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格化管理模式與高校實驗室管理的融合構建*

2022-10-17 09:12聶小鵬崔國印蔣凌云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22年9期
關鍵詞:網格化網格實驗室

□ 聶小鵬, 崔國印, 蔣凌云

(南京郵電大學 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處,江蘇 南京 210023)

實驗室是高校開展實驗教學科研活動和創新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承載著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重要職能[1]。作為一種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模式,網格化管理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精準度,使資源的利用更加充分、信息的交流更加有效、管理的開展更加高效。因此,如何將高校實驗室管理現狀與網格化管理進行有機結合,不斷加強和完善實驗室管理體系建設,加強高校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配合,在更好地保障廣大師生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保證實驗室的正常、規范、高效運行,保障學校實驗教學和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已成為當前實驗室管理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1 網格化管理模式概述

網格化管理模式是一種全新的高效化管理模式,主要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受計算機領域網格管理思想啟發,按照預定的標準將管理對象進行多個不同網格單元的劃分[2],在此基礎上,通過構建相應的組織協調機制,運用現代數字信息和互聯網技術,使不同網格單元之間的數據和信息等資源可以有效交流,促進組織資源的分配與共享,從而達到優化整合組織資源、提升組織管理水平、最大化組織管理效率的目的。

在初期階段,網格化管理的應用范圍并不廣泛,主要被運用于城市的日常管理中[3]。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和個人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網格化管理模式帶來的優勢日益明顯,因此越來越被管理部門認可,并逐漸被推廣應用于其他領域,在實際應用中也不斷證實了這是一種更加科學、更加先進的管理模式[4]。

近年來,隨著網格化管理模式的進一步成熟和發展,越來越多的管理工作者開始思考和探索如何將網格化管理模式融入到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利用其網格化、信息化的特點實現管理對象的精準化,提升各個主體參與過程管理的積極性,在網格單位實現資源共享、信息融通的基礎上極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水平,進一步提升了響應的及時性和決策的時效性,促進了高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5]。

2 網格化管理模式與高校實驗室管理融合構建的必要性

高校實驗室是承擔教學科研活動的主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升綜合科研素養的重要平臺,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高校尤為重視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并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國內大多數高校的實驗室管理還是沿用多年前的以二級單位為主體、職能部門為輔助的傳統模式,實驗室規劃建設、教學活動組織、日常管理、儀器設備購置、實驗室安全宣傳教育等工作大多由二級單位負責[6]。這種傳統模式整體效率低下,會降低實驗室的規范化、精準化管理水平,更遑論實現實驗室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開放共享。此外,部分高校實驗技術隊伍配備不足,在實驗室日常管理中很難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難以針對突發事件快速響應、及時決策、精準施策,以致管理效率低下[7]。

因此,如何快速全面提升高校實驗室的管理水平、促進管理效率的顛覆性提高,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越來越引起實驗室管理者的思考。在實驗室日常管理中既要守正也要創新,根據網格化管理的優勢,將其引入到實驗室管理中,對全面提升高校實驗室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促進高校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3 網格化管理模式與高校實驗室管理融合構建的優勢

近年來,隨著網格化管理這一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嘗試將其應用到日常的實驗室管理中,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通常認為網格化管理模式與傳統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3.1 顯著提高實驗室管理效率

與以往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相比,網格化管理可以摒棄管理效能低下的問題。以往的傳統模式存在職能部門之間權責不清、學校與學院職能重疊等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問題,產生了“看似都在管,其實都不管,不管也是管,管了也白管”的奇特現象,通過網格化管理模式與實驗室管理融合構建,可以從源頭上解決這一弊病。一般情況下,高校實驗室管理者可以對原來的實驗室管理項目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再進行內容分解,將分解后的管理單元作為任務分派給下級網格化管理員,做到了分區分塊、權責明晰,杜絕了以往敷衍了事、推卸責任、充耳不聞的情況,并且真正將責任劃分到人,確保實驗室管理任務到人,管理任務可以保質保量的完成。

3.2 顯著降低實驗室管理成本

依據傳統管理模式,資源配置不合理等現象在高校實驗室管理實踐中長期存在。網格化管理可以有效減少實驗室管理中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資金投入,將有限的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資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高效性,杜絕以往的重復建設、資金浪費等現象。通常情況下,高校實驗室管理部門可以結合年度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整體規劃與目標,將實驗室運行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與整合,促使有限的資源更加合理地被使用在實驗室管理的建設、發展、安全等各個領域,從而更好地服務學校的教學、科研活動,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4 網格化管理模式與高校實驗室管理融合構建

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特點,高校需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將實驗室資源按照類型進行劃分,從而實現安全機制落實、提升實驗室管理工作的精細化水平[8]。高??筛鶕拘W科分布和特點,將實驗室資源進行統籌網格劃分。

一般而言,可以將高校實驗室資源整體劃分為一級網格,在一級網格確立的基礎上按照不同的二級單位學科門類劃分二級網格,在二級網格確立的基礎上進一步劃分下屬的各實驗室三級網格,具體如圖1所示。各個網格向上級網格負責的同時,相互之間形成矩陣式的管理構架,同一層級的網格相互之間建有對應的溝通機制,確保信息溝通的時效性[9]。

圖1 實驗室資源的網格劃分結構圖

作為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職能部門,實驗室管理處負責全校一級網格的管理,統籌安排全校實驗室資源的整體規劃與運行;各學院實驗中心主任負責二級網格管理,主要承擔本單位實驗教學管理工作,并通過網絡管理平臺及時向一級網格管理部門匯報工作;各二級單位可按照本單位實驗室情況來進行三級網格劃分,對應的網格管理員可由學生來擔任,主要負責該實驗室的環境衛生、設備管理等日常事務性工作,同時要主動及時向二級網格匯報工作。

綜上所述,在網格劃分確立層級的基礎上,對不同層級網格的主體責任與對應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界定,從而進一步將全校實驗室的管理職責層層落實,做到主體明確、責任到人。

5 高校實驗室網格化管理的機制保障

5.1 進一步完善實驗室制度建設

目前,高校雙一流建設腳步明顯加快,項目經費逐年遞增,各種儀器設備更新換代速度不斷提升,但是由于歷史與現實的原因,各項實驗室管理制度卻未能及時適應雙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實驗室管理,目前很多高校實驗室的管理機制仍然是落后陳舊的人力被動模式,在諸如人員管理、設備管理上仍然是被動接受上級檢查、督查等,工作缺乏主動性與前瞻性,無法適應當前形勢下的實驗室管理需求,更制約了實驗室管理事業的發展。

完善的實驗室管理制度是實驗室正常運行的基礎,也是實驗室網格化管理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10]。因此,高校在實驗室管理中,應該切實加強實驗室日常管理規章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各項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如實驗室建設管理、儀器設備管理、大型儀器共享、實驗室績效考評、實驗隊伍建設等,確保實驗室管理制度能夠滿足實驗教學和科研活動的需要,緊貼當前形勢下的實驗室管理的最新趨勢。在建立和完善各項實驗室制度后,須將制度貫徹落實到日常的實驗室管理與操作中,全力確保管理人性化、精細化,操作細致化、規范化。此外,各網格單位在日常的具體實踐中,應不斷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相互借鑒,不斷完善實驗室制度,確保相關管理制度必須始終貼合當前形勢下的實驗室管理的趨勢,不斷推動網格化管理向扎實化、縱深化開展。

5.2 進一步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

實驗技術人員身處實驗室管理工作第一線,是高校實驗室管理的生力軍和骨干力量。實驗技術隊伍的服務意識、素養水平和業務能力決定了實驗室的管理水平,也關系到網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實驗室日常管理中的運用與推廣,一支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實驗技術隊伍往往是網格化管理的決定性因素,因此要想整體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就要把實驗技術隊伍能力和素養的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各種方法,不斷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

具體在高校的實驗室網格化管理實踐中,應建立“校-系(中心)-實驗室”的三級聯動網格體系,在縱向管理中,一級網格單位負總責(校級),其它層級網格單位(院-系(中心)-實驗室)與一級網格單位相互配合、上下聯動;在橫向管理中,各級網格單位做到相互聯動、更新互補。通過這兩種途徑,努力鍛造各級實驗室網格管理隊伍的管理能力,提高實驗室的整體網格化管理工作水平。

5.3 進一步構建網格化管理平臺

網格化管理平臺的構建在高校實驗室日常管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已經在高校實驗室管理中得到深入應用和發展,這為構建實驗室網格化管理模式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實驗室的管理需要多部門協同配合,一方面,借助網格化管理平臺,各實驗室可與職能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之間進行更加及時、便捷的信息溝通;另一方面,學校實驗室管理職能部門可以通過網格化管理平臺實現對全校實驗室信息的實時監控和更新,進一步實現對現有實驗室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合理管理,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更加科學的分配、更加合理的利用。同時,學校職能部門還可以通過網格化管理平臺有效解決以往傳統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的問題,大幅度提升多方主體參與實驗室管理的積極性,在遇到各種突發緊急情況時也可快速作出響應和及時決策。構建實驗室網格化管理平臺可以提高信息獲取的高效性和準確性,完美解決以往模式中的信息傳遞時間延后、提交和獲取繁瑣、信息融通不暢等突出矛盾。

實驗室網格化管理平臺可以整合目前通用的實驗室信息化管理平臺、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國有資產管理平臺、實驗室安全宣傳與教育平臺、化學藥品(耗材)采購與管理平臺、實驗室危險源管理平臺等相關實驗室管理資源,從而構建一種“全員參與、全員管理、以上帶下、以下促上”的嶄新管理模式,而實驗室網格化管理平臺的構建將極大地解決目前實驗室管理人員不足等問題,不斷提升實驗室網格化管理水平和效能。

5.4 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實驗室管理的積極性

在實驗室網格化管理模式下,各級網格必須明確主體責任人,這就意味著需要有眾多的人員參與到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人員始終處于實驗室網格化管理的核心地位,但是就目前各高校的普遍經驗來看,單靠實驗技術人員很難完全覆蓋實驗室網格化管理的所有環節,繁重的日常管理可能會使部分實驗技術人員產生畏懼、懈怠、推諉等情緒,因此有條件的高??梢試L試探索建立學生組成網格隊伍參與實驗室日常管理的新型機制。

高??梢愿鶕鲗嶒炇业膷徫宦氊?、工作量、安全風險等各種因素,讓學生深入系統學習實驗室管理相關知識,經過考核后,選拔素質優秀的學生參與到實驗室的日常管理中,幫助學生強化自己的實驗室管理能力,確保其明確自身在實驗室管理中擔負的重要職責。學生作為網格管理的重要一員參與到實驗室的日常管理中,身處網格化管理的一線隊伍,大大增強了其主人翁意識,實現了實驗室的源頭管理,顛覆了傳統的被動接受式管理模式,必然會提升實驗室的網格化管理水平。為了充分挖掘學生作為網格管理員的潛能,高校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嘗試和探索針對學生的管理和激勵制度,通過發放一定的薪資津貼或提供工作實習的機會等各種方式來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實驗室管理的積極性。年終時,以“獎勵有據、獎勵及時、獎勵公開、物質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原則,探索建立以網格為考核單位進行獎勵的機制,全力激發學生作為一線網格管理員的主觀能動性,為高校實驗室網格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

6 結語

網格化管理模式與高校實驗室管理的融合構建能夠有效地發揮網格化管理模式的優勢,擺脫以往傳統人力模式中水平低下的突出問題,促使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保證管理的敏捷、準確和效率,進一步實現對現有實驗室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合理管理,使有限的實驗室資源得到更加科學的分配、更加合理的利用,對全面提升高等院校實驗室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以及促進高校的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網格化網格實驗室
網格架起連心橋 海外僑胞感溫馨
智慧社區視野下網格化社會服務客體研究
追逐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河北發力網格化監管信息化
農村網格化建設專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