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德避暑山莊碧靜堂清代乾隆盛期原貌復原設計研究

2022-10-29 13:07蘇麗萍陳碩陳東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9期

蘇麗萍 陳碩 陳東

摘 要:承德避暑山莊是我國清代園林建筑中現存的最大的皇家園林,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造園手法豐富,素有“園中有山,山中有園”之名,極具研究價值。而本次研究對象碧靜堂為承德避暑山莊園內極具特殊意義的一處山地園林,如今僅剩下坍塌風化和人為破壞后的遺址廢墟。因此,依據大量的史料記載,結合一手數據,對清代乾隆盛期碧靜堂整個庭院建筑原貌進行還原,并對一些特殊的室內布局進行合理解釋。

關鍵詞:碧靜堂;建筑外觀;復原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承德市社會發展研究課題“承德避暑山莊科普微視頻創作與傳播路徑研究”(20223151)階段性成果。

承德避暑山莊始建于清代,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建,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園林處處體現出自然、野趣、樸素、疏朗的風格。乾隆十六年(1751年)之后,清朝政局穩定,乾隆皇帝多次南巡,他的造園理念發生變革,不再滿足于現有的北方皇家園林。他一方面在北方大量仿建他喜歡的江南名園,另一方面將南北造園理念相融合,創建具有自己造園風格的皇家園林。碧靜堂就誕生于這一歷史背景,是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之后在承德避暑山莊山區新建的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小型山地園林,成為承德避暑山莊乾隆時期園中園的代表作。

一、碧靜堂概況

碧靜堂地處深山大壑中,周圍松林茂密,四處碧綠,安靜深幽。因此,乾隆皇帝將此命名為“碧靜堂”。碧靜堂位于承德避暑山莊景區的第三級溝谷,是一條“Y”字形小溝谷,橫跨在三條山脊之中,形成了“三山夾兩溝”的地形。碧靜堂是乾隆中后期南巡后添建的庭院,所以并未被列入康乾七十二景中,全園呈51米見方的形狀,主要單體建筑只有五座,分別是碧靜堂、靜賞室、凈練溪樓、松壑間樓和門殿。同時,碧靜堂前四處主要建筑全部都是以現場實景為題名依據,并沒有太多引經據典和擴展延伸。

如今,碧靜堂僅剩下坍塌風化和人為破壞后的遺址廢墟,除了門殿和凈練溪樓、北游廊、南游廊東段之外,大部分建筑臺基被土覆蓋,至今保存完好,可以粗略推斷出碧靜堂整個庭院尺寸的和布局,完全能滿足復原研究的精度需求。

二、碧靜堂復原探討

(一)空間規劃布局復原

從碧靜堂的選址和布局中不難看出乾隆皇帝的用心,全園各建筑之間沒有明顯的軸線關系,擺脫了傳統的軸線對稱格局,根據山形環境因地制宜地開展規劃設計。碧靜堂位于人參峪的陰坡,所在地形稱為“巘”。整個園林呈坐南朝北的倒座格局,地勢北低南高,背面正對山谷,其余三面環靠山崗。

碧靜堂是承德避暑山莊四十多處園林庭院中較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單體建筑只有五座。其中,除了松壑間樓為東西朝向之外,其余建筑都為南北朝向。整體園林可以劃分為兩個建筑群組,門殿和凈練溪樓通過游廊連接為第一組,居于北側山麓,松壑間樓、碧靜堂、靜賞室由游廊連接為第二組,坐落于南側山坡高處。這兩組建筑將整體園林分割為不規則、不均勻的三個空間,類似于傳統規則式園林庭院的“三進院落”。

(二)各單體建筑的復原

1.門殿

碧靜堂的門殿為重檐八方亭式建筑,是圍合庭院、管理出入的功能性建筑,但是僅有各版本《熱河志》插圖和承德避暑山莊全景圖能反映門殿的外觀樣式。清代繪畫表現出的均為六角或八角重檐攢尖頂形式,但是也有作者添加的藝術成分,僅能作為參考,準確度不高。筆者后期多次實地勘測,確定東西南北四個正方位臺基長2.552米左右,四個斜角方位臺基長2米左右,長短邊約有50厘米的差距,測量結果顯示門殿為非正八邊形的單圍柱重檐攢尖八角亭門殿,筆者猜測這可能是受到場地局限所致。此外,考慮門殿內動線的流暢性和空間的利用率,門殿采用單圍柱形式,正南正北兩間開門。正北設置隔扇門,與上山的青石蹬道相連接,兩個斜角方向設置檻窗。正南做花瓶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花瓶門與亭子軸線不居中,而是一側與門殿的檐柱對齊,與向南的游廊相連,且屋檐的下檐要高于游廊屋檐,兩個斜角方向為封檐墻。

門殿寶頂樣式按照《熱河志》插圖中山門磚雕寶頂樣式為須彌座,上置八角形寶珠,樣式與承德避暑山莊的清代建筑望鹿亭的寶頂十分接近,故復原設計方案參照此種做法。碧靜堂是承德避暑山莊四十多處園林庭院中唯一一座使用重檐攢尖頂建筑作為門殿的園林景觀。這樣的特殊做法是由于現場地形局限而產生的創造性設計,設計非常大膽,利用有限條件巧妙構思,在中國古代園林史中也堪稱孤例。

2.凈練溪樓

由碧靜堂門殿進入庭院,順游廊上行,再順游廊兩次向右折轉下山坡,可到達凈練溪樓。凈練溪樓是一座建在城臺上的單檐硬山頂建筑,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東西兩山面設磚砌山墻封護,東接游廊,西接院墻,南北兩側都是高臺。綜上,可以推斷出凈練溪樓的出入要經過東側的游廊。由相關記載可知,凈練溪樓東西山墻無窗,南北前后檐雨搭六架,即南側三間都有窗子,均為支摘窗,其中明間安裝有兩扇玻璃;北側西次間北墻上貼有字畫和字對,明間和東次間北墻內側貼有一幅御筆字,說明存在檐墻,推測北側為三扇方窗。南北側均為檐里安窗。

凈練溪樓跨溪而建,雖然被稱作樓,但是資料表明它只是建立在城臺上的一座單層建筑,所以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樓。作為庭院西北部位的重要觀景建筑,在整個園林中起到了重要的均衡作用,也將碧靜堂庭院的園林功能擴展到跨溪賞水這一層面,在整個園林庭院中具有重要地位。

3.碧靜堂

由門殿沿蹬道向里走,便是碧靜堂,作為這個園林庭院的主要建筑,《熱河志》將其繪制為單檐歇山頂建筑。筆者根據對《熱河古跡與西藏藝術》《承德古建筑》的研究,結合北京林業大學對其作出的測繪圖,認為碧靜堂大殿應為單檐卷棚硬山頂建筑。筆者通過現場測量,從殘存痕跡可以確定此建筑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前后出廊結構。同時,由于山出尺寸遠小于前出,可十分肯定地確定此建筑為硬山式屋頂,而非《熱河志》插圖中體現的歇山式屋頂。

由碧靜堂遺址能清晰分辨東山面北廊接游廊,西山面有凈房一座,凈房南廊接游廊。碧靜堂東山墻開設方窗,三間前后檐都有門窗?,F存遺址顯示,明間前后檐有假山踏跺,可知明間的前后檐應為隔扇門,兩次間前后檐為窗。此外,東次間前后檐臨寶座床的窗戶各有玻璃一塊;西次間北面臨寶座床的窗戶有兩塊玻璃,暫時無法確定是檐里安裝還是金里安裝。

碧靜堂大殿是整個園林庭院的主殿,但是建筑等級不高,外觀上顯得中規中矩,與其余建筑未形成鮮明的主次對比,唯一體現碧靜堂建筑主體地位的是它坐落在整個園子的中心臺地上,地勢相對較高。這也正突出了整個園林“藏萬山之中”的規劃定位。

4.松壑間樓

松壑間樓位于碧靜堂東測溝澗之東,為坐東朝西格局的兩開間雙層小樓,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建筑,由門殿過游廊,沿山石蹬道先下山坡,會走過一段石橋,過石橋后在上山坡可達其一樓。遺址顯示,松壑間樓一層北間金里安隔扇,在廊部留出小平臺作為門廳,與假山石蹬道相連,這里是進入一樓的唯一入口。松壑間樓兩層的山墻均無方窗。一樓室內的南北兩間后墻(東墻)都記載有方窗,說明一樓后墻不是檻墻,而是封護效果更好的檐墻,以代替此區域的院墻。此外,一樓南間有眾多陳設物,僅靠南間是無法容納的,所以寶座床必須占用南間前廊位置的空間。二樓設置有東西方向兩個裝修罩,將二樓南間分割成三個空間,其中東罩外設有板墻門,能通往北間,兩罩間較寬敞,西罩外占據了南間西廊部分,能夠通往游廊,并在北面設隔斷墻。這樣的設計也影響了二樓北間的格局,使北間的寶座床占據了西廊的空間。

《熱河志》插圖和部分學者認為游廊是從松壑間樓西南接一樓前廊的,本次考察中發現松壑間樓遺址保留了很多紅砂巖條石砌筑的臺基。游廊基座在松壑間樓相連部位比松壑間樓室內地面高出78厘米?,F場相同規格的條石散落在游廊遺址周圍,裸露的條石有三十余塊,加上臺基的高度,已經遠遠超過一樓的標高。由此可以斷定,游廊并沒有連接一樓,而是直達二樓。

松壑間樓是碧靜堂園林庭院中唯一一座真正的二層小樓,也是唯一一座歇山頂建筑,但建筑平面尺度與其余四個殿座相比卻是最小的。如果將碧靜堂整個園林看作51米見方的九宮格,那么,松壑間樓呼應著凈練溪樓分布在九宮的兩翼,在視覺上使整個碧靜堂園林達到一種飽滿與平衡感。

5.靜賞室

靜賞室位于碧靜堂大殿西側偏南位置,由游廊與之相連,地勢略高于碧靜堂大殿,二者的建筑體量、外觀和基本樣式十分接近?!稛岷又尽凡鍒D描繪靜賞室為二層樓閣,但《熱河古跡與西藏藝術》《承德古建筑》和北京林業大學測繪圖中對靜賞室的描述均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前后出廊、坐南朝北倒座朝向的單檐卷棚硬山頂建筑。靜賞室只有東山墻有一方窗,西山墻無窗,三間南北前后檐都是有門窗的,無封檐墻。

遺址顯示,碧靜堂通過游廊連接至靜賞室北廊東北處,而靜賞室北臺基為高臺陡坎,沒有臺階,證明北廊東北是北面進出靜賞室的唯一出口。北檐明間只能為“金里安裝”門扇,但相關記載為北檐明間金柱為內檐裝修樣式,而不是外檐裝修所用的隔扇,因此可以確定北檐明間檐部是窗或固定扇,而不會是欄桿或坐凳。

南檐東次間外檐裝修根據寶座床尺寸為金里安裝檻墻。西次間考慮室內裝修的對稱效果,基本上可以確定也是金里安裝檻墻。在遺址上,正對南檐明間的臺基有假山踏步和道路,故南檐明間肯定有隔扇。靜賞室東西兩座山都應有山墻,其中東山墻有玻璃方窗,外面設有雨搭一架,北廊東側廊門筒子接游廊,西山墻墀頭西側面接院墻。

乾隆皇帝在詩中專門提到過靜賞室的圓窗及其正對的古松。圓窗起到了很好的框景效果,而古松與圓窗重疊,形成一道特別的景色。靜賞室中安裝玻璃的記載共有兩處,分別為西次間北檐和東山墻方窗??紤]到東山墻外與碧靜堂大殿西山距離太近,空間狹小,背景是建筑,所以古松在此處很難形成較好的框景效果。因此,圓玻璃很有可能是鑲嵌在西次間窗戶上的,使人坐在窗下的寶座床上正好可以欣賞窗外山坡上的古松。

靜賞室雖不是碧靜堂園林庭院的主殿,但是開間尺寸、外觀形象、屋頂樣式和大殿非常接近,甚至在體量與高度上已經超過碧靜堂大殿,與大殿形成了并列雙主殿的格局,這種設計在皇家園林中十分罕見。

6.爬山廊

碧靜堂的游廊共有三個部分:一是連接門殿和凈練溪樓的北游廊;二是連接碧靜堂和松壑間樓的南游廊東段;三是連接碧靜堂和靜賞室的南游廊西段。游廊單側砌筑封檐墻,起到分割、圍合庭院空間的作用,形成半開敞的建筑空間;另一側應設置坐凳、倒掛楣子和托角牙子。三段游廊路線清晰,與各建筑間的交接關系簡單明了,并且與前人的測繪成果差異不大。三組游廊兩高一低,分布在庭院南北側,每段游廊都有各自的曲折和疊落,在園中又形成一種高低起伏的韻律。

7.凈房

清代避暑山莊的庭院中都專門為皇帝設置有凈房。碧靜堂的凈房位于碧靜堂大殿的西耳房中,緊鄰通往靜賞室的游廊,建筑外觀無特別之處,與前人研究差異不大,為單檐卷棚布瓦頂硬山結構,披水排山。

三、結語

碧靜堂雖是承德避暑山莊四十多個園林中的一個,但在整體規劃與設計構思上非常獨特。在選址上,其位于深山密林的陰坡處,地形復雜且特殊,擁有極大的高度差;在園林布局上,其突破了傳統的軸線對稱設計,創造性地采用倒座和不規則院落布局,根據地形因地制宜,并且建筑的分布讓整個院子不失平衡;在景點題名上,擺脫引經據典,皆以實景為題名依據;在建筑上,每個單體建筑都有獨特的功能;在景色上,一座直徑大約為51米的小園林,卻包含山景、樹景、水景、窗景等諸多景色。碧靜堂的景觀營造技術非常突出,布局靈活多變,風格恬淡雅致,是一座設計獨特、風格質樸的園中園,也是清代皇家園林乃至中國古典園林中極為獨特的一例。

參考文獻:

[1]清高宗(乾?。┯圃娢娜旱?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2]段然.倚山為堂絕巘浮,青在煙嵐縹渺間[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8.

[3]清史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1998.

[4]周維權.避暑山莊的園林藝術[J].建筑學報,1960(6):29-32.

[5]孟兆禎.避暑山莊園林藝術[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5.

[6]李妍.堂藏萬山幽林處:避暑山莊碧靜堂[J].文存閱刊,2018(15):10.

作者簡介:

蘇麗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數字化環境設計。

陳碩,花間園林景觀設計(天津)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景觀設計。

陳東,承德市文物局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避暑山莊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