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考試題特點評析及教學策略

2022-09-22 01:24周紅星陳瑞芳
地理教育 2022年9期
關鍵詞:試題學生

周紅星,陳瑞芳

(1.浙江省金華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浙江 金華 321017;2.浙江省義烏正陽實驗中學,浙江 金華 322000)

一、近年地理高考試題特點評析

就優質試題而言,突出功能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甄選能力。高考是選拔性考試,主旨并非僅憑考分簡單區分考生,而最終選拔還是取決于高考分數,因此,試題的設計不僅要有難易度,更需要有深度思維信息滲透其中,從而對考生的學業水平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做一個甄別篩選,同時,通過試題也可以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導向性。試題趨勢將直接引導教與學,最終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教師將因此改進教學,減少簡單的機械重復,學生將減輕低級的學業負擔,提升學習能力。

新的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最突出的特點是凝練了學科的核心素養、更新了學科的教學內容,列舉了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情境案例、提出了學業質量的基本標準,力求達成地理學科“教—學—評”的一致性,而實現評價環節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地理高考。[1]基于這一目標,作為最終體現的評價環節將滲透于地理教與學的整個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引導教師不僅要重視教,還需重視學生的學,當然,地理高考也在通過試題質量的改進不斷提升評價能力,從而更好地引導教學。以下是筆者對近年高考試題特點的評析。

1.展示問題真實性,強調人與自然和諧

近幾年,在高考試題命制過程中,引入越來越多的體現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區域地理特色、了解地域文化、增強民族自信、樹立正確的人地觀,通過解題去體驗如何解決實際地理問題。如2021全國乙卷第37題,以巢湖流域圩田的開發與利用為例,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可持續發展觀等多個視角設計典型任務,要求學生透過事物表象發現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自行設計解決方案。

【案例】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圍出的田地。如圖1所示圩田海拔6~7米,種植莊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據記載,在清朝嘉慶年間,三河鎮瀕臨巢湖。

圖1

(1)推測該圩田區適宜圍墾的自然條件。

(2)分析圖示河流三河鎮以下河段的形成。

(3)說明這些圩田易發水災的原因。

(4)有人建議把這些圩田從種植莊稼轉變為濕地發展水產業。請從下列兩方面選擇其一作答,分析圩田這種利用方式改變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質;方面②緩解巢湖沿岸地區洪水威脅。

圩田是河網密布地區的特色農業景觀,基本營造方法是在淺水沼澤地帶或河湖淤灘上圍堤筑壩,把田圍在中間,把水擋在堤外,圍田內開溝渠,設涵閘,有排有灌。圩田多為封閉式,也有兩端適應地勢的非封閉式。地勢較低、排水不良、土質黏重的低沙圩田,保水性較好,大多種植水稻;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質疏松、不宜保持水源的高沙圩田,常種棉花、玉米等旱地作物。圩田起源于唐代以前,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改造低洼地、向湖爭田的造田方法,但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圍湖造田”,而圍湖造田會減少湖泊調蓄洪水的能力,甚至引發洪澇災害。

該試題圍繞圩田的開發、利用,設計了層層深入的四個遞進式設問,從推測適宜圍墾的自然條件探索起步,到分析河段形成、說明易發水災的原因,最后探求轉變成濕地發展水產業的作用,引導考生思考湖泊、圩田、河流的時空變遷,理解人類智慧的發展,最終達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其解題過程就是對一個真實生產問題的探索過程,是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樹立正確人地觀的過程。

2.挑戰思維敏銳性,彰顯學科核心價值

新課標對地理學習提出了核心素養的要求,即從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四個視角來考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2]所以高考地理試題強調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既有真實的生產、生活情景,也有復雜的學習過程探索,對地理事物發生過程及地理事物內在聯系的考查,就要求考生能很好地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運用地理思維方法和嚴密的邏輯推理完成解題,試題的設問經常挑戰考生思維的敏銳性,而思維敏銳性是快速進行綜合思維的體現。如2022年全國乙卷第36題,從海洋資源開發到資源安全與國家安全知識的考查。

【案例】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為緩解淡水資源短缺問題,以色列政府從2001年開始推行海水淡化計劃,鼓勵企業實行“電水聯產”模式,即企業在建設海水淡化廠時,興建以地中海豐富的天然氣為能源的發電廠,且并入國家電網(由進口煤炭發電支撐,成本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區已建成5家這樣的海水淡化廠,每年生產的淡水相當于全國淡水用量的1/3,且被統一納入國家供水網絡優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啟動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庫”,以緩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狀況。圖2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區海水淡化廠及供水網絡的分布。

圖2

(1)說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廠的區位特點。

(2)簡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廠配建天然氣發電廠的益處。

(3)指出以色列將海水淡化水納入國家供水網絡的目的。

(4)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庫”對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積極影響。

該試題以以色列為區域載體,圍繞海洋資源、資源安全與國家安全主題展開設問,對以色列如何實現海水淡化以滿足本國淡水需求做了積極的探索,考查內容明顯融入教材核心知識點元素,立足基礎,體現主干知識,彰顯地理學科核心價值觀。如“說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廠的區位特點”實則考查工業區位因素;“簡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廠配建天然氣發電廠的益處”實則考查工業集聚效益等;“納入國家供水網絡的目的”,牽涉一個國家的資源安全和國家安全;“打造淡水蓄水庫”其實是探討從市場角度影響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只要敏銳地捕捉到這些信息,透過試題表象深究地理事物的本質和內涵,就可以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舉一反三,靈活應答。同樣,試題設問的敏銳性對地理課堂教學也將發揮很重要的引導作用。

3.把控試題難易度,注重合理的區分度

難度和區分度是優質試題命制過程中特別關注的兩個指標。試題難度在命制過程中有基本要求,一般高考難度大致控制在0.55~0.65之間,因為高考的選拔功能決定了試題還需要較好的區分度,而難度在0.55~0.65的試題區分度相對較好。為了有較好的區分度,理論上要求試題難易適中,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難題比例大致控制在3∶5∶2。在試題設計中,影響難度和區分度的因素除了圍繞考查主干知識點外,主要有試題情境的選擇、問題設計的明確指向、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是否符合學生的地理認知能力和思維規律等。2022年全國各省高考地理試題難度基本適中,難度系數比較適宜,容易題和難題明顯減少,超難題已不見蹤影。

高考全國地理試卷在難度把控方面的調整更為明顯,如同樣以“風”命制的試題對比足以說明這一點。

【案例1】(2020年全國新課標Ⅰ卷第4~6題)為獲得冬季防風、夏季通風的效果,我國東北平原的某城市對一居住區進行了相應的建筑布局規劃,規劃建筑物為高層(7層以上)和多層(7層或以下)。圖3示意在該居住區內規劃的兩個居住片區、道路、出入口及當地盛行風向。據此完成4~6小題。

圖3

4.下列建筑布局中,適合居住片區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相對居住片區Ⅱ,居住片區Ⅰ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層建筑為主 ④以多層建筑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該居住區出入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避開

A.春季盛行風 B.夏季盛行風

C.秋季盛行風 D.冬季盛行風

【案例2】(2022年全國乙卷第9~11題)我國一海濱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陸風明顯。圖4示意當日該市不同高度的風隨時間的變化。據此完成9~11題。

圖4

9.當日在觀測場釋放一只氦氣球,觀測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漸轉向西南。釋放氣球的時間可能為

A.1時 B.7時 C.13時 D.19時

10.據圖推測,陸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東北方 B.東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1.當日該市所處的氣壓場的特點是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該試題以“風”為情境,展示了不同高度、不同時刻的風向,把幾個核心的概念與真實的生活情境緊密結合起來,考查地理主干知識中有關海陸風的地理知識、地理原理和規律,考生解題時可以根據氣球運動方向判斷氣壓的高低,根據近地面風向的變化判斷海陸所在的方位,以具體的風向示意圖得出抽象的氣壓場分布特點,思維要求從平面到立體、從具體到抽象,體現了很強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要求。未掌握海陸風知識點的考生無法準確應答,掌握了該知識點并能很好運用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考生才能取得高分,達成了良好區分度的考查效果,充分體現新課程的教學評價理念,對指導教學將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

4.嘗試表達多樣性,甄別創新思維能力

對于新課標和新教材,如何把核心素養的要求融入地理試題,是大家特別關注的問題。2022年各版本新教材使用的省份,出現了一些地理試題的新形式,如小論文的撰寫、圖示方式答題等,值得大家關注。

【案例1:地理小論文的撰寫】(2022年山東卷第19題)泥炭地約占全球陸地表面的3%,卻儲存了全球約1/3的土壤碳。泥炭地開發利用方式的不同會導致碳排放量的差異。泥炭地開發利用的兩種生產模式(a和b)示意圖略。

(假定:a模式產出的“畜產品”恰好可滿足該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產品”與a模式中的等量,但從非泥炭地牧場中獲取。)

(2)我國三江平原某濕地保護區周邊的大面積耕地曾經是泥炭沼澤,目前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結合圖文資料,論述該地區在退耕還濕的過程中,借鑒香蒲生產模式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要求:角度全面,邏輯清晰,表述準確)。

在限定的高考時間內用相當于小論文的論述題方式考查學生,是一種新穎的考查方式。該論述題要求從角度全面、邏輯清晰、表述準確三個方面完成論述,屬于達到核心素養水平的第四層次要求??忌芾斫庥行У販p少二氧化碳排放,通過其封存和儲存碳的能力遏制氣候變暖,可維持濕地面積,保護地球生物的多樣性,降低未來流行病發生的風險,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就短期來看,退耕還濕減少了糧食種植面積,導致糧食產量減少;但從長期來看,通過退耕還濕,可改善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發生的頻度和強度,提高農業生產力,保障糧食生產環境,確保糧食穩產、高產,最終保證糧食安全。

通過考生答題組織的論述觀點,能表現其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程度,區分度很清晰。

【案例2:地理示意圖的繪制】2022年山東省和江蘇省的地理試卷都出現了繪圖題。山東卷第16題要求根據空氣質點的受力圖像繪出風的方向;江蘇卷要求根據地勢特征用曲線在圖中繪出兩河流域的分水嶺,這是對地理實踐力的又一新嘗試。

地圖是地理學習的工具,能夠用示意圖的方式表達地理事物,是地理學科實現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落地最有效的方式。針對課堂教學,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學生能夠聽懂教師對知識的闡述,但是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第二層次是學生能夠聽懂教師的闡述,并且能夠對相關知識進行復述,但是綜合、概括的能力還不足;第三層次是學生能夠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對知識的內涵進行再加工,同時用示意圖的方式將知識表達出來并能夠運用所學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因此,繪圖題的考查對考生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其考核甄別能力也較強,對今后的地理教學將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值得探索和實踐。

二、地理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1.提煉核心概念,實施大單元教學

大單元教學是指在一段時間內,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潛能等,與學生共同制定單元學習主題,準備相關學習內容與涵蓋學習內容的一系列活動,通過活動開展,提煉出每個活動內容的核心知識點并形成明確的概念,所有提煉出的核心概念最后統整成一個大單元。實施大單元教學的關鍵是提煉學科的核心概念,并在核心概念的統領下,實現學科知識的整合和優化,引領學生關注學科的核心知識和關鍵問題,提升學科的教學質量。

例如,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二單元“城鎮和鄉村”,主要內容包括城鄉區位分析、城鄉土地利用、城鄉空間結構、城鎮化的地域差異、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等主要內容。從大單元的視角,先提煉出本單元的核心概念:城市。設置的場景以上海為案例,制定單元學習目標,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剖析上海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趨勢,梳理單元核心知識點,提煉相關核心概念,最后掌握城市分析的一般方法。

大單元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按教材章節劃分大單元、按核心任務劃分大單元和按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等劃分大單元,其突出特點是具有綜合性、開放性和創設情境等。

大單元教學的特色在于整體設計、系統分析,整個單元規劃和課時設計在課程標準、核心內容、基本學情的深度分析基礎上展開再建構,在系統分析基礎上組建核心知識小單元,經過單元整體規劃,確定主題→明確目標→逆向設計→結構化任務、遞進性活動→課型、課時、作業、測試統籌安排與科學設計→最優化學習效果。

2.推行項目化學習,探索學科融合教學

項目化學習是指融合學科素養與學習基礎素養,引導學生經歷跨學科的真實問題的解決和探究過程。新課標和新教材重要的關注點是真實的生產和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敏感意識。新課標明確提出,在地理學習中要關注教學情境的創設,同時把真實情境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推進項目化學習是實現新課標要求的重要路徑。

2022年地理全國甲卷和全國乙卷綜合試題的情境設置、設問方式等,完全可以列入平時設計項目化學習的重要案例。例如,全國甲卷就可以“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工程”為主題,進行項目化教學設計。

【案例1】以以色列區域為載體,將該項目設計成如下系列問題。

(1)以色列地理位置如何描述?

(2)有怎樣的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特色?

(3)以色列為什么要實施海水淡化工程?這些工程最好布置在哪里?

(4)除了海水淡化工程以外,解決以色列淡水資源還有哪些途徑?

(5)以色列實施海水淡化工程需要哪些技術支持?(觸碰其他學科,跨學科融合)

(6)海水淡化工程的布局會對周邊地理環境帶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案例2】以2022年全國甲卷第36題為例,設計以“認識瑞士”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組織探索以下問題。

(1)瑞士在哪里(地理位置)?

(2)瑞士的自然環境有哪些典型特征?

(3)結合自然環境特征,瑞士農業會有怎樣的特點?

(4)瑞士有哪些主要的工業部門?這些工業部門的分布有哪些關聯的因素?

(5)分析影響瑞士服務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推斷瑞士特別發達的服務業有哪些?

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圍繞真實地理情境,設計一系列漸進式的問題探究,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習氛圍,改進學習方式,提高課堂實效,更重要的是,通過項目化學習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從而促進新課程理念的落地。

3.開展專題化探究,促進深度學習

當學生地理素養積累到一定程度,依據學科邏輯推理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整合、拓展和延伸,可以生成更豐實的知識儲備,對學生的學科成績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在高三階段,要有意識地進行專題化的知識整理,從小視角切入,過程分析深入,開展專題化探究。

【案例1:平垸行洪專題探究】

第一步:小視角認識平垸行洪?!佰本褪侵笓跛牡?,以及堤圍住的地區,這里的人們過著農耕和漁獵相結合的日子。在圍垸內,人們把肥沃的土地開辟成垸田,在湖泊里捕撈、養殖;在圍垸外,人們向奔騰的江河討生活。垸一般建在泄洪區,如果水勢太大,為了整體考慮,有的地方就要泄洪,這時就需要把垸的堤壩扒開,讓洪水進入,圍垸內肥沃的垸田將被淹沒,給整體防洪帶來寶貴時間,這就是平垸行洪。

通過探究,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對“垸”字的含義理解更為深刻,垸不僅僅是一道道垸堤和一個個由垸堤圈成的圍垸,而是這塊土地上人與水血肉相連的歲月:人們離不開水,也得擋住水;四周是水,但不止于靠水吃水。平垸行洪主要存在于湖北、湖南河湖地帶,是我國勞動人民應對自然環境的一種創舉,更是體現人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氣節。

第二步:設置相應的考查試題。以下為2021年浙江省金華十校聯考原創試題第27題。

27.根據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我國長江流域某區域略圖(圖5)。武漢光谷產業園是首批國家級新區,規劃面積518平方千米,集聚了42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2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生物醫藥、新能源環保、高端裝備制造、高技術服務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

圖5

材料二:針對長江洪災,國家在長江流域實行退耕還林、封山育林、退田還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鎮、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治理措施。

(1)說出甲、乙、丙三處河道的共同特點。(3分)

(2)分別說明封山育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三項治理措施的主要目的。(3分)

(3)簡述武漢光谷產業園發展的優勢區位條件。(4分)

試題創設相應情境,給出長江某河段示意圖,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為該地多洪澇災害做鋪墊。根據圖中信息,學生可以從河道的彎曲程度、河道的寬度和深度、江心洲的分布等角度描述河道特征,為了減少洪澇災害的損失,人們采取了封山育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措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應對洪澇災害,體現了人們面對自然災害時的勇氣和果敢,創造的具有時代烙印的特色農業生產方式,憑著人類的聰明智慧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完成專題學習,學生意猶未盡,學習熱情高漲。結合新教材,還可以嘗試以下專題的整理。

【案例2:地球表面形態的探究】例如,以風沙為主題開展專題化探究:鄱陽湖邊的沙、青海湖東測的沙、拉薩河谷的沙、海岸帶的沙等,從不同的視角來分析沙源、沙的運動、沙的地貌等,從而完全掌握風成地貌的相關知識。

【案例3:地理實踐力相關的專題】例如,開展社會調查專題設計,其過程包括主題的確定、調查方式的設計、調查內容及實施、調查數據分析、調查報告的撰寫等。其他專題還有用演示、驗證來設計地理實驗專題,可以設計地理研學方案專題、地理景觀圖拍攝專題、地貌類型的判斷專題、地貌景觀示意圖繪制專題等。

4.精設個性化作業,呵護敏銳視角

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引的地理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在于充分開發和激發學生自身的各種潛能,使之成為具有較強綜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綜合型人才,而每位學生都是自己的唯一,所以精設個性化訓練,呵護并養成地理學習的敏銳性顯得非常重要,而有興趣地去學習,這種地理學習的敏銳性會不斷被放大。

從高一開始,可以嘗試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經常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試題設計、最佳答案評比等活動,積極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思維和學生的思維有很大差異,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有很大差異,所以精設個性化的訓練顯得非常重要。讓學生參與試題設計,可以從另一個視角理解學生、關注學生;最佳答案評比可以快速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從而助力雙減。

2022年浙江省金華市成為全域推進作業改革的實驗區,近年正積極嘗試在期末聯考試題中命制繪圖題,嘗試創新評價,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1】2021年金華市期末試題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對喀斯特地貌的認知,繪制一幅喀斯特地貌示意圖,并描述所繪制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圖6為部分學生答題摘錄。

圖6

【案例2】2022年金華市期末考試題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對沙丘地貌的認知,繪制一幅新月形沙丘地貌示意圖。圖7為學生在考試時的答題情況。

圖7

通過聯考試題對教與學的引導作用,在連續三次通過示意圖考查的方式后,筆者發現地理課堂教與學發生了積極的變化,課堂上看到了更多的學生開始繪制示意圖,用示意圖的方式來表達地理事物,核心素養的理念得到了有效的實施,地理教師更加用心鉆研教學,學生地理學習更有興趣、學習能力更強了。

猜你喜歡
試題學生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