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生評教行為調查與研究

2022-08-03 03:46德純馬小媛
成才之路 2022年15期
關鍵詞:學生評教教學評價調查

德純 馬小媛

摘要:高校學生評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能夠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對于保證學生的學習利益、發揮學生主體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調查結果顯示高校學生評教水平中等偏上,評教的積極性不高,存在一定隨意性,客觀性難以保證,評教行為存在一定偏差。高校應增強學生評教的主體意識,設計科學的評教指標體系,加強評教工作的管理與監督,積極落實評教結果的反饋與使用工作,提高學生評教的客觀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高校;教學評價;學生評教;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5-0007-03

一、引言

學生評教是高校重要的教學管理手段,能夠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教學反饋,進而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學生評教強調的是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評價,是在事實基礎上的價值判定。近年來,各高校廣泛開展學生評教活動,旨在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但是目前高校學生評教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評教的結果并不能真實反映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而采用問卷調查,分析高校學生評教行為表現、存在問題以及對策,對于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保證學生的學習利益、發揮學生主體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調查設計與實施

本問卷主要是以周敏的《大學生評教存在的問題及其改建策略》與周繼良的《高校學生評教行為偏差及影響因素研究》中的學生問卷為參考并加以改進,在訪談基礎上形成正式問卷。問卷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被試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關于學生評教行為的量表題。在問卷正式發放之前選取部分樣本進行了預測試,最終形成正式問卷。問卷采用5級量表形式,即完全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完全符合,對其進行1、2、3、4、5分賦值,并運用SPSS社會科學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量表中的反向題在計分時進行反向賦值:“學生評教行為”量表內部一致性α系數值為0.856,信度指標較為理想;“影響學生評教的因素”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值為0.840,信度指標較為理想。筆者通過網絡向高校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回收問卷320份,其中有效問卷273份,有效率為85%。問卷發放兼顧性別、年級、專業學習成績等信息。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學生評教行為總體分析

本研究主要從學生評教積極性、認真程度、客觀性三個方面進行調查,其中客觀性維度主要測量學生評教是否存在趨高評價、趨低評價的現象。調查顯示,學生評教積極性、認真程度均值分別為3.495、3.645,略高于均值3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未達到較高水平,標準差分別為0.866、1.092,學生評教的積極性相對于認真程度數據分布較為集中,這說明學生評教的積極性與認真程度一般。其中,65.6%的學生會請他人替自己評教,56.8%的學生會放棄評教,由此可見學生評教具有一定隨意性。趨高評價與趨低評價兩個維度測量學生評教行為偏差,結果顯示,學生趨高評價與趨低評價得分為3.305、3.693,集中在“一般”選項,趨向于“不符合”選項,這說明學生評教的客觀程度為中等偏上,具有一定的客觀性。

2.學生評教行為的差異性檢驗

(1)性別差異檢驗。調查顯示,男女生在評教積極性、認真程度方面均未有顯著的差異性,得分均略高于均值3分,未達到較高水平。男女生在趨高評價方面未顯示有顯著性差異,得分略高于均值3分,說明男女生評教過程中趨高評價程度一般。男女生趨低評價行為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p=0.009<0.01),女生趨低評價得分為3.80,男生趨低評價得分為3.45,女生趨向于選擇不符合趨低評價選項,這說明男生相對于女生更愿意給教師打低分。

(2)年級差異檢驗。本研究選取大二、大三、大四學生進行學生評教差異分析,發現不同年級學生評教的積極性、認真程度得分高于均值3分,但低于4分,這說明各年級學生評教的積極性與認真程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各年級趨高評價、趨低評價行為得分也高于均值3分,低于4分,這說明各年級學生趨高評價、趨低評價趨向于“不符合”選項,各年級學生能夠客觀評教。通過對三個年級學生評教行為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評教積極性(F=0.279,P=0.840)、評教認真程度(F=0.491,P=0.689)、趨高評價(F=0.963,P=0.411)、趨低評價(F=0.654,P=0.581)四個維度的概率P值均大于顯著性水平值0.05,這說明三個年級評教行為各維度均無顯著性差異。

(3)專業差異檢驗。通過對不同專業學生評教行為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專業學生評教積極性(F=1.670,P=0.190)、趨高評價(F=0.224,P=0.799)、趨低評價(F=2.393,P=0.093)三個維度的概率P值均大于顯著性水平值0.05,這說明理工類、文史類、其他專業評教的積極性及其趨高評價、趨低評價行為無顯著性差異。而不同專業學生評教認真程度(P=0.017<0.05)具有顯著性差異,經過事后比較,發現理工類(M=3.5599)>文史類(M=3.5444)>其他類專業(M=3.1463),這反映了理工類的學生評教相比文史及其他類學生更為認真。

3.學生評教行為影響因素相關分析

對學生評教行為與三個外部因素進行整體的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學生評教行為與“學校管理”“對學生的征詢與反饋”“評教指標設計”三個因素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242(P=0.000)、0.208(P=0.001)、0.407(P=0.000),這說明學生評教行為與三個因素呈極其顯著的正相關,其中與評教指標設計因素呈中度正相關。

四、討論與分析

1.學生評教總體水平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調查發現,學生評教總體水平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仍然有較大提升空間。受學生自身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學生評教行為存在一定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評教工作的進展,并嚴重影響了學生評教功能的發揮。

(1)學生評教的積極性不高。調查結果顯示,高校學生評教積極性雖然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積極水平不高,缺乏參與熱情。究其原因,主要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對評教目的、意義的理解不足,認識不到自身評教行為對于改進教師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自身學習效果等方面的重要價值,無法內化為自身的實際需要。其次,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評教能力有限,無法準確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導致評教積極性降低。再次,由于學校評教與成績查詢等工作捆綁,一定程度上強制學生進行評教,會使部分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缺乏自主參與意識。

(2)學生評教行為具有隨意性。按照學校的要求,學生都需要參與評教工作。這一做法雖然可以保證學生的參與度,但是無法保證學生評教的質量。并且這一做法削弱了學生參與評教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產生一定消極負面的情緒,對待評教的態度不夠認真謹慎,甚至敷衍了事。

(3)學生評教的客觀性難以保證。學生的評教行為會受到教師、課程、環境以及自身態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評教的客觀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進而影響評教結果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部分學生評教受主觀因素影響大,會出現非理性評價的現象。對于喜歡的課程或者教師,部分學生會不顧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給予高度評價;對于不喜歡的課程或者教師,部分學生會不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而做出較低評價。這種學生評教不客觀公正,無法給教師教學提供真實的反饋,喪失了評教的意義和價值。

2.不同性別、專業的學生評教客觀性與認真程度差異顯著

調查結果表明,男女學生對于自身評教能力的自信程度存在顯著差異(T=-2.225,P=0.027<0.05),女生相對于男生對自身評教能力更加自信。并且理工學科學生對教師教學水平、質量與效果有著更高的期望和內在評判標準,相比文史類、其他類專業學生的評教行為更為主動、積極。

五、對策與建議

1.增強學生評教的主體意識

高校在評教工作的組織與管理中,應注重增強學生評教的主體意識,以降低學生評教行為的偏差。一方面,相關部門在學生評教工作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學校管理部門要組織開展相應的宣傳與指導活動,運用具體、可操作的手段增強學生評教意識,盡可能真實反映評教結果,降低學生評教行為的偏差。

2.合理設計學生評教指標體系

(1)完善學生評教的內容。學生評教制度是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促進教師教學改進和教學發展的職責。首先,高校學生評教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應使之全面完整。其次,評教的各項指標的設置應該具體清晰,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參與評教,保障評教結果的準確可信。

(2)制定具有差異性評教指標體系。學生評教結果的有效客觀與學科、課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目前,一些高校的評教量表中,忽視學科、專業、課程性質的差異,使用統一的評教量表開展學生評教工作,使得學生評教的結果與客觀實際情況存在偏差。學??梢园凑諏W科、專業、課程性質的差異,在評教量表中設置一般性問題和差異性問題。一般性問題普遍適用于大多數的課程,是絕大多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差異性問題適用于不同學科、專業、課程,兼顧差異性和多樣性。

3.加強對評教工作的管理與監督

高校要科學合理地組織學生評教,保障學生評教工作的順利開展。學生參與高校評教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是學生應當享有的民主權利。但是有效權利的使用離不開高校的管理和監督。學生評教不可避免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方面,學生會受到自身認知情況、心理偏差、教師課堂表現、課堂特點以及評教反饋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學生會受到教師引導或暗示、院系形象、其他學生等干擾因素的影響。因此,學校要加強對評教工作的管理、監督,制定一系列可操作的規章制度,明確行政管理在評教工作中的權責范圍。學校還要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認真聽取專家的建議,征求學生和教師的意見,集思廣益,科學管理。

4.落實評教結果的反饋與使用工作

評教結果的反饋與使用,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學生評教的積極性。在學生評教工作結束后,學校應采用公開透明的方式,及時對學生的評教結果進行反饋。一方面,向教師反饋評價結果,促進教師尋找教學中需要改進之處。教師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能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還要向學生反饋評教結果。這樣,能讓學生知道學校開展評教工作并不是走形式,而是為了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當學生知道自己的意見得到了反饋,會增強評教的主體意識,有助于學校評教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盧詠莉,申繼亮.教師評價[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張唯佳.學生權力視角下的高校學生評教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 2019.

[3]周繼良.高校學生評教行為偏差及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大學, 2015.

[4]賀芳.高校學生評教工作的管理與探索[J].法制與社會,2016(25).

[5]黃琰.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制度保障研究[D].西南大學,2010.

[6]劉念.大學生網上評教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 2017.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Teaching Evaluation Behavior

De Chun1, Ma Xiaoyuan2

(1.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161006, China; 2. Railway Dongcun Sub District Office, Chengguan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teaching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t can promote teachers to improve teaching,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nsur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ity.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is medium to high, but the enthusiasm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s not high, there is a certain randomness, objectivity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and there is a certain deviation in teaching evaluation behavi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nhance students subjective awarenes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design a scientific teach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feedback and use of teaching evaluation results, so as to improve the objectiv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 teaching evaluation.

Key word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teachingevaluation;studentsevaluation ofteaching; investigation;research

猜你喜歡
學生評教教學評價調查
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看法
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課程多維度評價方式研究
天臺縣城區有毒觀賞植物資源調查初報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高校學生評教有效性分析與策略研究
殘疾大學生評教制度效果和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