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ECI 模型的交互設計研究

2022-08-12 13:25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潘雅璇
工業設計 2022年7期
關鍵詞:隱性流程用戶

1 相關理論概述

1.1 SECI 模型概述

SECI 模型最早出現于1991 年的野中郁次郎和竹內廣隆的《知識創造型公司》

,其中提出了“知識螺旋概念”。1995 年野中郁次郎出版了《知識創造型公司:日本公司如何建立創新動力》

,將知識轉化螺旋的概念正式命名為“SECI 模型”。SECI 模型認為,知識可以分為“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與“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

,顯隱性知識相互轉化的現象可以概括為四個轉化過程,四個轉化是連續的,相互促進的,并形成一個循環。如圖1,分別為:共同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聯結化(Combination)和內化(Internalization)

。這四種轉化分別對應四種場,每個場應提供促進轉化的環境條件。SECI 模型原用于促進知識創新與傳播,同時也用于促進產品創新。

1.2 交互設計概述

最初IDEO 公司Bill Moggridge 提出“交互設計”這個概念。維基百科目前將“交互設計”定義為“設計人工系統行為的領域”

。對于用戶的研究,在進行設計時會產生行為、需求的交互狀態,演化出產品結構和運行邏輯。近年來,國內對交互設計的研究從零開始,逐年提升。交互設計從狹義上,指人和智能媒介之間進行交互的方式。

由此可知,交互設計理論同樣著力于描述人機交互的合理信息流動模式,以及設計過程本身的合理模式。

1.3 SECI 模型在交互設計中的價值

SECI 模型來自成功日本企業的創新過程,對產品交互設計過程具有親和性,在模型中,顯隱性信息、信息轉化螺旋在轉化過程中總結交互設計中的信息,從SECI 信息轉換的角度分析并找出交互設計問題,吸收SECI 模型流程化、群體性、循環演進等優勢。

從產品角度,SECI 模型便于分析當前人機交互過程中信息狀態的流動。例如,每一個信息轉化的功能性質是不同的,在產品本身的功能架構上需要進行一定的分析、分類。因此,它還可以作為用戶行為研究的基礎工具之一。

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已經成為我國支柱產業的重要支撐力量,在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冶金、有色和建材等重要產業中,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中國加入WTO 以后,大型國有企業已經成為抗衡跨國公司的主力軍,在“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具有時代特點、被全國人民接受的企業精神,在國有企業走向海外的過程中展現了極強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從設計角度,SECI 模型能夠揭示設計師與用戶、產品等多方的信息轉化本質,并根據模型總結的該類信息轉化特點提出相應的促進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幫助實現設計目標,提升設計師工作效率。

2 SECI 模型與交互設計概念映射關系

2.1 產品交互中的顯隱性信息

產品交互界面中的顯性和隱性知識對于用戶的使用具有不同的意義,它們共同構成了產品交互過程中的兩個環節,即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傳遞。SECI 模型指的是可以作為顯性知識儲存在物質媒介中的信息,還有可以儲存在人或群體中的技巧、習慣和個人經歷即隱性知識(在產品交互設計中,“知識”可以歸結為“信息”)。

產品交互中的顯性信息可以定義為“交互流程內的信息”或“用戶輸入產品的信息”

。顯性知識是指對產品的外觀、材質、顏色等基本要素的認識,如尺寸、長度、高度、厚度等。

產品交互中的隱性信息可以被定義為“交互流程之外的信息”或“用戶沒有輸入產品的信息”

。隱性知識是指產品內部的各種要素。例如,用戶輸入有關產品的名稱,但看不到特定的內容,也包括用戶未輸入與產品有關的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

設計意圖: 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感受“生命,靜可安若處子,動則晴天驚雷”之美;同時,讓學生借助資料分析,自主得出生物體生長的主要原因。

交互設計活動中的顯性信息與隱性信息也易于推導得出。顯性信息主要為外顯可看、可供所有人傳閱的信息,例如,已輸出的文本、設計稿、方案、產品等。隱性信息是人內在未表達的信息,如用戶需求、設計師未表達出的想法等。

3.2.1 SECI 設計信息螺旋

4)缸套水系統:本系統是由4臺發動機中的缸套水(106~108℃、10 t/(h·臺))分別與板式換熱器A1~A4換熱,換熱后96℃熱水匯合,經匯合后送到板式換熱器B與煙氣換熱器,經煙氣換熱器升溫后送至ORC機組發電,排出70℃的水與板式換熱器B出水匯合回到板式換熱器A1~A4重復循環。

2.2 產品交互中的信息轉化螺旋

3) 情境與故事。在設計初期,需要加入故事情節,因為將故事融入情境中,這是一個很有效的設計方法。

進入1970年代,為滿足廣大女性消費者對小型女表的需求,國內各大表廠陸續開始研制女表。1975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天津手表廠技術人員楊桂蘭、張兆理等研制成功直徑19.4毫米的女表機心。在此之前,雖然上海手表廠也曾生產過女表,但其機心直徑都大于20毫米,所以說天津生產的這款定型為“ST6型”女表機心是我國第一款符合國際通用標準的女表機心(圖15)。

交互設計的顯隱性信息轉化,本質上是需求的表達與演進,交互設計在活動中,需求信息尤為重要,存在著相互循環流動。共同化:用戶—設計師;外化:設計師—方案;內化:方案—產品;聯結化:產品—用戶。四個過程實現用戶與產品、線上與線下的信息交流,為交互設計帶來新的視野。

2.3 交互設計過程中的場概念

交互設計與場概念中,“情景”或“場景”的含義是一致的。將SECI 模型引入四個場概念中,對交互設計中的“情境”或“場景”進行分類管理與抽象分析。

1.2 上瞼下垂的判定和程度分級 上瞼下垂的診斷標準:眼睛平視前方時,上瞼覆蓋角膜>2 mm,可為單側或雙側。先天性上瞼下垂為出生時即上瞼下垂。程度分級:(1)輕度為上瞼緣位于瞳孔上緣,遮蓋瞳孔<1/3,下垂量為1~2 mm;(2)中度為上瞼緣遮蓋瞳孔上1/3~2/3,下垂量為3~4 mm;(3)重度為上瞼緣下垂至瞳孔中央水平線或以下,遮蓋瞳孔>1/2,下垂量≥4 mm。兩眼下垂程度不同者,按程度重側分級。

SECI 用戶流程模型是指用戶產品信息的螺旋,包括共同化、外部化、聯結化和內化四個環節。共同化是指用戶在產品之外完成的信息交流;外化是指用戶將信息輸入產品的過程;聯結化是指信息在產品內發展演變過程;內化是指信息傳播到產品之外的過程。因此,這四個環節構成了一個進化螺旋,可稱為用戶產品信息的螺旋模型,從功能定義角度為“優化用戶流程”。如圖2,SECI 用戶產品信息螺旋模型,根據用戶產品信息,形成隱性—隱性、隱性—顯性、顯性—顯性、顯性—隱性之間的信息轉化過程。在轉化的過程中,用戶產品信息可以相互轉化,信息轉化存在一定的規律和特征,轉化模式定義出四種螺旋。根據場概念的角度劃分,將其抽象分為人際充能場、信息輸入場、信息處理場、信息輸出場,并其簡化為充能場、輸入場、處理場、輸出場。

同理,交互設計活動的四種場也可以進行定義,原始場(用戶與設計師溝通場)、對話場(設計師的方案輸出場)、電腦場(方案到產品的開發場)、練習場(產品到用戶的試行場)。

用戶人機交互有四種場,分別對應為原始場、對話場、電腦場、練習場。原始場(產品之外的人員交流場)、對話場(人員對產品的信息輸出場)、電腦場(產品中的信息處理場或方案到產品的產品落地場)、練習場(產品到用戶的用戶實踐場或產品到用戶的產品試驗場)。

從圖中可以看到,體系的總能量隨著實驗的進行時,明顯的在后段的波動幅度增大了,但前半段變化幅度比后一段小。

3 基于SECI 模型的交互設計模型與策略

3.1 SECI 用戶流程模型與策略

3.1.1 SECI 用戶產品信息螺旋

了解侍酒師工作的人都知道,常常一天12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就已是個極大挑戰,但他卻在還一直堅持學習,并參加了國內外至少6場侍酒師比賽,拿了不下4個冠軍,直到2014年10月23日在“大中華侍酒師大賽”中拔得頭籌,才遂了這樁心愿。但與此同時,他似乎還干了很多不務正業的事情,比如說跑去教授WSET課程,比如說翻譯和撰稿。

3.1.2 用戶流程優化策略

當今的時代是多元化的,各種思潮都在相互影響、相互碰撞,這也給我們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學生的思想和道德建設,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而儒家思想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思想精華,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借鑒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結合新時代的特征,古為今用,找到更多的結合點,讓青年學生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和現狀,培養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健全完善的人格,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勇敢地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真正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融入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中。

為了提升信息螺旋轉化效率,SECI 模型建議在不同的階段調整用戶流程,在利于信息轉化的規則和環境下達到最高效率。主要優化策略包含內容有:個人愿景、個人自我管理、波動狀態、冗余、必要多樣性,由于這些因素不斷變化,使用戶流程更加復雜和靈活,優化用戶流程的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 輔助用戶確立意圖。在使用產品的時候,往往用戶不能確定自己的目標。因此,一是要用戶展現一系列的“意圖”,幫助用戶進行選擇;二是幫助用戶同時,采用多選的方式,確立用戶真正的意圖,三是分析交互流程和功能結構,把用戶的意圖進行分類整理,逐漸使小到大的意圖完善確立。最終,使用戶達到預期的結果。

1) 明確問題和目標。首先,需要確定共同的最終目標/愿景是什么,這一目標可以保證設計的方向。首先,可以采用多人目標愿景。其次,必須通過確定每個既定小愿景和小目標中的多少,例如,每次溝通或行動可以在頭腦中實現多少,以及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有效地開展工作,實現成果的指標最終要根據愿景進行評價。

3) 提供復雜情形思考。通過SECI 模型利用外部導入的復雜性來改變人們的原本思維,復雜性情境下會導致用戶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改變,人們對所處的情境會引發思考。

4) 增加用戶共有知識。用戶和用戶之間的交流基礎是共有知識,共有知識促進交流,交流拓展共有知識,進一步推動形成知識創造,以及用戶對產品的依賴。共有知識也可以通過產品創造,例如,社交平臺展示的內容信息大多數是普通用戶之間的交流、或普通用戶與專家之間產生的共有知識。

5)功能生態多樣性。根據產品內部多樣性選擇需求和場景,建立功能架構,并相互關聯,以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

3.2 SECI 設計流程模型與策略

其設計思路為分別將多種模式的中頻結構都提前設計好,采用模式選擇的方式來完成各種通信模式的切換,實現兼容多種通信模式信號功能。并行多模數字中頻結構的實現比較容易,只需要將各種單模的中頻模塊類比復制設計即可,通過模式選擇模塊實現各種模式的選擇切換。但是該方案會犧牲很多硬件資源,對于資源有限的FPGA而言并不是一種性價比高的設計。

SECI 設計信息螺旋模型分別有四個過程:共同化、外化、聯結化和內化,并形成一個循環。如圖3,這轉換的四個設計場景對應的是需求場、方案場、落地場、運營場。在設計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從而分析痛點。

3.2.2 設計流程優化策略

2) 設置用戶自由度。產品中信息的源頭是產品使用者,也就是用戶群體。那么創造信息的相對條件是使用者需要保持相對獨立和自由的空間,不同的使用者之間存在差異性,從而產生新的信息火花和碰撞。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可以根據用戶的特點添加或減少選擇,給用戶設置足夠的發揮空間,基礎功能應簡單易懂,防止功能和流程設定太過繁瑣。

2) 個體獨立思考。在設計過程中,參加者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由思考和提供信息的方式,如思維能力、個性培養和思考角度。如果存在約束條件,適當界定界限尺度,以避免一個人的獨論影響到其他所有人。

用戶人機交互的循環流動實質上就是用戶信息的表現和演變。通過對收到的信息進行分析,確定信息是否符合他們的預期和目的。共同化:用戶在產品之外表達信息;外化:用戶將信息輸入產品;內化:用戶的信息在產品內部傳播和轉化;聯結化:產品將信息輸出給用戶。這四個過程可以覆蓋人機交互及產品的內外部。

4) 分工合作。團隊分配起到關鍵的作用,多樣化設計團隊配置、分工往往讓團隊更有凝聚力,當然也會出現問題百出的難題,這時需要設計師之間保持相互信任和團結統一。

4 基于SECI 模型的交互設計實踐

根據文章提出的SECI 交互設計模型理論,以火災逃生教育移動學習APP 的交互為例進行實踐設計,如圖4。

步驟一:類型轉換包含多類信息轉化的功能,功能之間相互轉化。單類信息可轉化為細化功能點,如“逃生測試”,其中包含外化、聯結化、內化這三種信息轉化過程,每個信息螺旋都是一條連續性的、閉合性的線路區間。所以,將三個功能點進行劃分,分別為逃生測試(兩條線路)、顯示答案、實踐答案。

步驟二:結合情境故事,通過模擬的方式將產品在各個模塊中的功能應用可視化的呈現出來。根據SECI 信息轉化,依照四個環節的共同化、外化、聯結化、內化,按照順序依次進行循環、連接,最終得到符合功能的流程規律,達到逼近真實火災情形與器械交互模式,給予合適的反饋,找出丟失的功能設置。

步驟三:根據功能點與功能點之間的關系,形成流程的閉環可以準確地判斷轉化環節信息的缺失部分、誤差部分以及轉化環節的過程序列變化。因此,需要從宏觀的角度看問題,不管是虛線功能還是流程線部分,都是進一步分析之后需要補充和完善的依據。

以上述為基礎,火災逃生移動學習APP 的交互設計可以總結為以下設計要點:(1)用戶調研,需求分析。通過用戶訪談、問卷調研進行定性需求分析,從人們真實數據梳理需求列表,得出需求權重。(2)結合實景,構建情境。采用情境可以快速把時間、地點、任務、事件四個元素包含在內。(3)功能梳理與模塊劃分。通過需求分析和構建情境梳理出從需求轉化為功能,得到功能模塊列表,每個模塊分別代表的功能表達清晰。(4)信息架構與邏輯流程。對于信息架構和邏輯流程,在建立之前,需要將這兩個模型結合起來。為了使得模型能夠順利地完成,必須對所有的數據進行分類并且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整理。對于SECI 流程用戶模型和設計模型,可以通過添加屬于每個功能點的模塊來獲得產品信息架構,從而生成可循環使用的SECI 初級模型、SECI 二級功能模塊和三級功能模塊。(5)交互原型。按照設計的原則進行低保真、高保真等界面設計,得到最終設計方案。

5 總結

綜上所述,SECI 模型是建立在知識管理理論基礎上的,國內對知識管理理論特別是交互設計知識創新的研究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管理理論體系和研究框架。文章從實踐的角度探討了基于SECI 模型的交互設計,并對其進行了豐富和完善,但理論知識和跨領域的交叉需要進一步細化和研究。

[1]野中郁次郎.楊開峰,譯.《哈佛商業評論》精粹譯叢—知識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1.

[2]Nonaka Ikujiro.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J].Harvard Business View,1:91(6):96-105.

[3]Lee C S,KelkarR S.IC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from the SECI model [J].Electronic Library,2013,31(2):226-243.

[4]李娟,劉濤.交互設計緣起、演進及其發展趨勢綜述[J].包裝工程,2021,42(18):134-143+171.

[5]落知昂.基于SECI 模型的火災逃生移動學習應用交互設計[D].中國礦業大學,2019.

猜你喜歡
隱性流程用戶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隱性就業歧視的司法認定
違反流程 致命誤判
關注用戶
本刊審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關注用戶
關注用戶
芻議隱性采訪
新聞報道隱性失實的四種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