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西北傳統民居的形式對當地建筑的影響

2022-10-29 13:07張宏超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9期
關鍵詞:建筑文化滇西北傳統民居

摘 要:我國地域遼闊,因所處地域不同,傳統民居的風格也有著較大的差異。滇西北地區地處高原,少數民族眾多,造就了不同的民居形式,該地區傳統民居形式的發展對后期人們建造新居有一定的影響。介紹傳統民居的樣式特點,從歷史文化、地域風格、鄉土材料方面了解古人在居住環境營造方面的智慧,以及傳統民居的發展對后期當地新居改造的審美影響。

關鍵詞:滇西北;傳統民居;建筑文化

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傳統,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建筑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民居建筑在歷史發展中始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不同民族地區的建筑風格因為地域文化習俗等原因有著較大差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滇西北民居在發展過程中絕大部分仍沿襲著傳統的民居文化,結合當地的生態系統就地取材,結合氣候特點進行建筑空間布局,結合人們的生活方式與適自然環境相適應。以上種種表明,傳統民居的建造技術已經能夠適應人們的要求,但為了使當下社會主義新農村環境能更好地滿足人們對于新生活的要求,同時為了民族區域的發展,應讓傳統民居更具美學表現及特征,凸顯我國民族地區的風土人情及地域特色,有效地對傳統部分進行保留,并在其中融入我國先進的建筑技術及理念,形成民族建筑新模式。

一、滇西北民族文化下的井干式民居

滇西北指今云南省西北部,包括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該地區的少數民族包括藏族、納西族、傈僳族、德昂族等。其建筑也是根據當地地理環境、民俗風情等進行修建的。

當地建筑結構具有井干式美學特征。井干式民居是用圓木或者方形木料層層堆砌而成,在重疊木料的每端各挖出一個能上托另一木料的溝槽,縱橫交錯堆疊成井框狀的空間,故名井干式建筑(圖1)。這類民居有納西族井干木楞房,普米族、彝族的木楞房,獨龍族的井干式民居,洱源白族的棟棟房,等等。

以納西族、摩梭人的井干木楞房為例,院落形式為正房坐北朝南,因山勢而略有變化。從平面布置上看,正房“一梅”為井字形空間布局,分中屋、上室和下室,中屋又分為前室、中室和后室三部分。前室主要起著過道的作用,通過前室可以進入中室和上、下室。上室為飼料加工場所,下室是老年男子居住的地方。后室是倉庫以為堆放糧食之用等。被以上各個房間包圍在其中的中室,供女性家長和未成年的子女居住,也是全家居住的中心,如圖2所示。中室中有火塘空間,分為上、下兩個火塘空間,上、下兩個火塘所限定的空間含有區別男女的意思,下火塘空間最為尊貴,是以女性家長為主的女性空間,這里體現了摩梭人及部分納西族人的風俗?;?,也叫“阿夏房”,是婚齡女子居住的地方,上層用木板分隔成數間獨立的小房間。外院的圍墻是分層夯筑而成,不到一人高,墻頭鋪松針或灌木的小枝條,以保護墻體免受雨水的沖刷。整個院落以對稱形式分布,錯落有致,空間上表現出層層遞進的關系,空間分布有一定的規律性,運用了因地制宜的理念。因滇西北地區多山地,傳統建筑講究因勢而為,主要沿著山體或者谷底的走勢進行建造。靈活的布局方式能夠將建筑物與自然環境緊密融合在一起,體現出自然環境與建筑的和諧美。圖3為納西族井干房院落。

滇西北民居建筑材料的選擇尊重自然地域之美,在該方面其有著天然的優勢。首先,滇西北由于植物學特征而被認為是世界上生物最豐富的溫帶地區之一,該地區保留了亞洲大陸最大的和完整的原始森林。超高的冰峰和深邃的峽谷,使滇西北的植被具有奇特的垂直分布(從亞熱帶到熱帶)特點。黑格爾曾說過:“就真正的建筑藝術來說,由于它要按照目的性原則而且要把房屋這個基本類型建造得美,木料建筑可以看作更為原始的。在廟宇建筑里,關鍵并不在圍繞遮蔽而是在支撐物和被支撐物之間的比例關系。為著把這種力學的比例關系調整好,木料結構顯得是最輕便也是最自然的?!逼浯?,當地木材質地堅硬,紋理豐富清晰,觸感視感良好,工藝可塑性大,因此建造時所就地取材的材料在榫卯接合方面就很容易滿足施工要求,便于建造者雕鑿出各種具有不同文化象征意義和審美意蘊的裝飾紋理圖案,制作出雕塑化的梁柱、檐坊,裸露的結構構架,飛挑的出檐,玲瓏剔透的雕花門窗、裝飾隔斷以及技法高超、美輪美奐的室內家具。

二、滇西北民族文化下的合院民居

滇西北的合院民居多集中在大理、麗江等周邊地區。大理白族的民居樣式多種多樣,以合院民居居多,是當地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的產物。麗江與大理鄰近,故當地產生的民居樣式與大理合院幾乎無異,除了細節部分有些許差距外。從洱海地區出土的文物來看,早在南詔國、大理國時期,就有許多上層人士主動學習漢文化,由于當時中原漢文化較之大理本土文化更為先進,歷史上出現了大理本土文化漢化的過程。建筑作為文化的物質載體,也必然經歷了這一過程。漢化的結果使得大理麗江地區的民居出現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合院,分別是適應廣大村鎮居民從事農業和工業生產的普通院落和帶有禮制道德思想即審美追求的文人院落。

(一)普通院落

普通院落(圖4)根據家族的經濟實力選擇基地的環境、風水朝向,布局靈活,具有L形、II形和門字形等幾種平面組合形式,加上門樓、圍墻等構筑物,形成“凡人家所居,皆依傍四山,上棟下宇,悉與漢同,惟東西南北,不取周正耳”的建筑特點。

(二)文人合院

這類合院是當地對漢文化吸收融合后再創造,并融入了本民族藝術審美后形成的布局為現在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合院形式(圖5)。這類合院入口門樓上雕花極為豐富,分為有廈和無廈兩類,中心是天井,有明顯的橫、縱向軸線,中軸線上占據重要地位的當屬院落中的主體建筑。房屋建筑結構以木結構為主,抗震性能好。在色彩上具有大理、麗江典型的民族色彩,在裝飾上有特殊的雕刻方式,統一中求變化,平淡中見真奇,其能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家族的財富及地位。文人合院不只是供文人家族使用的,而是由家族所從事的職業來決定是否使用的,如大理喜洲嚴家大院、麗江的方國瑜故居等。

大理、麗江合院的差別主要表現為兩點,首先,從細部構造上來說,由于風俗的不同,麗江納西族的合院較白族的院落更注重與坡地和水體局部環境的結合,納西族先民沿水而居,水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時,早期納西族先民住宅以木結構為主,室內設置火塘,與水為鄰也是防止失火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在進行麗江古城的規劃建造時,城內的每戶都修筑有水道,水道周邊建有輔助性設施如廂房、院墻等,布局靈活,自然和諧。其次,民居山面形式處理不同,這也是兩個民族的區別所在。白族民居采用硬山,使用各種線腳和豐富的山墻花紋裝飾突出山面視覺效果,以飾面薄磚保護墻面,以紋理線條強調色彩質感的不同。而納西族民居則為懸山式,以兩條寬寬的封檐板(也叫博風板)和正中的懸魚來進行墻面表現,防雨的部分采用臨空深遠的挑檐進行遮擋,在突出建筑不同效果的基礎上以變化的光影突出山面的虛實對比。從這些細節中可以看出兩個少數民族因地域環境、風俗不同而造就的建筑形式的不同。

三、傳統民居文化對當地現代建筑的影響

(一)傳統材料和技術對當地現代建筑的影響

滇西北傳統民居使用的多半都是土、石、木等經濟和獲取便利的地方建筑材料,而現代建筑設計者和開發者想要利用現代建筑技術展現傳統建筑文化的魅力,必須抓住其深層次的內涵和精髓,千萬不可簡單地進行堆砌,不可使建筑與當地文化相脫節,使用不符合傳統民居要求的材料和技術。當下解決傳統建筑風格借鑒方面的問題,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加強對傳統材料的合理利用,充分挖掘傳統建筑材料的潛在價值和魅力才是重中之重。

(二)傳統民居形式對當地新居的影響

傳統民居本身具備獨特的價值,繼承問題是我們在新民居或新建筑創作中涉及的主要問題。但是傳統民居的歷史價值只能利用,而無法在新建筑中繼承。傳統民居代表的是歷史,因為它是過去時代的真實產物,它記錄了那個時代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的狀況,而新建筑不具備歷史真實性,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為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場所。如果非要說它的價值,其只有與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等時代主題相聯系,才算是有了一定的時代價值。

現在,傳統民居中的符號、圖案、造型在當地新居中已經得到應用,如修建的民居采用一堆俗套的挑檐和瓦楞,各式各樣的懸魚裝飾性圖案出現在山墻上,各種各樣的瓦貓坐在屋脊的正中央。事實上,這樣僅僅是達到了一種視覺上的相似而已,而沒有真正將傳統民居形式融入建筑的主體空間造型。

要想在新居建筑中有效借鑒傳統民居形式,首先,應從滇西北地區人們的居住環境方面進行考慮,麗江古城的西、北倚山,東、南面向開闊的田野,因此可利用地形優勢創造局部小氣候,而大理的村落多靠蒼山、臨洱海,這些建筑群體都是依據布局和地形進行設計的。其次,建筑空間布局可以進行彈性處理,根據地塊性質、大小進行處理。最后,應針對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做一系列的藝術處理,注重室內空間與自然景觀的融合。

(三)傳統民居形制對當地現代建筑的影響

所謂形制其實就是形式上的模式,也就是指建筑物或器物的構造形狀。眾所周知,現代建筑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建筑設計要從整體上體現民族特性,就必須把傳統形制通過各種不同的原型進行拼接和演化處理,從而疊合成既具有傳統形制又能體現時代精神的現代新型建筑。當然對傳統形制內涵的理解要深入,不能停留在表面,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多方面的分析感悟,從深層結構表達對傳統民居文化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構建新型建筑形式。在我國就有許多成功的傳統形制應用實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蘇州博物館、曲阜闕里賓舍以及北京香山飯店等。在實際情況中,傳統形制也可以進行細分,分為傳統居住形制、傳統園林形制以及傳統群體布局形制。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這些建筑形制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傳統民居是聚落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現代城鎮建筑的創作源泉。如今城鎮中現代建筑拔地而起,絕大部分摒棄了傳統民居的形制,其功能復雜、材料生命周期短的特點,使得城鎮中缺乏傳統民居的身影,傳統民居文化的傳承岌岌可?!,F代建筑師可以從選址、布局、景觀環境方面汲取傳統民居的營養,從中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在村鎮和城市中保留傳統民居的特色,使其不斷得到傳承。

參考文獻:

[1]楊大禹,朱良文.云南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劉成林.現代建筑設計中傳統建筑語言的傳承與交融[D].濟南:山東大學,2015.

[3]劉天照.現代建筑與傳統建筑的有機結合[D].長沙:湖南工業大學,2013.

[4]梁獻超,李宏.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創作中的再現[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9(1):34-37.

作者簡介:

張宏超,碩士,麗江文化旅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建筑文化滇西北傳統民居
滇西北生命體驗的詩性吟唱——黃立康散文集《巴別塔的磚》解讀之漫議
滇西北高原機場一次暴雨過程的水汽輸送特征分析
異質型村莊共同體何以維系——一個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實踐研究
城鎮化背景下“微山島”傳統民居保護研究探析
當代中國主流建筑文化的新趨向
傳統民居裝飾在現代環境藝術中的應用研究
滇西北魯甸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及鈾礦找礦前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