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賦能電信網絡詐騙普法宣傳設計研究

2022-10-14 02:01楊靜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2022年9期
關鍵詞:反詐普法詐騙

◆楊靜

(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325000)

電信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無窮便利的同時,也成為了新形態犯罪的溫床,電信網絡詐騙作為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危害正日益增大,嚴重破壞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財產安全。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法治宣傳教育“八五”規劃中指出:“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開展精準普法……促進單向式傳播向互動式、服務式、場景式傳播轉變,增強受眾參與感、體驗感、獲得感”[1]。探討如何利用新媒體進行電信網絡詐騙普法傳播,提升普法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1 新媒體賦能電信網絡詐騙普法宣傳優劣勢分析

1.1 優秀案例

2021 年各種政務號借助新媒體陸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線上反詐宣傳教育。國家反詐中心正式入駐人民日報客戶端、微信視頻號、新浪微博等多家新媒體平臺,以民警宣講、網絡情景劇、抓捕實錄等多種形式,發布防范高發多發典型詐騙的宣傳視頻,至7 月抖音賬號粉絲數已達到317 萬。四川公安廳利用“熊貓反詐”微信公眾號和抖音號組合向民眾宣傳反詐知識,其微信公眾號閱讀量超10 萬的文章屢見不鮮,是中央網信辦通報表揚“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中唯一入選的地方公安機關反詐賬號。人民日報嗶哩嗶哩賬號結合年輕人興趣愛好,推出了反詐版瘋狂動物城、反詐女俠系列劇的原創視頻,累計觀看超300 萬人次。多樣的新媒體防詐宣傳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營造了濃厚的全民防詐反詐氛圍。

1.2 優勢

新媒體賦能電信網絡詐騙普法宣傳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第一,內容和形式更加多樣。新媒體將圖片、視頻、音頻、交互互動等有效融合,內容呈現方式和宣傳形式更加多元,既提高了防詐普法內容的可觀賞性,又滿足了不同受眾對普法內容的觀看需求。第二,傳播主動性和互動性更強。通過法言法語的符號化解讀、互動情景視頻、移動短視頻普法等趣味化形式,借助平臺大數據分析能力,能向易騙人群精準提供防詐內容,同時便于公眾在網絡中探討互動。第三,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借助不同新媒體平臺的日活量和受眾群體,普法內容能在極短時間內在不同群體中得到廣泛傳播,有利于促進司法公開、促進民意溝通,推進我國的社會法治建設。

1.3 劣勢

新媒體普法宣傳目前主要有以下四點問題:第一,內容吸引力不足,同質化嚴重。部分新媒體仍是傳統普法節目的延伸,傳播語氣說教式居多,缺乏互動性、親和性和新穎性,并且許多網絡媒體內容高度相似,無法有效、持續地吸引公眾關注。第二,缺乏產品運營思維。部分新媒體普法宣傳運營者不重視用戶研究,沒有對宣傳內容進行包裝、市場推廣,缺乏內容創意,造成運營平臺關注度、轉發量、點贊數據不高的結果。第三,缺乏用戶體驗。部分普法宣傳者沒有利用好新媒體的互動性,不重視用戶體驗,無法使用戶在動態交流中提升參與感和主動性,造成用戶黏度不高、普法傳播有限的結果。第四,民間網絡媒體對法治事件解讀不到位。部分法治事件由網絡媒體或網民發布,一些解讀由于缺少專業法律知識并不準確,有時還夾雜情緒宣泄和網絡謠言,存在片面化報道的情況。

2 電信網絡詐騙被害人角色模型

2.1 調查研究

在很多人意識中,與老年人、文化層次較低的人群更容易受到電信網絡詐騙侵害的認知不同,年輕人、高學歷人群被騙占比反而更高。2021 年6 月浙江省電信網絡詐騙大數據分析的調查顯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被騙群體主要集中在90 后和80 后,分別占42.91%、24.45%,百萬元以上被騙案件中,大專以上學歷受害人占54.6%[2]。

本研究借助問卷星平臺主要在溫州市高校范圍內開展電信網絡詐騙問卷調查,以18-40 歲為主要調查對象,共回收686 份有效問卷,男女比例均衡,97.96%的人具有高等教育學歷背景。調查發現:(1)大部分人能夠有效規避電信網絡詐騙。大部分人都有過接收詐騙信息、電話的經歷。因詐騙經濟受過損失的受訪者中,許多人沒有報案,18-24 歲比其他年齡段報案的主動性要強,女性比男性的報案主動性要強。(2)人們對于常見的網絡貸款先交錢、兼職刷單刷信譽、日進斗金的類似消息、自稱公檢法要求轉賬的電信網絡詐騙手段較為熟知。25-30 歲對各種電信網絡詐騙的了解程度比其他年齡段要高,18-24歲受閱歷所限對電信網絡詐騙的方式認知有限,31-40 歲對網購交易私下轉賬、賬戶凍結充值解封的防范心理較低。

圖1 電信網絡詐騙手段的認知情況

2.2 角色模型

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套路,都是通過電信網絡技術手段,利用被害人的心理弱點或訴求,騙取被害人的信任,并讓被害人自愿交付錢款。從被害人的心理進行分析,主要有四種常見的被害人角色模型:第一類,信任投入型。利用被害人的信任心理,通過各種話術讓被害人進入人際關系陷阱中,自愿交付錢款,如通過婚戀心理進行詐騙的“殺豬盤”、冒充領導進行欺詐等。第二類,恐懼危機型。通過營造危機情境,使被害人在恐懼、慌亂的心理狀況下,降低防范意識,從而被騙,如以家人急需用錢進行詐騙、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以配合調查、涉嫌犯罪為由進行詐騙等。第三類,獲利返利型。利用大學生、無業人員等特殊群體的獲利心理,通過被害人“被引誘——小額獲利——大量投入——血本無歸“的上當模式實施犯罪套路。第四類,貪圖便宜型。利用被害人愛貪小便宜的心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常通過誘使被害人點擊第四方交易平臺或提供短信驗證碼的方式實施犯罪,用交易行為掩蓋詐騙本質。

3 新媒體電信網絡詐騙普法宣傳設計實踐

為更好推進電信網絡詐騙普法宣傳設計實踐,研究員與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警務聯絡合作處、溫州市公安局甌海分局、溫州市反詐中心等部門合作,共同開展了一系列新媒體普法活動。

3.1 自媒體平臺和短視頻

2021 年3 月至6 月間,在學校進行“校警同心·反詐同行”短視頻大賽,借助抖音自媒體平臺進行視頻傳播,上線了一批如“反詐夫妻檔”的視頻,獲得了較好的贊譽。視頻創作過程中,師生在民警警官的指導下共同學習反詐知識,了解網絡刷單、冒充熟人、網絡購物、網絡貸款、買賣游戲賬號等校園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套路,通過模擬受騙情境、揭秘詐騙套路、訪談警官等多種形式進行創意短視頻的拍攝?;顒咏柚鼙姀V泛、接地氣的短視頻新媒體平臺擴大影響、提高師生的參與度,提醒廣大師生注意保護好個人隱私,謹防上當受騙,守護好個人財產,切莫因貪小便宜而吃大虧。

3.2 微信公眾號與手機H5 互動

依托學校自2020 年建立的“平安安防”微信公眾號進行反詐教育,推出“防詐知識競賽”、“一鍵開啟詐騙預警”、“疫情中的騙局”等一系列防詐普法文章的推送,累計瀏覽萬余人次。在“網絡詐騙套路大揭秘”的推送中,將假冒客服、校園貸、殺豬盤、網絡游戲交易的4 種常見電信網絡詐騙形式與視覺IP 相結合,設計了“詐騙客服、假貸中介、欺詐美女、受騙學生、防詐民警”5 個人物角色形象(圖2),借助手機H5 的音畫互動形式,讓瀏覽H5 的用戶通過向下滑動頁面、點擊的交互方式,了解詐騙犯罪手法、進行易騙指數測試,開展網絡詐騙情況調查。在“今天你被騙了嗎? ”的推送中,拍攝多段防詐騙宣傳短視頻,模擬受害者和騙子,講述被騙經歷和行騙手段,以現身說法式的故事情景開展普法宣傳。

圖2 防詐宣傳人物角色形象

3.3 沉浸式游園會

2022 年4 月20 日,在學校進行“青春不欺,校園無詐”防詐騙沉浸式趣味游園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迎合年輕人喜愛的搞怪風格,設置如“法網恢恢”的套圈、“擊倒騙局”的保齡球、“逃離騙局”的反詐跑、“最強反詐王”知識競答等眾多游戲活動。在因疫情封校的環境下,借助寓教于樂的趣味游園會形式,讓師生通過游戲參與到反詐行動中,一方面熟悉和牢記多種詐騙套路,加深對防詐騙技巧的認知,另一方面也進行身心放松。這種沉浸式游園會的普法活動采用“線上”手段進行宣傳造勢、防詐知識學習、輔助現場活動,在“線下”趣味化游戲活動中檢驗參與者防詐知識掌握的程度,既提高了師生防騙意識和能力,又營造了校園反詐的濃厚氛圍。

4 新媒體普法宣傳思考

新媒體賦能電信網絡詐騙普法宣傳需注意以下四點:一是,運用產品運營思維和創意設計及時進行普法宣傳。詐騙手法迭代更新迅速,話術手法靈活多變,迷惑性極強,需要注重普法宣傳形式和內容的創新,挖掘與本地居民相關的真實案例、影視熱點、有關法條,及時高效將宣傳內容進行設計、包裝、傳播推廣,選擇合適的新媒體平臺投放。二是,在普法宣傳中增強用戶體驗。新媒體傳播環境下,受眾已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用戶,用戶在過程中的感官滿意度、價值歸屬感和情緒感受至關重要,要充分利用H5、短視頻、漫畫等年輕人喜愛的互動形式從內容、操作、視覺等多方面增強用戶黏性和用戶體驗,關注用戶反饋,提升普法效率。三是,短視頻制作要重視用戶畫像和宣傳團隊建設??梢劳袑I媒體和法律專家,共同打造富有創意、保證質量、內容準確的短視頻。在視頻內容中融入對象思維和戲劇沖突更易打造爆款視頻。四是,在政務視頻普法新媒體平臺中深化平臺融合、形成傳播矩陣。由政府、司法部門和其他公信力強的官方媒體進行的新媒體普法宣傳,應強化各媒介融合深度,打破媒介壁壘,創新普法傳播模式,拓展多媒體傳播渠道,形成矩陣式連鎖傳播效應,切忌故步自封、各自為營。

猜你喜歡
反詐普法詐騙
“反詐”雞蛋 為何上熱搜
電信詐騙套路多 謹慎反詐防騙局
“反詐宣講員被騙18萬元”更具警示性
“反詐宣講員被騙”更具警示性
合同詐騙
電信詐騙
信用卡詐騙
普法
普法
普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