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我國畫廊業的發展態勢與路徑

2022-11-01 23:51
人文天下 2022年8期
關鍵詞:藝博會畫廊藝術品

■ 靳 浩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各行業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對于藝術產業來說損失尤為嚴重。從整個藝術品市場來看,一級市場受到的沖擊比二級市場更大,畫廊失去了銷售旺季,國內、國際展覽項目與市場推廣被迫推遲或取消,而與畫廊聯系密切的藝博會也是如此,畫廊市場短期內難以恢復原有水平已是業內共識。在疫情的沖擊之下,那些盲目跟風、實力不足、追逐“熱錢”的畫廊紛紛退場。面對此種境況,畫廊業采取哪些策略與行動來應對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畫廊業發展的整體特征

(一)地域性差別較大,總體呈現“南強北弱”

從我國畫廊業的發展情狀和經營模式來看,不同地域的畫廊體量、形態各不相同。例如,全國有近三成的畫廊在北京開辦,并形成了諸多具有影響力的藝術產業園區,是國內畫廊行業發展較早的地區之一。近年來,隨著上海地區藝術博覽會顯現出的崛起態勢,藝博會逐漸成為帶動畫廊產業的重要力量,也吸引多家海外畫廊來此進駐,引領著行業走向國際化、多樣化。香港地區畫廊起步早、發展相對成熟,因具有區域優勢和政策優勢,畫廊業發展一直相對有序。而成都作為全國GDP 排名靠前的省會城市,有著眾多的中小型畫廊,也是近年來畫廊業成長較為迅速的地區之一,展現出濃厚的生活化氣息。

總體而言,我國各地畫廊發展呈現出多樣、復雜的行業生態,這與地理位置、文化底蘊、當地政策以及宏觀經濟等有著直接聯系。值得注意的是,藝術行業有明顯向南方偏移的趨勢,無論是畫廊、藝博會還是美術館、拍賣行等,南方城市所占比重均較大,總體呈現出“南強北弱”的傾向。

(二)經營類型多樣

隨著市場導向,不少國內優質畫廊在不斷調整其經營方向與策略,各畫廊依托自身資源和優勢不斷強化自身形象,形成品牌,總體上呈現出經營類型的多樣性。例如,廣州維他命藝術空間以經營當代藝術為主,坐落于北京798 藝術區的魔金石空間以實驗精神為追求,二者均探索出具有一定標志性的畫廊形象。同樣位于北京798 藝術區的東京畫廊則凸顯自身經營特色,在其一直堅持做日本“物派”藝術(Mono-ha)的基礎上,又推出“新朦朧主義”作為維持自身特殊化身份的經營品類。也有旨在拓展消費級藝術品市場的小微型畫廊,如Hi 小店就是依托《Hi 藝術》雜志而設立的以線上為主的藝術品銷售平臺,其只推薦45 周歲以下藝術家的原創小尺寸作品,價位普遍較低(絕大多數在5 萬元以下);還有一些畫廊努力爭取進入世界頂尖級的藝博會,以此來與國際拓展市場對接等。

(三)中小畫廊為主,大畫廊稀少

還需看到的是,雖然個別畫廊已經找到符合自身特點和定位的形象,但出于多種原因,我國畫廊基礎先天薄弱,使得畫廊業整體呈現出中小畫廊為主、大畫廊稀少的現狀,規模相近的畫廊同質化也很嚴重。此外,由于開設畫廊門檻較低,諸多資金雄厚的企業或個人紛紛跨界開辦畫廊,想從中分一杯羹,這類并無根基的畫廊在此次疫情中所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致使眾多畫廊維持不善而倒閉。還有一些以“美術館”“基金會”的名義來開展自身事務的畫廊,但這樣的改變仍無法讓畫廊兼顧商業和學術的平衡。

二、疫情背景下畫廊業發展的態勢

(一)畫廊與藝術博覽會親緣關系凸顯

藝博會是藝術品一級市場的大賣場,為畫廊提供專業的銷售平臺與尋找新藏家。畫廊能夠參加知名藝博會是其經濟實力和學術水準的象征。2018 年,國內共新興6 家藝博會,可見藝博會爆發式增長與畫廊的爭先加入密切相關。近年來,上海地區藝博會的迅速崛起也為當地吸引了關注的目光和人流,不少國際畫廊也爭先參與進來,與當地藝博會建立“親緣關系”。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已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因為疫情影響,世界范圍內的藝博會相繼取消或推遲舉辦,這對畫廊業態甚至整個藝術市場的影響不容小覷。2020 年3 月,疫情期間,香港巴塞爾打破傳統銷售模式,舉辦線上藝博會,此次線上巴塞爾共展出超過2000 件藝術品,總價值2.7 億美元,并在6 月17 日舉辦了第二屆巴塞爾線上藝博會。2020 年,疫情得到基本遏制后,上海地區如西岸藝術與設計藝博會、ART021 等成為為數不多如期舉辦的全球范圍內“現象級”藝術博覽會,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畫廊與久宅于室的觀展人群熱情參與。在2020 年5 月22 日開幕的第四屆“畫廊周北京”,作為后疫情時期的首個北京藝術活動,共得到22 家畫廊及非營利藝術機構在798 藝術區和線上平臺參與;于2021年舉辦的第五屆“畫廊周北京”,也吸引了共計19.9 萬人次的觀看,被稱為“后疫情時代下的第二次大規模亮相”。

在全球疫情影響下,為畫廊帶來營收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客戶的增長。從以上藝博會的舉辦和銷售情況可以看出,由于疫情期間的諸多不便,壓制了藝術品的消費,而在相關條件允許下所舉辦的藝術活動則激發了國內藏家和藝術品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同時也帶動了國內畫廊市場的內循環。

(二)疫情之下畫廊走向線上

此次疫情造成畫廊運營方式的較大轉變,無論畫廊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應戰,從線下轉向線上是藝術品宣傳與展銷一個較為明顯的變化,這促進了藝術品行業經營、推廣模式的探索和升級。疫情期間,線下藝術展覽、社交等無法開展,線上的交流互動、活動舉辦便成為在特殊時期采取的主要方式。雖然二維、虛擬的線上平臺存在諸多局限性,但不可否認的是,疫情期間畫廊在云端運營已成為這一時期內的重要方式?;ヂ摼W的普遍性和及時性能將信息有針對性地迅速傳達至用戶手中,一方面達到了對畫廊的用戶群的信息傳遞,另一方面也挖掘了一部分潛在藏家。

雖然有些畫廊機構在線上取得了一些銷售業績,但線上銷售在藝術品行業仍然不可預測。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幾個月里,很多畫廊無奈轉戰線上,如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就采用線上形式。但就實際成交情況而言,相對于線下而言,線上交易就顯得“叫好不叫座”。對于此現象,策展人楊維民于2020 年4 月在接受《藝術市場》采訪時說:“藝術品轉到線上展、線上拍還需要做各種工作,如網絡安全問題的保證,如何讓藏家能放心地下單是至關重要的。疫情期間這么做是暫時的,將來也只能作為一個輔助手段。線下展覽也消亡不了,和線上展示相輔相成,線上、線下各對其位、各顯其能?!?/p>

三、后疫情時代畫廊發展的路徑建議

在此次疫情的考驗之下,我國大量的畫廊在這個“戰場”中淘汰。其中原因,當然有不可抗力的外在因素,而更重要的也應看到畫廊內部的原因。在后疫情時代,國內畫廊亟須凝聚市場力量,共同抵御困難,同時也要告別資本游戲的套路,代之以畫廊人誠懇的態度和更為合理的經營模式,堅守自身價值,并以此推動產業的升級換代。筆者認為,在后疫情時代,以下四個路徑或許能為畫廊業注入新的動力。

(一)打造畫廊品牌形象與區隔化發展

畫廊在創辦之初就要明確自身定位,樹立品牌意識。一個好的畫廊不會一味地迎合市場,也不會盲目追逐潮流,而是以畫廊展覽的學術水平和代理藝術家作品的品質來樹立形象、引導市場。目前的國內畫廊,尤其是中小型畫廊缺失成熟的商業機制和市場定位。因此,畫廊在運營之初,就要確定好自身經營特色及發展方向,通過選擇藝術家、舉辦展覽、經營品類等方式,尋找某種適合自己的發展途徑,這有助于新畫廊盡快樹立品牌形象,以尋求客戶資源。另外,打造一個畫廊的品牌必須要樹立長期經營的目標,一個有品質和影響力的畫廊一定具有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對于畫廊來說,藏家群體的培育和維系是個漫長的過程,經營者追求短期回報、快速盈利的投機行為在當下已經行不通,因此,在創建畫廊之前就要做好面對一切困難的準備。

由于民間資本薄弱以及以西方為導向的藝術市場的存在,當代畫廊業形成了中小規模畫廊占主體、大型畫廊較少的產業發展現狀。很多畫廊迫于生計,交易量較少,不能發揮培育新人、挖掘藏家的職能,這也是西方畫廊業所推崇的長期代理制運營模式無法在中國復制的現實原因。而畫廊松散的合作和代銷方式與藝術家合作關系不緊密,造成畫廊經營概念、市場定位不清晰,畫廊不能持續穩定發展,同質化嚴重。因此,上下游畫廊市場間有著重要的連接責任,大中小規模畫廊分層、區隔化發展符合我國畫廊業發展情況與消費者購買需要。良性的藝術品市場是各級畫廊協調聯動發展,而并非在同一層面競爭。例如,小型畫廊資金少、實力薄弱,就要拓展大眾化藝術品消費道路,須結合自身特點去挖掘還未成名的青年藝術家,為他們提供藝術創作的基礎條件和物質保障。因其作品售賣價格親民,更多面對的是藝術品愛好者,這既符合畫廊和藝術家的利益,同時也帶動了大眾的藝術消費。如果畫廊行業沒有大量小畫廊作支撐,那么對于下游畫廊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二)倡導藝術品消費的美育價值

“當人均GDP 達到8000 美元時,藝術品市場會出現繁榮”,這一理論被廣泛認證,我國2020 年人均GDP 已突破1 萬美元大關,居民文化消費支出數額不斷增長,但藝術消費占所有消費支出的比率仍然偏低。藝術品關注度不高、物質消費大于精神消費等特點,與我國民眾一直以來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有密切關系。提倡勤儉反對超前消費,求實、求穩的經濟型和理智型消費等觀念,影響國人的消費行為。

由于藝術品的特殊性和獨一性,致使其自身帶有增值、保值的經濟屬性,由此成為人們用來投資、避免通脹的理想產品和有效手段。須知可用于投資價值的藝術品是稀少的,而更為重要的是,藝術品的審美體驗是藝術產生和欣賞的初衷?;蛟S只有將藝術品置于家庭空間、工作區域、社區以及更廣闊的社會審美場域,才能在不經意間得到美的陶冶,內在的、精神上的培養才能提高人的審美水平和素養。

美育是當代社會不可或缺的。近年來,國家對于美育的工作意見頻頻出臺,如2015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20 年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及近年來的兩會提案中發出建立“美育學”學科的呼聲等,這一系列工作意見的頒布,以及有關“十四五”教育文化發展綱要的出臺,都直面我國建設現代化國家中人的全面發展和素質培養的問題。畫廊業理應主動擔當美育宣傳與推廣的文化義務和責任,利用自身精神文化屬性,推動藝術品消費的美育價值,通過一系列的展銷等藝術活動,在線上、線下激起本地域乃至全國的美育潮流,在提升國民審美素養的同時,也擴展了藝術市場的受眾人群,從而成為助推美育的普及者和傳播者?;蛟S具有廣泛參與度的大眾化藝術消費日趨蓬勃,以及線上業務的不斷拓展,會倒逼行業內做出新的結構調整與轉型,藝術品的廣泛消費會獲得更為普遍的社會美育乃至全民美育的成果。

(三)新技術融入加速藝術行業的轉型

疫情可能是顛覆傳統展銷模式的一種契機。伴隨著畫廊市場線上虛擬化時代的到來,利用VR、AR、AI 等科技創新而進行的線上平臺開發,使觀看藝術品的方式更為便捷。線下無法舉辦展覽宣傳、推廣,線上方式則被充分利用??萍及l展與產銷方式的變化決定了藝術在未來也會朝著電子化、虛擬化的方向發展,線上銷售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了透明的定價,提高了藝術市場交易的真實度和規范性,也降低了畫廊和消費者的溝通成本。需說明的是,線上展覽是作為線下的補充而不是取代現實展示空間出現的。對藝術品的現場觀看和體驗是具有精神性商品的獨特觀賞方式,倘若線上展覽失去其策劃的主題性與學術性支撐,則會淪為圖像資料的數據庫與放映廳。

線上市場需要線下展覽持續為其提供作品的現場解讀與真實觀感,對缺乏能力打造屬于自身的線上平臺的畫廊來說,這可能是導致其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隨著藝術線上化和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實體藝術轉變為“非同質化代幣(NFT)”的虛擬資產的現象也在發生。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支撐下,它們無疑拓展了藝術品的交易方式,讓未來的消費模式具有種種可能??萍嫉膮⑴c推動藝術產業的革新,藝術品行業今后在線上、線下融合的傳播、經營,可能會形成一種新的業態。不可否認的是,藝術行業從線下至線上的升級和轉型道阻且長,需要配套的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支撐才能完成此事業。

(四)建設藝術行業頂層設計的系統性工程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后疫情時代,面對如此龐大的產業經濟體,加強藝術文化領域的頂層設計對藝術產業管理與發展至關重要。藝術產業發展要從決策層對戰略規劃、工作機制和戰略推進方式等進行全局性、根本性的整體設計,從宏觀、系統的角度統籌全局,以求在最高層次上尋找問題的解決之道。

藝術文化產業各領域間的阻隔壓制了我國藝術市場的發展。首先,我國現有藝術產業分屬不同部門管轄,各部門對于藝術企業要求不一。面對此種情況,首先,要梳理內部關系,將經濟、文化、社會等幾個方面結合通盤系統謀劃,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關注社會效益,使之形成一個有效的統一體,各機構職責范圍形成明確合力后依法執行,引導良性市場循環,限制、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為藝術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國家相關責任部門應加強對龍頭文化企業、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和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在信貸、投融資、產權抵押和交易等問題政策上的支持,重視文化產業的策劃、研發、管理、研究等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除此之外,還應給予藝術企業一定自主權,扶植中小微企業生存發展,幫助其擴大規模,培育出具有市場活力與生命力的藝術產業集團。最后,城市宣傳、文化部門應發揮文化社會組織行業管理職能,搭建文化產業展覽、論壇、產權交易等各類交流平臺,重視發展公關策劃、咨詢管理、會展服務等文化產業細分行業,為文化企業發展提供專業服務,傳播企業品牌和城市文化。

我國整體文化事業的發展尤其是藝術產業的繁榮,離不開國家層面的重視與政策支持,上述問題并非是單一部門或某一領域就能得到解決,而是需要在頂層領域的宏觀設計下,打通整個產業內部壁壘,使之互聯互通形成一個系統性體制,給予畫廊行業合理的發展空間和政策支持,為其減重賦能。

結語

疫情背景下,藝術行業受此影響勢必是持久的,全球經濟、文化、社會以及人的心理、行為、思想皆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也許行業內部的變革正由此發生。在后疫情時代,畫廊行業仍需維持生存,尋求自身發展策略,做好長期攻堅的準備和決心,克服內外部壓力,審時度勢,以快時代的“慢功夫”在休養生息與乘風破浪中迎來再啟。

猜你喜歡
藝博會畫廊藝術品
如果垃圾變成藝術品,你還舍得丟棄嗎?
藝博會“圍城”背后的城市戰術
食物也是藝術品
畫廊
畫廊
畫廊
藝術品被盜
第14屆廣州藝博會多措施吸引高端客戶
劉茜陶藝術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