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幼小銜接教育的主要舉措及啟示

2022-08-03 16:22肖燕琴徐發秀
成才之路 2022年15期
關鍵詞:評價機制幼小銜接瑞典

肖燕琴 徐發秀

摘要:實現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科學銜接是目前國內外學前教育的重要任務。瑞典幼小銜接教育的成功舉措,為我國幼小銜接提供了經驗借鑒:應加快學前教育立法的步伐,為幼小銜接提供法律保障;加強幼兒園、小學和家庭之間的合作,實現家園校共育;改革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框架,減緩銜接坡度;整合師資培訓,實現師資培養一體化;健全科學的評價機制,實現良性循環。這樣,才能推動我國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實現科學銜接。

關鍵詞:瑞典;幼小銜接;學前教育;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610;G6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5-0055-03

基金項目:本文系長江大學2020年教研項目“課程思政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Y2020038)研究成果

幼小銜接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它一直備受國內外學前教育工作者及家長的高度關注。2017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頒布了《強勢開端Ⅴ:幼小銜接》,強調了高質量的幼小銜接對兒童學習及終身發展的重要性。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學前教育的地位基本確立,幼小銜接問題也受到了大眾的高度關注,但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瑞典是國際上學前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在小學得以延續。本文將對瑞典幼小銜接教育的主要舉措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實現幼小科學銜接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瑞典幼小銜接教育的主要舉措

1.政府出臺政策文件

瑞典政府通過頒布政策文件指導幼兒園和小學工作,為幼小銜接教育提供總方針。瑞典于1998年正式頒布了《學前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Lpfo98),結構與《中小學課程綱要》相似,體現了學前教育與中小學教育的銜接與傳承。2010年,瑞典在頒布的《教育法》中指出教育應促進每個兒童的學習和發展,并為兒童的繼續學習作準備。瑞典在2010年修訂的Lpfo98和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學前班、娛樂中心課程綱要》(以下簡稱Lgr11)中,明確強調了幼兒園和小學教育之間加強合作的必要性。此外,瑞典還在2016年修訂的Lgr11中新增了兩章關于學前班和娛樂中心的內容,旨在改善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過渡與銜接,進一步明確了學前班的教學目的和核心內容,并從重保輕教逐漸轉變為關注學前教育的教育性,注重幼兒的學習發展。瑞典政府通過頒布政策文件,為幼小銜接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指明了方向。

2.重視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瑞典十分重視各教育形式之間的合作與交流。Lpfo98中明確指出了幼小過渡中幼兒園教師、各工作組及園長的責任,強調幼兒園教師應與學前班及小學教師加強合作,為促進兒童學習發展的連貫性、一致性與其他教師分享教育知識、經驗和相關信息,還應特別關注在發展中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園長應負責幼兒園的辦園質量,并發展與學前班、小學的多種合作方式,為共享觀點、密切合作創造條件。Lgr11中強調了小學教師及校長的相關職責,并指出小學還應與中等教育之間建立合作機制。瑞典在幼兒園、學前班和小學中還創立了專門的銜接教育工作組,為合作提供平臺,組織各種研討活動,及時反饋近階段遇到的問題及困難,商討解決方案和下一步工作計劃等。

瑞典還十分重視各教育形式與家庭之間的合作。有研究表明,兒童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有五個關鍵要素:兒童自身對踏入小學的準備程度,家庭和周圍社區對其的支持程度,學前教育質量的高低,幼兒園對兒童入小學的準備,小學對兒童的入學準備。因此,想要順利實現幼小銜接,就必須加強幼兒園、小學及家庭之間的合作。瑞典在《教育法》中明確指出,家長參與兒童教育過程的多少會影響兒童的學習和發展。法案還強調學校的所有工作都應與家長合作,教師應與家長隨時保持聯系,讓家長知曉兒童的在校情況、健康狀況等,共同參與兒童的教育過程。瑞典明確規定要加強與家長的合作,指出各教育機構可根據自身情況決定與家長的合作形式。

3.改革課程框架

幼兒園和小學在課程與教學方面的一致性是決定幼小銜接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對于大多數兒童來說,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的不同是他們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感到最有壓力和挑戰性的地方。瑞典主要通過改革幼兒園和小學的課程框架,來體現教學連續性。自2016年7月1日起,瑞典政府在課程綱要中新增了兩個章節幼小銜接的核心內容,對學前班的教育目的、內容以及如何為兒童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如何做好入學準備等都有所闡述。瑞典明確規定學前班、娛樂中心和小學都必須遵循義務教育課程綱要的相關要求,并整合了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課程。學前班課程應遵循Lgr11中前兩章的要求,其中涉及學校的基本價值觀、任務以及總目標和指導方針,以幫助兒童較早熟悉日后在小學的知識標準??傮w而言,瑞典改革的主要特點是整合課程體系,提高不同階段之間銜接的連貫性與相關性。

4.整合幼小教師教育

教師是影響兒童從幼兒園平穩過渡到小學的關鍵人物。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缺乏針對幼小銜接的相關培訓支持,一直是阻礙幼小銜接的關鍵因素。瑞典在2011年推出了四個新的教師培訓項目:學前教育教師教育課程、義務教育教師教育課程、學科教師教育課程及職業教育教師教育課程。該項目除了要求提高教師教育培訓的質量外,還要求加強各學段教育的銜接,實施統一的教師培訓,一改以往分離的教師培訓方式。與此同時,瑞典還進行了教師資格認證改革,要求只有持有相應學段教師資格證的專業人員才能在學校從事教學等工作,以提高教師質量。該資格認證改革加強了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對彼此教學內容和具體工作的了解,確保了兩個學段教學的連續性。

5.制定幼小銜接評價反饋機制

評價是所有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只有通過評價反饋才能發現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促進教育向前推進。瑞典國家教育局為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制定了幼小銜接自我評價表,定期監測幼小銜接質量,定期與幼小銜接的關鍵參與團體談論幼小銜接的相關問題,幫助幼兒園和小學經?;仡櫯c分析各自在幼小銜接上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如何完善等。

二、對我國幼小銜接教育的啟示

1.加快學前教育立法的步伐,為幼小銜接提供法律保障

我國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剛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文件都強調要抓好幼小銜接工作。2020年9月7日,教育部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草案》),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草案》指出學前兒童入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接受學前教育,除必要的身體健康檢查外,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強調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但《草案》仍處于意見征求階段,還沒有形成正式的法律文件。目前,一些幼兒園仍存在較嚴重的小學化傾向、單向銜接等問題,教育部應加快學前教育立法的步伐,明確學前教育的基礎性和幼小銜接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并確保兒童做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幼小實現順利銜接。

2.加強幼兒園、小學和家庭之間的合作,實現家園校共育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小學和家庭的共同責任,是幼兒園和小學雙向互動的過程,不能僅靠某一方出力。但現實中,幼小銜接往往被認為是幼兒園的責任,多數小學未能正確認識幼小銜接的本質,沒有承擔起自身責任,導致一些幼兒園出現嚴重的小學化傾向。目前,我國對此已出臺政策要求嚴加治理,但仍有部分家長未意識到幼兒提前學習小學文化知識的危害。根據瑞典經驗,我國幼兒園和小學應把家長作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園校協同溝通機制,引導家長與幼兒園和小學積極配合,共同做好銜接工作。要及時了解家長在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方面的困惑、問題及意見建議,幫助家長認識過度增加知識準備、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內容的危害,還要引導家長及時關注兒童的心理變化,教給家長一些正確引導兒童的方法和措施,幫助兒童盡快度過適應期,積極配合幼兒園和小學做好銜接,實現家園校共育。

3.改革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框架,減緩銜接坡度

幼小銜接課程作為幼小銜接教育的核心,對兒童能否順利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由于幼兒園和小學屬于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其教育目標、內容、方式等都有較大差異?!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將幼兒園課程分為了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而小學常將課程分為以知識為主的語文、數學等。并且,幼兒園是以多種游戲和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的,而小學則以分科教學為主,這些差異使得兒童在過渡中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阻礙幼小順利銜接。根據瑞典的經驗,幼兒園可以制定幼小銜接課程,在大班有意識地培養兒童社會交往、自我調控、規則意識等進入小學所需的關鍵素質,并適當增加教學時長,如一周安排一次40分鐘的教學等,幫助兒童做好入學準備。同時,小學可將一年級作為入學適應期,調整課程內容梯度,改革教育教學方式,開始仍以游戲教學為主,以后逐漸減少次數,增加教育教學,幫助兒童做好入學適應。

4.整合師資培訓,實現師資培養一體化

幼小銜接師資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幼小銜接教育的實施和效果。目前,我國幼小銜接師資質量不高,幼兒教師缺乏對適齡兒童科學進行幼小銜接教育的能力,小學低年級教師不了解幼兒園的狀況和幼兒的心理特點,這些都不利于兒童順利過渡。針對這些現狀,教育部門可以借鑒瑞典經驗,整合教師教育,改革教師資格證的認證標準,在考核中增加幼小銜接相關知識,并指定相關機構為未取得資格證的在職人員提供培訓機會。還可以嘗試將幼兒園和小學教師的職前職后培訓整合到一起,既可解決幼小銜接中的一些問題,還可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實現師資培養一體化。

5.健全科學的評價機制,實現良性循環。

教育評價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都有各自的評價體系,并處于不斷完善階段,但針對幼小銜接教育的評價機制卻不多見。根據瑞典經驗,教育部門應制定專門的幼小銜接教育評價機制,將入學準備與入學適應納入幼兒園和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內容中,為幼兒園教師、小學低年級教師、校領導及家長等提供有關兒童發展的最新信息,及時發現幼小銜接做得好的地方及不足之處,進而為接下來的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郝健健,殷玉新.挪威幼小銜接教育政策的實施路徑及啟示[J].教育導刊,2021(02).

[2]武欣.瑞典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歷史進程與路徑選擇[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8(06).

[3]黃爽,祁繼.OECD國家實施幼小銜接的經驗與啟示[J].人民教育, 2019(23).

[4]張燕.瑞典幼小銜接的“橋梁”———學前班[J].早期教育,2021(10).

Main Measures and Enlightenment of Connecting Educ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in Sweden

Xiao Yanqin, Xu Faxiu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jiang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2, China)

Abstract: To realize the scientific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uccessful measures of Swedens connecting educ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provid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Chinas connecting educ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we should speed up the pa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legislation to provide legal guarantee for connecting educ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among kindergartens, primary schools and families to realize home school co education; reform the curriculum framework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basic education to slow down the convergence slope; integrate teacher training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improve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realize a virtuous circle. In thisway, wecan promotethescientificconnection between preschooleducation and primary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Sweden; connecting educ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preschool educat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猜你喜歡
評價機制幼小銜接瑞典
瑞典沒有“剩宴”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職業素質培養下的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模式構建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探微
古老的瑞典
深不見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