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課堂的“生成問題”教學探幽
——基于部編教材教學實踐例析

2022-10-08 09:55黃兆友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7期
關鍵詞:本課教材老師

黃兆友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肥東實驗中學 安徽合肥 231600)

歷史課堂上的深度學習需要深度的思維參與,這是師生互動的契合。歷史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圍繞教材進行交流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在動態的生成中往往可以迸發新的元素與心的交流。

教學需要有老師的預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但是精彩的課堂、有靈魂的課堂,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也會有一些超越老師預設的動態生成。如何有效、高質地處理課堂中的動態生成?如何在不受預定“軌道”的課堂生成中碰撞出歷史睿智的火花?筆者從事初中歷史教學二十余載,期待從部編教材的教學實踐中梳理、歸納歷史課堂“生成問題”的思索與探幽。

“預設”是教師所設計的教學腳本,“生成”則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所生成出來的教學機智。教學流程總是拘泥于課前的預設,課堂就會是鐵板一塊、死水一潭,尤其是厚重卻充滿靈性的歷史課堂。葉瀾教授的如下語言必是耳熟能詳:“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一、意外之美——“課堂生成”的不期而遇引領師生教學相長之路

案例一:《秦末農民大起義》

2018年11月,筆者在肥東縣第二中學執教了七年級上冊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當時與該校另外一位七年級老師進行本課的同課異構,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和啟發,也讓我認識到了肥東二中優秀學子的聰穎睿智。2011年版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是:知道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知道秦朝的滅亡和西漢的建立。我將本課整合為三篇,分別是第一篇:秦失其鹿,一場苛政猛于虎的暴虐統治;第二篇:逐鹿中原,一段敢為天下先的首義傳奇;第三篇:鹿死誰手,一曲帝位爭奪戰的英雄悲歌。

我用四個關鍵詞進行啟篇:“同學們將會和老師進行一次穿越之旅,讓我們一起去感受曾經令大家深為榮光的大秦帝國的另一面,暴如虎狼,危如累卵,奄如殘燭,逝如云煙?!比齻€篇章的過渡銜接我都用了比較感性的語言。比如:“同學們,你們能想象得到嗎?兩千五百年前的中華大地上,南到南越五嶺,北到長城沙漠,西到隴西臨洮,東到黃海東海,蕓蕓眾生,就如勞蟻工蜂,勞作死于星羅棋布的據點”,“秦失其鹿,晚年的秦帝國,宛如一輛不斷加速風馳的馬車,已經失去了駕馭,又宛若一張繃得越來越緊的弓弦,而弓弦何時斷裂,只是時間的早晚和機會的引發而已,人心思亂,干柴遍地。那么,人民選擇了什么做法?機會來了嗎?”

肥東二中的學生上課主動認真,課堂氣氛始終活躍,充滿激情。聽課老師也頷首贊許,認為課堂目標實現,核心素養達成。在我即將結課的時候,一位男生舉起小手,他對我上課時候的啟篇十六字居然還有記憶,他的意思是大秦帝國暴如虎狼,危如累卵,奄如殘燭,但是,真的逝如云煙了嗎?老師,您這么說,是不是值得商榷?這時候,有的學生似乎有所反應,如果真的逝如云煙,蕩然無存,如何理解短暫的秦朝,給后世奠定兩千年的基業呢?秦朝的滅亡是否意味著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幾代君主為秦國的強大、為大一統帝國的締造所付出的努力都付之于東流了呢?七年級的孩子,爆發出的學習內驅力真的讓我為此而感動。我即刻對這個孩子給予鼓勵和認可。

教學相長,此后,我再講授這一課的時候,總會留有設問,收尾呼應,請學生思考,暴秦之亡,是否真如老師所說的逝如云煙呢?

二、意外之悅——“課堂生成”的不約而遇助力教師專業拔節嬗變

案例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部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我較為喜歡執教的一課,這一課能夠非常清晰地凸顯歷史核心素養,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等,都可以在本課得到呈現。課本共計三目,分別為“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過雪山草地”“紅軍勝利會師陜甘”。

大約在2019年的深秋,在講授這一課的時候,我充分利用了軍旅作家王樹增的作品《長征》素材,并且將課本重新整合為三個目即危機:“左”傾錯誤下的被迫轉移;轉機:遵義會議上的重現曙光;生機:長征勝利后的星火燎原。

我認為,教學過程要促進學生思維進階,深度學習。我更欣賞教學是獲取,教學的著眼點是學生的學,教學的重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因此,我的課堂,更多顯現的是學生的愉悅和啟發。當這節課講完第二點“轉機”后,班級有一個學生舉手,要有問題提出。我曾經告訴學生,老師喜歡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因此,我的課堂,學生更多的是主角。這個學生說,老師,我會背誦毛主席的《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這首詞是不是在紅軍長征期間寫的?

簡直是棒極了,最初上課時候,我沒有想到這首詞,這是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鐵血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表現了紅軍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于是,我以這首詞展開,再現長征之慘烈與無畏。這樣的課堂生成,我覺得如及時雨,如雪中炭,給予了老師更多的思考,讓歷史課堂有更濃厚的學習氛圍,更真實的體驗,更強烈的觸動,更深刻的感悟。這樣的生成不約而遇,助力了教師專業拔節嬗變后來,我就曾經利用毛澤東的詩詞作為軸線,再次執教了本課,也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筆者認為,上好課需要三個環節精心準備:深度有效鉆研教科書本,高屋建瓴構建教學目標,以學為主創設靈動過程。上述的兩個案例,只是我在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課堂生成”的點滴記錄。

我依然能夠清晰的記起,自部編教材開始使用以來,我的學生在課堂上給我的種種“驚喜”,或者說是種種“意外”。比如,七年級上冊第16課《三國鼎立》,我的學生在快要下課的時候告訴我,老師,我想用兩把火總結本課。我有點詫異,為什么是兩把火呢?學生告訴我,我覺得官渡之戰,就是曹操放了一把火,燃燒了他人,“照亮”了自己;赤壁之戰,就是曹操放了另一把火,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他人!這樣的總結可不可以?是否值得商榷?我想有一點絕對值得肯定,就是思索、思考、思辨。

前年冬季的一個烏云密布之日,我上九年級下冊第8課《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到一戰爆發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歐洲的上空充滿戰爭陰云,而突發性的薩拉熱窩事件又成為戰爭爆發的偶然因素。有一個學生一直在看窗外,我以為他在走神,便叫他起立。他說,老師我在聽課呢,但是我想到了一個比喻,不知道恰不恰當?他說,一戰前的情形,就如同今天的天氣,下雪肯定是必然的,但是,哪一片雪花第一個落地,落在哪一個人的頭上,可能就是偶然。戰爭爆發是必然,怎么爆發是偶然。我簡直要拍案叫絕了!我于是就著這個話題,繼續交流,結合課標要求,探討突發事件對歷史發展的影響,讓學生提高獨立思考和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我笑著說,如果大家都在房間里,第一片雪花肯定不會落在我們的頭上。

處理好課堂生成資源,就會使歷史課堂充滿朝氣、煥發活力,就會使我們的初中歷史課堂有意義、有內容、有思維、有智慧、有成就,進一步發揮學生的內驅力和參與度,凸顯家國情懷、時空觀念、唯物史觀等五大核心素養。

三、意外之思——“課堂生成”的始料未及亟待教師備課未雨綢繆

我認為,教師的備預不虞是“課堂生成”一抹亮色的底氣。歷史教學中講人時要鮮活可信,講事時要如臨其境,講物時要繪聲繪色,講景時要歷歷在目。這需要教師大量的閱讀積累和素養提升,尤其是備課環節,授人一尺,常需自學一丈。只有備得深,才能講得透,在“課堂生成”中才能做到駕輕就熟,游刃有余,才能在突發的偶然之中了然于胸。

今天的學生,是新時代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自主、探究、合作、互動、共享的學習已成為適合時代要求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學習方式,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毋庸置疑,歷史課堂中出現許多問題生成。教師的備課不僅僅是備教材,更是備學生。由于筆者學識的淺薄,沒有充分備課,也曾經遇到“課堂生成”中,一時無法滿意回答的情形。

比如,七年級上冊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學生曾經問我,為什么要在教材中放入《秦空心磚》,有什么深意嗎?為此我查閱了很多資料,也寫了一篇文章:《亂花漸欲迷人眼——解析七上統編教材插圖〈秦空心磚〉》。

又如部編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0課中的《北宋紙幣銅版拓片》。仔細觀察該圖片,就會發現在這張圖片中寫著“除四川外”?于是很多同學都產生了疑惑,既然“交子”最早出現于四川地區,為什么四川不能使用?其實,許多涉及四川交子的試題在命制時,也有類似的誤解。我要感謝我的學生,他們的困惑與未知,給予我查閱資料和相關書籍的動力。

當我們面對未知的意外時,更多的是在備課環節未雨綢繆,授課環節張弛有度,反思環節補缺短板。我現在習慣于課前布置作業,課后不留作業。課前作業只有一點,就是提前預習新課,然后在便利貼上寫出一個與本課有關的你的困惑,放入班級盲盒里,老師上課目標達成后,隨機抽取,進行解惑。

四、意外之悟——“課堂生成”的絢爛之花警惕教師避免步入誤區

縱觀初中歷史課堂,大多數教師容易走兩個極端,要么抓住所謂的教案不放,教學過程循規蹈矩,方寸不亂;要么置教案于不顧,教學過程松垮隨意,散沙一盤。生成的課堂,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活力四射,個性張揚、異彩紛呈的課堂?,F實中,很多教師為了突出課堂生成的精彩,常常會被個別無意義的生成問題及一些錯誤資源分散精力,導致目標迷失,“生成”也是無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提倡動態生成,但生成不能亂生成,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和要求。

筆者認為,“課堂生成”確實如絢麗之花,綻放教學的別樣風采。但是,同樣需要把握度的問題,警惕教師避免步入誤區。

第一,“課堂生成”不能失控,要關注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是一堂課的靈魂,這樣的靈魂不可缺失,這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一節歷史課必須要有目標,要有人、有效、有料、有變、有魂。

第二,“課堂生成”不能失選,要發揮歷史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教師要調控課堂的進程和方向,因為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師采取怎樣的方法。

第三,“課堂生成”不能失察,要注意盡量面向大多數學生。千萬不能形成所謂小眾的歡愉,大眾的茫然?!罢n堂生成”可能使課堂“綻放風采”,亦可能是本末倒置,使課堂誤入歧途。

第四,“課堂生成”不能失策,要清晰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不要在與教材主旨沒有太多關聯的問題上花費太多時間。以較高的教學藝術來把握和處理復雜多變的教學情境和問題,促進有效生成。

唯有如此,我們的教學才會是有效的,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即筆者心目中的課堂生成應該是“自主不自流”“放手不放任”“誤讀不悟讀”“互動不浮動”。

當有了課堂生成的時候,我們教師需要做到的是從探索“生成”到實踐“生成”再到“交流”生成,引領“生成”,直至反思“生成”。課堂是不可預約的精彩,其實課堂也是預約后的升華。讓學生帶著自己生發的感情去學習,唯其如此,才能走進一段段真實的歷史,感受一個個鮮活的靈魂,從而真正發揮出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

猜你喜歡
本課教材老師
教材精讀
Let’s play football.(部級優課)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從“聽唱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2008年8期)2008-11-2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