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F代教育技術教學中基于任務驅動的合作探究教學法芻探

2022-10-17 02:19陸星煜
成才之路 2022年30期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任務驅動學習動機

陸星煜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是高校重要的必修課之一,開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基本教學技能,使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教學方法,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文章對高?,F代教育技術教學中基于任務驅動的合作探究教學法進行探究,提出以下實施策略: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激發學習欲望;合理劃分探究學習小組,明確任務分工;重視實施體驗教學,重視學生自主管理;整合學習資料交流共享,體驗學習成就感;豐富評價標準、主體,深化知識理解和掌握。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任務驅動;合作探究教學法;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0-0105-04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師范生的能力發展,同時隨著教育信息化發展,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也間接關系到應用能力、整合能力、系統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發展。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帶領學生合作探究現代化教育思想理論、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手段,有效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高?,F代教育技術教學中基于任務驅動的合作探究教學法進行探究,以提高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現代教育技術素養,使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當下,在我國各大師范院校中,現代教育技術是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F代教育技術主要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集聲音、文字、圖像、視頻于一體,使課堂知識容量更大,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現代教育技術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部分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理解不深刻,存在一些誤區,沒有將媒體設備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二是教育資源得不到合理開發和利用。三是過于依賴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以播放課件為主,將課堂演變為課件放映。學生雖然能被新穎、有趣的課件所吸引,但思維得不到有效發展。四是媒體課件存在形式化問題。高質量的課件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前提。然而,部分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多看重形式,出現重形式、輕內容的不良現象。

1.創設情境環節

問題情境的創設是任務驅動教學合作探究的開端,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教學計劃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以便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更快地進入到情境中,對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問題情境創設環節可分為四個方面,分別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確定探究問題、成立合作學習小組、設計學習方案。教師要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及網絡教育資源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確定任務環節

任務驅動教學需要確定任務環節,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將其精心拆分為多個任務,以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值得注意的是,任務設計需要注意小目標的設計。小目標的設計要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同時,任務與任務之間要具有一定的聯系。所謂的“聯系”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學生在探究任務中可以通過完成小任務來達成總的學習目標。

3.實踐體驗環節

這一環節是合作探究學習的實踐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探究問題的線索,啟發學生動腦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探究所得,多種思維相互碰撞,對問題的理解會更深入,更全面。

4.交流和評價環節

為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師在利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時,要重視交流評價環節的設計。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各小組展示探究成果,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探究中出現的錯誤,并及時糾正,幫助學生得出正確結論,掌握規律。

1.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激發學習欲望

(1)教師合理設計任務。在采用任務驅動法教授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時,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并以PPT文稿的形式直觀呈現課程整體安排及成績評價表,讓學生明確現代教育技術學習的總目標和分目標。之后,教師再設計本課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究。

例如,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第一次授課中,教師可讓學生了解現代教育技術概念。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首先,教師要告知學生學習目標,為學生課堂探究指明方向。學生要根據教師設置的任務目標,結合教材內容動腦思考,了解現代教育技術概念。其次,在學生初步了解學習任務和目標后,教師再提出本課需要探究和解決的問題:縱觀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程,其分別經歷了哪些階段?當下使用的現代教育技術定義是什么?現代教育技術研究范疇是什么?學生通過仔細研讀和深入分析教材,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并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要提出本次課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務,任務的設計要基于學生學習實情和能力,如創建電子學檔、了解現代教育技術概念、創建PPT演示文稿等。在自主學習中,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合作探究中認識到任務驅動模式的優勢。由此可見,在任務驅動模式下,學生會轉變學習態度,主動探索知識。

(2)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學生要根據任務要求,通過多種途徑、手段完成學習任務,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先模仿課本中的例子,再對例子進行加工和變化,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學習。例如,在教學“數字影像技術”時,教師要先設計任務,確定總體目標,使用VB程序設計電子課件,再將總目標細分為小目標,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模仿教材中的例子,以加強對課本知識的認知。其次,基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師可對教材案例進行變化,改變題目中的條件,提出難度較高的問題,并融入生活實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在引導學生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數字影像技術的構成是什么?數字影像技術的優勢是什么?數字影像技術中有哪些藝術表現手法?讓學生獨立探究和分析,找到問題的答案。在完成以上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練習,并輔以適當的引導,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

2.合理劃分探究學習小組,明確任務分工

(1)優化合作學習小組。合作探究順利開展的關鍵在于構建學習小組。因此,合作學習小組的劃分不能過于盲目,要遵循科學、注重實效的原則。在分組前,教師要對學生的基礎情況有充分的了解,以組建水平相似的合作學習小組。在分組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考慮學生的性別和學習成績,將各層次學生搭配在一起。這樣,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例如,在教學“微課程技術”相關知識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合作學習小組。學生對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較為陌生,合作學習時容易出現形式化問題。為此,教師可選擇組內成績好、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并提出探究問題:什么是微課程技術?微課程技術如何應用在課堂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探究開始前,組長要深入分析探究問題,并根據小組成員特長和興趣,合理分配任務,高效完成搜集資料、記錄信息、制作PPT演示文稿、匯報交流等工作。探究時,學生要先圍繞“什么是微課程技術”進行討論,可從網絡上下載相關視頻,再深入探究。首先,小組成員圍繞探究任務,利用書籍和網絡資源搜集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篩選并記錄有價值的內容。其次,小組成員要根據整理后的材料進行討論交流,按照探究順序和討論成果,制作PPT演示文稿。最后,各小組分享探究成果。這不僅能加強學生對“微課程技術”的認知,還能做到優勢互補,提高教學實效。

(2)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如果對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不熟悉,在合作討論中就會出現雜亂、無序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雖然都能積極發言,參與討論,但往往會停留于表面,未能進行深層次探究。為了提高合作學習效率,保證探究活動的有效性,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聯系專業特點,在網絡上搜集相關教育資源,同時要重視運用實例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探究任務。

例如,在教學“如何制作電子課件”時,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認識到掌握這一技能的重要性,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在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深入觀察學生探究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為將學生的探究引向深入,教師可提出“是否需要掌握PS軟件的應用”“在設計電子課件時是否需要重視結構和布局”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參與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明確了合作方法:在明確任務的基礎上先進行自主探究,結合自己的見解提出問題,然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受閱歷和學識的影響,部分問題無法解決,可記錄下來與其他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對于還無法解決的問題,可請教師幫助解決。

3.重視實施體驗教學,重視學生自主管理

經歷過上述幾個環節后,學生了解了學習目標,并且認識到在合作探究學習中自己應盡的職責,這樣就可以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與小組成員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應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特長選擇自己所承擔的職責,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提高合作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貢獻智慧和力量。教師要重視實施體驗教學,重視學生自主管理,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數字化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可設計實踐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電子宣傳板報。在制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責任,為小組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和力量。例如,在教學“利用Word制作電子宣傳板報”的過程中,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為了保證合作探究學習的有序性,組長需要先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交流,制定學習方案,并根據小組成員的特長,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一人負責收集圖片素材,一人負責整理文字資料,一人負責編輯排版,一人負責校對。明確的分工,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合作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可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可將學生的作品收集起來進行展示。各小組上交的作品各具特色,與教材中的案例相比具有獨創性,宣傳板報中還融入一些創新元素,引人入勝,超出原本的預想。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自主管理,自主體驗,主動探索,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4.整合學習資料交流共享,體驗學習成就感

在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鼓勵學生進行整合,并對所研究問題的觀點和結論進行整理。要設計交流共享環節,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分享。每個小組要派一個代表,介紹小組探究過程和成果,其他小組可進行點評,提出疑問,進行補充。通過交流分享,學生既能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又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成就感和學習體驗。

例如,為了加強學生對多媒體技術的掌握,讓學生對PPT、Flash、幾何畫板等工具的應用了然于胸,教師可通過設計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現代信息技術素養,使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在探究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增強,這也是任務驅動法的根本意義所在。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完成合作探究學習任務后,教師可設計分享交流環節,讓各小組針對探究任務,整合學習資料呈現自己的探究結果。在利用Flash動畫軟件制作電子課件時,各學習小組可對作品進行展示,并說一說制作中用到了哪些材料,融入了哪些元素。其他小組通過觀賞和傾聽,不僅能對自己小組的作品進行完善,還能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比如,在小組交流分享后,有學生提出疑問:在利用Flash制作電子課件時,如果教學內容較多時如何控制好時間?小組代表要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回答,其他同學和教師可進行補充。分享交流環節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能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提高參與探究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5.豐富評價標準、主體,深化知識理解和掌握

結合學生合作探究結果,教師應從教學目標出發,對各小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以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并引入豐富的評價標準,使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對學生學習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同時,教師要豐富評價主體,融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小組互評。此外,教師要運用信息化評價工具,如概念圖、量規、電子檔案袋等,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

現代教育技術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重視學習過程,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作品,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教師可設計電子檔案袋,以任務驅動為核心,將探究內容、合作探究情況、探究結果等作為主要評價標準。在評價中,教師可先讓學生自評,說一說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再由小組成員之間互評,圍繞參與積極性、資料收集等方面進行評價。之后,教師再組織測試活動,通過測試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再進行綜合性評價。評價不要只圍繞成績,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合作探究學習表現、合作探究結果、交流匯報過程等進行評價。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是高校重要的必修課之一,開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基本教學技能,使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在高?,F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現代教育技術素養,為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雅婷,孫宗凌.互聯網+背景下任務驅動式SPOC混合教學模式研究———以“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為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20(12).

[2]李紹波.現代教育技術推動教學評價走向融創[J].四川教育,2020(24).

[3]朱春蘭.基于創客教育理念的任務驅動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天津大學,2020.

[4]羅莎.基于任務驅動的高?;旌鲜浇虒W模式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20.

[5]韓慶英.提升師范生信息技術素養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證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7.

[6]鄧衛民.高?!靶畔⒓夹g”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探討[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7(01).

[7]劉毅.基于任務驅動模式的高校信息技術教學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

Exploration of the Task Driven Cooperativ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u Xingyu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Huai’an 214161, China)

Abstract: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uls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design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to master basic teaching skills and learn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eaching.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is a practical and operational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interesting and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ask driven cooperativ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clarify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asks, stimulate learning desire; reasonably divide inquiry learning groups and clarify the division of task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and students’ self-management; integrate the exchange and sharing of learning materials, and experience the sense of learning achievement; enrich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subjects, and deepen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Key words: modern educationaltechnology;task driven; cooperative inquiryteachingmethod; learning motivation

猜你喜歡
現代教育技術任務驅動學習動機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現代教育技術下的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理論框架初探
《微課設計、開發與應用》課程案例庫的構建研究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