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問題研究”欄目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研究

2022-10-13 03:15張艷琴邱世藩
教育觀察 2022年26期
關鍵詞:問題研究欄目素養

張艷琴,邱世藩

(贛南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工程學院,江西贛州,3410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2019版)、必修2教材(2019版)共有11章,每章的“問題研究”欄目都有相應的主題,與本章教學內容高度契合,是對本章教學內容的延伸、拓展,且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旨在通過開展探究式活動,如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發現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1]因此,有必要對“問題研究”欄目進行深度解析,分析其特點及意義,從而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一、“問題研究”欄目的特點

(一)生活化

“問題研究”欄目具有生活化傾向,涉及的基本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旨在通過主題研究,讓學生意識到地理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日常的衣食住行都與地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用地理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從而理解地理知識的實用性。例如:“實體店何去何從”是讓學生在認識到人們日常購物模式發生改變的基礎上,探討實體商店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措施;“從市中心到郊區,你選擇住在哪里”是創設購房情境,讓學生討論影響人們選擇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城市交通如何疏通”是讓學生了解城市交通擁堵產生的原因、解決措施等。購物、住房、交通、食品……這些主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二)時代性

從一般的民生問題、城市建設到國家的科技發展與經濟建設,再到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問題研究”欄目的主題具有很強的時代性。[2]例如:“何時‘藍天’常在”“如何讓城市不再‘看?!薄叭绾翁嵘覈髂峡λ固胤鍏采降氐慕洕l展水平”等主題都聚焦于當前社會的熱點、時政問題,與國家重點強調的經濟建設與規劃、生態文明建設等高度融合。探究這些非常具有時代性的主題,可以拓展、補充課外現實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了解我國發展建設的重點、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等,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發展的意識,增強學生對于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三)與章節契合度高

“問題研究”欄目圍繞本章所學的基本知識點展開,與正文的地理知識有機結合,引導學生通過主題探討,復習和鞏固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但“問題研究”欄目不是簡單的重復學習,而是擴展了課本內容、豐富了課本素材、補充了課外知識,引導學生結合具體地理問題和地理現象更深層次地掌握地理知識。[3]例如,“能否淡化海冰解決環渤海地區淡水短缺問題”是“地球上的水”章節的“問題研究”欄目主題,是在學生充分了解海水性質的基礎上,補充了渤海海冰資源狀況和海冰的淡化技術,讓學生結合渤海的區位以及本章所學知識,對渤海水資源短缺提出解決方案。通過這一主題研究,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海水知識點的理解,也可以學會如何利用抽象的地理知識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地理與生活緊密相連。

(四)教學思路清晰

“問題研究”欄目都配套有相應的教學建議,其編寫結構為創設真實情境、給出研究思路和步驟、呈現系列材料、提出系列問題、討論主題或執行任務,其基本思路為發現和提出地理問題、提供研究思路、給出材料并收集相關信息、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設想。這一結構設計清晰明了,便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如何讓城市不再‘看?!钡难芯克悸窞椋簭奈覈鞘袃葷硣乐氐默F實問題發出,了解城市洪水與土壤蓄水功能缺失的關系,在借鑒國際城市控制洪水的有益探索——雨水花園的基礎上,討論雨水花園在下滲、凈化、蓄積、利用等方面的作用,然后了解我國為控制城市內澇而進行的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推測海綿城市地表建筑材料的特點、海綿城市建設的自然條件和社會因素等,最后探討我國城市在解決“看?!眴栴}時存在的現實困難和應對措施。

二、“問題研究”欄目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切實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在地理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2]“問題研究”欄目的編寫關注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其主題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高度融合,提高了欄目自身的學科育人價值。表1、表2為“問題研究”欄目的相關主題。

表1 必修1“問題研究”欄目的主題

表2 必修2“問題研究”的欄目主題

高中地理知識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將綜合性的知識蘊藏于“問題研究”欄目中,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有效性學習,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能獲得地理技能,提升地理綜合思維素養和地理能力。[4]人地協調觀是處理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的價值導向,而“問題研究”欄目的主題都與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經濟發展、自然災害預防等有關。通過這些主題的研究學習,學生可以認識到目前地球的生存環境問題并不樂觀,人類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等正在不斷危害著我們這個藍色的星球,我們必須采取行動來保護我們唯一的家園,從而培養人地協調觀。而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多種多樣,在“問題研究”欄目中,學生需要在綜合認識各區域地理環境的基礎上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措施,這對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地理實踐力往往需要學生親身實踐、動手操作,而“問題研究”欄目中的資料收集整理、社區調查、模擬實驗等活動,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養成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下文以“何時‘藍天’常在”為例,具體分析其中體現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隨著人類活動強度的不斷增加,大氣污染的程度不斷提高、范圍不斷擴大,將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生物的正常生長,因此,研究大氣污染以及治理措施迫在眉睫?!昂螘r‘藍天’常在”為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的“問題研究”欄目主題,其目的是讓學生注意到大氣環境存在的問題,了解大氣污染程度及污染原因,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來治理大氣污染,從而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拓展綜合思維、鍛煉地理實踐力等。

“何時‘藍天’常在”分為四個部分。第一,認識大氣污染現象。教師提供不同區域大氣污染狀況的視頻和圖片,再結合本地區的大氣環境現狀,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大氣污染,知道大氣污染現象離我們生活并不遙遠,并且不同地區的污染程度、污染原因不同,從而深化學生的區域認知。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搜索、走訪氣象站和環境監測部門等真實了解大氣質量的相關信息,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積極思考,培養地理實踐力。第二,了解我國大氣重污染形成的原因。大氣污染范圍、強度等受污染物、氣象條件、地形特征的影響。在分析其形成原因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要素出發綜合分析,如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污染會隨著時間和地區發生變化,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季節,大氣污染的程度、原因都不一樣,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大氣污染發生的時空差異,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第三,了解發達國家治理的措施和時間,知道不同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污染情況不同、防治措施也不相同。教師可結合各國的污染類型及其來源,說明這些措施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措施對治理我國大氣污染是否有效以及如何改善,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思維與地理實踐力。第四,討論我國想要“藍天”常在所必須采取的措施和時間。由于大氣污染具有很強的區域性、綜合性的特點,因此,在討論措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某地區的大氣污染為例,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

三、基于“問題研究”欄目培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引入生活地理,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

“問題研究”欄目的主題具有生活化的特點,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都與地理相關,因此,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問題、情境等導入“問題研究”欄目的教學,讓課本中抽象的地理知識和生動的生活情境結合起來,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5]食品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進行“低碳食品知多少”主題的探究活動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自己購買食品時的偏好或特別看重的指標,如包裝精美、配方健康等,讓學生認識到,食品從生產加工到上市銷售,每個環節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盡可能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如吃應季蔬菜、買簡易包裝的食品、減少調味料的使用等。這一活動可以讓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自覺成為地球小衛士,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二)資料拓展與問題引導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的培養需要學生多角度、系統性、全方位地思考問題?!皢栴}研究”欄目需要大量的資料來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多角度、全方位思考討論的計劃?!皢栴}研究”欄目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補充資料,但不夠充分。例如,“火星基地應該是什么樣子”補充說明了火星的基本概況,讓學生討論火星上是否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以及怎樣改造。該補充資料只是簡單介紹火星的大氣成分、溫度等,學生基于此分析怎么改造火星環境以適應人類生存,是不夠全面的。因此,教師應通過網絡、書刊等途徑收集關于火星的文字、視頻、圖片等豐富的材料,深化學生對火星環境的認識,并經過一系列問題引導,讓學生系統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火星是否適合人類生存、需要改造哪些環境條件,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三)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開展地理實踐活動,進行戶外考察、野外觀測、社區調查等,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積極思考,勇于探索,具備一定的活動策劃和行動能力。[6]“問題研究”欄目中的很多內容可以采用調查和統計、實驗模擬、辯論、競賽等教學方式,讓課堂延伸到社會實際,把教學的實施拓展到課外。例如,在討論城市洪水與土壤蓄水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模擬硬化地面和自然土地的下滲和徑流,讓學生觀察它們各自的積水深度及變化過程。通過自己實際動手演示實驗,學生可以深刻理解土壤蓄水功能對城市雨洪的重要控制作用。在講解以“海綿城市”建設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博物館參觀我國古代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統。例如,江西贛州的福壽溝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地下排水系統博物館,系統、真實、有趣地展示了福壽溝的修建背景、結構組成、建造技藝、科學原理,可以讓學生了解贛州老城區“千年不澇”的秘密。

(四)創設具體區域的情境、案例,深化學生的區域認知

不同區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不同,對其展開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也應有所不同。開展“問題研究”欄目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分區域收集資料,特別是遇到學生不熟悉的區域,教師應創設具體區域的情境,并結合案例讓學生全面了解該區域的自然、人文、經濟情況,在此基礎上思考該區域的發展方向、解決措施等。在教學“如何提升我國西南喀斯特峰叢山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西南喀斯特地區人們生活情況的視頻資料,讓學生真切感知該區域人們的生活狀況,對該區域有感性的認識。之后,引導學生根據收集的資料和教師給出的案例材料,了解喀斯特山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情況,從自然狀況分析該區域環境脆弱的原因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并結合該區域的現實狀況討論提高經濟發展的策略。這一做法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西南地區的地貌特征、經濟發展水平、生態環境質量等內容,有利于學生認識和分析西南地區地理環境的復雜性,從而形成從“空間—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是教學研究的重點,“問題研究”欄目的編寫緊跟時代發展動態,在培育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皢栴}研究”欄目是在章節內容學習的基礎上設置相應的主題,引導師生探究人們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但當前部分教師對“問題研究”欄目的重視度不夠,學生實際研究的效果并不佳。如何使“問題研究”欄目真正發揮其價值,還有待廣大地理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歡
問題研究欄目素養
聲音欄目 與您同行 食安天下 擲地有聲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欄目主持人語
追本溯源提升素養
陽光體育背景下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