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陽關保護區鳥類多樣性調查分析

2022-08-08 08:10麻守仕
甘肅林業科技 2022年2期
關鍵詞:陽關生境候鳥

麻守仕

(甘肅敦煌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甘肅 敦煌 736200)

鳥類群落作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以引起各級自然保護地的普遍重視[1]。自然保護地的鳥類生物多樣性開展調查研究,對于當地自然資源管護有很大地促進作用[2]。陽關保護區渥洼池濕地的地理位置特殊,可為長途遷徙的候鳥提供必要的營養補給,是鳥類在“中亞-印度遷徙通道”上不可或缺的休息驛站。近幾年來,保護區監測到的鳥類種數和總數量都在增加。其中鳥種類從首次科考的87種增加到現在的130多種[3],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黑鸛Ciconia nigra、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玉帶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等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有大天鵝Cygnus cygnus、蓑羽鶴Grus virgo、白琵鷺Platalea leucorodia等20多種。對鳥類、尤其是作為群落關鍵種的重點鳥類的監測,可以很好地指示生態系統及環境的發展變化。在陽關保護區2009年首次科考時監測到87種鳥類。近些年來,陽關保護區內鳥類類的種類和數量變化很大,需要進行系統的調查分析,從而為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也為以后的長期動態監測奠定基礎。

1 研究區概況

陽關保護區位于甘肅省最西端的敦煌市陽關鎮境內,地理坐標93°53′~94°20′E、39°39′~40°05′N,面積8.8萬hm2,主要由戈壁、荒漠、草地、林地、濕地、沼澤和水域組成。年均降水量只有39.9 mm,而年均蒸發量可達2465 mm,年日照時數達3247 h,年均溫度為9.3℃,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區內的西土溝、渥洼池和山水溝3條主要水系形成的濕地面積約1563.1hm2,并且河流(水體)總長146.38 km,年徑流總量約9902.3萬m3,是中國西部極干旱荒漠地區非常珍貴的濕地,且生物多樣性豐富,有脊椎動物145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黑鸛、大天鵝、鵝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等18種;有種子植物141種。

2 研究方法

在陽關保護區渥洼池水域東西兩側、水域南濕地-車轱轆泉、水域北季節濕地-農田林帶、西土溝流域、減泉子林帶-沙生植物群落-荒漠帶設置鳥類監測樣帶5個,樣帶寬度100 m以上,長度≥1 km;樣點15個,監測半徑100 m以上。鳥類全年共監測42次,其中:越冬期(12-2月)8次;春季遷徙期、夏季繁殖期、秋季遷徙期(3-11月)每周1次。監測采用文獻[3,4]的方法。監測時要借助單雙筒望遠鏡監測、單反數碼相機、紅外線相機、GPS定位儀、野外監測系統等設備。每次以1.5 km/h的速度沿樣線行進2 h約3 km,時間集中在8-11時和16時—19時,采用計數法記錄調查中發現的鳥類種類和數量。鳥類鑒定依據文獻[5]。

在統計鳥的種類、數量和多樣性情況時,還參考了2021科考以及近五年監測數據。多樣性變化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指數H和pielou指數E采用文獻[6]公式計算。同時,對于優勢種的計算采用數量級方法,即Pi>0.1定為該區域優勢種,0.01≤Pi≤0.1為常見種,Pi<0.01稀有種[7],其中Pi=Ni/N,Ni是第i種鳥的個體數量,N是總的鳥類個體數量。

3 結果與分析

3.1 種類多樣性

通過統計2016-2021年監測數據共統計到鳥類16目40科150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有27種,共占本區鳥類種數24.67%(表1);在居留型統計中,夏候鳥有9目17科33種;冬候鳥有4目9科15種;過境候鳥有13目23科77種,共占本區鳥類種數83.33%;留鳥有10目14科25 種,僅占本區鳥類種數16.67%。調查表明,從保護區過境的125種監測候鳥中,游禽和涉禽均選擇渥洼池濕地繁殖和棲息活動,猛禽中的白尾海雕、玉帶海雕、靴隼雕、棕尾鵟、白尾鷂以及鶚等也選擇渥洼池濕地及林草地,只有少數雀形目、沙雞目鳥類還選擇保護區的其他林草地及荒漠灌木林地。

表1 陽關保護區鳥類名錄

續表

3.2 生境特點

鳥類因其行為和食性不同,分布區域和生境也有差別。保護區湖泊、沼澤、林地、草地、荒漠相互鑲嵌,為不同鳥類提供了多個生境。通過調查表明,生境為林地有98種,湖泊濕地有110種,草地有為102種,戈壁灌木林24種。其中涉及兩個以上生境的為150種,占保護區鳥類種數的100%。陽關保護區的生境多樣性為鳥類提供了良好棲息環境。

3.3 種群數量

按不同鳥類個體數量占鳥類統計總個體數的百分比Pi值分析,鸛形目監測記錄26只、鶴形目監測記錄307只)、目監測記錄169只、雁形目監測記錄366只、鸻形目監測記錄217只、鷗形目監測記錄77只、雞形目監測記錄44只、沙雞目監測記錄987只、鵑形目監測記錄22只、鴿形目監測記錄45只、雀形目監測記錄265只均是常見種,占到目類總數的68.8%。其中大天鵝監測記錄86只、大白鷺監測記錄264只、灰鶴監測記錄212只、鳳頭鸊鷉監測記錄76只、黑翅長腳鷸監測記錄115只屬于優勢種。雨燕目、犀鳥目、鷹形目、隼形目、鸮形目、等雖然種群數量較少,但在調查中容易被發現,介于常見種和稀有種之間,占到目類總數的31.2%。而鶴形目中的黑頸鶴監測記錄3只、大鴇監測記錄2只、小鴇監測記錄2只、疣鼻天鵝監測記錄3只,在調查中不容易被發現,屬于稀有種,占到鳥類總種數的2.11%(表2)。

表2 陽關保護區鳥類時間分布

3.4 多樣性變化分析

相關研究表明,種類數目越多,種類之間個體分配的均勻度性程度越高,Shannon-wiener指數也就越大[8]。2021年,保護區鳥類的多樣性指數在春秋兩季相對較高,其中4、9月份的多樣性指數相對較高,分別為2.960 2、2.988 0,其次為5、10月,多樣性指數分別為2.893 4、2.716 8;均勻度指數最高的4、5月份,均勻度指數分別為2.891 0、2.714 2,其次是9、10月份,均勻度指數分別為2.552 2、2.645 3。分析說明,春秋兩季是候鳥遷徙的季節,大量遷徙候鳥途徑保護區停歇休整,候鳥過境導致保護區鳥種和個體數量增加,因此在4、9月份陽關保護區均達到高峰值;所以4、9月為代表的春季、秋季是陽關保護區過境候鳥的遷徙季節,陽關保護區是中轉站。夏季干旱高溫使得鳥類活動進入較低水平,期間保護區只有部分留鳥和繁殖的夏候鳥[9],活動頻率減少,鳥類的遇見率相對較低,多樣性指數相對較低,均勻性指數波動較大。冬季候鳥遷徙基本結束,期間保護區只剩留鳥和猛禽為主的冬候鳥,因氣候等因素流動時間不一致,而且數量上差異較大,直接影響了多樣性指數和均勻性指數(表3)。

表3 陽關保護區鳥類多樣性指數分布

4 討論與結論

據2021年監測數據顯示,保護區過境鳥類16目40科150種,總數量達到7 600多只,呈增加趨勢。其中保護區夏季繁殖水鳥已監測到6目10科18種,總數達到3 000多只;猛禽監測數量增加到3目4科19種,總數達到280多只;留鳥毛腿沙雞監測到2 000多只,其Pi值0.208,屬保護區的鳥類群落的優勢種。分析表明,保護區湖泊、沼澤、林地、草地、荒漠相互鑲嵌,為不同鳥類提供了多個生境。其中渥洼池濕地既是遷徙候鳥中游禽和涉禽的棲息、繁殖地,又是白尾海雕、玉帶海雕、靴隼雕、鶚等大中型猛禽的重要捕獵場所,還是雨燕目、雀形目等非水鳥活動場所。保護區渥洼池等重要濕地已成為我國西部荒漠區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和遷徙驛站,還是水禽賴以生存的繁殖地,越冬地和遷徙“中轉站”,濕地的特殊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使水禽種類十分豐富,每年在此繁衍生息的鳥類數量達近萬只,在鳥類遷徙通道上對水禽保護具有特殊意義。保護區要強化鳥類的動態監測、鳥類遷徙規律調查分析,為過境鳥類長期保護監測提供科學支撐。

4.1 開展鳥類環志調查研究

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有關規定,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的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的鳥類保護意識,嚴禁亂捕亂獵行為。同時,堅持開展鳥類環志調查研究,通過與周邊敦煌西湖保護區、肅北鹽池灣保護區、青海蘇干湖保護區、茫崖觀鳥者協會合作,聯合開展鳥類遷徙路線、遷徙規律調查分析。

4.2 加快棲息地生態恢復

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影響鳥類多樣性的因素除生境外,還有氣候因素[16]。保護區地處西部大漠深處,極端干旱氣候使得濕地生態相當脆弱。區域林草地面積僅有5 382.4 hm2,濕地面積約1 563.1 hm2。脆弱的生態環境使得鳥類生境容易遭到破壞,保護區要通過林田湖草沙系統,為維護鳥類生態平衡創造有利條件。

擴大鳥類棲息地。保護區外圍的季節性濕地是重點保護鳥類黑鸛、蓑羽鶴、玉帶海雕、靴隼雕、棕尾鵟等鳥類的棲息地;林田過渡帶是重點保護鳥類白尾海雕、草原雕、大鵟、鶚等猛禽的棲息地。保護區要以社區良性共建來維護鳥類棲息生境的多樣性,為鳥類提供和諧的生存繁衍環境。

增加棲息地設施。保護區渥洼池等濕地植被主要為蘆葦群落,所以白尾海雕、玉帶海雕等猛禽只能在濕地邊緣的草地上棲息,如在保護區繁殖的猛禽縱紋腹小鸮的繁殖巢穴就筑在區域外的農田林地。保護區要在渥洼池等濕地、草地設立落鳥架、鷹蹲等基礎設施,在渥洼池等季節濕地紅柳群落密集地帶設置鳥類繁殖巢穴。

維護水域生態安全。保護區渥洼池水域魚類等水生物資源豐富,但隨意放生、圍網捕魚的現象時有發生[10]。保護區要在水域周邊修建觀鳥步道、觀鳥平臺,讓人類活動足跡逐漸遠離濕地區域及鳥類活動區域,著力維護水域的生態安全。

4.3 建立鳥類多樣性數據庫

影響鳥類種群變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長期監測是認識鳥類種群的基礎性工作[7]。陽關保護區要對鳥類種群動態變化監測堅持開展,要建立鳥類動態監管數據庫,通過野外繼續觀察及時更新鳥類動態監測數據,不定期鳥類遷徙通道上的鳥類觀察員召開分享交流,實現對鳥類的跨區域動態監測。

4.4 鳥類監測天地一體化

鳥類監測記錄的主要措施除工作人員日常野外觀察外,保護區還要加快建設野外高清監控系統,現實對鳥類實時在線監測。同時在鳥類活動的重點區域安裝紅外線相機、鳥類聲音記錄儀等進行監測,對游禽等水鳥要通過無人機等移動設備進行監測,對重點候鳥要采用鳥類環志開展動態監測。

猜你喜歡
陽關生境候鳥
聆聽古陽關
不同影響因素對鄱陽湖流域生境質量變化特征分析
前面就是陽關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區綠色空間生境網絡優化
遙望陽關
棗樹適應干旱生境研究進展
陽關:虛實印象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鳥
金秀瑤族長鼓舞傳承的文化生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