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思政”路徑探析

2022-10-17 02:19楊雪
成才之路 2022年30期
關鍵詞:立德樹人課程思政高職院校

楊雪

摘要:高職院校要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需要在專業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文章立足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必修課“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具體教學內容,分析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內涵,探討“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結合具體教學實踐,指出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融入課程思政主要路徑,旨在為高職院?!皩W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思政;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G4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0-0041-04

所謂課程思政,就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的“主戰場”,教師在專業課課堂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是實現課程思政的主渠道。本文以學前教育專業必修課“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為例,對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思政”路徑進行探討。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高等教育的普遍特點,同時具有職業教育的特殊性。高職院校應該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價值引領,在日常教學中做好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體系及育人理念。

1.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育人的目標

課程思政突出體現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以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和靈魂。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實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我國高等教育課程思政的目的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把學生培養成為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既要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又要重視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進而使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

2.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育人的方式

課程思政的目的在于育人,就是“化人”的過程,高職院校應讓教師轉變思維,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并結合專業課因材施教,以達到育人的目的。在育人的場所方面,既要在專業課的知識學習中進行,也要在專業課的實踐練習中進行;在育人的教學手段方面,既要重視在傳統教學手段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也要重視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課程思政。

3.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育人的內容

高職院校要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其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并把專業課、通識課、實踐課教學過程中涉及的人、事、物,與社會發展和文明演進融合起來,再結合該專業學生的職業特點,把職業道德和職業標準融入課程中,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傮w來說,立德樹人視域下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是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課程文化發展理論、有效教學理論為指導,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最終把學生培養成有本領、有擔當、有理想的時代新人。

1.落實課程的培養目標,推進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能夠熟練掌握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學前兒童心理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了解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發展方向,具備從事學前教育工作必備的學前兒童心理學基礎知識和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學前教育實際的實踐能力,形成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發展觀,成為一名具有教育科學理論基礎、現代教育素養、崇高職業道德水平的幼兒教師。這和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目標具有強烈的內在一致性,因此教師將課程思政融入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教學中,不僅對培養高素質的學前教育人才有著深遠的意義,而且能夠促進學前教育專業更好地推進課程改革。

2.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庇變航逃俏覈逃聵I的奠基階段,幼兒教育質量的好壞,不僅對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有一定的影響,還會對人一生的發展產生影響。幼兒教育質量的好壞則會受到幼兒教師的影響,幼兒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幼兒的“三觀”的形成影響深遠。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幼兒教師,然后幼兒教師以身立德、以身作則,給幼兒做出榜樣示范,讓幼兒在幼兒園中成為懂禮貌、講文明,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中華傳統美德的兒童。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必不可少。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課教師應以“理想信念、心理健康、道德品質”為主線,在日常課程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還要讓學生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地位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是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也是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和面試的重要科目。這門課程通常開設在大一第二學期,開設學時長、影響范圍廣,學生對這門課較為重視,這也為實施課程思政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契機。

2.“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與思政教育契合度高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契合度非常高。思想品德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都要受到個人心理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個人心理發展的方向也會受到個人思想品德的支配,二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心理學中把人的道德品質分為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從心理學來看,人類的許多道德問題往往和心理問題尤其是個體及其發展的階段性交織在一起,個體的個性心理特征也會制約著道德行為的表現。

3.“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

綜合來看,“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例如,講述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理論流派時,教師可以融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引導學生運用聯系、發展、矛盾的眼光看問題;講述學前兒童感知覺的發展時,教師可以結合中國的傳統俗語“三翻六坐八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等,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培養民族自豪感,樹立文化自信;講述學前兒童親子關系的發展時,教師可以結合傳統文化故事《孟母三遷》來進行講解,之后提出當前社會中存在的親子依戀問題及其影響因素,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

1.增加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重視度,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

一方面,專業課教師應提高自身對“課程思政”理念和作用的認識,深入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真正把專業課程當成課程思政的“主戰場”,將思政元素潤物無聲地融入專業課程的日常講授中,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另一方面,部分專業課教師也想在課堂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但是因為自身的思政素養不高,所以很難進行課程思政。針對這方面的問題,高職院校應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多方面培養專業課教師的道德修養,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思政水平和育人能力。幼兒時期是人逐步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幼兒教師的言傳身教會影響每一名幼兒,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課教師要加強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挖掘提煉出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教學內容中的有關“理想信念、心理健康、道德品質”的課程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例如,在講到學前兒童師幼關系的發展時,教師可以結合新聞媒體中曝光的虐童事件來啟發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思考,讓學生樹立敬業樂群、師德為先的職業道德,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法治觀念。

2.依托教學目標改革,在教學目標中融入課程思政

根據布魯納的教學觀,課堂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為了在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教學目標中融入課程思政,教師可以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度入手,將課程思政的內容有機融入進去。例如,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概述這一章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里面,可融入以下課程思政目標:(1)尊重心理發展客觀規律,了解兒童、教育兒童、研究兒童并熱愛兒童;(2)樹立科學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3)培養兒童愛心、耐心、細心的素質,培養兒童敬業樂群的學習態度、品質和反思創新、求真務實精神等。

3.在教學內容中充分發掘課程思政元素

要做好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教學內容研究,就要在教學內容中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教師要想在高職“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的日常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就應在具體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知識點及要求學生掌握的方法與技能,從中挖掘出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的課程思政元素。

例如,在講授“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概述”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融入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內容,講解什么是發展、什么是心理發展,強調學生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心理年齡特征。然后,教師指出工業化進程帶來的環境污染也會影響到人與自然,如汽車尾氣中含有大量的鉛污染,相比成年人,幼兒更容易吸入空氣中的鉛元素并滯留在體內難以排出,導致幼兒注意力受損。這樣,能讓學生重視環境因素對幼兒的影響,明白發展也是一把雙刃劍,要敬畏自然,保護環境,大力建設生態文明。

再如,在講解“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研究的理論流派”中的經典實驗時,教師通過講解格賽爾的“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在學生學到了“對于兒童的發展來說,學習并不是不重要,但是當個體沒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時,學習的效果是很有限的”之后,可以結合現代幼兒教育中出現的一個熱點話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感悟,從而使學生明白要尊重兒童的發展規律,尊重兒童的實際水平,在兒童某項特征尚未成熟時學會耐心等待,不可拔苗助長,要樹立科學兒童觀。教師還可通過講解華生的“小阿爾伯特實驗”,讓學生在明白心理學實驗絕對不能對被試者的身心發展造成損害的基礎上,樹立人文關懷理念,學會尊重每一個生命體。

4.日常教學中引入生活案例,強化思政元素融入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實際生活需求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講授內容也應隨之發生變化。大家都知道,認識來源于實踐,并且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這門課程的知識也來源于實踐,并且能指導幼兒教學等實踐活動。高職院?!皩W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思政教育需要從生活實際出發,教師應當盡可能選取與學生日常生活較為貼近的素材,運用生活化案例,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從而在無形中強化學生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必要性。

例如,教學“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這部分內容時,當教師講到“道德感”時,既可以結合我國這幾年抗擊新冠疫情的各項舉措,與其他一些國家的抗疫事實進行對比,讓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也可以聯系新聞中曾經報道的“辱華”事件,讓學生討論分析這些事件,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之情。在講到“理智感”時,教師可以結合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跡進行講解,讓學生體會到“理智感”代表的是人們追求真理時的不懈努力、對新事物的不懈追求,從而激發學生努力學習,探索真理。在講到“培養學前兒童良好的情緒情感的方法”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不良情緒反應,如考試失利、寢室矛盾、失戀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緒困擾,讓學生分享自己在遇到這些問題時是如何做的,這種做法有沒有改善自己的情緒,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的方法。然后教師總結歸納這些方法,引導學生面對消極情緒時,應通過積極溝通、放松調節、合理宣泄等進行調節,以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

5.創新使用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進行“課程思政”教學

在高職院校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日常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結合課程思政元素,相關教師要注意具體教學方法的使用。課程教學的方法創新能夠給高職院校的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拓展課程思政在課堂的融入空間。首先,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班級學生為主體,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找到課程思政元素適宜的滲透結合點和載體。例如,可以提供幼兒園進行環境創設、教具制作的相關視頻和圖片,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其次,教師應將課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學中,并采用講授、角色扮演、情境教學等教學方式,運用啟發、討論、探究等多元化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思政育人的效果。如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因材施教,采用講授法、角色扮演、情境教學等教學方式,運用啟發法、討論法、探究法等多元化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改革。再次,教師應注意信息化技術的使用。課前,教師可以借助超星學習通、云課堂、雨課堂等學習平臺向學生推送心理學中各種有趣的實驗和心理效應等內容,如可以推送吊橋效應的內容,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課中,可以使用“多媒體工具”“白板”“慕課”等工具,以信息化技術為載體,呈現多種類型的課程思政資源,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思辨性,改變課堂沉悶枯燥的學習氛圍;課后,可以利用學習平臺發布思考題,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最后,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教學模式。

6.注重課后的教學反思與評價,檢驗課程思政融入效果

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較為內隱,不容易直接觀察。所以,在評價教學效果時,高職院校應在評價內容中增加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價值取向、課堂參與的具體表現等維度的評價,使學生和教師都更加關注思政教育效果。同時,高職院校還應通過案例討論、反思性論文、體驗式活動設計、問卷調查對學生進行思想考查,并結合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等評價方式,把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在一起,提高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

總之,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中,“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的日常教學中,不僅可以進一步豐富“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的育人功能,而且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塑造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黃一雯.基于“云班課+SPOC”的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為例[J].辦公自動化,2022(10).

[2]馮冰宇.論成人心理特點與道德[J].現代商貿工業,2012(19).

[3]顧飛飛.解析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策略的優化[J].東方教育,2018(03).

[4]胡華.高職院?!罢n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意蘊與路徑探索[J].當代職業教育,2019(06).

[5]王晶.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資源挖掘的“五維模式”探究———以《兒童發展心理學》為例[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21(01).

[6]程艷.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探究———以《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9).

[7]熊敬媛.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學?!秾W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A];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二)[C].2021.

[8]張曉梅,馬雪.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黑龍江教育,2021(08).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l" of Preschool Children’s Development Psych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Yang Xue

(School of Humanities Education, Fu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nhui Province, Fuyang 23601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Based on the specific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 "preschool children’s development psychology"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poli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ity cultivation,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politics in the curriculum of "preschool children’s development psychology",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ath of integrating preschool children’s development psychology into curriculum politics in combination with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curriculum of "preschool children’s development psych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eschool children development psych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歡
立德樹人課程思政高職院校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