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中龍門意旨探微

2022-10-21 16:04王月紅
散文百家 2022年1期
關鍵詞:龍門友人唐詩

王月紅

安徽大學文學院

唐詩中的龍門,實指洛陽都城的南門,兩岸有香山、龍門山相互對峙,伊水于此中流,遠望彷如天然門闕。酈道元《水經注》有云:“昔大禹疏龍門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故謂之伊闕”。韋應物《龍門游眺》中的“鑿山導伊流,中斷若天辟”(以下龍門詩歌例句均摘自《全唐詩》)兩句是對龍門地形的形象說明。作為唐時洛都南門,親友的迎來送往,文人的飲酒賦詩等多發生在此處,龍門成為展現唐朝人生活的一個地方,諸多與此有關的詩歌應運而生。據《全唐詩》統計,唐代詩人作品中涉及龍門意象的詩歌有273首,中晚唐略多于初盛唐,且龍門隱射的內容意義也趨向多元。唐詩中的龍門書寫,題材內容以冶游、送別與抒懷為主。送別詩中表達與友人之間的依戀不舍及勉勵感慨;在冶游詩中,敘寫了宴飲唱和游春賞樂的特定場景;抒懷詩中則寄寓了不同時期的詩人在龍門感時傷懷的心境:既有對青云志向的憧憬,也有壯志難酬的悲憤,更有在陶醉于龍門景色時對歸隱閑適的向往。從初唐到晚唐,不同時期的詩人對于龍門書寫都帶著特定時代的痕跡,時運的興衰映照著詩人心態,從而引起詩歌情感內涵的轉變,龍門也由此成為觀照唐朝詩人心路歷程的契合點。

一、龍門送別

在唐詩龍門書寫類型中,送別詩歌占很大一部分,這與唐朝的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唐朝的科舉制度為莘莘學子躋身官場廣開進階之路,無數文人學子背井離鄉赴京趕考。一朝及第,赴任、遷謫、外使、返朝等際遇便與他們終身相伴;而開放清明的政治環境,同樣給予不第舉子諸多選擇,出塞、游幕等為文人提供了其他出路。跌宕起伏的經歷,使唐代文人隨時隨地都面臨著離別,由此孕育了諸多送別詩作。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有云:“唐人好詩,多在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饼堥T是京都洛陽的南門,是文人進出都城的必經之所;同時,周圍風景迤邐,引得文人流連于此。人們在此處與親朋故舊歌離言別,留下了諸多抒發離情別緒的詩歌,龍門送別也變得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駱賓王《送郭少府探得憂字》中“開筵枕德水,輟棹艤仙舟。貝闕桃花浪,龍門竹箭流。當歌凄別曲,對酒泣離憂。還望青門外,空見白云浮”。首聯和頷聯描寫送別時的境況:在水上仙舟與友人把酒對酌,不遠處,龍門伊水竹箭般飛速奔流,恰如此時友人急行匆匆。頸聯與尾聯直抒胸臆:泣歌對飲,灑淚揮別,回首青門,白云一片去悠悠,詩人的不舍之情深深傾注在杯酒流水之中。又如儲光羲《洛中送人還江東》:“洛城春雨霽,相送下江鄉。樹綠天津道,山明伊水陽。孤舟從此去,客思一何長。直望清波里,唯馀落日光?!贝河瓿蹯V,津道綠陰,伊水倒映著兩岸青山,孤舟在清波蕩漾中遠逝,只有落日余光在映襯著詩人送別友人、依依不舍的背影。另有劉禹錫《將之官留辭裴令公留守》:“風煙里數少,云雨別情多”等詩都是依戀之情的表現。李頎《龍門送裴侍御監五嶺選》:“舉善必稱最,持奸當去尤”。友人奉旨外任,臨行前,詩人寄寓厚望:勉勵友人為官清正,揚善抑惡,用人之際,勿辭山高水遠。羅隱才華橫溢卻屢試不第,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在龍門送別章碣赴考時,表達了對友人一舉中第的美好祝愿,同時字里行間也蘊含著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感嘆唏噓:“顧我昔年悲玉石,憐君今日蘊風雷。龍門盛事無因見,費盡黃金老隗臺”(《送章碣赴舉》)。盧綸在《送元贊府重任龍門縣》激勵友人實現“柳垂平澤雨,魚躍大河風”的志向。此類詩歌則表現了詩人臨別之際的勉勵感慨。

唐代詩人多經歷宦海沉浮,感慨世事無常、抒發身世之感的主題也時常出現在龍門送別詩中。劉禹錫的《將之官留辭裴令公留守》:“重疊受恩久,邅回如命何。東山與東閣,終異再經過”。詩人即將走馬赴任,臨行前吐露了與裴令公的深情厚誼,皇命難違,友人恩情深重卻也無可奈何。遙望東山與東閣,再次經過時,終因人事變遷,非比往昔。詩人在依依惜別之情中寄寓了世事無常之感,既有對自身命運無法掌握的嘆息,又隱含著物是人非的悲哀。處于風雨如晦的中晚唐,在國家日益淪落的大背景下,劉滄的身世之感更具代表性?!洱堥T留別道友》:“一顧恩深荷道安,獨垂雙淚下層巒。飛鳴北雁塞云暮,搖落西風關樹寒。春谷終期吹羽翼,萍身不定逐波瀾。裴徊偏起舊枝戀,半夜獨吟孤燭殘?!蹦荷鞒?,關山樹冷,北雁南飛。詩人傷心的不只是分別在即與環境的孤寒,更傷感身如浮萍般漂泊不定,恰似那只飛鳴的大雁,半夜空對孤影自憐。劉滄波瀾起伏的身世,是那個時代無數文人的寫照,褪去了盛唐無與倫比的榮耀,只剩下“國破山河在”的晚唐留給時人緬懷。

二、龍門冶游

龍門除了作為送別場所而在唐詩中頻繁出現,其秀麗的景色也吸引不少文人在此駐足欣賞、吟詩作對?;蚴侨后w性的宴飲雅集,抑或是賞春喜景,使龍門作為冶游之所呈現在唐詩中,發揮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價值。

唐朝詩歌唱和活動興盛,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唐詩的容量。此時期的龍門即出現過大量詩歌雅集活動,官方組織的詩歌唱和,最著名的莫如在武則天主持下的龍門應制。宋之問憑借《龍門應制》一詩在此活動中拔得頭籌。詩歌前半段延續齊梁宮體詩靡麗繁艷的風格,運用眾多華麗辭藻鋪排天子出游的景觀:“洛陽花柳此時濃,山水樓臺映幾重。群公拂霧朝翔鳳,天子乘春幸鑿龍?!弊詈笏木錃w結于歌功頌德:“先王定鼎山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吾皇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沈佺期的“愿以醍醐參圣酒,還將祗苑當秋汾”(《從幸香山寺應制》亦是頌圣偉績之作。唐初的應制詩大多如此,即鋪排繁勝之景以達到歌功頌德的目的。龍門不僅僅是君臣唱和活動的所在,許多達官顯貴也在此大擺宴席,文人應邀赴宴,推杯換盞間以詩歌抒發豪放灑脫的情懷。張九齡在《龍門旬月得月字韻》中以“宴賞良在茲,再來情不歇”表達沉浸于良辰美景的愉悅之情;沈佺期的《夜宴安樂公主宅》也以“濯龍門外主家親,鳴鳳樓中天上人。自有金杯迎甲夜,還將綺席代陽春,”答謝奉承主人的盛情款待。在普通文人之間,也有諸多雅集唱和活動。張悅、魏奉古、崔日知、崔泰之等人,于龍門就韋嗣立所作《偶游龍門北溪,忽懷驪山別業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諸大僚》興起而作的贈答詩;以及中唐黃頗、唐思言、王甚夷、戈牢等人分別同題創作的《和主司王起》,都是集體酬唱。另有劉禹錫《和思黯憶南莊見示》、李紳《和晉公三首》等詩人間彼此唱和應答的詩作。這些唱和活動共同構成了龍門文人雅集的人文景觀,既真實記錄了唐朝文人揮毫潑墨、肆意縱情的姿態,同時增添了龍門的文化底蘊。

游春賞樂。與龍門唱和活動的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其自然景觀也時?;钴S于詩歌中。唐詩的龍門書寫中,頗多游春賞樂之詩。陽春三月,惠風和暢,綠水青山,欣欣向榮。詩人們游賞龍門,為外物的勃勃生機所感染,紛紛抒發愉悅舒暢的情懷。李嶠在《清明日龍門游泛》中寫道“衍漾乘和風,清明送芬月。林窺二山動,水見千龕越。羅袂罥楊絲,香橈犯苔發?!北M情渲染了春日龍門清新明麗的氣象;武三思在《奉和春日游龍門應制》中也表達了對春日良辰美景的極力稱賞;鮑溶在龍門登高遠望時寫下《洛陽春望》,由眼前繁華春景追憶昔日元和時期的鼎盛榮光。春景給予詩人并非全是舒暢明朗,特定情境下也會觸發詩人的春愁。在龍門冶游詩中,主要體現為外物的蓬勃之景,與內心凄涼之感的格格不入。顧況在《洛陽早春》中即抒發了“故園桃李月,伊水向東流”的鄉愁;徐凝的“可憐半死龍門樹,懊惱春風坐底來”(《和嘲春風》)以老樹自比,突出了老態龍鐘、潦倒不堪的心境。孟賓于懷才不遇之際,在龍門寫下了“水國二親應探榜,龍門三月又傷春”(《句》),表露了失意心境。

三、龍門抒懷

龍門在地理坐標上是作為洛陽都城南門而存在,置于文學領域則意蘊豐富。文人游歷或寓居龍門,多為其壯觀的景象所傾倒,從而抒發性情懷抱。不少詩人即在詩中高呼青云直上的志向,而對于仕途蹭蹬的文人而言,在龍門書寫中則會自嘲壯志難酬的感傷。亦有些文人在經歷宦海浮沉之后,選擇與命運和解,在詩中表達及時行樂、悠適安閑的心態。龍門抒懷詩成為追溯詩人心路歷程的的一個契機,在詩中可以窺見唐朝文人在盛衰轉變時的復雜心境。

開明強盛的唐朝,孕育了多彩包容的文化,也成就了自信昂揚的文人。諸多文人都抱著“致君堯舜上”的豪邁,去追逐他們濟世安民的理想。龍門是距離皇城最近的一個地方,是象征著實現凌云之志的一個存在,詩人們被其“鑿山導伊流,中斷若天辟”的氣勢所鼓舞,在詩中盡情抒發青云直上的志向。李白在《鑿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中,先是自嘲“而我胡為者?嘆息龍門下”,為自己“富貴未可期,殷憂向誰寫”嗟嘆不已。然而自怨自艾非是李白風格,他很快振奮而起,大聲疾呼“青云當自致,何必求知音”。這是屬于李白的自信曠達,也是屬于盛唐傳唱不絕的聲音。唐時的龍門聚集了眾多博學多才之士,他們在青壯年之時如李白一樣揮灑意氣。孟浩然《姚開府山池》詩中曾描述了龍門人才濟濟的盛況 :“館是招賢辟,樓因教舞開。軒車人已散,簫管鳳初來。今日龍門下,誰知文舉才”。另如“有鱗勸爾登龍門,有翼勸爾升九天?!保ㄔ 队芯剖隆罚?、“幸到龍門下,須因羽翼飛?!保ɡ疃恕秾⒅疂陕毫魟e王郎中》)等詩皆是表現了文人不懼艱險、努力實現理想抱負的氣魄,加深了以“龍門”象征青云之志這一文學現象的普及。

龍門是象征凌云之志的文學意象,也是仕途坎坷的文人發泄不平意氣的所在。杜甫冶游龍門時,先后在此處寫了兩首奉贈詩?!斗盍糍浖t院崔于二學士》寫于天寶十一載,詩人在詩中感慨華發欲白卻依舊窮途末路,發出了“青冥猶契闊,陵厲不飛翻”的悲嘆。在《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中,“途遠欲何向,天高難重陳”也吐露懷才不遇的遭際,訴以窮愁之狀,希冀得到京兆尹的舉薦。另有馬戴的《抒情留別并州從事》:“故國誠難返,青云致未期”;李山甫《下第獻所知三首》:“今日慚知也慚命,笑余歌罷忽凄涼”等詩,都在詩中抒發抑郁不平之氣。理想與現實的悖離,凌云之志與壯志難酬的落差,促使踽踽獨行的詩人日漸消磨追逐功名利祿之心,在花甲古稀之年,選擇安閑度過余生。這種心境在龍門抒懷中亦有所反映。秀麗的山川景色,吸引文人辭官后歸隱此地;附近香火鼎盛的香山寺,傳揚的佛教義理愈加沉淀了詩人們的安閑自如。白居易晚年有寓居龍門的經歷,在此期間多次出入龍門附近的香山寺,其歸隱心態與佛寺的寧靜致遠產生了共振,催生了大量的龍門閑適詩?!断闵剿露^》中所寫“空山寂靜老夫閑,伴鳥隨云往復還”正是白居易晚年心境的寫照;其他詩作如《喜閑》:“未曾一日悶,已得六年閑”、《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見寄二十四韻》:“自覺閑勝鬧,遙知醉笑禪”、《同崔十八宿龍門兼寄令狐尚書馮常侍》:“山中一夜月,海內兩閑人?!钡榷急磉_了相同意旨情趣。郭良《題李將軍山亭》:“衣冠為隱逸,山水作繁華”,以及樓穎《伊水門》:“聊以恣所適,此外更何求”等也都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游賞龍門時的悠閑安適。與此同時,這些詩歌也隱射著唐朝日趨沒落的跡象,在一定程度上彰顯著詩人們思想傾向及情感歸屬的轉變。

龍門在唐朝文人的筆下,由一處地理坐標進入文學殿堂,其本身被賦予了超脫于地理意義之外的文學文化意義。這與唐朝興衰背景下文人的心路歷程分不開,也與詩人敏感多思的詩心蕙質有關。唐詩中的龍門飽含著豐富意旨:既忠實記錄了唐朝文人冶游生活的雅趣,同時也見證了親朋送別的離情別緒,更是寄寓了文人對于儒釋道的抉擇。對唐詩中龍門意旨的研究,是對唐朝文人生活狀態的探索,也是對唐代社會文化生活的揭露。從詩歌與地域的互相作用來看,龍門豐富了唐詩的題材內容,唐詩也提升了龍門的文學文化價值。

猜你喜歡
龍門友人唐詩
《龍門日歷2023》
致友人(組詩)
龍門石篆聯
唐詩寫柳之妙
春夜講唐詩記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龍門里的白居易
《戲答友人》
《友人傷足有贈》
《戊戌元日與友人通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