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羊閑話

2022-10-22 13:26
都市 2022年8期
關鍵詞:羊肉

文 張 揚

煙火萬重,風味萬千,羊肉不可方物,以其獨有的肌理與滋味占得食界一席,又如鮮花灼灼,粉蝶自來。

故里湖鮮河鮮池鮮已少嘗得,于是客居地的羊鮮便成為后來居上者。初食羊肉時,懵懵然而不知其味,因老家以往鮮有養羊者,市面上也幾無羊肉可售。從長江之畔移居淝水之濱,對于羊肉漸由被動接納轉向主動尋食?;茨匣幢币粠юB山羊和黃牛居多,飯桌上的羊肉、牛肉若非盆裝,便是用海碗、大盤盛放,熱氣騰騰之狀匹配著主人好客的蓬勃熱情與豪爽勁頭。某一年冬夜,在北方,人已入睡,卻被當地的朋友叫醒,上了車身體仍打著哆嗦,車子忽左忽右轉幾圈,停在一個油乎乎的館子門前,入店后坐不多久,伙計費勁地端上兩大搪瓷盆紅湯羊骨頭,羊骨頭香氣滂沱,友人不顧吃相一通啃食。紅燒的羊骨頭用搪瓷盆裝盛,應和了其時環境與氛圍。若用精致的青花盆來裝,當小心手腳,似也不宜高言大語。

見過生猛的北方漢子,一雙手不知洗凈沒有,直接抓起生羊肉片,稍一仰脖,肉入口中,腮幫略鼓動幾下便吞咽了,其時,他手里還攥了一把蒜子,吃肉的間隙,他一粒一粒剝去蒜衣,跟吃花生米似的往嘴里送。生吃鮮肉活物于我斷斷不敢。有一次在山中,當地人捉了一條菜花蛇,要取蛇膽,說可以明目,我連連后退,不敢觸碰??钟屑纳x藏身,諸如醉蝦、生三文魚片我都不大敢吃,就是牛排也需煎得全熟。如此,自然少些口福。

昔有怪力亂神,身著黑袍的人念念有詞,忽地張口,狠狠咬斷一只冠紅毛亮的公雞脖子,惹了滿嘴的血與毛。在多個戲說版本里,四阿哥尚未稱帝為雍正前,一次狩獵途中飲了鹿血,頓時渾身上下奇熱難耐,情急中與一名宮女行了男女之事。男人飲鹿血之狀未有親見,鹿茸酒倒是淺嘗過幾口,不覺有何異樣。若吃什么補什么,人欲強身健體自然簡便。

風和草綠,羊撒歡吃草,吃草的羊會反芻,反芻是羊的常態。食物鏈上,羊是主動者,也是弱弱的被動者,為人宰殺或被虎狼捕食。吃了羊的人或有“反芻”,羊肉是我“反芻”食養之一,于我,“反芻”可算作一種回溯,回溯個體食物圖譜,對陽光風雨乃至萬物都心存感恩,愈加愛物惜物。人為刀俎,雞鴨牛羊變成一道道菜品,進入腹腔、四肢與血脈,化為一股股濁氣、清氣與力量。葷素穿腸,不過是物質與能量兜兜轉轉。換言之,滋養人的每種食物,都有了和光同塵的獻身精神。

云白天高,坡上的羊似油畫家的筆在畫布上游走。高寒山區的羊以自然放養居多,放養前被標上記號,即便羊群留宿山上,也不大擔心走丟。與黑色沾邊的吃物自有其獨特內蘊,烏雞、烏魚、黑米、黑芝麻、黑木耳、黑豬肉等,向來為人所看重,山區放養的黑山羊也顯得出挑,其肉質細膩,用來做羊肉鍋,當稱得上“一鍋鮮”。云南師宗的朋友說,每至火把節,當地家家戶戶提早起灶燒水,宰羊燉羊,吃殺羊飯比吃殺豬飯還歡騰。數次去往云南,都未吃上殺羊飯,算是缺了一份食緣。對于地道的草原上的羊肉,可用清水煮熟,不蘸醬也不撒孜然粉,寡口吃都會齒頰留香。出自草原的綿羊肉質較肥厚,膻味可淡到忽略不計。常見的山羊肉質緊實,膻味較大,宜燒烤、做湯。我的一個長輩清燉或紅燒泥鰍,從不剖肚掏腸,而是直接將滿身黏液的泥鰍放入鍋里,他若活到滿街飄著羊肉氣息的今天,說不定也會專揀膻味重的羊肉店光顧。

曾吃過一家羊肉店,里外裝潢近似文藝場所,入店可見明廚亮灶,供食客挑選的有羊肉種種,食客們吃得嗨了,如在蒼蠅館子,顧不得斯文,只管扯起嗓門,叫老板再來一盤羊肉。與同窗年年有聚,同窗是鄉友,也是故人,甚或勝似親人,聚餐時常點涮羊肉或手抓羊蝎子,羊肉的熱力助推著人的情緒發酵,人在少年,夢中不覺;人至中年,滔滔不絕。滔滔不絕正是眼餳耳熱之際,聽一曲《似是故人來》較為恰切,詞句里有人生況味,這況味非男女之情可解,亦非同窗之誼、手足之情能一言蔽之。

吃烤全羊時,眾人團團圍坐,起先都戴著一次性手套,吃到興起,手套被扯亂,個個腮邊見油光,屋子里的喧嘩聲趨向高分貝。一年深秋,在天山腳下,胡楊絢爛如幻,我們白天飛奔數百公里,晚間嘗到緊實而噴香的馕坑肉,奈何我不擅酒,不敢抓著大塊羊肉暢懷開飲。

尋常時日,喝一碗羊肉湯就可溫胃提神。遇有食欲不振,來一份酸湯肥羊也能刺激味蕾。羊肉近似面食,吃法多樣,烤羊頭、烤羊腿、紅燒羊蹄、白切羊肉、爆炒羊羔肉,色澤誘人,而牛肉、豬肉、雞肉等,連吃幾頓,可能就會口舌生厭。

姑蘇之地的藏書羊肉有其清香味,皖北蕭縣的丁里羊肉似較厚實。丁里鎮地處皖蘇魯豫交界,好辦伏羊節,伏天吃伏羊,饕客趨之若鶩。早些年到蕭縣,縣城飯店一律面食當家,一個南方人在異地整天吃不到米飯未免愁腸百結,幸賴當地羊肉花樣百出,借此擋一擋飲食慣性。

渦河是老子、莊子都曾涉足過的一條河流,位于渦河之南的渦陽有座小山,名叫嵇山,山上殘存著一個墓穴,當地人稱之為嵇康墓。十多年前走上嵇山,但見山體特別瘦小,采石的人在忙個不停,山坡一叢意楊樹里拴著幾只山羊,羊毛無不臟兮兮的。陰云密布的天空下,山羊們東張西望,有一只羊眼里水汪汪的,似噙淚花。這一幕頑固地留存于大腦皮層,消減了行程中面對香氣四溢的羊肉時的慣常食欲。

羊在山上健走,也在人的身體里低吟。楚楚動人的羊,如人一樣通情,會感念哺乳之恩。元季趙子昂平生愛畫馬,曾破例為友人作過一幅《二羊圖》,清帝弘歷極愛此畫,并于畫上題詩,中有二句:“跪乳畜中獨,伊人寓意長?!崩墒缹幉捎弥袊恕叭栭_泰”的說法,繪過《開泰圖》,畫中一只小羊低頭食草,另一只小羊半跪,忘我地吸吮母羊乳汁。北宋蘇漢臣也畫過《開泰圖》,騎羊的童子與古松梅花下嬉戲的群羊一派花團錦簇,富貴氣逼人。個人尤喜陳居中所作的《四羊圖》,羊的觀望之悠閑與茫然、打斗之俏皮與靈巧,讓人如在畫中笑看,又或化身為當中一只,在野坡溜溜達達。畫中的羊、石刻的羊、陶制的羊、玉雕的羊,有著插翅的奇妙構圖,也有精細的寫實塑造。在江南一個博物館里,我看過陳列的青瓷羊尊,這件三國亂世中的瓷器,做工上并非隨便拿捏,羊的整體造型圓潤飽滿,四足貼地而跪,抬首張口,似咩咩而叫。

舌尖上的滋味是一種即時性體驗,而人生起伏冷暖自知。原本與教育打交道的朋友,去年轉行到外地做生意,不久又歸鄉承包了一片果園與水塘。在他的水塘里,魚們浮潛游戲,懶懶散散的一群羊走在岸邊的草地上。塵土滿面他也不顧,一心期待果實掛枝。將近年關時,他宰羊捕魚待客,屋子里彌漫著混合的氣息,有腥味和鄉土氣,也有濃郁的香氣與喜氣。

另一位玩石頭的中年人,隔三岔五招飲,石頭行情降溫后,其攢局熱情逐年消減,近年連打照面都少了。且說那些年的聚餐,他選的多是北方人開的飯店,有一家做的羊肉食過難舍。間隔一段時間未去,再次尋味,卻見招牌已換作別個。后來,在一個會場遇到那位羊肉館的老板,知悉他的店面只是搬至別處,著實一陣驚喜,似收藏人尋尋覓覓,于街巷深處的鋪子里重拾舊珍。

天南地北的食物風一樣流轉,蒲公英般散落。陜西臊子面、云南米線、東北餃子、徽州刀板香、北京東來順的涮羊肉、山西晉家門的烤羊排、六安的風干羊肉鍋之類,紛紛傳入我所居住的城市。大別山里,六安人家招待客人好以七八個鍋子擺滿一桌,其中多半不缺風干羊肉鍋,這鍋子以手工千張絲鋪底,放風干羊肉及切成段的蔥蒜、干辣椒,一鍋香辣的風干羊肉嚼勁十足,齒間難免不沾羊肉絲。臘月里的陽光曬到頭頂上,頗似裹身的棉襖暖烘烘的,三兩同好邊走邊談,隨機進到一家土菜館,把菜單翻來覆去,目光落在一鍋羊肉上,燒熱的羊肉鍋白氣裊裊如霧,各人吃得額頭沁汗,把肚子都撐得隆起。正所謂店無須大,人不必多,菜不一定豐盛,對味就好。

獨自外出覓食時,我喜歡到專門做羊肉湯的餐館里去吃一碗羊肉面,外加一兩個蒙城燒餅或泡饃就能管飽。梁實秋說,用大蒜黃瓜佐燒羊肉面,美不可言。我尚未嘗試過梁氏所言的吃法,只在吃羊肉粉絲時配過涼拌黃瓜,店家于一盤黃瓜中撒入芫荽,淋了辣椒油,蒜及醋放得多了,吃起來滿嘴不清爽,不如自家的涼拌黃瓜入口。

上夜班的那些年里,每逢夏夜,時常會就著啤酒,嚼幾根羊肉串,啃幾塊羊排或羊蝎子。猶記那時有一個身強力壯的同事,愛吃熱炒羊雜,每回還要上一份羊?。其滋補幾何,恐難說得明白?!度辶滞馐贰分?,金東崖在杜少卿面前賣弄學問,說羊棗即羊腎,曾晳雖嗜好羊棗,其子曾參不忍食羊棗,在于他愛惜羊的性命。杜少卿笑話他這般解釋屬于穿鑿附會,而且是“太不倫了”。羊棗實為一種小小的圓形果實,形如羊矢,也稱為羊矢棗。曾子吃羊棗未免會想起逝去的父親,故而不忍再吃。

愛逛菜市的汪曾祺深有體會,認為看看那些碧綠生青、新鮮水靈的瓜菜,就會感到生之喜悅。熱熱乎乎的一碗羊肉湯,足可令人心花怒放,個中三昧,大體在于所蘊含的入世之心與樸素的生存之道。推而廣之,羊肉之類美食就是平常人家的星辰大海。

食物的味道是物質的,也是精神層面的,并有哲學上的道理。吃菜喝湯間隙,可旁觀同一時段、同一地點就餐的他人模樣,亦可借機反觀自我,一點點咀嚼、消化、回味現實境遇里的沉郁、糾葛或歡喜。

平日來不及做飯或懶得洗手下廚,要么就近吃碗蘭州拉面、淮南牛肉粉絲,或者點一份羊肉千張粉絲。在家里做羊肉火鍋多選周末或節假日,火急火燎有負羊肉之鮮。我所住的小區附近,數年前沿街百米內即有三家羊肉館,四季食客不斷。當中有一家內設較清潔,白湯羊肉火鍋做得尤其拿手。那紫銅鍋甫一端上桌,就見細碎的蒜葉、芫荽隱現在白湯里,待到白湯翻騰,羊肉片、白菜俱已滾熟,拿勺子舀一碗,一小口一小口嘬下,滿口生香而腹中溫潤。碗筷叮叮當,足足喝下三四碗后,續些白湯再吃,只覺得腳底生熱,渾身舒泰。去歲,住所旁又新添一家羊肉館,一天到晚兼做燒烤,以致燒烤的香氣與焦味充塞整個小區。這真是讓人糾結,日日美味橫陳眼前,也日日擔心著入肺的空氣質量。

隨遇所安,有肉吃肉,無肉剔骨也香。蘇軾有一副寬大心腸,貶到哪里就在哪里尋食覓物,生火煮釜。謫居惠州期間,一次他路過賣羊肉的攤位,見攤主將羊脊骨丟棄喂狗,當即求了些,帶回洗凈、煮熟,繼而撒鹽炙烤,吃起來以為如食蟹螯,還不忘寫信調侃弟弟蘇轍,說他整日飽餐公家飯菜卻不知羊脊骨多么好吃。與蘇東坡交好的韓宗儒同樣喜食羊肉,某一日急吼吼差人送信給蘇軾,蘇大學士卻未提筆回信,僅讓來人轉告韓宗儒,說“今日斷葷”。蘇軾當真是幽他一默。這韓宗儒一旦得到蘇軾手跡,即刻去換羊肉,圖個口腹快活。今日誰能易字解饞?怕是少有。

師長石楠先生贈我一幀扇面,鈐了一方吉語閑章,曰“吉羊”,“吉羊”通“吉祥”,青銅古器上就有這般銘文。與羊相關的字,含有物態人情民風,投入吉利祝愿與美好寄托,如“為君洗手作羹湯”的羹,如“東舍捉鵝鴨,西舍烹豚羔”的羔,如“姜是老的辣”的姜,如“魚鮮飯細酒香濃”的鮮,如“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羞,如“井花水養石菖蒲”的養,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如“上善若水”的善,如“吉事有祥”的祥。羊脂玉,世間尤物,和田玉中的極品,物稀而市價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膚白而溫潤,如凝固的羊脂油。家中冰箱常年放有羊脂油,做飯燒菜時如不慎燙傷,取出羊脂油敷上,可減輕皮膚疼痛感與受傷程度。

有人問我筆名“羊咬魚”何意,亦有人喊作“魚咬羊”,不知是打趣還是一時拗不過口。坊間有一道菜品,名為“魚咬羊”,做法并不復雜,將切碎的羊肉裝入魚肚子,封口即可烹飪。關于“魚咬羊”有一則傳說,清代徽州一位山民趕著幾只羊,要過新安江支流練江,所搭乘的船較小,一只成年公羊被擠落艙外,撲騰幾下隨即沒入深水。山民無可奈何,心疼地過江而去。羊沉水后引來魚族,群魚爭食羊肉,水中動靜不小。搖著漁船經過的漁民見狀,立馬撒網捕魚?;氐郊?,漁民拿刀剖開一條魚肚,只見魚腹內裝滿羊肉,連剖幾條都是如此,便樂滋滋將魚洗凈、封好刀口,連同魚腹內的碎羊肉一同紅燒。起鍋后,魚酥肉爛,不腥不膻,湯味尤其鮮美。消息傳出,效仿的人有增無減。在徽州,吃過石雞、毛豆腐、火腿肉、臭鱖魚、一品鍋、腌篤鮮,羊肉卻極少吃得,遑論“魚咬羊”這道菜。蕭縣也有人做“魚咬羊”,只是這道菜有另一個故事版本,說的是孔子領著弟子周游到了蕭縣這里,饑腸轆轆時,弟子為他討來小塊羊肉和幾條小魚,急急忙忙一鍋燴了,未想到羊魚合烹的味道幾乎鮮掉舌頭,這一做法就此流傳開來。這兩則故事里,魚羊同鍋為菜,均是巧而又巧。

“鮮”由魚與羊兩字組成,一為水中精靈,一為陸上生物;魚飲水,羊吃草,各有氣味,氣味源自的本體亦即氣味所依托的肉身,莫名地被混搭在一起。寧愿相信這是一種巧合,巧合中藏著天機妙趣,一如酒的來源。人世間玫瑰帶刺,神話中狐仙伴有妖氣,“魚咬羊”可謂腥與膻的強強對壘,經由陰陽相克相生,化為餐桌上的郁郁芬芳。造字的先人大概嘗得個中滋味,才有神來之筆。

老子出口更妙,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古時祭祀先人,奉以魚臘鮮獸,今已倡導鮮花寄思。鮮及酸甜苦澀麻辣咸香臭,各對應一種滋味定性。設若滋味至今混沌一團未有分解,人間生活將會多么寡趣!界定滋味的人有如天才,但非坐井觀天之人,也非桃花源中人。羊肉之鮮,河豚之鮮,菌菇之鮮,芳草之鮮,雨水之鮮,有同有殊。鮮而又鮮,鮮到極致,人人所求。

寫有古老文字的羊皮卷隱遁于歷史深處,唯有羊肉的氣息仍在塵世間的鍋碗瓢盆上縈繞,在一代代人的經絡中糾纏。飲食如風,風從四面八方來,又向四面八方去。

猜你喜歡
羊肉
“扒羊肉”
夏港羊肉
如何選購羊肉
開春食羊肉,滋補健體
廚房料理小妙招——羊肉去膻味小竅門
對得起羊
羊肉宴引發的慘敗
怎樣去掉羊肉的膻味?
羊肉吧
9月中旬各地市場羊肉及活羊批發價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