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技能競賽與常規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以高職服裝專業為例

2022-09-08 01:26
輕紡工業與技術 2022年4期
關鍵詞:賽項競賽服裝

蔣 濤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1 全國“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內容分析

全國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競賽內容每隔2~3 年會有一次改革,例如2017 年之前為個人賽,服裝設計項目與服裝工藝項目為單獨賽道,競賽內容互不相干,設計賽道包含服裝款式圖、服裝效果圖、立體裁剪3 個項目,側重于選手手繪、電腦輔助設計、款式設計能力。而工藝賽道是完成一件既定成衣的工藝制作,側重于選手的立體裁剪、工藝縫制、制版能力;從2017 年開始變成團隊賽形式,設計成績占50%,工藝成績占45%,另外5%為兩個選手的理論成績,雖然變成了團隊賽,設計和工藝選手依然在不同的考場完成各自的項目內容,只是綜合統計最后得分,實際上沒有太大實際性的改變;到了2020 年,隨著整個技能競賽規程的改革,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的形式也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大賽除了對接國家職業標準、國內服裝行業發展趨勢,還強調對接企業真實工作場景,并借鑒世界技能大賽理念。雖然依然為團隊賽制,但比賽內容有了交叉銜接。比如在競賽過程中設計與工藝選手可以一起溝通協作完成,設計模塊去掉了之前的服裝效果圖項目,加入了服裝制版、服裝縫制技術,而工藝模塊去掉了之前的立體裁剪,加入了手繪款式圖、款式圖設計、服裝CAD、服裝工藝單。綜合來說,對設計選手的制版工藝能力和工藝選手的設計水平都有了更高要求,真正的考察選手的團隊合作能力。自從2020 年服裝賽制改革后,各省市便嚴格按照國賽要求進行賽項改革。2022 年湖南省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作品如圖1 所示。

圖1 2022 年湖南省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作品

2 技能競賽對高職服裝專業常規教學的意義

服裝專業技能競賽的設置,主要是通過大賽展示各個高職服裝專業的教學改革成果,以及檢驗學生能否適應崗位的通用技術,鍛煉學生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設計與生產問題的能力,激發和調動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密切聯系,促進各高職院校服裝專業提升教學質量、引領教學改革,推動學校對服裝設計與工藝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提升高職服裝專業常規教學水平。

2.1 促進課程改革及創新

首先,全國技能競賽的內容與企業實際生產要求是同步跟進的,以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為例,既結合企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又圍繞服裝設計與工藝的核心技能,以就業為導向,重點考察選手的實際動手能力、規范操作水平、創新創意水平,檢驗設計選手與工藝選手所對應的崗位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服裝設計模塊涉及到的服裝款式圖設計、用CorelDRAW 軟件繪制服裝拓展設計款式圖,以及服裝工藝與制版模塊涉及到的工藝單制定、制版、制作,這些考察的都是目前服裝企業中對設計與工藝人才最需要的技能。此外,在實際服裝企業生產中,對效果圖的要求逐漸減弱,而工藝中的CAD 制版逐漸替代手工制版成為主流,因此最新競賽內容刪減掉了服裝效果圖繪制內容,加入服裝CAD 項目并占很大分值比重。整體來說,競賽的內容既與行業緊密對接,又是高職項目化教學中的典型工作任務,教師通過將競賽內容與課程對接,重設教學內容,更新教材,用比賽的結果反思教學存在的問題等,針對性地解決常規教學存在的問題,真正實現“以賽促教”。

2.2 改進教學評價模式

高職教育側重于考核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往的評價模式比較傳統、單一。因此,根據技能競賽評價標準和體系重建常規教學中的評價模式,有益于考察學生對接真實企業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可以更好地促進教學改革發展。不管是省賽還是國賽,行業內各種企業單位都會參與進來,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平臺,與企業進行交流,共同商討適合企業用人標準的考核評價系統;另外,競賽評分標準本身就是按照企業崗位所需技能要求設置的,因此專業教師每年都可以對技能競賽評分標準進行研究,及時更新常規教學評價方式。

以高職服裝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CorelDRAW 款式圖)這門課程為例,在常規課堂中,評分側重于數量、完成度、結構、色彩搭配,而對原創性和元素拓展沒有要求,導致學生過于依賴臨摹,不愿意思考。分析在2021 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規程中的評分標準,以此門課程相對應的服裝款式拓展設計項目,評分細則分為5 個部分,分別從設計能力、款式繪制、色彩與面料效果、整體效果、數量要求方面進行詳細占分比重劃分,對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有了更高要求。在常規教學中引入相對應的評價標準,不僅可以使日常教學融入競賽輔導,代替突擊選拔,更能使技能競賽福利覆蓋全體學生。

2.3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職業技能大賽不僅是對學生的考核,更是對教師綜合水平的考驗,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出自本科院校碩士研究生,雖然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企業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有所不足,這就要求指導教師全面地提升自己的專業綜合能力,除了理論知識、行業發展前沿知識、實踐操作技能,還需要有根據競賽章程的變動而隨時應變的能力。競賽的綜合技能需要深入企業才能獲得,但是對大部分教師而言,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下很難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真實長時間進入企業打磨。通過技能競賽的平臺,教師可以與大賽合作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從而獲取前沿的崗位技能知識,另外可以通過參賽及時獲取本省乃至全國其他兄弟院校最優秀前沿的專業技術,從而開闊自己的眼界,進而針對性提高自身水平,再傳遞給參加競賽的學生,最后引入常規課堂教學中惠及整個專業的學生。

以高職服裝賽項為例,以往的設計與工藝完全分開,指導教師分配上通常是擅長設計課程的指導教師指導設計選手,工藝課程的教師指導工藝選手。而2020 年后賽制改革后,設計組增加工藝難度,工藝組融入設計美感,只擅長設計而不懂工藝的教師無法指導設計選手,只會工藝制版而設計感缺失的教師也無法指導出高水平的工藝作品。因此,指導教師必須加快熟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并且團隊指導教師之間需要比以往更加緊密地協作指導才能帶領競賽隊伍取得理想成績。

2.4 提升實訓實驗條件

技能競賽作為校企合作的媒介之一,一般是有當地政府支持,合作若干企業組織承辦,而企業為了加入競賽平臺進行推廣,積極提供技術、設備,參賽學校通過競賽了解到行業內最新技術及設備,并且要讓校內實訓基地能夠滿足競賽硬件條件要求,才有利于學生順利參加比賽。這就促使高職院校重視實訓基地建設,加強校企合作,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建立模擬競賽仿真訓練環境,把學校人才培養與實訓基地建設、競賽內容緊密聯系,不斷改善學校實訓實驗條件。

以2021 年全國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中的技術平臺為例,服裝CAD 由V8 升級到了V10,雖然是同一軟件的升級,但是工具的具體使用、輸出等操作細節有了比較大的變化,假如從未使用過V10 軟件的學生第一次使用幾乎無法正常完成該項目內容,嚴重影響比賽結果。另外還有立體裁剪人臺的升級,競賽的人臺是北京服裝學院與希柏潤公司共同研發的更符合真人體型、更適應市場的人臺,比以往高職院校常規教學中的人臺更加符合市場要求。

3 服裝專業技能競賽與常規教學實踐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3.1 競賽影響正常教學工作

服裝技能競賽考核的技能都是需要反復訓練才能熟練的,學生必須每天高強度地訓練才有可能在競賽中獲得好成績,為此,學生不得不從入圍集訓開始就停掉所有課程,除了停掉專業課,還有大量的文化課程,有的選手從大一開始參賽,一直連續參加三年,這樣就導致學生除了學習到技能競賽的內容,其他與技能競賽不相關的課程全部缺失,必然造成專業綜合素養的不足。另外,競賽指導教師為了在競賽中獲得好成績,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多少會影響常規教學中的教學質量。

3.2 指導教師結構不合理

指導高職服裝賽項的設計與工藝教師,不僅需要全面的服裝相關的理論知識,更要具有能夠將服裝從設計到制作完成的綜合技能水平,這就要求指導教師必須具有真實的企業工作或鍛煉經歷,或真正引進企業技術指導過教學的經驗,才能勝任服裝技能賽項的指導。但是筆者分析參加湖南省和全國賽項的指導教師,幾乎每年都是固定的教師團隊,指導教師要么為單位領導或專業負責人,要么就是歷年取得過優異競賽成績的指導教師,幾乎形成一種壟斷局面,鮮有新面孔的出現。這樣對于未有機會參加競賽指導的教師而言,無法通過服裝技能競賽內容與行業對接,失去應用大賽對接常規教學的機會。

3.3 偏重精英教育

湖南省自從舉辦服裝技能競賽以來,每年參賽院校大概有10 所,每所學校3 個隊伍,幾乎覆蓋湖南省有服裝專業的高職院校,全國技能競賽更是每個省都會選拔出最優秀的隊伍全力以赴,足以證明重視程度。但深入研究后發現,大部分院校過于看中比賽結果,集中財力、物力、人力在精英種子選手上,比如高規格的競賽實訓室、幾個專職教師放棄正常教學集中指導某個學生或某個項目、為學生提供高額生活補貼等,學生在備賽過程中落下的其他課程常以“綠色通道”獲取最高分,形成一種“應賽教育”的尷尬局面,完全忽略了“以賽促教”的核心價值觀。這樣不僅對未參賽的學生不公平,亦不利于“精英”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3.4 參賽積極性降低

隨著全國技能競賽整體章程的改革,在2020 年前,每個省可以通過競爭推選4 個學校參加全國競賽,如今每個省只有一個學校隊伍能夠突圍進入國賽,使得獲獎難度劇增,再加上服裝賽項內容難度的提升,導致出現學生備賽壓力大以及積極性降低,指導教師無法迅速適應新的賽制章程而力不從心的局面。

4 服裝職業技能競賽與常規教學融合新路徑

4.1 融賽于教——由“精英”教育到“普惠”教育

把服裝技能競賽融于常規教學中,需要建立基于技能大賽的教學標準和組織教學。教學標準方面,可以首先參照技能競賽的內容檢驗教學目標是否合理,再基于技能競賽標準更新課程教學目標,并根據目標重新設計教學內容。比如在服裝設計課程加入服裝成品制作要求,在服裝工藝制版課程融入服裝設計方法。調整實訓室建設思路,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總目標,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還可以仿造技能競賽,將整個競賽內容與畢業設計課程相融合,并聯合企業實際項目,例如以企業對接某公司員工制服訂單為項目,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最后再以技能競賽的評分標準對學生作品進行考核。這樣既不影響正常教育,又讓全體學生受益,提升教學質量。

4.2 融賽于學——激發“主動學習”

較多職高學生在獨立思考及創新能力上有所欠缺,在參加技能競賽時尤其突出,學生相比自己思考出具有創意性的服裝款式而言,更愿意指導教師直接把服裝款式提前規劃好。建議教師改變“依葫蘆畫瓢”的思路,帶領學生通過網絡調研、市場調研、頭腦風暴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摒棄傳統的“被動學習”方法。再把“主動學習”方法引入到常規服裝專業教學課堂,促進全體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轉變。

4.3 融賽于評——規范“標準評價”

高職服裝院??沙闪ⅰ痘诩寄艽筚惙b專業教學質量考核體系》相關課題小組,構建標準化的教學質量考核體系,并借助服裝技能競賽評分標準,對競賽項目對應的課程采用標準化、自動化考評形式,得到公平、公正、合理的教學質量考核結果,實現課程考核改革。

5 結語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從2008 年首屆舉辦至今,其賽制緊密聯系行業發展動態,為國家選拔了一大批優秀的技能型人才,是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優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全國技能大賽從2020 年開始向世界技能競賽靠攏,致力于打造全新的、綜合性的國家職業技能競賽品牌,并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為主題,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的全國性、綜合性職業技能賽事。由此可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我國職業教育中具有非凡的意義。利用競賽平臺及成果,優化專業教學標準、改革專業教學項目內容、促進師資隊伍建設等,可推動技能競賽與職業常規教學的良性循環,建立“以賽促教”和“課、崗、賽”相融通的良性教學機制。

猜你喜歡
賽項競賽服裝
2020絲綢之路數學競賽
基于賽項的“液壓與氣壓傳動”教學模式改革
中職學校工業產品設計與創客實踐賽項培訓實踐探索
道具服裝
全國高職英語口語大賽回顧與反思
創新思維競賽(3)
現在可以入手的mina風高性價比服裝
創新思維競賽(6)
服裝家紡個股表現
親歷世界技能大賽汽車技術賽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