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音樂劇《阿鵬找金花》中民族服飾的創新設計

2022-08-11 12:43陸星羽陶新愿
演藝科技 2022年2期
關鍵詞:圍裙白族劇目

1 概述

音樂劇《阿鵬找金花》(以下簡稱:該劇目)的主創團隊由楊麗萍總編導、王炎武制作、舞美設計陶雷、服裝造型設計崔曉東、音樂總監祁巖峰、化裝造型設計賈雷、燈光設計李星、視頻設計張松、音響設計朱銳組成。該劇目于2020年9月29日在云南省大理市楊麗萍大劇院首演,主要講述了四位白族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通過對他們情感故事的敘述,把白族人民質樸純真的愛情和勤勞智慧呈現在舞臺上。同時,該劇目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俗文化(如白族婚俗儀式與白族三弦等)與現代歌舞、音樂、燈光相結合,呈現出國際化的審美追求,具有強烈民族文化特色和較高的藝術水平。從該劇目的創作和演出可以看出,少數民族文化是支撐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資源,高質量的文化藝術作品也是促進民族地區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該劇目的成功不僅成為大理的一張名片,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文化動力,同時也保護和傳承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白族風情與白族特色。

區域地層出露簡單,主要為古元古界金水口巖群(Pt1J.)及第四系。其中,金水口巖群是區內分布最廣的變質地層,呈NWW向帶狀分布于努可圖郭勒—口口爾圖一帶,主要巖性為混合巖化片麻巖、混合巖、片巖夾變粒巖等,是石墨礦重要的賦礦層位。

關于白族服裝,大部分人的印象有兩個來源,一個是1956年王家乙執導的經典電影《五朵金花》中的形象,電影中的白族服飾極為貼近現實生活中白族著裝的樣式,簡潔質樸;另一個是如今景區中常見的趨向戲服的白族服裝樣式,但其質感與色彩方面的欠缺使得與當代青年的審美風格不相契合。該劇目以傳統白族服飾為參照,并結合白族建筑、紋樣等資料,在其之上進行歸納總結,從民族元素中提取典型元素進行新的創新設計,在保留鮮明民族特色的同時又與時尚接軌。其成功的設計也為其他民族的戲劇服飾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2 款式變異與疊加使女性角色的服飾更具現代感

舞臺服裝設計并非是對原有風格特征的簡單復制,需要根據劇本對現有元素進行提煉總結再創新。在符合劇中人物背景設定的前提下,不僅應具有審美價值,富有藝術性和創新性,同時還要滿足演員在臺上進行表演時的需求。在表現風格上相較于日常服裝更強調其夸張性、象征性和裝飾性。

白族人民為了方便日常生活與生產勞作,形成了以上衣下褲為主的著裝習慣,并且服裝整體較為寬松。該劇目的服飾設計在保留了白族服裝基本形制特征的基礎上,進行了款式的變異與疊加處理。最明顯的變化是女性角色下裝由褲子改為長裙,使得女性角色的形象更加柔美溫婉,舞動的裙擺更增添了一種靈動感。圍裙部分也有所變異,腰部進行了收腰處理,圍裙上端向上延伸形成一個半弧形,提高了腰線的位置。圍裙的這兩點變化使演員的身材比例在視覺上得以優化,看起來腰部之上更短、下半身更長,美化了人物的整體視覺形象。女性角色的圍裙如圖1所示。

該劇目在對服裝款式進行變異的同時,還采用了疊加的手法,通過多層面料的重疊又互相影響營造服裝表面的立體造型,增加體積感。劇中女性圍裙部分的設計多采用此手法。如圖1所示,圍裙部分呈多層結構,上層為刺繡圖案的對稱蓮花形狀;中間有兩條橙白色拼色腰帶垂下;下層圍裙結構更為復雜,中間主體部分為白色褶裥,圍裙外邊沿有淺粉色包邊,包邊底端配有刺繡圖案,在包邊與褶裥中間還縫有配以珠飾的三角形雙色花邊。這些層疊的結構使服裝看起來更豐富飽滿、有細節,體現出了服裝的層次感。

質感的突破,使用具有民族風格的刺繡也是重要的方法。該劇目服裝的刺繡創作在保留傳統白族刺繡紋樣特征的前提下進行了提煉處理,最終使用的紋樣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如圖4,圍裙的花朵紋樣以有棱有角的偏幾何樣式出現;圖5左邊靛藍色圍裙上的植物與動物紋樣進行了簡化處理。通過對傳統紋樣進行新的藝術化處理,不僅使得圖案在具有強烈民族氣息的同時也更富有設計感,而且通過串珠、繡線深淺配色,使紋樣具有了立體感。通過不同材質面料與刺繡的搭配組合,使得布料之間產生對比關系,能夠體現細致的光影變化,層次感更加豐富鮮明。

面料是服裝設計實現的基礎。在戲劇服裝設計中,面料不僅承載著服裝本身,同時還能直接反映出一部劇目的質感,影響著戲劇的整體風格。對面料的選擇,不僅需要滿足設計本身的要求,還需要考慮到舞臺燈光對服飾的呈現效果,以及多場次演出要求面料的耐用、耐磨性能。該劇目服裝的面料通過壓褶、褶裥等面料肌理處理方式增加了面料的肌理感。如圖2、圖3所示。圖2上衣深藍色主體部分與袖口部分、圖3圍裙的小部分深藍色色塊和白色裙子采用了壓褶工藝,圖2裙裝的紗質面料進行了褶裥處理;兩套裙裝都采用了紗質面料,更增添了服裝整體的柔美感,輕柔的紗與挺括的布在質感上形成了對比。

3 質感的突破與色彩的強化

利用ECDSA算法,將認證信息進行數字簽名,確保了每條認證消息都是由正確的用戶發表的,防止他人假冒,還可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在整個認證請求中,將不會有人對數據包進行惡意篡改。

總體來說,通過款式的變異與疊加,使得白族服裝以一種更適合于表演、更具有舞臺藝術效果的形式出現在了觀眾面前,服裝整體的體積感相較于傳統白族服飾有所增強,更具設計感與現代感。

戲劇服裝中的色彩運用,不僅需要符合人物本身,在某些情況下還具有通過服飾色彩對人物角色的性格、命運進行暗示,以及表現時代背景、環境氛圍的作用。由于觀眾與演員的距離較遠,因此,服裝一般都具有較高的色彩飽和度。白族服飾在色彩的使用上有自己的獨特風格。白族人崇尚白色,認為白色具有純潔、美麗、善良的美好寓意,也賦有孝順、賢良的吉祥意蘊。因此,白色是白族服飾的主色調,也是多姿多彩的白族服裝的標志性顏色。該劇目中的白族服裝在原有色彩的基礎上,突出白族崇尚白色這一特征,并在其他顏色中加入了灰色調并調高了色彩的飽和度。通過色彩的冷暖對比使得色彩關系更加強烈,活潑與沉穩并濟、素雅與艷麗兼具。如圖5的兩套“金花裝”以淺色為主,大面積的白色搭配明亮的偏深色調的靛青色、紅色與之相襯,對比強烈、明快協調,相較于傳統白族服飾更顯穩重。而圖6的服裝底色為深藍色,但通過不同色彩刺繡的搭配,使得服裝色彩層次豐富,色相之間反差大,視覺沖擊力強,絢麗多彩。

4 結語

民族服飾承載了各個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為戲劇民族服裝的設計提供了大量的創作依據,是民族戲劇創作的重要組成。民族服飾的創新是民族戲劇服裝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對民族服飾傳統樣式的借用、解構、重組、變形,得到服裝廓形的啟發,并提取民族服飾中的代表性元素進行再創作,在保留原有特點的同時形成新的民族戲劇服裝風格樣式。該劇目的服裝設計在繼承發展的基礎上對白族服裝進行了新的創新演繹,融入了新的元素,將傳統與時尚相結合,取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使其不僅滿足戲劇服裝所需要的極強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同時更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要求,為民族戲劇服裝的創作提供了較好的參考和借鑒。

總之,高中化學知識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教師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提高自身素質,主動在課堂上滲透化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教師還應該培養與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激發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1]韓春啟.戲劇人物服裝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

[2]魏亞楠.大理白族服飾圖案藝術的數字化保護和開發設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9

[3]鄭明珠,侯小鋒.大理白族服飾的藝術特征及審美內涵[J].文化學刊.2021(05):17-19

[4]周劍.符號學視角下大理白族服飾的傳承與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猜你喜歡
圍裙白族劇目
來自一條圍裙的無煙火藥
舞臺劇目
左手圍裙,右手社會
新見晚清民國傳奇劇目十一種
文華大獎”獲獎劇目
古怪的圍裙
優秀劇目進校園
白族火把節:一天星斗下人間
白族敬酒歌
56個民族56枝花 白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