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商業銀行資本困境及應對

2022-10-01 10:57邵新力浙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現代經濟信息 2022年13期
關鍵詞:內生性充足率外源性

邵新力 浙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一、商業銀行資本現狀

(一)資本充足率穩中有升,主要由外源性補充驅動

根據現行資本管理辦法,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共包括五個遞進層級,包括最低資本要求(核心一級資本5%、一級資本6%、總資本8%)、儲備資本要求(2.5%)、逆周期資本要求(0—2.5%,暫定為0)、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1%)及特定資本要求。因此,對于系統重要性銀行,應滿足的核心一級資本、一級資本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5%、9.5%和11.5%,其他銀行則為7.5%、8.5%和10.5%。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數據,截至2020年3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一級、總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44%、11.67%、14.41%,仍具有一定的安全邊際。同時,自2013年資本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整體呈現穩中有升態勢,但主要由其他一級資本及二級資本增長驅動,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自2014年以來總體未有所增長。

(二)內生性補充不足以支撐規模增長

對應不同層次監管要求,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主要渠道有兩類:一是內生性補充,即留存收益補充資本;二是外源性補充,包括公開或定向募集股金、發行優先股或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

從內生性補充來看,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風險加權資產總規模較2014年末增加79.11萬億,按照10.5%的資本充足率計算,需要耗用的資本為8.31萬億;按照11.5%的資本充足率計算,需要耗用的資本為9.1萬億。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凈額較2014年末增加8.16萬億,與風險加權資產增量所需資本之間尚存在缺口,且核心一級資本凈增額除了內生性補充外,也有通過增資擴股實現的外源性補充,單純依靠內生性資本補充并不能完全支撐過去幾年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

表1 2015—2020年風險資產與核心一級資本(億)

從外源性補充看,2019年以來規模大幅增長,商業銀行通過IPO、定增、優先股等方式補充資本的規模也連續突破1萬億。

表2 2014—2020年商業銀行外源性資本補充情況(億元)①

二、資本困境成因分析

(一)資產增速與利潤率不匹配

1.資產增速與資產回報率ROA

凈利潤×(1-分紅率)=總資產增量×平均風險權重×資本充足率

資產回報率×(期初總資產+期末總資產)÷2×(1-分紅率)=期初總資產×資產增速×資產平均風險權重×資本充足率

資產回報率=2×資產增速÷(2+資產增速)×資產平均風險權重×資本充足率÷(1-分紅率)

近幾年商業銀行總資產的平均風險權重在65%左右,假設資本充足率要求為11.5%,分紅率為30%,當資產回報率與資產增速之間滿足如下關系時,內生性補充方能支持規模的增長。

2.資產增速與凈息差

凈利潤=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占比×(1-成本收入比-資產減值損失占比-稅金及附加占比)×(1-所得稅稅率)

將等式兩邊同時除以資產,同時假設新增資產全部為生息資產,則得到:

資產回報率=凈息差÷利息收入占比×(1-成本收入比-資產減值損失占比-稅金及附加占比)×(1-所得稅稅率)

不同類型銀行在收支結構上存在較大差異,其總資產平均風險權重亦有一定差異,國有大行、股份制行、城商行、農商行的資產平均風險權重分別為60.3%、70.8%、68.5%、69.1%。

根據分析,當內生性補充剛好能夠支持規模增長時,各類銀行資產增速與凈息差之間的正相關(假設資本充足率為11.5%,分紅率為30%)。農商行因非息收入占比低、成本收入比高等劣勢,需維持更高凈息差才能支持同樣的規模增速。

表3 資產增速與凈息差之間的定量關系

3.資產增速與凈資產收益率ROE

資產增速=凈利潤×(1-分紅率)÷期初資本

資產增速=凈資產收益率×加權平均凈資產×(1-分紅率)÷期初資本

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增速÷(1+資產增速÷2)÷(1-分紅率)

根據上述公式,假設分紅率為30%,則資產增速與凈資產收益率之間的定量關系,如表4所示。

表4 資產增速與凈資產收益率之間的定量關系

商業銀行并非天然存在資本困境,當資產增速與收益率互相匹配時,依靠自身資本積累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但高規模增長率與低利潤率之間存在天然矛盾。以當前的資產回報率,只靠內生資本積累不足以支撐這樣的規模增速。因此,近年來外源性資本補充需求增加。

(二)高風險權重、高增速與利潤率之間矛盾較為突出

金融危機爆發后,面對大幅提高的監管要求,各國銀行通過多種方式補充資本。2019年末,美國、歐元區、日本、澳大利亞的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7%、18.2%、18.1%、15.7%,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東盟經濟體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已接近或超過20%,我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整體低于國際水平。

(三)銀行資本充足率受人行MPA考核約束

銀行資本充足率除滿足銀保監要求外,還受人行MPA考核中約束,如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若不達標,則將直接被評為C檔,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的公式如下。

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結構性參數×(最低資本充足率8%+儲備資本2.5%+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逆周期緩沖資本)

可見,廣義信貸增速越高,則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越高。假設廣義信貸增速為15%、目標GDP增速為5.5%、目標CPI為3%、結構性參數為0.9,則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要求為11.95%—14.45%左右,高于銀監最低資本要求。

三、農商行資本壓力分析

(一)資本壓力較大

2014年第一季度,四類商業銀行中,資本充足率最高為農商行13.29%,其次是國有行12.56%、城商行11.9%,最低為股份制行10.92%。但2020年三季度情況發生大幅轉變,國有行、股份制行資本充足率逐年上升,資本充足率分別升至16.25%、13.3%;城商行資本充足率微升至12.44%;農商行資本充足率下降至12.11%,已成為四類行中最低。

隨著利率市場化持續推進,商業銀行息差收窄,資產回報率下滑。2014年以來,四類行資產回報率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農商行下降幅度最大。

(二)資本補充渠道有限

農商行由于資產回報率低,內生性資本補充不足。同時,農商行可以使用的資本工具有限,外源性資本補充難度大。2014—2020年之間,農商行共募集資本金1 840億,僅占全部商業銀行的3.8%,是國有大行的不到1/10。

2020年,商業銀行共發行二級資本債72支,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為4.05%,較2019年下降0.33個百分點。其中農商行發行規模最低,且發行利率最高,平均為4.84%,高于國有行0.88個百分點。

至2020年末,永續債發行數量達71支、規模1.22萬億,加權平均利率為4.32%。其中農商行發行規模最低,僅101億,且發行利率最高,高于國有行0.59個百分點。

四、結論與建議

(一)資本的關鍵在于資產增速要有與之匹配的利潤率

綜上所述,銀行資本壓力主要來源于資產增速與利潤率的不匹配。在資產增速趨于緩和時,若能保持較為理想的資產回報率,則資本壓力也將相對減輕。

表5 2006—2020年商業銀行資產增速與資產回報率(%)

(二)監管部門應加強差異監管,支持農商行資本補充需求

從宏觀層面看,監管部門需發揮調節作用,在必要時期,適當放寬資本監管要求以及外源性資本補充條件,加快審批速度,滿足商業銀行外源性資本補充需求。從微觀層面看,農商行業務模式較單一,業務發展依賴重資產模式,資本消耗快。對此,監管部門應落實差異化監管,出臺針對農商行的優惠政策,充實農商行資本實力,增強風險抵御能力,更好地服務“三農”、小微企業。

(三)農商行解決資本問題的落腳點在于提升盈利能力

農商行要樹立資本是稀缺資源的理念,在利差下降背景下,“以量補價”只能是階段性的,從長遠看,應追求有效益的規模增長。要加強資本約束下的資產負債管理,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農商行效益的提升更多要從結構角度出發,通過主動精細化資產負債管理挖掘內部結構方面的潛力。要補齊中間業務短板,財富管理、資產托管、債券承銷等中間業務已成為股份制行、城商行重點發展的業務領域。農商行已明顯落后于同業,應重視財富管理等中間業務的發展,盡快找到切合自身實際的中間業務拓展模式?!?/p>

注釋:

①不包括非上市銀行增資擴股數據,下同。

②利息收入占比、資產減值損失占比、稅金及附加占比均指占營業凈收入比例(下同)。

③加權平均凈資產按照期初和期末凈資產的平均數進行簡化處理。

猜你喜歡
內生性充足率外源性
外源性防御肽(佰潤)對胸腔鏡術后氣道黏膜修復的影響
麥冬中外源性有害物質的分析
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饑餓”蔓延
比較優勢內生結構變動與政策干預
高管與職工薪酬差距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高管與職工薪酬差距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慈善捐贈、企業績效與合理區間把控——基于內生性視角的經驗分析
興業銀行:定增260億元補充資本
外源性表達VEGF165b對人膀胱癌T24細胞侵襲力的影響
社會網絡內生性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