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一中烈士的革命傳奇

2022-07-24 12:07時光往孫全利
黨史縱覽 2022年7期
關鍵詞:兵團

時光往 孫全利

投身革命洪流

孫一中,著名紅軍將領、革命烈士,原名孫以悰,化名孫德清,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壽縣東津鄉九里村。他自幼父母雙亡,由二哥孫以晉撫養長大,讀過私塾和小學。12歲時,因家境貧窮,孫一中輟學務農。15歲時,他到上海的一個紗廠當搬運工。1923年春,在鮑剛(孫一中長兄的妻兄,時任粵軍營長)的介紹下,孫一中到柏文蔚(壽縣柏家寨人)部駐粵司令部當兵,生活開始有所改善。

1924年3月底,黃埔軍校招生,在柏文蔚的推薦下,孫一中報名參加了考試,被錄取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為書寫名字方便,從這時起,他改名為孫一中。在軍校,他被編入第三中隊,與廖運澤、陳賡、曹淵、侯鏡如等人成為同窗。孫一中為人忠厚老實、沉默寡言,平日學習非常努力,軍事操練和各學科成績都很好。當時,曹淵與孫一中既是同鄉又是同學,兩人的關系十分要好。

1924年11月,從法國回來的周恩來受黨中央的委派,到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為了武裝學生的思想,提高他們的階級覺悟,周恩來在黃埔軍校先后作了《軍隊的政治工作》《武力與民眾》等演講。他的講演聯系實際,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孫一中聽后深受教育,決心以此來鞭策自己。在周恩來的教育和曹淵等人的影響、幫助下,孫一中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有一次,周恩來見到孫一中時笑著說:“同志們都說你平時靜如處子,但愿你在戰場上動如脫兔?!辈軠Y在一旁說:“一中在操練和勞動時,敏捷努力,從不落在人后,動如脫兔,他定能做到?!?/p>

1924年11月,孫一中從軍校畢業,被分配到軍校新編教導第一團學兵連擔任排長,該連的黨代表是曹淵,連長由曹石泉擔任。1925年,在曹淵、曹石泉的介紹下,孫一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成為我黨在軍校里的骨干之一。

1925年2月,廣州革命政府第一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在進攻淡水時,初次參加戰斗的孫一中堅定沉著、驍勇善戰,受到表彰。7月,他升任副連長。10月,在第二次東征攻打惠州的戰斗中,孫一中帶領先鋒隊浴血搏殺,率先登上素稱“攻不破”的惠州城。戰后,孫一中因戰功突出升任副營長兼連長。

1926年3月18日,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中的共產黨員被迫撤回。因孫一中的中共黨員身份一直沒有暴露,經周恩來批準,他仍繼續留在第一軍內,秘密聯系國民黨左派軍官,發展黨的組織。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為充實北伐軍先鋒——葉挺獨立團的戰斗力,周恩來調派曹淵、許繼慎等黨員擔任獨立團營長。這時,孫一中找到曹淵,表示也想加入獨立團,但當時黨組織沒有批準。9月,葉挺獨立團強攻武昌時,曹淵不幸犧牲。孫一中得知消息后,悲痛萬分,向黨組織再三要求去武漢參戰。后經組織上批準,他離開第一軍,調第四軍葉挺獨立團,接任第一營營長之職,投入圍攻武昌的戰斗。10月10日,孫一中帶領全營指戰員攻上武昌城頭,迫使城內敵人全部投降。在這一場激戰中,孫一中左臂被流彈擊穿,血流如注仍堅持不下火線,后被抬往漢口法國教會醫院醫治。他在戰斗中表現出來的英勇無畏精神得到戰友們的一致稱贊。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占領武漢三鎮后,為了改造投降過來的軍閥部隊人員和準備二次北伐,急需大批政工人員。12月初,武漢國民政府(11月由廣州遷來)決定成立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將黃埔軍校第五期炮兵、工兵和政治大隊等學員調入武漢分校,又招考了第六期入伍生,還配了一個學兵團。當時,孫一中在學兵團任營長駐南湖。廖運周所屬第五期炮兵大隊駐平湖門。這樣一來,孫一中和廖運周見面交流的機會就多了起來。1927年3月,經孫一中和靖任秋介紹,廖運周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武漢的形勢也日漸緊張起來。5月13日,駐防湖北宜昌的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四師師長夏斗寅在蔣介石的策動下,趁國民革命軍主力進軍河南北伐時,通電反共并進攻武漢,很快攻占了距武昌城只有15公里的紙坊車站。危急關頭,武漢國民政府命令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和學兵團等單位迅速組成中央獨立師,由葉挺任總指揮,反擊叛軍。孫一中率部參加了此戰,打得敵人潰不成軍。廖運周在所著《回憶孫一中同志》一文中寫道:“在這次戰斗中,一中同志率部打退夏斗寅,為保衛武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指揮部隊追擊敵人時,一中同志再次身負重傷,子彈從他的左肩穿入,背后穿出。我到醫院去看望他時,他還蠻有興致地跟大家開著玩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放心吧,我死不了?!趫龅娜硕忌钍芨袆?,我也禁不住流下了悲酸的眼淚?!?/p>

南昌起義建功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以“分共”的名義,正式同共產黨決裂,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大逮捕、大屠殺。面對反動派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沒有被嚇倒,奮勇走上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道路。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簡稱前委)的領導下,南昌城頭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參加南昌起義的部隊,主要集中在張發奎統率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中,包括第十一軍二十四師、第四軍二十五師和新編第二十軍等部,在這一地區集結的共產黨可以控制的武裝力量約有2萬人。二十五師到達南昌后,七十五團駐扎在南潯鐵路黃老門車站,孫一中是該團一營營長兼團黨代表。7月下旬,他們接到了參加起義的密令,便開始積極準備。

7月31日晚,聶榮臻受周恩來指派來到馬回嶺車站,任務是把駐扎此地的二十五師部隊帶到南昌參加起義。二十五師七十三團團長周士第是共產黨員,全團拉走比較容易。而七十五團團長不是共產黨員,考慮到起義保密要求,聶榮臻和孫一中約定,以野外演習的名義傳達前委指示:“明日拂曉,全副武裝出動打野外?!?/p>

8月1日黎明,孫一中接到聶榮臻命令后,立即帶領全團從黃老門車站出發,在馬回嶺車站的站臺上集合。孫一中以團黨代表的身份,宣布了黨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的決定。話音剛落,群情振奮、歡聲連天。緊接著,他又宣布了七十五團的行動計劃,截下張發奎前來阻止起義的軍列,并利用這列火車把全團人員運到南昌去。命令一下,隊伍立即分散隱蔽在鐵路兩旁,等待軍列的到來。當搭載著張發奎的列車進站還未完全停穩時,只聽號聲一響,孫一中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帶領一隊士兵首先縱身躍入車廂。其余各隊也一起沖上列車,到處響起“下車繳槍”的喊聲。坐在最后一節車廂里的張發奎看到部隊秩序大亂,知道局面已經不可收拾,急忙跳車逃走。隨后,七十五團乘上火車,浩浩蕩蕩地向南昌方向開去。

黃昏后,七十五團到達南昌城下的牛行車站,孫一中率全團雄赳赳地開進了南昌城。根據起義總指揮部命令,七十五團官兵們頸上系上紅色領巾,駐守南門擔任警戒。

在南昌起義中,孫一中出色地完成起義總指揮部下達的任務,展現了較強的組織和領導能力。

力戰會昌,浴血三河壩

南昌起義后,起義部隊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下轄第九、第十一、第二十3個軍。周士第升任第十一軍二十五師師長,張云逸任參謀長。二十五師下轄3個團,孫一中升任七十五團團長,廖運周任參謀長。按照預定計劃,起義部隊于8月3日出發向廣東進軍。部隊出發前,進行了輕裝,孫一中為了多帶子彈,把自己一副心愛的皮綁腿也送了人。8月25日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代總指揮賀龍率領的二十軍到達瑞金壬田鎮,與國民黨軍新編第二十師王文翰部相遇,激戰3小時,擊敗敵軍。翌日,起義軍勝利占領瑞金縣城,并乘勝追擊王之殘部至會昌。起義軍從繳獲的敵軍文件中得知,敵錢大鈞部3個師9個團萬余人,在會昌一線構筑工事,同時桂系黃紹竑部也從信豐往會昌趕來,企圖將起義軍扼殺在會昌。為解南下后顧之憂,前委研究決定:趁兩股敵人未會合,先破會昌之敵。

七十五團因系后衛部隊,收到作戰命令后,于8月29日夜間急行軍,30日上午9時才趕到前線。這時,二十四師已發起攻擊,占領了會昌城北山地。孫一中派廖運周到指揮部去接受任務。廖運周見到代前敵總指揮兼十一軍軍長葉挺后,葉挺指著貢水南岸的高山命令:“七十四團在進攻中受阻,傷亡很大,進展緩慢。你們七十五團馬上渡江,把這座高山拿下來!”他還叮囑廖運周說:“你們部隊要迅速渡江作戰,一分鐘也不能延遲!”廖運周跑步趕回團部向孫一中傳達命令,此時,部隊正在吃飯,孫一中果斷下令說:“飯不要吃了,背包放在原地,立即投入戰斗?!闭f完,他便帶領部隊輕裝渡江,發起攻擊。

這座高山的東、北兩面被貢水環繞,不宜攀登。敵軍在山西面3個起伏相連的制高點上配置了強大的火力,不攻下這3個制高點,拿下這座山,起義部隊就無法順利攻占會昌城。孫一中率領一營和二營從正面進攻,令三營隱蔽迂回到山的東南側,伺機發起攻擊。戰斗打響后,一營很快攻占第一個制高點。敵人后撤到第二個制高點,利用工事瘋狂向一營掃射。孫一中又令二營從右翼迂回,從背后打擊敵人。敵腹背受敵,驚慌失措,紛紛向第三個制高點逃竄。這時,隱蔽在山南的三營趁勢發起進攻,一時間,殺聲震天,敵人尸橫遍野。廖運周緊隨孫一中身后,向敵最后一個制高點沖去。敵瘋狂反擊,孫一中的警衛員覃光中負了重傷,手拿機槍喊著:“團長,快把槍拿去?!睂O一中顧不上回頭,對廖運周說:“冠洲(廖運周原名廖冠洲),快把機槍拿過來跟我沖?!苯涍^激烈戰斗,敵人最后一個制高點也被攻克。七十五團占領制高點后,配合七十三團順利推進,一舉拿下會昌城。

會昌戰役是南昌起義軍南下途中取得的唯一一次大勝仗,共殲敵5000余人,俘敵900余人。孫一中在此戰中的驍勇表現引起周恩來、賀龍、聶榮臻等領導人的注意。賀龍為此親自接見了孫一中,夸他是一員有勇有謀的戰將,還送給他一架蘇制紅星牌望遠鏡。

南昌起義部隊沖破阻擊后,經長汀、上杭,于9月20日到達大埔縣城茶陽。2天后,前委召開長汀會議,決定實施分兵。二十五師與第九軍教導團等部約4000人,由朱德統一指揮開赴三河壩,擔任阻擊尾追之敵、掩護主力南下潮汕的任務。

起義軍到達三河壩后,立即張貼“安民告示”,發動群眾,嚴防布控。七十五團第三營(營長蔡晴川)的陣地是三河壩正面的主戰場,孫一中明白惡戰即將來臨,率蔡晴川到該營各連陣地檢查備戰情況,鼓舞斗志。10月1日深夜時分,錢大鈞部主力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開始渡江。起義軍在東江工農自衛軍東路第十五團一部和大埔民眾的配合下,與數倍于己的敵軍展開激戰。戰斗激烈進行的時候,孫一中前往前線陣地指揮作戰。他率先垂范,英勇殺敵,使全團將士深受鼓舞。盡管七十五團連續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但自身同樣傷亡慘重,孫一中也身負重傷。

10月3日,二十五師等部經連番激戰,戰斗減員嚴重且已人困馬乏。與此同時,敵人卻源源不斷朝三河壩集中,對起義軍形成三面夾攻之勢。在敵眾我寡、彈盡援絕的險惡情況下,為了保存實力,朱德、周士第于下午5時及時作出“次第掩護,逐步撤退”的決策。

據廖運周《回憶孫一中同志》一文描述:“身負重傷的一中同志,雖經師長周士第同志一再催促,要他和傷員一起先撤,但他一再要求留下來,一時相持不下。團副張堂坤同志含著眼淚對一中同志說:‘團長,你走吧,你不走,別的傷員不會走,損失會更大。請你放心,我們一定完成任務?!恢型灸涣?,熱淚在眼圈里滾動著,逐個看了戰友,看了看他剛剛灑過熱血的陣地,又緊緊地握著張堂坤和我的手,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陣地?!?/p>

傾注心血搞兵運

從三河壩撤退下來后,孫一中被安置在福建漳州養傷,后于1927年11月來到上海。當時擔任“北路宣慰使”的柏文蔚為了與安徽省主席陳調元爭奪地盤,在家鄉壽縣創辦“北路宣慰使署學兵團”(又稱壽縣學兵團),以此擴充自己實力。柏文蔚的這一舉動引起中共中央的關注,認為可以利用這一機會派出共產黨員前去協助,使學兵團成為我黨掌握的軍事武裝。于是,周恩來派廖運澤(其父廖子賓、叔廖子英與柏文蔚是舊識好友)與柏文蔚見面商談此事。兩人談得非常投機,廖運澤又向柏文蔚推薦由孫一中擔任學兵團團長。因柏文蔚與孫一中是同鄉、舊識,便欣然接受。1927年12月,孫一中與廖運澤回到壽縣籌辦學兵團事宜。不久,廖運周、許光達、孫天放等也陸續趕到壽縣。中共中央還派出特派員胡萍舟到壽縣指導和幫助工作。

經過緊張的籌備,學兵團于1928年2月6日在原壽縣公學成立。孫一中任團長,孫天放任副團長,廖運澤任教育長,廖運周、許光達任教育副官。學兵團以青年學生為主要招生對象,采取公開招生和推薦相結合的辦法,下設4個中隊,每個中隊下設4個區隊,共計504人。根據中央巡視員尹寬的指示,學兵團成立了特支,由孫一中任書記,并參加中共壽縣縣委工作。一開始,特支直屬中共中央領導,1928年3月,中共中央批準重建安徽省臨時委員會,特支改由省臨委領導。截至4月底,學兵團的黨員和團員共計發展到120多人。

孫一中對學兵團的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他以黃埔軍校的教育訓練為藍本,采取軍事訓練和政治工作并重的方法,親自制訂訓練大綱和教學內容,堅持與學員們一起出操,手把手地教學員們各種軍事動作要領。他還經常向學員們作時事報告、講革命斗爭史、做思想工作,并親自抓學兵團各中隊、區隊地下黨組織的建設和發展工作,把整個學兵團的工作搞得井然有序、非常紅火。每天清晨,伴著軍號聲,學兵們腳穿草鞋,頭戴草帽,排著整齊的隊伍出操,嘹亮的歌聲震蕩著壽縣古城。為開展黨的工作,學兵團特支與壽縣地下黨組織在城內組織臨時工會、學生會,領導工人為提高工資進行罷工斗爭。在全國革命處于低潮的時期,壽縣古城卻顯示出一片熱火朝天的革命景象。

后來,受“左”傾思想影響,省臨委指示學兵團舉行武裝暴動。計劃暴露后,孫一中被撤銷團長的職務,隨后學兵團里的黨團員骨干也相繼撤離。孫一中的中共黨員身份暴露后,面臨國民黨當局的通緝抓捕,但是他仍堅持秘密斗爭。他將老家附近的一座亂墳崗作為秘密聯絡點,常常在那里開會商討革命工作。1928年9月,由于形勢日趨嚴峻,孫一中受黨組織指派,帶領廖運周等人進入北平方振武部做兵運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后,孫一中又受黨的派遣,前往上海。

1929年7月,第一期中央軍事訓練班在周恩來領導下正式開班。孫一中在訓練班學習了約一個月,后與許光達一起被派往洪湖游擊區工作。

創建湘鄂西蘇區

1929年9月,孫一中和許光達踏上西去的江輪。為了安全,同時也表達棄舊圖新之意,孫一中改名為孫德清。關于改名的寓意,后來許光達和段德昌聊天時曾說:“與我一起從上海來洪湖的孫一中,他化名孫德清,是從國民黨軍隊中出來的共產黨員,他告訴我,他一生要千錘百煉,做一個品德清廉的人。我們中國人以德為上?!?/p>

1930年2月5日,紅六軍正式成立,孫一中任軍長,周逸群任政委,許光達任參謀長。此后,孫一中與周逸群等率部揮師北上,迅速攻取龍灣、熊口、老新口和張全河等地,接著又攻克了監利北部重鎮新溝嘴和沔陽西部的漁洋鎮,重創國民黨新編第五師,使江陵、監利、石首、潛江、沔陽交界的洪湖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紅六軍繼而攻克潛江縣城,接著西進郝穴,消滅國民黨第十四旅有生力量后,揮師南下,掃除長江南岸藕池、調弦口、石首縣城等地的頑敵。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和壯大,孫一中嘔心瀝血,忘我工作,不久積勞成疾。黨組織決定讓他離職赴上海治病。

同年夏,病體稍愈的孫一中返回紅六軍。此時,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在洪湖地區活動的紅六軍和活動于湘鄂邊的紅四軍在湖北公安勝利會師。會師后,兩軍合編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賀龍任軍團長,周逸群任政治委員,孫一中任參謀長,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紅二軍團成立后,孫一中在賀龍、周逸群等領導下,為掃除長江、漢水兩岸敵人的據點,消滅地方反動武裝,開辟襄河北部赤色區域,鞏固和擴大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0年9月,紅二軍團攻克鄂西重鎮監利縣城后,軍團領導作相應調整,孫一中由紅二軍團參謀長改任紅二軍軍長。此后,他奉命率部隨紅二軍團南進湖南,配合紅 一方面軍第二次攻打長沙。

1931年春,紅二軍團在“左”傾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南征失利,被迫轉戰湘鄂邊。此時,湘鄂西根據地的中心洪湖地區正處于艱苦的反“圍剿”斗爭之中。3月,紅二軍團前委召開會議并決定,以另創根據地的辦法,支持洪湖根據地的反“圍剿”斗爭。根據中央的指示,紅二軍團被改編為紅三軍。賀龍任軍長、鄧中夏任政治委員,孫一中任參謀長,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此后,部隊轉至枝柘坪地區休整后,在湘鄂邊地區開展游擊戰,并開辟了鄂西北革命根據地。

1931年秋,為配合對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圍剿”,湘鄂兩省國民黨軍集中兵力對洪湖革命根據地進行圍攻。紅三軍主力遵照中共中央“立即回湘鄂西原有蘇區根據地”的指示,由湖南青峰鎮北上返回洪湖地區,先后取得龍王集、陳家河戰斗的勝利,部隊人數增至1.5萬余人,革命根據地迅速擴大。孫一中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以及紅軍的發展和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沉冤得雪,英名永傳

1931年春,夏曦被派往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夏曦進入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后,執行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路線,聽不進賀龍等領導人的不同意見,否定原根據地領導人所取得的成績。孫一中和賀龍、段德昌等人對夏曦推行的“左”傾教條主義路線進行了堅決斗爭和抵制。1932年5月起,夏曦在湘鄂西蘇區發起“肅反”。1932年8月,孫一中被誣為“改組派”,慘遭殺害,時年28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開始全面撥亂反正。時任南京軍區第一政委的廖漢生將軍在《懷念舅父賀龍元帥光輝一生》的文章中,提到孫一中的冤案,呼吁中央有關部門對被害者重做結論。不久,《人民日報》又刊登許光達大將的文章(寫于1965年),稱孫一中是“杰出的紅軍將領,為革命立過大功,他被殺是百分之百的冤案”。1980年初,聶榮臻元帥發表了回憶錄《南昌起義》,文中提到“七十五團團長是孫一中,黃埔一期的學生,是一位相當不錯的同志……”這些開國將帥都不曾忘記早就含冤而死的孫一中,加上廖運周、胡允恭(即胡萍舟)等老同志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在1986年,孫一中被正式平反,并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題圖為孫一中烈士銅像)

(責任編輯:徐嘉)

猜你喜歡
兵團
新形勢下兵團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踐行路徑
兵團精神在現代舞美設計中的應用
兵團新建市公用事業市場化發展思路探討
兵團農牧團場投融資問題研究
軍墾文化在兵團和諧邊疆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兵團城鎮信息化現狀及發展對策
如何引導兵團職工群眾有序參與反腐倡廉建設
78人榮獲“第二屆兵團基層文化能人”稱號
兵團今年引進內地高校畢業生2600余人
60年,鑄就不朽精神豐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