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日語教學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芻論

2022-10-25 21:22吳以諾
成才之路 2022年23期
關鍵詞:通識日語素養

吳以諾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這就需要一批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新型外語人才。這其中,日語對于中日兩國之間的交往具有積極作用,因此部分大學開設了日語課程,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專業日語人才。但部分學生因缺乏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在畢業后無法很好地進行跨文化交流,從而給中日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帶來了障礙,也不利于學生個人的長遠發展??梢?,將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融入高校日語教中非常有必要。對此,相關教育工作者要予以重視,并根據具體教學情況做好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的滲透工作。

一、中國傳統文化和中日兩國文化關系概述

1.中國傳統文化基本概念

文化是人類在不斷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過程中,在不斷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創造的并獲得人們共同認可和使用的符號(以文字為主,以圖像為輔)與聲音(以語言為主,音韻、音符為輔)的體系總和。其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與歷史的積淀物。在我國,“文化”一詞在很早就出現了,如《易經》中的“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文”的本義是指各色交錯的紋理,如《易·系辭下》中的“物相雜,故曰文”,《說文解字》中的“文,錯畫也,象交文”。后“文”被引申為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各種象征符號,進而進化為文物典章、禮儀制度?!盎钡谋玖x為改易、生成、造化,如《莊子·逍遙游》中的“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后引申為教行遷善之義?!拔摹迸c“化”聯合使用,較早見于戰國末年儒生編輯的《易·賁卦·象傳》。在漢語系統中,“文化”的本義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養。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是經過長期發展與創造形成的一種獨有的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我國傳統文化在內容上更加豐富,正面的理想主義色彩更加突出,發揮著準則約束和引導教化的作用。

2.中日兩國間的文化淵源

在日語中,對于“文化”的定義,日本著名語言學家鈴木孝夫給出如下解釋,即“文化と稱するものは、ある人間集団に特有の、親から子へ、祖先から子孫へと學習により伝承されていく、行動及び思考様式上の固有の型(構図)のことである。文化をこのようなものとして把えることは、今や言語學や人類學の領域では常識となっている”。他認為,文化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產物,而且具有代代相傳的特點。在文化傳承中,人類通過學習的方式,可以將祖先的一些行為和思維模式借鑒過來。從文化包含的范圍來看, 其不僅包含語言學的內容,還包括人類學等其他領域。

對于“文化”的解釋,中日兩國不完全相同,但核心是一致的,即認為是人類特有的社會、歷史現象。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的。漢字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伴隨著冶金、紡織、農耕等文明,以強大的輻射力量傳播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 由此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漢字文化區。據史志文獻以及日本考古發現,公元前1 世紀,漢字就經由遼東、朝鮮傳入日本的九州、福岡等地。漢字的小篆體和隸書體多以銘刻在銅鏡上的形式傳入日本,這些文字符號和銅鏡上的其他圖案被日本人視為莊嚴、神圣、吉祥的象征符號。此后,日本在仿制銅鏡時,也開始仿制漢字銘文。漢字傳入日本后,不僅成為公家記錄史實的工具,還被一般學者用以著作寫書, 且是當時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日本的語言語音主要由商周時期到清朝的多時間段、多層次的中國漢語方言口音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口音等融合而來??梢?,日本文化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因此,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融入日語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中日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高校日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各國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培養外語人才,加強外語教學就顯得十分必要。對此,很多高校都設置了日語課程,希望通過針對性教學培養專業人才。目前,高校日語教學存在如下問題。

1.缺少中國傳統文化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缺失是高校日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這導致部分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不高, 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具體表現如下。(1)日??谡Z交流方面存在“失語”情況??谡Z交流是日語教學重要的內容。有的學生在與日籍教師進行口語交流時,只要不涉及具體話題,都能流利交談,一旦涉及具體問題,交流就無法順利進行下去,經常出現“失語”的情況。例如,教師提問:“今週末は何か予定がありますか?(這個周末有什么安排? )”學生會迅速回答:“友達と一緒に映畫を見に行くつもりです。(我準備和幾個朋友一塊去看電影。)”但涉及中國傳統文化內容時,交流就會出現突然停止的情況。例如,教師詢問:“この中秋節はいかがでしたか?(這個中秋節過得怎么樣?)”有的學生只會簡單地回答:“とても楽しかったです。(我過得很快樂。)”而有關節日背景、活動的話題,學生則無法進行深入交流。究其原因,不是學生詞匯和語法知識掌握得不好, 而是缺乏中國傳統文化素養。(2)學生對和文化素養有關的技能存在能力不足的情況。聽說讀寫是日語教學的重要內容,相關調查表明, 學生基于教材的客觀性技能掌握得很好, 但對涉及個人文化素養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谌照Z基礎測試也可看出,學生在基本知識方面的能力,如聽力、語法、單詞等,要明顯高于閱讀、寫作等實際應用能力。

2.工作中存在跨文化交際不順暢的情況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已經成為常態。對此,學生只有具備多元的文化儲備,才能實現順暢的交流溝通。但目前,部分高校在日語教學中,并不重視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忽視培養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日語專業畢業的學生在進行跨文化交流時,會出現不自信的情況,語言也比較蒼白,除了必要的寒暄和工作上的交流外,就“無話可說”,在涉及歷史淵源或歷史典故的內容時尤為明顯。對此,在日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多邊文化教學,積極開展傳統文化通識教育,逐步提升學生的多邊文化素養。

三、高校日語教學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的必要性

1.增加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舉措

從國家層面來看,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延續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加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高校有必要在日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借助通識教育深化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梢?,從樹立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角度來看,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融入日語教學中具有積極意義,是增加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2.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

從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看,要想實現不同文化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學生除了要學習對方的語言外,還要了解對方國家的歷史、文化。而詳細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是進行文化交流的基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交流過程中找到共同話題?;诖?,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融入日語教學中,可以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積極交流。

3.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從日語教學的角度來看,將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融入日語教學中,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具有積極作用。在教學中,傳統文化通識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充分感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激發出主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快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

四、高校日語教學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的途徑

1.以文化融合與對話為基礎,加強中日文化交流

加強中日文化交流是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融入日語教學中的實踐途徑。對此,高校要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搭建中日文化交流平臺,強化日語教學的課程思政,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和“心懷天下”的視野,讓學生具備一顆“融入的心”,建立文化自信。對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文化思想觀念,守正出新,正確認識“外來”與“本土”、“傳統”與“現在”的關系。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學生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實現真正的文化傳承。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處理好文化自信與文化自省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和而不同”的特點,然后以日語思政課程作為切入點,培養學生“融入的心”。同時,教師還要充分認識到日語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的關系,做好兩者的有機融合,以此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2.以實際應用為導向,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

以實際應用為導向開展日語教學,是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的有效途徑。對此,教師在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時,要以實踐應用為核心,強化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在具體操作中,對于涉及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教師要先整理,挖掘知識承載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以此提升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避免學生在溝通交流中出現“失語”的情況。例如,在學習“お茶”(茶)時,教師可以挖掘茶葉的起源、發展以及茶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于神農時代,據今至少有4700 年的歷史。直到現在,人們還有以茶代禮的風俗。中國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傳播時較早地傳入日本列島。日本茶道注重“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中日茶文化交流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一千多年來綿延不斷。通過以上詳細介紹,日語專業學生對茶文化能形成比較完整的認識,并加深對茶文化的理解,這就實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滲透的教學目標。另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案例法、多媒體展示等方式傳授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茶文化。

3.創新語言教學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

創新日語語言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促進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與日語教學的融合,實現學生語言素養的全面提升。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可從尋找中日文化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入手,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實現日語知識的有效傳授。對此,教師可采取輸出型教學方式,設置“日語應用文寫作”“日語演講”等活動,將聽說讀寫能力作為教學重心,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鼓勵學生主動進行“說”與“寫”,逐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日語演講,以此將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融入日語教學中。另外,教師還可在學生綜合能力評價體系中加大“說”和“寫”的考核比例,全面考查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例如,為讓學生更好地對接工作崗位,教師可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用日語表達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找出日語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進行針對性的完善、提升。

4.構建中國式審美,提升傳統文化通識教育效果

在日語教學中,教師可從文學、藝術、語言等方面入手,構建學生的中國式審美,讓學生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逐步提升傳統文化通識教育效果。

(1)在日語教學中,教師要詳細介紹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則和態度,避免學生在文化交流中出現“失禮”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并開展相應訓練,讓日語專業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從而構建中國式審美。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上,學??稍鲈O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以此提升學生的多邊文化素養,實現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的積極滲透。

(2)開展多種文學活動,鼓勵日語專業學生積極探索文學知識。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可結合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日譯本的《紅樓夢》,挖掘文學作品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感受中國優秀文學作品的美,豐富文化積累,以此逐步提升學生的日語閱讀能力。

5.開展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參與文化活動

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日語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多種形式的探索性學習活動,例如,中國文化知識講座、社團活動等。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積極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以此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與此同時,教師還可采取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日語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日語知識的探索。在具體比賽過程中,教師可設計多樣化的傳統文化知識競賽題,讓學生用日語進行回答,以此幫助學生積累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提升日語交流能力。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借助環境的作用,促進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與日語教學的有機融合,實現學生文化素養的快速提升。

五、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 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變得更加頻繁。為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外語人才, 高校應在日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為提升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融入日語教學中的效果,教師要充分了解高校日語教學現狀,然后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融入策略, 積極踐行日語教學的課程思政,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豐富學生的民族情感。同時,教師可以應用為導向,通過日語的實際應用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 并確保兩者的有機融合,以此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輸出型教學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說”和“寫”能力。另外,教師還可借助文學作品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開展探索性學習,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逐步提升。

猜你喜歡
通識日語素養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的曖昧性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簡述大學通識課教學改革
通識少年“種”石油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通識少年·拿破侖
關于日語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