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老年人群的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研究

2022-08-18 08:32薛濱夏杜嘉赫李同予肖冠延唐敬軒
低溫建筑技術 2022年7期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公園

薛濱夏, 杜嘉赫, 李同予, 肖冠延, 唐敬軒

(1.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寒地城鄉人居環境科學與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哈爾濱 150006;2.東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哈爾濱 150030)

0 引言

當前老齡化加劇,老人的主動健康意識加強,對城市老年康養健身空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公園作為城市居民日?;顒拥闹饕獔鏊?,植物茂密、場地開闊,具有較高的老年占比,成為適合營建復愈性環境的場所,以滿足老年人對于生理、心理、社會交往等多方面需求,因此利用城市公園的綠地空間、挖掘其復愈性潛能,為老人提供健康促進服務具有較大的社會意義。

國內外已有的復愈性環境設計研究大多由生態、環境心理學等角度出發,引導居民加強環境交互以鞏固身心健康。研究基于老人的行為偏好與健康需求,探討了復愈性環境理論體系下,在城市公園營建復愈性環境的可行性,明晰此類環境對老年人群健康促進的積極作用,并據此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營建策略。

1 研究背景

根據全國老齡辦的預測,我國人口老齡化將在2030~2050年進入最嚴峻的時期,接近30%,遠超出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超高齡社會標準[1]。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與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漸增強對城市老年日??叼B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國城市中,老年人進行日常休閑、健身活動的場地多數出于綠化和觀賞的目的進行建設,缺少以康養健身為目標的環境設計和設施配置,更缺少針對老年人的考慮,未結合國際上最新的復愈性環境理念和康復景觀設計手段,無法為老人提供更科學和精準的康復鍛煉服務。在這種背景下,利用城市公園綠地等公共空間資源為老年人營建適宜的健康促進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城市公園空間開敞、環境優雅,空氣清新,休閑設施相對完善,為人們提供了富有吸引力的健身鍛煉場所,亦是老年人群喜歡光顧的重要場所。從訪問頻次、逗留時間、活動內容來看,在日常時段,老年人群在城市公園使用者群體占比最大,因此城市公園的空間環境品質與服務設施設置將直接影響老年人群的戶外休閑、交友與健身的效果。發展至今,城市公園綠地空間的社交、避難、游憩、保健等功能都已相對完善,但其潛在的健康服務功能卻未被充分挖掘。文中嘗試以復愈性環境理論為切入點,挖掘城市公園綠地空間所具有的復愈性潛能,面向老年人群的生理、心理、行為活動需求提出針對性的環境塑造策略,探索自然療愈體系在城市規劃中的實操路徑,為我國健康城市的規劃建設提供參考與指導。

2 城市公園恢復性環境概念緣起與理論

2.1 城市公園的概念緣起與類型

城市公園最早由古希臘公共花園演變而來,19世紀中葉,美國景觀設計師奧姆斯特德最先提出在城市興建公園的偉大構想并參與設計了美國紐約中央公園,掀起公園運動的風潮,自那以后各國紛紛開始注重城市公園的建設。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城市公園的概念指代在各國間不盡相同,可大致定義為為公眾提供休閑游憩等服務、開放可達且具有防災減災功用的城市公共綠地[2-4]。我國最新的CJJ/T 85-2017《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將城市公園綠地定義為城市中向公眾開放的、包含游憩與服務設施的綠化用地,主要作用包括為城市提供游憩、生態維護、環境美化、減災避難等功能,同時也可以調節城市微氣候,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5]。對城市公園內環境要素的特點與功能進行強化形成多種專類綠色開放空間設施,例如植物園、濱水公園等,為居民提供了多樣化的戶外公共活動空間及多元化服務功能,滿足城市居民戶外休閑游憩需求的同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發展理念的貫徹與落實,進一步推動生態城市建設進程。

2.2 復愈性環境理論體系與應用場景

(1) 概念緣起。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已認識到自然環境對緩解精神壓力、改善醫療保健條件有一定幫助[6]。19世紀中期,奧姆斯特德提出“復愈”概念,認為自然因素可以調節人的壓力、為人們帶來平靜與活力的感受。20世紀70年代以來,學者們通過一系列實驗驗證了暴露于自然環境、甚至觀看與自然相關的照片均能減輕人們的壓力,使其身心愉悅的同時促進身心健康的恢復[7-9]。1975年英國學者Appleton提出“瞭望-庇護理論”[10],1984年,生物科學研究學者Wilson提出“親生命性假說”,兩種理論均認為人類具有親生命、親自然的本能[11]。相關理論體系發展至今,最具代表性的兩大理論分別為減壓理論及注意力恢復理論。兩大理論在復愈性環境的概念定義與評估等方面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后趨近于走向整合,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更為辯證的探索角度。

(2) 主要主張?!皽p壓理論”的核心觀念是暴露于自然環境可以減輕壓力對人的心理、生理造成的傷害。Ulrich教授通過一系列生理測量方式證明了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比接觸城市環境更能促進壓力恢復,且恢復效果的差異在情緒狀態和生理指標上較為明顯[12]。研究為環境行為研究以及復愈性的評估提供了有效路徑,且提出了復愈性環境所應具有的自然性、復雜性、安全性等特性。

“注意力恢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相比城市建成環境,自然環境對人定向注意力的恢復具有更為顯著的作用[13]。在自然環境中體驗有助于緩解壓力,還可以通過幫助恢復注意力這一重要心理資源,從源頭處減少壓力發生的可能性。Kaplan還提出逃離性、迷人性、延展性、兼容性作為衡量環境復愈能力的四項特征性要素,并在后續研究中得到廣泛沿用。

(3) 應用場景。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人們積極探索復愈性環境的實踐方向。早期的復愈性環境往往建設于醫療環境中,隨著人們對公共健康問題逐漸重視,康復景觀等復愈性環境理論逐漸被擴展應用到城市開放空間領域,包括公園、植物園、社區、校園,甚至監獄等,城市公園作為人們最常光顧的城市公共空間,也成為承載復愈性環境的絕佳場所。

2.3 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的特征

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營建理念不同于傳統的公園綠地設計手法,其在風景園林和植物科學基礎上,融入了康復醫學、康養理論以及園藝療法等自然干預理論與技術,采用循證設計方法,進行環境營造,體現專業的精準性、學科的交叉性和科學的合理性特征,利用城市中綠色自然環境和要素,構建更加實效和實證的健康支持與促進環境,對于城市各類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和意義。

我國老齡化加劇與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對城市環境和養老服務體系提出更高要求。面向老年人群的城市公園的復愈性環境設計為老年人提供一種兼具趣味性、觀賞性與獲得身心健康促進的空間領域或環境氛圍,使老人在感知體驗和健身活動過程中感受到來自自然與社會的正向刺激,從而獲得身心健康的恢復效果。從宏觀角度來說這類環境的規劃設計有助于積極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進程,為保證老年人健康積極生活的基本權利、提升老年群體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新思路、新方向,從微觀角度,從康養視角、結合復愈性環境理論,對現有公園環境進行適度的改造與更新,吸引老人在公園內充分享受豐富的休閑、娛樂、健身等活動的空間環境,有助于提升老年人整體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3 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對老年人群的作用

3.1 老年人群面臨的健康問題與需求

(1) 生理健康需求。老人機體生理功能衰退同時往往伴隨機體的形態、功能、代謝等一系列變化,具體表現為視力模糊、兩耳失聰、行動不便、代謝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除此之外,老年人也多為慢性病纏身,腫瘤、外科疾?。ü琴|疏松、骨折)也時常發生。因此,他們對公園環境的安全性和舒適性要求較高,適宜開展符合他們身體狀況和健康需求的健身活動,需要安排一些特殊設置的活動場地和針對性的健身設施,促進感官體驗和身體機能的恢復。

(2) 心理健康需求。老年人的家庭、社會、職業角色變化迅速,伴隨一系列生理功能的衰退或喪失,他們在認知、情感、行為等層面表現出強烈的心理失衡,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情緒極端且多變[14],不再容易自我認同、安全感與適應能力降低等。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老年人需要公園的空間結構更加明確清晰,植物形式多樣、色彩鮮艷,以適合他們日益下降的感知能力和認知功能,另一方面也傾向于溫馨、富有生機的環境,來提振他們的精神、減輕悲觀、焦慮等消極的情緒。

(3) 社會交往需求。對老年人而言,生理機能衰退、社會與家庭角色逐漸缺失等不可抗力因素接踵而至,因此老年人較之其他人群更渴望歸屬感、依存感,往往希望公園環境能夠支持社交活動,幫助他們建立社交網絡,而參與戶外活動是幫助其提升生活意義、重獲自我認同的有效方式。

3.2 老年人群城市公園使用情況與行為規律

城市公園承擔的角色是為城市居民提供公平的、便捷的高質量的休閑游憩環境,以及進行文化教育和自然教育活動的環境及體育健身場所。城市公園周邊地區的老年人群,會將這里作為休閑游憩的首選場所。經過調查發現,老年人多數會以運動消食、健身保健、休息放松為主要目的,在每天清晨、上下午等光照充足、氣候條件適宜的時間點來訪公園,同時對在公園親近自然、享受自然有較強烈的欲望[15,16]。相比多種多樣的休閑娛樂活動,老人更傾向于觀花賞草、欣賞風景,在自然氛圍濃厚的環境中散步或健身以鞏固健康[17]。

對250位在夏秋季節哈爾濱主城區城市公園內活動的60歲以上的老人開展調查發現,比起構筑物空間與硬質廣場空間,老人更欣賞也更期望體驗草坪、林間小路和幽靜的密林等綠地空間,部分老人對花境、花叢也展現出興趣如圖1所示。老年人對于自然元素有著獨特的傾向,例如喜歡開花、發芽等生命過程,或是陽光、微風及潺潺流水等,對于具有人文美學特征的元素并無過多興趣如圖2所示。公園空氣清新,促進健康成為吸引多數老人前往公園的主要原因,他們希望在此活動的同時可以放松身心、或是體會到片刻的寧靜和獨處如圖3所示。除此之外,老人偏好低強度的保健運動、運動幅度較小的活動類型,對于親近自然環境以及和他人社交、閑聊等行為的需求度較高如圖4、圖5所示。綜合來看,老人對身體健康與社交互動有較大的需求,對自然度高的環境極具傾向,而目前的城市公園環境多存在功能單一、與自然聯系度低、設施配置不足等問題,無法滿足老人多元化的健身康養需求,急需結合復愈性環境理論對城市公園環境進行提升改造,發揮更好的健康服務功能。

圖1 老年人群喜好的空間類型

圖2 老年人群喜好的公園環境特征

圖3 選擇去公園活動的原因

圖4 場地健身類行為活動選擇

圖5 休閑文娛類行為活動選擇

3.3 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對老年人群的作用機制

根據復愈性環境的相關理論,自然環境可以從生理、心理與社會三個層面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包括注意力恢復、壓力減輕、情緒調整、體能改善以及鞏固健康狀態等多種功效,作用機制及原理如圖6所示。

圖6 作用機制及原理

在生理層面,戶外環境中含有新鮮空氣、陽光、流水、植物揮發物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因子,這些環境因子對來訪者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形成刺激并帶來恢復的效果。例如自然環境中悅耳的鳥鳴與蟲鳴、微妙的風聲可以刺激聽覺,幫助老人恢復對環境的認知,體會到更多趣味性。芳香植物分泌的揮發物質可以幫助增強人體健康。除此之外,研究表明長期處于此類環境中有助于促進并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調節并改善機體神經系統功能,同時也具有調節血壓和心率、對機體產生鎮靜作用等功效[18]。

在心理層面,復愈性環境可以幫助平復人的神經系統的緊張狀態,陶冶情操、減輕壓力、放松心情,并可通過使用者對特定場景的回憶而達到一種平和的狀態。除了在環境中被動感受外,除草、播種、插花、植栽換盆等一系列主動實操的園藝作業可以在幫助使用者舒展肢體、強化運動機能的同時,恢復注意力、提升耐力、樹立自信,獲得情緒上的愉悅與滿足。

在社會層面,對于老年人來說,在復愈性環境中活動可以結識新朋友拓展社交網絡,也可以創造與親人、朋友共處的機會,在交流中獲得社會支持與情感補足。除此之外,老年人通過對參與活動的自主選擇重獲控制感、滿足心理預期并獲得自我認同,對于弱勢生命的照顧還有助于老年人尋回自身價值[19]。

4 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塑造策略

4.1 總體原則

(1) 均好性原則。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應適合多種人群,除了承載老年人的日?;顒右酝?,也需要為其他年齡段的來訪者提供均等的服務條件。因此應處理好這類環境與其他功能空間的銜接,減少不同人群間的相互干擾、錯峰共享公園,提高公園環境的利用效率。

(2) 可達性原則。保證公園復愈性環境對老人而言具有較高的可達性。這對公園的總體規劃提出了一定要求,即整體布局合理、流線指向明確,各功能區標識系統鮮明而清晰,方便老人識別。

(3) 低成本原則?,F狀城市公園環境建設已基本成型,在此基礎上對環境更新規劃設計盡可能避免耗費過多成本,盡可能利用現有資源做一些改造與優化,通過景觀設計和裝置藝術,提高環境的品質和服務功能。

(4) 生態性原則。尊重和利用公園原有自然環境條件,盡量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水系和植被等因素,強化生態品質,增強老人與自然的互動關系,因地制宜開展設計,通過自然景觀和功能設施的營建,幫助其達到治愈和促進健康的作用。

(5) 人性化原則。老年人身體機能的退化和慢性病的發生使得這一人群在外出活動時面臨諸多障礙。通過適老性設施的人性化配置,消除場地安全隱患,可以為老人帶來安全感與舒適感,增進戶外活動的體驗,增加戶外逗留時間,并帶來積極情緒,重新喚起他們對于生活的熱情與向往。

4.2 實現途徑

(1) 原有景觀的改造。在尊重公園原有空間結構和景觀風貌的前提下,通過科學選址和合理分區,將原有場地和景觀拓展為更具健康功能指向的復愈性空間。改造過程應盡可能保留、保護原有種植體系和空間格局,通過增加富有新奇性、逃離性特點的灌草植物,獲得快速生長和景觀更替的效果。將原本觀賞為主的景觀要素和配置,轉換為適于五感體驗和刺激,綜合考慮視景、香景、聲景和觸景等復愈效果的花境或種植組合。大幅增加自然式群落數量,設置富有文化氣息和雅趣的景觀小品,營造健康、向上、生命、活力的主題和風貌,在符合功能流線和使用習慣的基礎上,體現更多的康養健身的專項設計和指向。

圖7 復愈性環境景觀改造示意圖

(2) 新景觀植入。在條件允許的公園場地,可以整體植入新景觀,如各類康復花園、適能花園等自然療愈景觀。這類新景觀會有更完整的配套,在生理方面形成適宜老年人使用的、舒適健康的運動場所,在心理方面營造出符合老年人審美的、引發情緒共鳴的景觀環境。精心設計的花卉、灌草和組景,給予老年人在視覺、嗅覺、觸覺等方面更強烈的感官刺激,從而激發一些忘卻的記憶,調動積極心態參與欲望。一些特別的強調互動的或需要老年人進行養護、種植和藝術創造的實操安排和場景,會引發老年人更多的體力活動和身心投入,并取得更有成效的健康恢復結果。

這種復愈性景觀的體驗,在視覺層面,要求根據空間環境的特點,合理配植同一或鄰近色系的植物,形成形狀、紋理和色彩的搭配,輔以背景和小品的配合,以獲得理想的景觀效果;嗅覺層面,植物配植上側重營造潤肺養心、有利于通絡活血的群落,同時可將場所分為多個康復區域,每個區域以相同或相鄰科屬的植物混植,并避免同區域內芳香氣味混雜;觸覺層面,配植不同質地和形狀的植物對老年人的觸覺產生良性刺激,使老年人心情愉悅、引起美好的回憶或引發思考,從而獲得心境、情緒等康復的力量。

表1 可植入的景觀類型及康復效果

這種復愈性環境的價值,在于提供了主動操作植物和場地,可使老年人在勞作過程中鍛煉身體耐力、肢體靈活性、手腦協調以及組織控制的能力;或是在經歷植物的播種、發芽、開花等過程中感悟到生命的律動和自然界的規律,進而產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平和悲觀的心態。具體可采用的景觀類型包括蔬菜植物、觀賞植物、藥用植物等。

(3) 場地加建與設施配置。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營建,在加建過程中,需要以自然化為首要宗旨,順應原有的場地水文脈絡和生態肌理,相關的園林路、步道和園藝設施應該采用生態廢棄材料和自然元素,以增加親自然性和可持續潛力。尤其對于園藝種植區與觀賞區,除了需要適應場地現狀條件之外,還應重點體現專業性的技術要求,在光照、排水組織,生物多樣性,以及作業操作空間設計方面,滿足復雜環境的相互影響,并符合不同身體條件的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4.3 總體營造策略

4.3.1 自然新奇營造策略

傳統的城市公園環境,雖然也有豐富多樣的植物景觀、水景和其他觀賞景致,但多出于對生態功能和美學價值的考慮,景觀設計過于人工化,未能夠強化自然的多樣性和獨特性,過多的圍欄、花池疏遠了人與自然的接觸與聯系,自然環境的健康促進功能未得到充分挖掘和體現。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營建,首要的策略就是應用國外環境心理學和康復景觀設計最新理念,通過引入富有自然野趣的景觀元素和組景,大力打造新奇、清新、富有自然雅趣景觀風貌,給予人較強的正向刺激,引人入勝,激發人關注和探索的好奇心。

4.3.2 康養技術融入策略

復愈性環境不同于傳統景觀的重要區別,就是其景觀設計過程的專業性和特殊性,從自然元素選取,到組景與空間場地設計,都包含了特定的康復醫學和心理治療的技術內容,具有針對性的康復目標和指向。因此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營造,將不同于以往的造景方式,在綜合考慮植物生長特性、抗性和觀賞價值之外,更需要依據人與植物接觸過程的安全性,以及開花結果的節奏和周期因素,來滿足人們健身康養的需求,鼓勵園藝實操等體力活動。同時人們在進行園藝作業和藝術創造活動的場地與設施要求,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4.3.3 社會聯系支持策略

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的最大價值在于為老年人群提供了一個促進公共參與與公共交往的平臺,以此激發參與自然體驗的興趣和社會聯系的熱情,通過自發或有組織的健身康養、園藝實操等活動,加強老年人對于場地的控制感與依戀性,并通過園藝實操全方位促進體能恢復與機能改善,并實現自我實現的價值和幸福感提升。

5 結語

研究結果表明,在城市公園中構建復愈性環境,可以為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帶來積極的健康促進效果。深入分析老年人群身體狀況和需求,從自然療愈理念入手,針對城市公園綠地復愈性潛能對現有環境進行改造營建,是實施城市公園復愈性環境營建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城市公園發揮更好的健康服務功能。

猜你喜歡
城市公園景觀公園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基于AHP的城市公園體育資源評價體系及實證探究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形式美的研究
從“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
景觀別墅
城市公園公共空間設計
田園養生景觀營造探討
布賴滕巴赫景觀酒店48°Nord
在公園里玩
《景觀平面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