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洪澇災害后湖北省釘螺擴散情況調查

2022-09-20 03:30王暉單曉偉鐘晨暉劉斯楊軍晶劉建兵
熱帶病與寄生蟲學 2022年4期
關鍵詞:血吸蟲病水系洪災

王暉,單曉偉,鐘晨暉,劉斯,楊軍晶,劉建兵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 武漢,430079

湖北釘螺是日本血吸蟲唯一中間宿主,其分布和孳生對血吸蟲病的流行與傳播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許多研究表明,洪澇災害是導致釘螺擴散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2-5]。湖北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境內江河洲灘面積大,湖泊眾多,溝渠縱橫,雨量充沛[6-7],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利于釘螺孳生。2020 年湖北省遭受連續多輪強降雨,從6 月22日全省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到8 月11 日響應終止,歷時51 天,血吸蟲病流行區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侵襲。由于洪災對釘螺擴散的影響具有滯后效應[8-9],為掌握洪澇災害對血吸蟲病流行區釘螺擴散的影響,湖北省于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6月開展了釘螺調查,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1 內容與方法

1.1 調查范圍 對湖北省63 個血吸蟲病流行縣(市、區),以縣為單位、以水系為單元,對受洪災影響的可疑釘螺擴散環境、洪水波及和毗鄰區可疑環境,開展釘螺調查。

1.2 釘螺擴散情況調查 根據各血吸蟲病流行縣螺情現狀和受災情況,按照轄區內有螺水系、大型有螺渠道的分布,開展釘螺擴散情況調查。采用系統抽樣結合環境抽查法查螺,對發現有釘螺擴散的環境,每個環境調查不少于200框,撿獲調查環境內的所有釘螺,進行實驗室檢測。利用衛星定位系統對調查到的釘螺擴散環境進行定位,并計算擴散面積。同時,對調查出的釘螺擴散環境按照釘螺擴散性質進行分類,分為原有釘螺環境擴大、復現釘螺環境、新發釘螺環境。

1.3 釘螺上爬附著物情況調查 以縣為單位、按水系或渠道為單元,根據各流行縣有螺水系或大型渠道(含歷史有螺水系、渠道)的自然走向(從上游到下游),采用環境抽查法調查,分區域、分段對區域內的樹木、電線桿、涵閘、橋墩、墻面、水生植物等附著物開展釘螺上爬情況調查。記錄調查的每個附著物上的釘螺數(按照1 棵樹、1 根電線桿為1 框計算;墻面按照面積每0.1 m2為1 框計算),撿獲調查附著物上所有釘螺,進行實驗室檢測。

1.4 統計分析 收集釘螺擴散的相關調查數據,應用Excel 2010 建立數據庫并進行分析。

2 結 果

2.1 釘螺擴散地區 2020 年洪災后,湖北省63 個血吸蟲病流行縣(市、區)中洪山區、漢南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陽新縣、孝南區、漢川市、荊州區、公安縣、監利市、江陵縣、石首市、洪湖市、黃州區、蘄春縣、武穴市、嘉魚縣、赤壁市、天門市等20個流行縣(市、區)出現釘螺擴散,其中傳播阻斷縣17個、消除縣3 個。四湖流域的荊州市9 個流行縣(市、區)中有5個(荊州區、公安縣、江陵縣、石首市、洪湖市)出現釘螺擴散,占出現釘螺擴散流行縣數的25%。

2.2 釘螺擴散情況 湖北省主要有螺水系中有30余條存在釘螺擴散,以長江、富河、三溪河、沮漳河、東荊河、內荊河、四湖總干渠為主。涉及釘螺擴散的環境共933 處,其中溝渠環境709 處,灘地環境165 處,水田環境 29 處,旱地環境 22 處,塘堰環境 8處,累計調查面積 6 965.77 hm2,調查 330 080 框,捕獲釘螺159 997 只,活螺149 928 只,活螺平均密度為0.454只/0.1 m2,未發現感染性釘螺。見表1。

表1 2020年洪災后湖北省釘螺擴散范圍調查情況

出現釘螺擴散的20 個流行縣(市、區)累計擴散面積為4 350.74 hm2,其中原有釘螺環境擴大面積為1 360.39 hm2,釘螺復現環境面積1 856.19 hm2,新發釘螺環境面積1 134.16 hm2。荊州市的洪湖市和荊州區釘螺擴散面積較大,分別占總面積的22.68%和12.90%。見表2。

表2 2020年洪災后湖北省流行縣釘螺擴散面積情況

2.3 釘螺上爬附著物情況 在出現釘螺擴散的20 個流行縣(市、區)共調查樹木65 049 棵、電線桿 3 223 根、橋墩1 529 座、涵閘3 496 座以及若干墻面和水生植物,累計撿獲釘螺85 458 只。在樹木、墻面撿獲釘螺較多,分別撿獲33 326 只和35 622只。墻面、樹木和橋墩撿獲釘螺數較多,陽新縣一棵樹上撿獲釘螺達4 320 只;在墻面調查中,陽新縣一處墻面累計撿獲釘螺35 541 只(15 框)。對撿獲的釘螺進行檢測,均未檢出感染性釘螺。見表3。

表3 2020年洪災后湖北省出現釘螺擴散流行縣釘螺上爬附著物調查情況

3 討 論

經過幾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湖北省于2020年通過了國家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技術評估,血吸蟲病疫情處于歷史較低水平[10]。自然災害特別是洪澇災害的發生可能對血吸蟲病流行產生較大影響[11-12],洪澇災害導致的環境改變,極易引起糞便污染和釘螺擴散,而在有螺地區救災、生產生活等都會增加人群接觸疫水的機會,從而增加血吸蟲病傳播風險。洪澇災害發生時,因洪水水流量大、流速快使得釘螺隨水流或者漂浮物向四周擴散,導致釘螺孳生環境擴大,甚至擴散至無螺區形成新的孳生地[13-14]。

近年來,湖北省多次遭受了洪澇災害的侵襲,特別是在2020 年,全省63 個血吸蟲病流行縣(市、區)中有51 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累計有2 819個流行村被洪水淹沒,水淹釘螺面積16.8 億m2,其中5.6 億m2為現有釘螺面積,包括監利縣、漢川市、江岸區等22個縣(市、區)的現有釘螺環境全部被洪水淹沒。本調查顯示,全省30余條有螺水系均出現了釘螺擴散,釘螺面積增加了4 350.74 hm2,實有釘螺總面積由2019 年的67 433.57 hm2增加至2021 年春季的71 784.31 hm2,增幅較大[15-16]。有研究表明,洪澇災害對釘螺擴散的影響有一定的滯后性、持續性[17-18],除 2020 年以外,2016 和 2018 年全省也連續數次遭受了較大范圍的洪澇災害影響,經過幾年的棲息繁殖,釘螺孳生的環境逐步擴大,種群密度逐漸增加。全省63 個流行縣(市、區)中有20 個出現了釘螺擴散,表明大多數利于釘螺孳生的環境沒有徹底改變,特別是在水系發達、水網密布的荊州四湖流域。盡管受洪災影響,全省釘螺面積增幅較大,但未發現感染性釘螺。近年來,湖北省在歷次洪澇災害后均未發生突發疫情,這得益于汛前對易感地帶和易感環境的藥物滅螺、對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科學防護,汛期的滅蚴和預防性服藥,以及汛后的釘螺擴散監測、人群查病以及重點有螺環境改造與治理等各項防治措施。

洪災期間,釘螺主要上爬附著于樹木、電線桿、涵閘、橋墩、水生植物和墻壁等物體表面[19-20]。本次對釘螺上爬附著物情況調查發現,在墻面、樹木和橋墩撿獲的釘螺較多。個別縣的單棵樹木或單處墻壁撿獲的釘螺數達上千或上萬只。提示對釘螺上爬附著物的高密度區域開展必要的滅螺、滅蚴,從而有效降低汛期血吸蟲感染風險。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趨多趨強,自然災害尤其是洪災造成的釘螺擴散已成為湖北省血吸蟲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難點,為血吸蟲病疫情反彈留下了隱患。因此,需加強洪災后的釘螺調查和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置釘螺擴散環境,防止在人畜活動頻繁的地方因螺情回升而發生血吸蟲病。

猜你喜歡
血吸蟲病水系洪災
鄱陽湖水系之潦河
淺論執法中隊如何在洪災中發揮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從洪災中活下來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從洪災中活下來
《送瘟神記》
花博園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術的應用
毛澤東與1950年代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開展
——以江蘇省為例
血吸蟲病是什么,防護措施有哪些?
水系魔法之止水術
神兮 魂兮——感懷于許昌水系建設和曹魏古城修復而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