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板塊過熱嗎?

2022-09-24 22:02蔣豹
證券市場周刊 2022年34期
關鍵詞:歸母汽車行業市值

蔣豹

新能源板塊是過去三年A股最熱門的賽道股,板塊內幾十家公司走出了三年10倍的漲勢,可以說,這幾年在A股買新能源不一定可以賺錢,但是沒買新能源肯定沒賺錢。某知名分析師最近甚至給出了以下觀點: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二十年前沒買房。

以深圳市為例,2002年深圳房子均價約5500元/平方米,2021年均價約9萬元/平方米,漲了16倍。這位分析師的意思是新能源在現在的位置上能再漲16倍?

還是弄清楚新能源板塊的估值情況,再判斷其是否高估,以及未來還有沒有機會和空間。

新能源板塊廣義上來講包括光伏行業、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電行業、半導體行業、軍工行業等。如果再看細分行業或者概念,那就更多了。

我們要重點分析的主要是兩大行業:光伏行業和新能源汽車行業。

光伏行業選取光伏指數 (884045.WI)為研究對象,該指數包含了光伏行業79家上市公司,目前總市值為30789億元。光伏運營商主要是五大發電集團為主,不是討論對象。

新能源汽車行業選取新能源汽車指數 (884076.WI)為研究對象,該指數包含了新能源汽車行業59家上市公司,目前總市值為49896億元。

先回顧歷史,看看光伏和新能源汽車過去三年股價的變化。

2019年至2021年光伏指數分別上漲26.58%、76.03%、62.47%,從2018年低點算起,光伏指數最高漲幅350%。2022年光伏指數迎來巨震,振幅高達60.73%,最低點只有3022點,最高點為6175點,目前光伏指數為5007點,依然在高位。

如果跟指數對比,過去三年光伏指數累計收益率為172%,同期滬深300下跌了0.07%,超額收益明顯。而且,過去三年年化收益率更是高達41%,跑贏絕大部分知名投資人的收益率。

新能源汽車指數差一些,2019年至2021年漲幅分別為7.34%、63.29%和42.72%,指數漲幅不如光伏,但是近三年累計收益率為92%,大幅跑贏滬深300,年化收益率也有25%??紤]到指數里有一些拖后腿的大市值公司,板塊內部分個股實際漲幅更高。

從個股來看,過去三年光伏行業誕生了很多10倍股,隆基綠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晶澳科技、TCL中環、天合光能目前市值都超過1000億元,三年內最大漲幅都超過10倍。更是誕生了一批小市值牛股,過去一年就有鈞達股份、高測股份、愛旭股份等牛股。

新能源汽車板塊中的10倍股更是比比皆是,且各個環節均有。鋰電池代表寧德時代的市值從2018年的1000億元最高漲到1.7萬億元;新能源汽車代表比亞迪的市值從2018年的1000億元最高漲到1萬億元;鋰礦代表天齊鋰業的市值2020年一度跌到250億元,最高市值一度接近2500億元;鋰電池材料代表天賜材料2018年市值一度跌到70億元,市值最高漲到1600億元。

個股和板塊的上漲離不開業績的釋放,行業經歷了典型的利潤增長與估值提升的雙擊。

光伏是典型的政策市,行業發展更是一波三折,最近一次光伏行業的低點是2018年的531光伏新政,當年光伏行業上市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只有117.52億元,同比下滑36%。但是政策修正之后,光伏業迎來起飛,2019年至2021年光伏行業上市公司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262.79億元、346.97億元、581.9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3.62%、32.03%和67.71%。

從個股來看,隆基綠能2018年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3億元,2022年上半年增加至64億元,歷史新高;通威股份2018年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9億元,2022年上半年增加至125億元,亦是歷史新高。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利潤釋放差一些,整體來看,新能源汽車板塊歸母凈利潤雖然保持了增長,但是是先下滑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實現歸母凈利潤480億元,同比下降54%,2020年、2021年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593億元、97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和64%。

個股里漲幅比較高的公司業績都很不錯。如寧德時代2018年扣非歸母凈利潤只有31億元,2022年上半年達到了71億元;比亞迪2019年扣非歸母凈利潤只有2.31億元,2022年上半年就高達30億元;天齊鋰業2019年扣非歸母凈利潤爆虧62億元,一度現金流出現危機,但是2022年上半年高達93億元;天賜材料2018年扣非歸母凈利潤只有0.1億元,2022年上半年就高達28.86億元。均為歷史新高。

業績增加,估值提升,股價上漲,光伏行業和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歷史最好的時代。

過去三年是光伏和新能源最好的時代,未來還能持續多久?

看基本面可以知道,中國的光伏產業鏈在全球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所以看光伏的未來,不能僅僅看國內的光伏裝機,要看全球的光伏裝機。

目前根據大部分券商的預期,到2023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416-536GW,未來十年復合增長率約24%-26%,全球新增裝機需求將達1246-1491GW,未來十年復合增長率達25%-27%,未來仍然會保持較好的增長,大概可以實現十年10倍的增長。

券商的一致預測還認為,2022年至2024年光伏行業上市公司將實現營業收入12470億元、15542億元和186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25%、20%,實現歸母凈利潤1309億元、1727億元和20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5%、32%和21%。

按照這個預測,光伏行業整體估值并不算高,對應2021年PE為36倍,2024年對應估值只有15倍。假設2024年保持在30倍PE,那依然有翻倍空間。但是面臨的風險是,券商的預測一般沒那么準,可能要打折,同時全球裝機情況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全球的競爭并沒有光伏那么有優勢,但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新能源汽車上游領域已經具備了全球的競爭力,整車領域還有待提高。

從銷量來看,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14.8%。機構預測2022年、2023年新能源車銷量分別為510萬輛和66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29%,滲透率約26%和33%。從銷量來看,未來新能源汽車依然可以保持較高的增長。

從業績預測來看,新能源汽車行業上市公司2022年-2024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0810億元、37437億元和445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22%和19%,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66億元、2622億元和3304億元,同比增長92%、41%和26%。按照PE估值來看,對應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27倍PE、19倍PE和15倍PE。

不過新能源板塊整體估值并不準確,有些低估值的傳統汽車板塊拉低了估值,參考性沒那么強。從主要公司來看,按照機構預測,寧德時代2022年至2024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67億元、425億元、575億元,對應目前市值的估值分別為67倍PE、59倍PE和35倍PE,絕對估值依然很高;按照機構預測,比亞迪2022年至2024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7億元、177億元、258億元,對應估值分別為82倍PE、45倍PE和31倍PE;但按照機構預測,天齊鋰業2022年歸母凈利潤高達197億元,目前PE僅10倍PE,同時鋰礦價格回調的壓力一直存在。

整體看,光伏行業和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的增長依然值得期待,不過對應2022年的估值都不低。

一定程度上,A股是資金市,尤其是掌握定價權的機構資金,是典型的抱團資金。這幾年,機構們先后抱團了消費白酒、中概股、CXO,多以暴跌收場。

現在機構對新能源板塊的持倉比例達到多少?以電力設備行業為例,截至2022年上半年,電力設備行業基金持倉占比為17.87%,在31個一級行業中排名第一,行業超配高達11.39%,同樣排名第一,基金持倉和超配比例遙遙領先排在后面的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子和有色等行業。

這似乎意味著,如果要繼續拉升光伏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股價,需要更大量的資金,難度可想而知。而在機構如此超配的情況下,會不會引發2021年初核心資產牛市的崩潰,也值得思考。

長期看,光伏和新能源汽車依然有美好的未來,但是短期來看,估值和資金并不具備持續大漲的條件。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猜你喜歡
歸母汽車行業市值
金堆城鉬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實現營收79.74億元
時代不等人,汽車行業在完成“雙碳”這件事上,責無旁貸
A股三季報:盈利底顯現成長股亮眼
A股整體業績增速下滑
汽車行業最熱最IN資訊,這里看個夠!
汽車行業 最熱最IN資訊,這里看個夠!
“漂亮中小板”
王懷南:奔向億級市值
轉型4個月,市值翻了6倍
2015中國汽車行業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