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數字化構筑文化消費新發展圖景

2022-11-01 23:51
人文天下 2022年8期
關鍵詞:數字化消費數字

■ 朱 政

中國版權協會公布的《2021 年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顯示,2021 年中國數字文化產業規模已達7841.6 億元,同比增長14.7%。文化數字化拓寬了文化產業的市場空間和消費場景,推動了文化消費升級。2022 年5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到“十四五”時期末,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兑庖姟窂娬{“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為重點任務之一,要發展數字化文化新體驗,促進網絡消費、定制消費等新型文化消費發展,充分利用文化教育設施,搭建數字化文化體驗的線下場景。文化數字化通過集成新型體驗技術,賦能文化產品生產、傳播等過程,推動文化產品持續創新,豐富了文化體驗。文化數字化能夠有效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文化內涵、時尚設計、便捷使用性等特性,滿足人們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新需求。數字技術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不斷拓展新型文化消費場景。

一、文化數字化推動文化企業創新能力提升

文化數字化降低了文化資源數據的獲取難度,大大縮短了從創意到產品的轉化周期,極大提高了文化產業生產效率。豐富的文化資源數據既能提升文化企業創新能力,推動文化新業態快速發展,也能從供給端增加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促進文化市場繁榮發展。例如,傳統文化企業能夠利用文化數據服務平臺,探索其數字化轉型的升級路徑。

(一)提高文化資源匹配效率

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中華文化數據庫、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文化數據服務平臺和文化服務供給體系的不斷完善,為文化資源數據的生產、流通、利用、收集整理等環節奠定了基礎。文化數據服務平臺能夠推進文化資源數據流通的良性發展。隨著文化數字化進程加快,資源數據不斷豐富,為文化資源數據市場提供了充足的產品供給,促使文化企業獲取文化資源數據更加快速、高效。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對于文化資源匹配效率,推動文化產品創新,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開辟新的消費市場。

(二)重構文化產品生產流程

文化數字化可以運用數字技術,賦能文化資源的儲存、生產、傳播等過程,變革文化產品的生產技術與流程。以虛擬數字人為例,目前存在制作成本高、交互不協調、場景結合難等問題,文化數字化則可以重構生產流程,利用豐富的文化資源數據,有效縮短數字人的制作周期,從而降低其制作成本。人工智能可以通過AI 技術學習更多數據,有效提高其擬人化程度及與場景的結合程度。為此,文化數字化促使文化企業重構產品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了文化企業的競爭力。

(三)推動文化企業數字化轉型

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搭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為文化企業獲取文化資源數據提供了新的渠道,使其在產品開發、生產、傳播等方面提高效率,為文化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文化企業可以致力于數據采集、加工、交易、分發、呈現等領域,探索其數字化轉型的升級路徑。為此,文化數字化能夠推動商業模式迭代更新,從生產數字化產品到數字化生產、數字化傳播、數字化管理等變革,實現文化企業數字化轉型。

二、文化數字化更加匹配文化消費的新特征

在數字經濟時代,文化科技融合成為消費升級的新動力。在不斷更新文化消費產品和消費體驗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消費內容和消費理念,促使文化消費呈現出新的特征。文化數字化能夠有效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文化內涵、設計水平、便捷性,滿足當下人們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預期,更好地匹配文化消費的新特征。

(一)生產消費平臺化

平臺集生產、分發、消費于一體,集聚內容生產者和內容消費者,為內容到達用戶端提供了多元路徑,對數字經濟發展起著巨大作用。依托“云網端”等新型基礎設施,互聯網平臺不斷更新著文化生產和消費環境,降低了文化生產、傳播成本,吸引了越來越多平臺用戶成為內容生產者,拓展了產業發展的創意來源。文化數字化延展了文化數據供應鏈,有效激發了內容生產者的創意活力,促使更多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的形成。

(二)消費推送精準化

數字經濟將眾多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連接在一起,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供需的快速匹配,提高了市場效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追求更具有文化內涵、設計時尚、個性突出、便捷智能、情感共鳴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體現出從大眾化消費到個性化消費的趨勢。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人們的消費行為進行數字化分析,使得商家能夠針對不同消費者實施精準化營銷,進行定制化生產,激發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同時,改善或創造與顧客交流和溝通的方式,從而更精準把握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更加追求品質化消費,更加注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個性化、定制化、品質化需求為文化消費升級奠定基礎。

(三)消費體驗場景化

隨著文化與科技的不斷融合,消費場景逐漸走向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構建起文化消費的新圖景。VR、AR、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應用,創造了虛擬現實空間、增強現實空間,拓展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體驗場景。例如,數字藝術展通過光影、聲音、氣味裝置、行為表演等手段,利用光影與互動技術,將空間、時間、聲音、圖像匯聚為一個綜合性感知的場,將展覽內容升級為場景體驗。通過華麗的展示效果和全方位的感官體驗,為觀眾帶來震撼的感官體驗。數字博物館則可以利用互動投影、全息投影、智能中控系統等高新技術,將互動體驗融入展品展示環境中,為參與者帶來沉浸式的感官體驗,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物的歷史故事。

三、文化數字化拓展新型文化消費場景

文化數字化通過5G、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拓展新型文化消費場景。數字技術在文化內容的生產和傳播等方面不斷豐富用戶的文化體驗:在生產方面,用戶原創內容(UGC)已經成為文化生產的重要方式,對信息的積累和傳播起到重要作用;在傳播方面,文化內容的呈現依托于數字電視、智能手機、全息投影等顯示技術,以及數字孿生、場景模擬等數字體驗技術,為用戶提供多維度、多感官的文化內容展示。

(一)數字化互動展覽場景

在文化科技融合的背景下,各類展館、博物館加強了對數字技術的使用,提升了展陳和體驗方式。例如,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在燈光減弱的環境下,使參觀者進入矛盾壓抑的“戰爭世界”,同時利用音頻播放、3D 動影成像、光影疊加等技術手段,讓觀眾仿佛置身戰場中體會情境。再如,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運河上的舟楫”展廳配有一艘20 米長的沙飛船,觀眾可以進入船艙參觀體驗,體驗到在實體大船上航行時輕微暈船的感覺,在娛樂的同時體會博物館所傳達的思想。此外,有的會展主體將線下展會轉移至線上,搭建虛擬場景,推出“云會展”的線上展會方式,提高企業對于市場復蘇的信心。

(二)演出上“云”的演藝場景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國內外演出市場,線下演出無法常態化進行。劇場和院團紛紛借助互聯網,以直播的形式展示演出內容,實現劇目線上演播??茖W技術與表演藝術的結合,推動了云演藝的發展。國家京劇院攜手中國移動咪咕公司打造的《龍鳳呈祥》演播項目以“云大戲,過大年”為主題,創新戲曲“5G+4K+VR”線上演播模式,融入云包廂、云吶喊、云打賞等多種實時交互模式,通過咪咕視頻、咪咕音樂等多個平臺向全球華人同步播出,今年以來,已累計售票71085 張,收入1122757 元。

(三)沉浸式娛樂體驗場景

數字技術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造出新型文化消費場景。以文化創意和數字內容為基礎打造的多感官、全方位沉浸式的新業態層出不窮,逐漸成為引領文化消費升級、轉型的重要“風口”。深圳的“花舞印象 Art by teamLab”是藝術創作團隊teamLab 開發的藝術感官餐廳,在藝術光影下品嘗美食是其最大的賣點,用藝術來提升美食的感染力,帶給消費者的是美食、藝術、科技相互融合的獨特享受,視覺和味覺上都能獲得非凡體驗。通過文化創意與數字技術手段營造臨場感、交互性的文化消費場景,消費者置身其中,能夠親身體會設計者的理念或作品的故事情節,帶來文化消費新體驗。

結語

數字經濟時代,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具有多層次、跨時空的特征。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夠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拓展文化消費場景,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文化數字化要想構筑起文化消費新發展圖景,一是通過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持續創新,培養更多文化消費者;二是通過文化數字化拓展文化消費方式,實現文化消費供需的匹配,更大程度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三是不斷促進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通過技術應用拓展文化消費新場景,給人們帶來更多文化消費新體驗。

猜你喜歡
數字化消費數字
推動內部審計工作數字化的探究
數字化起舞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新青年消費”,你中了幾條
消費輿情
信用消費有多爽?
數字看G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