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算機技術與食品信息安全應用管理
——《物聯網與食品質量安全》評述

2022-07-31 01:19嚴珂
食品與機械 2022年7期
關鍵詞:食品質量農作物聯網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政策部署,各地紛紛建設食品檢測系統,截至目前已基本實現覆蓋生產、銷售、售后、物流等環節的監管目標。各環節涉及人員眾多、程序繁瑣,需借助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處理,以生成數據管理、檔案管理、風險測評等綜合監控機制?;谟嬎銠C技術的顯著優勢,食品信息安全必須加大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力度?!段锫摼W與食品質量安全》從源頭入手,將農作物、食品加工與物流環節互通,實現對食品生產到銷售的全面感知,為食品安全和發展提供了理論借鑒。

由鄭立榮等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物聯網與食品質量安全》一書,共17章內容,第1部分是農作物物聯網技術發展與農作物生產感知,包括農田環境信息感知、作物生長感知、農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信息感知4章內容;第2部分為農作物技術管理,包括生產智慧管理、農作物殘留檢測、農業物聯網編碼、農作品編碼載體與自動識別等9章內容;第3部分為案例分析,分為食品冷鏈管理應用案例、進口食品供應鏈管理案例、生鮮快消品綜合應用案例、光伏智慧農業綜合應用案例4章內容。該書內容詳實、案例充分,從起始環節入手詳述了信息技術應用于農作物生長的各個過程,體現出農產品與公共服務平臺、物聯網商業平臺的深度融合。

(1) 主旨清晰,闡釋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段锫摼W與食品質量安全》介紹了中國食品監管發展的歷史階段,并指出以往人工監管和以罰代管的監管模式暴露出了成本高、效率低的特點,無法滿足食品行業發展的質量需求。而信息技術數據規模大、儲存能力強、處理速度快等特點能夠有效清除食品監管壁壘。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中國建設了全方位、全過程的追溯系統,追溯內容包括食品原料、構成成分以及生產、加工、銷售的各個階段,即農作物時期作為追溯系統的起始環節,計算機技術已逐步成為發展新型農業的重要技術支撐。作者認為,農作物信息數據的收集和傳遞是防控食品質量問題的關鍵環節,必須加快建設覆蓋食物全過程的溯源體系。除此之外,隨著食品加工行業的規?;l展,還需借力計算機技術實現未來食品信息管理中的3個目標:實時監控、及時預警、追蹤溯源。

(2) 專業性強,重視食品信息監測感知。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農作物信息管理必定能給農戶和食品管理人員提供便利,《物聯網與食品質量安全》指出在農作物種植階段,工作人員可通過嵌入信息技術掌握種植環境、感知作物生長需求,以便及時調控環境因子,使作物達到最優生長狀態。同時,書中列舉了發達國家的優秀經驗,如美國和以色列在食品檢測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美國根系增長檢測系統能實時監測農作物的土壤根部生長狀態,而以色列監測系統能獲取農作物生長環境信息,以及水分蒸發、光合作用的具體信息。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在農業種植和食品加工方面技術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現有的計算機技術難以覆蓋所有食品環節信息,各地農作物生長環境存在差異,不能建立或套用模板數據庫,使用起來并不方便;且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程度遠遠不夠,農戶對基礎農業科技知識的基礎認知嚴重不足,這也是無法建設全覆蓋食品信息網絡的重要原因。

(3) 案例豐富,為行業發展累積先進經驗?!段锫摼W與食品質量安全》第3部分包含了大量的案例經驗,介紹了較為先進、成功的管理技術。如在食品企業安全管理一般包括HACCP管理軟件系統、質量管理控制系統、應用射頻識別技術、食品物流管理系統等基本技術。其中HACCP管理軟件通過建立生產流程模系統,這套系統包括4個組成部分:HACCP生產管理軟件部分、食品安全環境控制軟件、HACCP危險點控制系統、HACCP監控軟件,此系統的主要特點是通過模擬生產、物流、監控環節的模擬,保存和記錄各環節數據,并將相應數據提交到管理部門,管理部門在監控中發現問題并根據問題嚴重程度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質量管理控制系統,簡稱“LIMS”,負責試驗信息采集的企業實驗室建立數據庫,樣本登記、管理、監測等過程數據審核人員通過信息分享平臺,在數據共享過程中判斷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為管理部門決策提供信息支撐。應用射頻識別技術,原理是通過對食物成品加入電子標簽,并建立相應數據對食品過程進行追蹤,使得食品信息全程處于可控狀態。食品物流管理系統,是對處于物流狀態中的食品材料或成品進行識別,當食品在加工、包裝、運輸等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可以通過管理系統定位關鍵點,以便及時調整決策、對其采取針對性的對策。書中列舉的案例覆蓋了原料儲存、運輸管理、樣品采集、質量跟蹤等環節,可為今后食品行業發展提供寶貴經驗和有效借鑒。

(4) 問題思維,辯證看待技術不足?!段锫摼W與食品質量安全》較為難得的是學會用辯證思維看待食物發展,即計算機技術管理并不是全無缺陷。首先是管理效率問題,中國人口眾多,各種類食品消費巨大,而傳統食品質量監測技術普遍存在成本高、操作復雜、儀器不便攜帶等缺點,無法應對食品保質期短的特殊性;同時,由于添加劑、農藥、激素等化學藥品在食品行業的濫用,導致土壤、環境遭受嚴重污染,此類污染很可能通過源頭入侵食品鏈,造成的潛在威脅無法估算,但事實是現有的計算機技術無法及時收錄如此規模巨大的污染種類,這些現實問題都在提示中國必須重視加強技術開發和應用,盡快提升食品安全和質量管理效率。其次是技術層次問題,食品信息環節眾多、數據龐雜,且分布在不同的數據庫、不同傳感器和監測終端等,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濕度、濃度、光照等數據信息在不同的數據中存在語義異構問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各數據庫之間沒有實現信息共享,針對此類問題,中國嘗試建立食品安全云服務平臺,目前反饋來看仍然存在運行低效、信息渠道不暢、隱私信息保障不足等問題,食品信息監測和文本信息的有效抓取都需要得到有效解決。最后是管理機制問題,政府部門作為食品信息食品質量管理的權威部門,在收集食品安全信息時仍然面臨重重阻礙,食品供應鏈如生產原料信息、食品加工信息、食品流向信息收集困難,企業在食品安全方面難以有效自律;為避免信息表述不清、分類不明的情況,中國在稅務、工商、質檢等多個部門質檢設立了監察部門,以期各部門相互協作、共同監管食品信息和食品質量安全,但各部門之間缺乏信息溝通和交流,導致各部門之間權責不明、相互推諉,導致管理問題頻發,這些都構成了食品安全的潛在隱患。

(5) 針對性強,梳理食品信息管理路徑?!段锫摼W與食品質量安全》針對食品信息技術、食品信息管理等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首先,構建食品信息保障體系,加強政府部門干預和外部監管,政府應當加強綜合數據庫的建設,整合分散在各部門的碎片信息,建立健全激勵制度,促進企業、各職能部門積極提交各環節食品信息數據;監管部門做到食品信息公開透明,強化公眾監管,借鑒歐洲制定行業風險識別系統,并及時通報所存問題。其次,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根據《物聯網與食品質量安全》收錄信息,截至2016年在工商部門注冊食品企業數量約320萬家,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當前大部分企業處在基礎管理階段,亟需提升技術管理水平,對此可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國情開發食品安全追蹤和追溯系統;除加強信息技術水平外,中國中小型食品企業應逐步強化食品信息安全意識,將信息化貫穿于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階段,確保食品信息處于實時可追蹤狀態。最后,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必須加速食品安全信息立法工作,目前中國關于信息管理的條例較多,如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完善信息化發展、健全信息保護法律法規,而相關法律出臺較早,且不能完全兼容食品信息領域,適用性明顯不足,為此必須盡快健全行政監管機制,通過立法明確各部門職責,同時建議加強民事賠償責任相關法規,對于違背國家規定導致食品信息失真、泄露等方面給予相應處罰。

隨著互聯網普及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在食品信息監管中的作用日漸突出,《物聯網與食品質量安全》緊跟時代腳步,提出食品信息管理已進入大數據時代,追溯食品種植、生長、收獲、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信息加工階段以此驗證信息技術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為中國食品信息監管提供了理論借鑒。書中大量案例為加強政府和企業管理開展食品信息管理提供實踐經驗,以此實現保障食品安全信息監控常態化,為構建高效食品監管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猜你喜歡
食品質量農作物聯網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身聯網”等五則
《物聯網技術》簡介
《物聯網技術》簡介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計算機信息技術在食品質量安全與檢測中的應用
提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探索
標準化在食品質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