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鄉村文旅融合發展路徑探析

2022-10-29 14:50康書紅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9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摘 要:河南省地處中原腹地,緊鄰黃河流域,是中原文化的發祥地,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河南省作為我國的文化大省、農業大省,要充分發揮鄉村文旅融合在鄉村振興中的帶動作用,迫切需要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將文化消費融入衣、食、住、行、游、購、娛各個環節,促使鄉村旅游業實現轉型升級。

關鍵詞:鄉村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河南鄉村文化

一、鄉村文旅融合的內涵

2021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要加強村莊風貌引導,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讓文化遺產保護助力鄉村振興。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提供了新平臺,為發揮鄉村文化優勢、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是文化、旅游產業及相關要素之間相互滲透、交叉匯合重組,逐步突破原有的產業邊界或要素領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體的現象與過程。在把旅游融入文化產業、把文化融入旅游產業的過程中,要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則,使人們在旅游過程中感受文化魅力,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認同感。

(二)鄉村文旅融合

鄉村文化旅游主要是指在鄉村區域內的文旅融合,即在鄉村區域內,各方市場主體利用不同產業的不同功能優勢所形成的產業融合新業態。鄉村文旅融合是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農民四者共同塑造“一村一品”的鄉村文化名片,能夠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真正讓優秀傳統的鄉村文化“活起來”,將傳統鄉村文化轉化為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效益,實現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二、鄉村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對于精神消費、文化消費、服務消費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受外部政策支持和內部市場需求的影響,鄉村文化與旅游產業相互滲透、相互貫通。

(一)旅游產業為鄉土文化提供了戰略選擇

從發展趨勢看,文旅融合將成為日后新時期發展的新常態,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推動力?!逗幽鲜 笆奈濉蔽幕糜稳诤习l展規劃的通知》中提到“‘文化轉向將成為后工業社會的標志性特征,‘文化躍遷將成為消費升級領域的必然現象”。借鑒各省拉動文化內需的經驗,河南省越發重視文化建設。2021年河南第三產業同比增長8.1%。為進一步引領鄉村高質量發展,河南省把鄉村文旅產業放在重要戰略位置,發揮鄉村文化對鄉村經濟的反作用,促進文旅產業與鄉土文化的融合,打造特色小鎮、人文旅游鄉村、全域旅游示范區。

從發展動力看,文旅融合是內外部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外部作用來看,《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明確提出,農村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產業優勢區。政策支持為鄉村文旅融合提供了戰略保障,有利于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發展特色優勢,樹立文化優勢,鑄牢生態優勢。從內部作用來看,鄉村慢節奏的生活方式滿足了城市居民的休閑需要。

從消費層次看,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人們的消費結構逐漸從生存型向發展型進而向享受型轉變。文化消費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融入衣、食、住、行、游、購、娛等各個環節。而鄉村文化旅游時間短,休閑性強,體驗感十足,正好符合當下人們微度假、深體驗的旅游觀念。

(二)鄉土文化為旅游產業提供了內容支持

從歷史來看,鄉土文化是農民在長期農業生產、生活中形成的民風風俗、建筑文化、精神風貌等。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黃河流域是我們遠古先民生存和繁衍的地方,農耕文明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結晶。河南省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可打造黃河文化旅游帶,以“黃河魂·古都韻·中國情”為主題,開展觀賞性、體驗性、紅色研學等旅游活動,將中原鄉村文化融情、融理、融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從結構上來看,鄉村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其中,物質文化主要是指建筑、農作物等,非物質文化主要是指民風民俗、制度、精神等。河南省鄉村文化以非物質文化為主,包括焦裕祿精神、少林功夫等,這些非物質文化博大精深卻晦澀難懂。因此,在傳播文化時,要注意將無形的非物質文化轉化為有形的、可觀可感的物質文化。

鄉村文化是鄉村旅游產業的靈魂支柱,同時,鄉村旅游產業是鄉村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鄉村文旅融合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合理改造鄉村的同時,要注重對鄉村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有選擇地沿承文化脈絡。

三、河南省鄉村文旅融合存在的問題

鄉村文旅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當前,河南省鄉村旅游以當地旅游為主,是集娛樂與教育于一體的休閑文化旅游活動。

(一)廣度:區域聯動效應不足,項目同質化嚴重

從整體布局上看,河南鄉村文旅產業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城市,同時各地的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其中,文化資源越豐富的地區,文旅產業發展得越好。河南省共有136個鄉村旅游特色村、50個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50個休閑觀光園區和10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這些產業大多分布在鄭、洛、汴三市,在其他各市的數量相對較少,地區間聯動性弱。部分城市對自身的文旅資源和核心文旅產業定位不清晰,導致鄉村文旅項目重復化,特點不突出,可替代性強。在開展鄉村文旅融合工作的過程中,要運用整體性思維,找準特色定位,整合文旅資源,發揮地緣文化優勢,抓住發展機遇,協調一二三產業發展,以鄉村文旅產業為著力點,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二)深度:產業后期發展弱,人口流失嚴重

河南省的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有相當多的鄉鎮擁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文化遺產,應當打造特色發展模式,深挖文化資源的價值意蘊,做好政策銜接,加強頂層設計,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打造文旅IP。近年來,河南注重文化資源的開發,開展了民宿熱、黃河游、古都行等多種主題的鄉村文旅活動,但文旅產業的發展整體動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宣傳方式,同時創新點、吸引點不足,受眾范圍窄。另外,鄉村受經濟水平影響,人才流失嚴重,專業的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數量較少?!逗幽鲜∩鐣卫戆l展報告(2016)》中提到,河南省大量青壯年進城務工,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居多,存在“空心村”現象。人口流失嚴重,不僅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而且使鄉村文化無法得到有效的傳承與創新,造成鄉村文旅產業發展緩慢。但是近兩年,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加上城市快節奏的生活,鄉村人口呈現出回流趨勢。

(三)難度:服務接待能力低,產業形式單一

鄉村旅游往往是一種自發行為,是借助旅游景區、農產品加工而衍生出來的休閑旅游方式。鄉村文旅融合是一種有序狀態,它強調的是一種全方位、全領域、全產業的融合發展。相關數據顯示,游客的體驗感大多會受到基礎設施、接待能力的影響。鄉村文旅產業作為一種獨特的區域產業,必須圍繞“特色”二字,與城市文旅產業區分開,依托文化優勢、生態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打造區域性特色產業,逐步擴建,由點到面,打造河南文旅產業發展范式。從模式上看,河南省鄉村文旅發展模式主要分為六種,即生態觀光型、果蔬采摘型、農家體驗型、研學教育型、科普探險型、革命旅游型,但各地往往只有一種發展模式,文旅產業模式單一。河南省鄉村文旅產業以生態觀光型為主,缺乏農家體驗型活動,導致游客的互動感、參與感較差,也難以提高鄉村的知名度。

四、河南省鄉村文旅融合實踐路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明確提到,促進鄉村振興應當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河南省作為我國的文化大省、農業大省,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牢牢把握發展機遇,筑牢底線思維,堅持問題導向,著重解決當前鄉村文旅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以農業為基礎,各個要素融合發展

河南省是一個農業資源豐富的大省,而農業資源是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的優勢。要抓好鄉村旅游發展優勢,繼續聚焦農業生產活動,打好農業根基,以農副產品為主,開展特色活動,增加產業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打造一批具有地理標志的農產品品牌。例如,洛陽西工櫻桃溝依托櫻桃種植、采摘等農業生產活動吸引城市游客,又舉辦花海節、電音節、美食節等一系列衍生活動,提升了游客體驗感,提高了知名度。

(二)以文化為抓手,加強產業多元融合

河南省為盤活文化資源,賦予古城魅力,應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實現人文與自然相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打造“文化+生產”“旅游+研學”等產業形式。第一,創新現有文化資源,打響傳統文化品牌,將文化內涵融入各項旅游服務。民宿管家是指提供客戶住宿、餐飲以及當地自然環境、文化與生活方式體驗等定制化服務的新型職業。河南鄉村文化可利用新職業的發展,將文化融入服務,將文化傳播融入日常生活。第二,充分利用好歷史文化資源,聚焦游客心理需求,打造特色化、定制化文化產品,創新下游產品形式,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產品競爭力。在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非同質化的產業和產品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力。第三,打造一批新型鄉村文化旅游消費業態,引導度假鄉村、非遺文化集市等獨特的文化消費業態匯聚發展,推動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以政策為導向,把握融合發展方向

好的發展離不開政策引導,要推動有條件的鄉村進行政策銜接,牢牢把握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立足農業資源,展現鄉土人情,形成品牌優勢。第一,統籌規劃文化資源,優化空間布局,突破原有地域限制,構建“一區兩帶三山”空間發展布局,形成合力,實施全域旅游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積極發展紅色旅游,打造“紅+綠”的休閑旅游基地,培育一批高質量的美麗鄉村示范村。第二,優化組織建設,持續加強對基層一線的改革賦能,兜實民生保障,加強對基層的思想教育,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區治理體系,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治理體系現代化。

(四)以科技為契機,推動文旅智慧發展

互聯網的普及要求不斷開辟新的市場。新一輪科技革命為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第一,積極打造文旅數字治理平臺,實現數字技術與農村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本土電商服務體系,助推農業轉型,打造鄉村精品網貨,以科技夢助力共富夢。第二,拓展發展空間,宣揚非遺文化,傳播主流文化。2021年河南衛視相繼推出《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節目,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創新文化傳播形式,在推動河南傳統文化迅速“出圈”的同時,也掀起了一波鄉村旅游的“熱潮”。

(五)以人才為動力,推動各方協同發展

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要素。第一,相關部門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優化管理體制,完善服務體系,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人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推動人才回流,進而留住人才、引進人才、用好人才,推動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第二,企業要樹立社會責任感,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積極參與鄉村文旅產業治理,構建新型旅游線路,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第三,社會組織要發揮公益服務職責,推動河南省鄉村文化旅游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全區域統籌、全領域互動、全要素利用、全產業鏈接,構建齊抓共管新格局,促進新時代農業發展現代化。第四,農民要積極參與鄉土文化深挖,始終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時積極參與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共享治理成果。

參考文獻:

[1]喬宇鋒.文旅融合發展路徑及模式研究:以河南省陜州地坑院景區為例[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27-34.

[2]傅才武,程玉梅.文旅融合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機制與政策路徑:一個宏觀框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6):69-77.

[3]何璇.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銜接問題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21(5):155-157.

[4]孫以棟,俞強.長三角地區鄉村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策略[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20(5):36-41,48.

[5]韓榮鵬.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下城鄉文旅融合發展[J].社會科學家,2021(12):70-75.

[6]李眉潔,王興驥.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旅融合發展模式及其路徑優化: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反思[J].貴州社會科學,2022(3):153-159.

[7]楊矞,范周.文旅融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作用機理和實施路徑[J].出版廣角,2021(19):37-40.

[8]李文婷,陳麗琴.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文旅產業發展的思考[J].農業經濟,2022(6):15-17.

[9]龍井然,杜姍姍,張景秋.文旅融合導向下的鄉村振興發展機制與模式[J].經濟地理,2021(7):222-230.

作者簡介:

康書紅,中國計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