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本科生病理生理學線上教學實踐總結

2022-08-25 02:04儲著朗湯軼波杜慶紅李姝玉邵亞雄張宇忠
安徽醫學 2022年8期
關鍵詞:生理學病理課程

儲著朗 湯軼波 王 謙 杜慶紅 李姝玉 邵亞雄 張宇忠

在線教學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樣也給教育改革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以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 為主要代表的網絡課程資源,因其共享、開放、便捷等優點,為高校廣泛采納[1]。高校也充分利用雨課堂、騰訊課堂等多種網絡教學平臺組織在線授課和在線學習[2]。作為聯系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病理生理學在線教學如何開展以有效保證教學質量是本專業教師必須深思的問題[3-4]。本研究擬從線上教學的挑戰性、線上課堂的實施策略、教學問卷調查及學習成績等方面對北京中醫藥大學2020年中醫學實驗班二年級120名本科生開展的為期一學期的線上病理生理學教學進行總結。

1 線上教學的挑戰性[5]

1.1 對教師的挑戰 線上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固有模式,在線授課對多數教師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師需在短期內熟悉在線教學的平臺、掌握使用方法,并利用平臺工具進行教學設計,為進一步組織管理在線課堂做準備。這給教師教學帶來諸多的問題與挑戰[6]。

1.2 對學生的挑戰 很多學生沒有線上學習經驗,多個在線平臺的切換使用以及缺少相關配套教材與學習資料對學生來說是個挑戰[7];在線課堂缺乏教室中的學習氛圍,對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求更高;學生的設備和網絡配置是制約在線教學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8]。

1.3 對教學平臺的挑戰 開展線上教學所涉及的高校及課程眾多,線上授課并發數大,對網絡、服務器等要求高,教學平臺不同程度地出現網絡延遲、卡頓、掉線甚至崩潰現象[7],這給線上教學的實施也帶來很大困難。

2 病理生理學線上課堂的實施策略

2.1 一般教學準備

2.1.1 理論知識與臨床案例相結合 除根據教學大綱準備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內容外,授課教師應將病理生理學的理論知識同臨床案例相結合進行教學,如肺炎患者可以出現發熱、休克、呼吸衰竭等[9]。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相應疾病講解,以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1.2 引入相關領域的科研前沿知識 現代社會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醫學前沿的研究進展極大增加了人們對疾病的發病機制、診療及預防等方面認識,目前針對很多疾病及其病理生理學機制的研究更新也很快。作為疾病診療的知識基礎,病理生理學的教學不能局限于書本內容的講解,而需要授課教師及時將相關科研的最新成果適時引入課堂。如在講解“腦死亡”的概念(全腦功能不可逆性地永久性停止)時,首先讓學生理解完全的缺血、缺氧狀態下,大腦在幾分鐘內就可以發生不可逆性損傷,導致腦細胞的死亡;隨后引入2019年4月Nature雜志在線發表的封面文章[10]內容:體外灌流技術使死亡4小時的豬大腦恢復了部分形態和功能,由此提問“該研究結果是否是對書本現有的腦死亡概念的挑戰?”供學生們思考和討論,幫助學生加深對“腦死亡”概念的理解,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2.1.3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育 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是高校實施“三全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11]。病理生理學授課過程中亦需要注意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課程思政教育。如國家組織的無償獻血不會導致失血性休克、水通道蛋白的發現與諾貝爾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的病理生理學知識的積累與廣大醫護工作者舍生奉獻等,將課程思政的典型案例潤物無聲地融入專業知識交流中,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12]。

2.2 線上教學實施 病理生理學的線上教學流程包括教學準備、教學材料分享、教學課堂及教學反饋4個步驟。見圖1。

圖1 病理生理學的線上教學流程

2.2.1 線上教學的特殊準備

2.2.1.1 教學平臺的選擇 線上教學以網絡平臺為媒介,學生的線上學習條件成為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條件進行測試,選擇可供隨時回看且應用廣泛的微信平臺作為病理生理學線上教學的平臺。

2.2.1.2 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 學生對線上教學也可能產生一些顧慮[7],如擔心家中沒有良好的上課環境、缺乏教材等。開學前在測試微信平臺教學時,筆者對本課程的線上教學相關情況,包括本課程的教學安排、線上學習的要求與方法、答疑方式、考核及形成性評價組成向學生進行總體介紹,盡可能消除學生因為教學平臺或者教學模式的陌生而對線上學習產生的抵觸心理,協同班主任隨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并進行針對性分析,維護好線上學習期間學生的心理平衡。

2.2.1.3 教學微視頻的制作 筆者在充分準備教學內容的同時,學習并使用高清的錄播軟件,將授課內容錄制成教學微視頻。授課時將教學微視頻分享給學生,幫助學生課后隨時系統復習病理生理學教學相關內容。

2.2.2 線上教學的教學材料分享 授課教師將教學資源(包括電子教材、幻燈、課外學習網站、習題等)提前分享給學生,要求學生預習授課內容,完成作業同時記下個人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線上課堂。這樣線上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強,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13]。

2.2.3 教學課堂的實施 課堂教學時,學生帶著預習時的問題學習教學微視頻,進而提出個人在學習時尚未解決的疑問;教師在此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針對問題或者重、難點知識進行討論總結,以提高學生對線上課堂的參與度;在此基礎上用習題練習鞏固所學內容,然后再進行新的知識點(教學微視頻)的學習。

2.2.4 線上教學的反饋 由于缺乏線下課堂中對學生聽課情況的直接觀察等反饋途徑,線上教學的教學反饋主要內容:學生的學習效果(課上/課下互動、作業完成的正確率等)、學生對線上教學的滿意度與適應性(采取問卷調查形式)、校院等各級教學督導專家的意見等。授課教師要將這些途徑的教學反饋信息及時收集總結,加強與教學團隊其他教師的教學心得交流。

3 教學問卷調查及學習成績

通過問卷星針對病理生理學線上學習的2020年中醫學實驗班的120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19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99.17%。

3.1 教學前問卷調查 在學習前,對學生的在線學習經歷以及學習條件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少數學生之前經常(17名,14.29%)或總是(7名,5.88%)上網課,很多同學(28名,23.53%)描述家庭WIFI網絡不穩定,少部分同學(9名,7.56%)只能通過手機流量上課,大部分同學(116名,97.48%)可采用手機和/或電腦在線學習。

3.2 微信教學平臺的選擇及教學流程 針對學生的在線學習實際情況,筆者采用受網絡影響較小、支持回放的微信平臺開展在線教學。盡管如此,大部分學生(92名,77.31%)以前都沒用過微信平臺上網課,學習前對微信平臺線上學習的效果存在疑慮。

3.3 學生反饋 經過一學期的線上授課后,只有小部分人(3名,2.52%)感覺因為自身學習條件影響了學習效果。大部分學生認為線上授課過程中,課堂學習精力集中的程度好(43名,36.13%),與教師互動好(44名,36.97%),與同學交流好(37名,31.09%),學習積極性好(43名,36.13%),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好(47名,39.50%),知識掌握程度好(34名,28.57%)(表1)。大多數學生對目前的授課方式感到滿意(70名,58.82%)或非常滿意(38名,31.93%)(圖2)。大多數學生同意(70名,58.82%)或非常同意(23名,19.33%)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圖3)。

表1 線上授課方式對學生個人學習的影響[名(%)]

圖2 學生對線上授課方式的滿意度(n=119)

圖3 學生認為線上授課方式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n=119)

3.4 學生期末考試成績 將2020年病理生理學在線學習的中醫實驗班學生與2018年、2019年同專業本科生的線下教學的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統計比較[2018年、2019年、2020年學生的成績分別為(78.52±8.23)分、(79.35±6.28)分、(88.5±5.07)分)]。結果顯示,線上教學(2020年)無論與2018年線下教學的期末成績相比較(t=2.838,P=0.001),還是與2019年線下教學的期末成績相比較(t=2.890,P=0.001),均存在明顯差異。

4 小結與思考

病理生理學主要從功能代謝角度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的規律和發生機制,從而揭示疾病的本質。病理生理學的傳統線下教學要求授課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穿插科研前沿以及課程思政教育等。線上教學對授課教師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準備好傳統線下教學的教學資源外,還要精心設計線上教學的各個環節,如教學平臺的選擇、線上教學的策略及實施、考核評價等,以提高醫學課程的線上教學水平和醫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

4.1 教學平臺選擇 線上教學活動必須以在線教學平臺為媒介,而各種教學平臺對學生的網絡及設備配置等學習條件有相應的要求[8]。授課教師對網絡教學平臺的選擇不能僅僅依靠網絡上教學平臺的使用頻率來決定,在授課前期需對常用的線上平臺如微信、騰訊課堂、釘釘大致了解。線上教學平臺的選擇必須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條件為依據并事先進行教學平臺的測試,方可選擇適合學生的在線教學平臺。教學平臺確定后,授課教師需深入了解該線上平臺的使用程序,為進一步教學方法的設計提供基礎。并且,授課教師還需仔細思考應用線上平臺實施細節的問題,如在線課堂的組織管理策略、教學互動的分寸把握以及突發情況的應對等。

4.2 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 整體的線上教學時,授課教師需要進行“特別”的學情分析。除考慮授課學生的專業特點、前后課程知識的聯系外,還需考慮線上學習所致的學生心理變化。很多同學前期沒有上網課或者利用相應教學平臺學習的經歷,因對現實認知程度有限,學生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構建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是線上教學期間各高校面臨的重要工作之一[14]。授課教師承擔教學設計、教學資源提供、課程實施到學習支持等多重角色[15],授課前應該將本課程的教學安排、線上學習的要求方法、評價方式等向學生總體介紹,盡可能消除學生的心理顧慮。

4.3 教學流程設計 授課教師要精心設計線上教學流程,以保證線上教學的效果。在課前可以分享教學資源,讓學生通過預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并使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進入線上課堂。在線上課堂中授課教師需要應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把控教學節奏,對復習提問、課上及課下學生的疑問、課后作業等所有的學生互動都有專業的講解、分析和回答,幫助學生們學習和復習,促進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4.4 教學程序與交流形式把控 線上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需要教學程序的相對單一性與交流形式的多樣性相結合。在授課過程中盡可能模擬傳統課堂中類似的教學程序,如提前到線上課堂簽到;關于線上教學特有的教學程序操作和課堂秩序維持,如線上知識學習、答疑、提問的步驟以及先后順序,授課教師和學生達成統一意見后就要保持相對固定,不要隨意頻繁更換,讓授課教師和學生都習慣相應的線上教學模式。同時,線上教學要充分利用教學平臺的優勢,采取形式多樣的交流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16]。一方面,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提問、討論、答題等互動交流。另一方面,在線教學平臺支持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類型文件的傳輸以及多人互動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合適的表現形式,如需要系統講授新的知識點時宜選用教學微視頻以保證講解的連續性;在教師同學互動問答的時候則宜用文字或語音交流;鼓勵或贊賞學生時可以使用示意“鼓掌”“真棒”的圖形表達等。并且,針對知識點的復習可以采用提問、習題(多種類型)、討論等多種形式呈現。通過多樣化的形式交流,可以避免線上課堂表現形式單一而顯枯燥,以此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4.5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17]。有效的教學反思應該是以教學反饋為基礎并在其驅動下進行的。線上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需通過學生問卷、作業及同行交流等多種途徑的教學反饋,將教學反思的結果在新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改進,這樣在檢驗教學反思效果的同時獲取新的教學反饋信息,如此循環以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生理學病理課程
《現代電生理學雜志》稿約
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病理診斷是精準診斷和治療的“定海神針”
3例淋巴瘤樣丘疹病臨床病理分析
質疑與思考:運動生理學研究的十個問題
腫瘤病理:從檢查到報告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