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觀察技能應用研究

2022-10-17 02:19張楠
成才之路 2022年30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教師

張楠

摘要:觀察技能是教師做好教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當教師具備優秀的觀察技能后,會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變化進行充分思考,并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文章從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觀察技能概念界定、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觀察技能存在的問題、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觀察技能存在問題的原因、探索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觀察技能的培養策略四方面,研究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觀察技能的應用。

關鍵詞:教師;思想政治課;觀察技能;教學過程

中圖分類號:G6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0-0017-04

觀察技能是教師做好教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當教師具備優秀的觀察技能后,會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變化進行充分思考,并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探討當前思政課教師教學觀察存在的問題、原因以及具體應用,無疑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思想政治課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倡導自由、探索、合作的理念,使學生真正融入學習,成為課堂活動中的主角。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不被傳統的教學觀念所約束,在開展教學前、教學進程中以及教學實踐之后,都能對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因為一切的教學都源于觀察,只有對學生進行深入觀察,才能掌握學生的真正需求與真情實感,便于因材施教。而在對“觀察”進行研究之前,先要明確其概念。

1.觀察

對于觀察而言,《漢語大詞典》中有一定的解釋,釋義為仔細地察看事物或現象。在教育學中,觀察指的是研究者在自然條件下,借助感官或者一些科學儀器,有計劃、有意識、系統地考察研究對象,并通過這種方式取得經驗事實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學領域,觀察是一種有意識、有規劃、持久性的知覺活動,是知覺的高級形態。

可見,觀察是指一個人有計劃地去看、去聽、去想的一種積極的活動方式。不管是藝術創作、教育實踐,還是科學研究,要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它們都離不開細心敏銳的觀察。

2.教學觀察技能

(1)含義。所謂教學觀察技能,實質上就是讓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觀察者,在明確觀察目的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感覺系統(如眼睛、耳朵等)和一些輔助工具(如觀察量表、錄音錄像設備等),去收集信息并及時對自身教學作出反饋的能力。還有教師通過觀察對象或者從教育情境中獲取有效信息,以此推動教育對象不斷得到發展的能力。

(2)作用。在進行教育教學的時候,教學觀察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有助于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方式。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是息息相關的。首先,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與教師的言語互動,會及時改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方式,去獲得新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其次,教師對學生進行觀察時,不論是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學習方式是否正確,都會對學生的學習有效性產生影響。二是有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在進行教育教學的時候,部分思政課教師只注重傳授相關理論知識,很少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有效性引起重視。反之,那些具備極高專業素養的教師則致力于提高自身講好課程內容、選好教學方式的行為能力。這種專業素養正是來自對課堂的全面細致觀察。通過教學觀察,教師會充滿責任心,時刻關注自己的課堂行為。而當一名教師觀察到很多課堂情景時,便會逐漸形成一種獨特專業眼光,這種眼光提高了教師的獨立判斷能力,使其自身的專業發展水平得到了提升。三是有助于營造互助合作的校風。要想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觀察程序,就必須保證教師和教師之間能夠友好合作。無論任何學科的教師都應當積極吸取各種力量,將自己的課堂向其他成員開放,共同去解決教學方面的專業性問題。這就要求教師進行教學觀察時,要改變原來的單槍匹馬工作方式,從孤立的個人主義走向合作的專業主義。在這種長期的互幫互助影響之下,整個校園也會潛移默化地形成一股互助合作之風。

1.觀察分析能力弱

作為一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擁有較強的觀察意識,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觀察分析能力。如果教師的觀察分析能力弱,無法更好地運用自己的感官以及輔助工具來觀察學生的行為,就會忽視課堂傳授知識的真正目的與真實需求,導致無法捕捉課堂上學生的有效信息,無法了解學生并進一步指導學生,最終使得教學效果不佳。除此之外,部分思政課教師在觀察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時,也出現視角單一、內容簡單雜亂及記錄方式隨意等問題,在觀察時很少采用定量的記錄方法,多采用定性教學觀察方法,即側重于記錄教師的講課內容,缺少對具體行為的標記與量化。

2.觀察過于表面化

教學觀察表面化,主要指的是教師在觀察其他思政課教師的課堂時,只局限于教學目標和內容是否落實、師生互動是否得當以及課堂氛圍是否活躍等“表面”上的東西,而不能對教學現象(尤其是一些教學細節)進行深入審視。這就使得整個教學觀察只停留在“聽”的階段,而沒有上升到“思”的高度。此類問題會導致教學觀察結果缺乏準確性與科學性。

3.觀察難度較大

由于一些原因,當前思政課教師進行教學觀察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觀察時需要照顧到方方面面(對學生學習習慣、聽課狀態、學習質量和成果等的觀察),同時教師在進行觀察的時候還會受到一定的干擾(比如學生在課堂上搗亂、外部人員的行走等帶來的干擾)等。這些都給思政課教師的觀察帶來了難度,也對其觀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其倍感壓力和困擾,影響其教學水平的正常發揮。

1.部分教師對思政課的認識存在偏差

當下,部分思政教師一直認為教育教學活動與傳授知識完全等同,普遍使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把必要的政治概念畫出并熟記。還有部分思政教師缺乏對教育活動的準確認識,不僅無法讓思政課成為塑造學生品行的重要課程,也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2.部分教師缺乏觀察技能的專業訓練

一些教師并沒有接受過教學觀察技能的專業培訓,教學觀察能力較差。一些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忽視了自身觀察能力的提升。例如,有的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過于死板、枯燥地進行知識講授,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還有部分教師年紀小,在觀察方面很迷茫,認為教學觀察可有可無。

3.部分教師教學觀察行動力不足

雖然很多思政教師認同教學觀察的理念,教學觀察意識也很積極,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卻不經常運用。除去外部因素的影響,其自身行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覺得教學觀察環節多,耽誤時間,較為麻煩;有從眾心理,認為只有自己去做會顯得不入大流;信心不足,不相信自身能力等。這些顧慮會使得教師缺乏對教學觀察的積極性。

1.觀察準備階段

(1)教師要了解觀察的本質和意義。要培養思政課教師的觀察技能,就要讓他們了解觀察的本質和意義。觀察本質上是教師從觀察對象或教育情境中搜集信息的過程,但最終的目的不是簡單了解學生的行為舉止,更是為了融入學生的世界。所以,教師要加強對觀察理論的學習,了解觀察的本質和培養觀察技能的積極意義。

(2)教師要確定觀察目標和觀察對象。要保證觀察過程更有意義,教師就必須要確定觀察目標和觀察對象。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打破傳統的觀察對象過于單一的觀念,多方面進行觀察,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學生的表面行為。要知道,教學環境、教學設備、課堂人際關系等都會影響觀察的實效性。同時,每節課的觀察對象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教師必須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再作決定。

(3)教師要與觀察對象進行一定的溝通。依據諾丁斯的關懷理論可知,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溝通,不理解雙方行為的動機,不僅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而且雙方極有可能會產生一種厭惡感。觀察與關心同理,教師進行教學觀察為的就是讓學生在理解老師觀察行為的基礎上,更深入地讓老師掌握其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因此,思政教師對學生的觀察,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應當將課上與課下相結合。與課堂上相比,絕大部分學生在課下會表現得更加真實,更能反映出自身的某些本質。同時,為了促進師生間的相互了解,思政教師應與學生提前進行交流??梢哉f,溝通是觀察準備階段的重要環節,是觀察過程展開的出發點,如果沒有這一環節,觀察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不僅如此,在進行思政課教學的時候,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就如同哲學上提出的一個矛盾兩個方面的問題,既對立又統一。盡管共同處在一個教學空間,但是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作用不同,這共同塑造了思政課教學的生態特征。因此,在觀察實施之前,教師與學生應進行一定的交流,給雙方構建起相互信任的橋梁,這樣才能保證觀察過程在進行實施時更加有效。

(4)教師要制訂觀察計劃。任何事情,沒有準備就會失敗,有準備就會成功。制訂觀察計劃可以使人目的明確,效率更高,不至于在觀察過程中手忙腳亂。觀察計劃主要包括對觀察次數、觀察時間以及觀察標準等的大體預見。教師在制訂計劃的過程中,應將教學觀察過程和學生的真正需求結合起來,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認可教師所講授的教學內容,再由認同進一步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并最終外化為學生的良好行為。

(5)教師要確定觀察方式和手段。如果教學內容需要,教師應該提前準備好可能用到的觀察工具,如觀察記錄表等。教師應根據前面制定的觀察目的、對象和計劃選擇一種合適的觀察手段,一般最常見的觀察手段是通過感覺器官觀察,這既是教師普遍運用的,也是教學觀察中最實用的。教師應主動積極思考改進自身的觀察質量和水平,優先利用好“自己”這一工具。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除了教師自身的感官外,也出現了一些如觀察屏、攝像機、動作反應器等人工智能觀察工具。這些工具能采集和研究教學觀察數據,具有儲存、回放、多人討論及分享等作用,會成為未來的大趨勢。但是也應注意,鏡頭下呈現出的錄播課堂教學有可能不真實,教師要注意其數據的可靠性,在實際應用中應綜合其他數據一起作為參考,這有助于教學觀察取得預期的成效。

2.觀察實施階段

(1)教師要準確分辨主次觀察內容。為了保證觀察效果,教師在觀察時要結合觀察目標,學會分辨主次觀察內容。教師過多注重無關緊要的內容,會對觀察結論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教師應多觀察重點內容。同時,觀察不是一次即可,要重復多次,嚴格按照之前所制訂的計劃,并根據具體情況有條理和有層次地進行。

(2)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觀察敏感度。在思政課堂上,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面對幾十名學生,這就體現出了個體差異性,需要教師提高對觀察學生的敏感度。比如,教師分配學生前后四個人成立一個小組來討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告知學生如有不懂的地方及時舉手提問。討論不久后,一名男同學舉手,但教師當時在為其他組答疑解惑時并沒有注意到,于是該男生舉了一段時間便把手放下了。之后,男生再次舉手,教師也沒有注意到。最后,教師朝著另一名舉手的同學走去。結束討論后,該男生也沒有提出自己的問題。所以,教師在私下也應當運用各種方式來了解學生,或者平時多留心,并對學生的性格進行區分。例如,一些性格外向、善于交際的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直接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通過課上的簡單觀察和直接對話去了解他們。相反,對于一些性格內向、不喜歡表達自己意見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外讓他們利用記筆記的方式表述自己對哪些知識不理解,從而為他們排憂解難。在采取這些策略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

(3)教師要注重有意設疑。認識的過程離不開提問,思政教師在觀察時有意設疑,能促進觀察的深化,并從多種層次和角度審視學生的課堂行為,通過表象探求實質。

(4)教師要保持高度注意力。信息時代既產生了大量有利于學生心智的精神養料,也存在一些影響學生的錯誤思想與事物。特別是在思想政治課上,一些學生認為這門學科只需要背誦就可以應付考試,因此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一些無關聽課的行為。

比如,學生打瞌睡的行為。對于學生而言,每天平均休息時間大約為六至七個小時,而人體正常所需的日休息時間最少在八個小時。睡眠時間不足,會導致學生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打瞌睡。尤其思想政治課多是講述理論性的知識,其與數學、物理、化學這類理論連續性強的學科有一定的差別,不會因為某一個知識點斷開就產生知識鏈脫節,只要是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就可以完成功課,甚至部分學生通過死記硬背就能通過考試。由此可知,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并不高,更容易犯困進而打瞌睡。

再如,學生交頭接耳的行為。交頭接耳是一種影響別人并擾亂課堂教學正常進行的行為。據統計,在政治課堂上有交頭接耳行為的學生占到了全班的三分之一。這些學生會在教師講話、其他同學動腦筋的時候故意說話,并且是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言語,以吸引教師和同學的關注。這種行為,會惹得其他同學大笑,不僅打亂了教師的教學思路,而且影響了教師的正常教學。對一些政治教師進行了解后得知,在思政課教學中,經常有學生在課上大聲喧嘩。由于女教師聲音細小,稍微降低音調便會被課堂“小聲音”淹沒,所以她們對這種行為特別反感。而教師如果解決不好學生大聲喧嘩的問題,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所以,思政課教師必須凝聚精神觀察對象。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時刻觀察學生有沒有脫離自己的教學進程、是否專注傾聽、是否主動積極思考等。教師要通過學生的細微變化(如皺眉、搖頭等),去實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在課堂上,還存在個別徹底放棄學習的學生,教師只有先解決其“不想學”的難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觀察。為了保證觀察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聚精會神地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時刻保持全面有效的觀察,并適時進行調整。

3.課后反思階段

在課后,教師也應當對自己的觀察過程進行反思。觀察技能的培養與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思政課教師多為年輕的教師,在教學中有時不能準確客觀地認識自身,而有效的課后反思會讓其以旁觀者的眼光審視自己的能力,通過不斷總結和分析,找出差距,彌補不足,進而為以后的觀察奠定堅實的基礎。如何進行課后反思呢?首先,教師的反思要全面。教師反思的內容主要包括:觀察手段是否得當、是否真正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觀察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原因等。其次,教師反思的方式要得當。教師應當借助文字的方式進行反思,在自己的頭腦中回顧并進一步推敲整個觀察過程。最后,教師不應將自己的課堂當作觀察的重點,觀察別人的課堂也是提升觀察技能的一種好方式。這種方式不僅能使教師的專業技能更加系統化,而且能使教師的教學觀察更加完整、客觀和科學。

參考文獻:

[1]紀伏巧.思想品德課學生觀察力培養的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2]王文.課堂觀察———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D].福建師范大學, 2008.

[3]林正范.試論教師觀察行為[J].教育研究,2007(09).

[4]肖正德.專業主義視野下教師觀察行為之發展[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01).

[5]高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8.

[6]陳瑤.課堂觀察方法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0.

[7]朱惠娟.思政課教學主體共生模式的建構與實施[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4).

[8]陳大偉.課堂觀察的觀察[J].教育研究與評論,2021(07).

[9]周文華.論任何觀察都滲透了某些理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2009(06).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Observation Skill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Zhang Nan

(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06,China)

Abstract: Observation skills are an indispensable skill for teachers to do a good job in teaching. When teachers have excellent observation skills, they will fully consider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plans and changes of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each class, and reflect o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in tim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observation skil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from four aspect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teaching observation skil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bservation skil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bservation skil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eaching observation skil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Key words: teachers;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 observation skills;teachingprocess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教師
最美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欣賞教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實施
高中與高校思政課銜接的問題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有效性研究
論思想政治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