀天一閣,確定四處印象深刻的景點:大門、大門內院落、東明草堂、天一閣藏書樓。(見圖2)

待四處景點微寫作后,教師引導學生在四個微片段之間加上過渡句,表示游覽順序的句子,就巧妙地把這些微片段串聯起來了。推而廣之,寫人、記事、狀物等文章也可以這樣,先確定寫哪幾個點,然后對每個點進行微寫作。這樣學生就能抓住一點展開具體細致的描寫,而且能夠抓住事物的特征,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有血有肉,給人以豐滿的感覺。

在習作教學中引入“微寫作”,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觀察,模仿和借鑒經典課文的習作方法,進行定點微寫。同時,不斷練習思維,透過事物表象看到事物本質,喚起心靈深處的真實情感,展示個性化的想法。多種形式的微寫作訓練促使學生不斷增強習作興趣,內化習作技巧,提升習作能力。在此基礎上,把整篇習作從整體出發,分化成幾個“點”,懷著一種輕松的心態去微寫作,積“微”至著。相信有了“微寫作”這雙翅膀,學生定會愛上作文,讓思想和情感在筆端自由、活潑地流淌。

(作者單位:浙江寧波市江北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茹

猜你喜歡
微寫作櫻花習作
賞櫻花
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微寫作在初中語文中的應用分析
新媒體時代微寫作特征及對策研究
一抹櫻花粉
習作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