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發布會現場答記者問實錄

2022-11-06 04:24
關鍵詞:工信原材料工業

問:黨的十八大以來,原材料工業發展取得可喜成績,開啟了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請問工信部在推動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工信部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著力優化原材料產業結構和創新生態,聚焦“三強化一突出”,推動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笆濉薄笆濉逼陂g,制定實施14項重點行業發展規劃。近兩年,面向“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時期,形成原材料工業“1115”規劃體系,包括3個綜合、5個行業規劃或指導意見。其中,首次將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四大行業整合起來做一個原材料工業“十四五”規劃,部署了“五化五工程”總體任務。這樣安排,增強了規劃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有利于促進行業耦合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資源配置效率。

二是強化政策支持。2012年至今,累計制定產業政策文件72份,圍繞優化產業布局、新材料創新發展、產能總量控制、減污降碳綠色發展、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等制定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或指導意見。同時,注重分業施策、分類指導,注重發揮部門、央地、政企和上下游協同聯動作用,統籌利用各方面政策資源,不斷優化原材料工業發展環境。

三是強化標準規范。先后立項報批原材料行業標準6000多項,出臺并組織實施新材料標準三年行動計劃,編制“十四五”原材料工業標準體系。強化行業規范管理,累計制修訂鋼鐵、銅、鋁、水泥、稀土等36個行業規范(準入)條件,公告并動態調整企業名單。按照“放管服”改革精神,2019年以后廢止黃磷、氟化氫、銻等19個行業規范(準入)條件,目前保留17個。

四是突出問題導向。針對行業發展階段性突出問題,創新管理方式,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制定產能置換政策,化解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過剩產能。推動城鎮人口密集區?;菲髽I搬遷改造,制定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及認定辦法,引導化工企業“進區入園”;完善新材料創新發展平臺和政策支持體系,加快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持續推進稀土行業綜合整治。

問:黨的十八大以來,原材料工業實現平穩健康有序發展。近期鋼材、銅、鋁、水泥等產品價格震蕩下行,保供穩價取得明顯成效。請問工信部在原材料保供穩價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措施做好保供穩價工作?

答:原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基礎性產業,也是制造業最上游產業。工信部始終把穩生產、保供給擺在突出位置,積極落實促進工業穩增長一攬子政策,強化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努力保持原材料工業穩健運行。

一是強化運行調度和監測預警。建立原材料工業“日周月季年”運行監測體系和19種大宗原材料供需“紅黃藍”預警機制,構建268家原材料“白名單”企業調度和服務體系,確定23家重點聯系企業,加強風險研判和產品供需預警。研究制定重點行業保運轉穩運行方案,指導企業減輕疫情沖擊影響。

二是推動重點行業穩產保供。實施重點化肥企業最低生產計劃,保障春耕、“三夏”等備肥生產任務。全力確保消殺產品、預灌封注射器等抗疫重點物資及關鍵原材料增產保供。建立重點原材料價格部門聯動監測機制,引導碳酸鋰、稀土等重點產品價格回穩。

三是發揮“三個協同”作用,加強產業鏈產需對接。加強行業協同,推進有色金屬冶煉、硫磺企業與化肥企業,打造利益共同體。加強上下游協同,推進氖、氪、氙等稀有氣體企業與電子特氣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支持鋰資源、鋰鹽、電池材料等企業與動力電池企業合作,推動鋼鐵企業和重點行業建立長協機制。加強區域協同,促進20個省份供銷系統與化肥企業對接,解決區域性缺肥難題。圍繞建設全國大市場,協調重點物資暢通。

今年以來,原材料工業呈“V”形發展態勢、低于工業總體水平運行,但產品價格已逐步回歸合理區間。其中,鋼材、銅、鋁、水泥、平板玻璃等大宗原材料價格均在達到去年歷史最高點(銅價為歷史次高)后有所回落。

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為支撐制造強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請問工信部在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做了哪些工作?今后將如何加快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速度?

答:“一代材料,一代裝備”,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領域。工信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履行新材料產業統籌部門職責,協同相關部門,發揮各方作用,補短板、鍛長板、優生態,主要開展了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強頂層謀劃?!笆濉币詠?,聯合有關部門制定促進新材料發展系列指導文件。二是提升保障能力。搭建民機材料等重點領域上下游合作機制,圍繞關鍵基礎材料短板,引導整機牽引、材料產學研一體化協同攻關。三是促進推廣應用。開展重點新材料首批次保險補償,推動190個品種500億元新材料產品進入初期市場。四是完善創新體系。建設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測試評價、資源共享等三類29個平臺。健全新材料統計和標準體系,完善新材料學科建設、強化各類人才培養。

我國新材料產業在創新能力、產業規模、集聚效應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一是產業規模迅速擴大。2012年以來,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在原材料工業占比達15%,形成了全球門類最齊全、規模第一的材料產業體系。二是企業實力不斷壯大。培育形成以材料為特色的單項冠軍企業19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98家。三是關鍵材料實現突破。自主研發的一批新材料有力保障了航空航天、信息通信等重大裝備重大工程。如,復合材料主結構件應用于“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鋁合金厚板等應用于C919大飛機;超純凈、超均勻集成電路材料取得突破;0.015毫米“手撕鋼”實現世界首創。四是集聚效應持續增強。形成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聚集區,新材料領域培育了4個先進制造業集群、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9個創新型產業集群、96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原材料工業作為高載能行業,是如何立足實際穩妥有序開展綠色低碳行動的?未來將采取哪些措施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實現?

答:原材料工業因工藝特點等因素影響,是能耗碳排的大戶,是高耗能也是高載能行業,也是為下游產業輸入能量的行業。據有關機構測算,原材料工業碳排放約占規模以上工業排放總量的2/3以上,約占全社會排放總量一半以上,是節能降碳的主戰場。工信部高度重視綠色低碳發展,注重先立后破、統籌推進,科學制定行動路線,注重在保障高質量有效供給的基礎上,有序推進“雙碳”工作。

一是編制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近期工信部聯合有關部門發布了工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對原材料工業進行了總體部署。同時,我們牽頭制定有色金屬、建材行業碳達峰方案,擬于近期發布實施;配合制定了石化化工、鋼鐵行業碳達峰方案。

二是完善政策標準體系。推動建立重點領域碳達峰標準體系。制定高碳產品和高耗能產業目錄,研究開展分級分類管理。會同四川省編制電爐短流程煉鋼高質量發展引領工程實施方案。建立23家行業典型企業聯系機制,開展“解剖麻雀”碳足跡跟蹤式調查分析。

三是加大低碳技術推廣力度。組織遴選原材料工業“二十大低碳技術”。編制有色金屬行業低碳技術路線圖,發布鼓勵推廣應用技術和產品目錄,積極推動氫冶金、非高爐煉鐵等新工藝新技術推廣應用。

四是實施綠色低碳技改行動。圍繞“對標找差距、技改上水平”,明確標準路徑,推動實施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技改行動。積極發揮化工等行業碳消納、碳固定優勢,探索各行業互聯互通、共生共贏的耦合發展新模式,推動能源資源梯級利用和產業循環發展。推進鋼鐵工業超低排放改造、清潔生產和能效提升。

下一步,工信部將圍繞落實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碳達峰方案,著力在淘汰落后產能、開展節能低碳行動、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潔生產、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支持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支持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先進技術示范試點,加快提升原材料工業綠色發展水平,為如期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貢獻行業力量。

問:當前,原材料工業數字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高于其他行業。請問工信部在推動原材料工業數字轉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來還將采取哪些措施深化成果?

答:推進數字化轉型是實現產業發展高端化、綠色化和安全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企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原材料工業是典型的流程工業,具有原料來源多、工藝流程長、工況環境復雜等特點,數字化轉型要求高,難度大。近年來,原材料工業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探索與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融合發展路徑。我們重點開展了兩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編制“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明確加速產業轉型數字化是“五化五工程”的重點任務之一。印發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工廠(礦山)建設、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和“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等政策文件,組織編制石化、化工、鋼鐵等重點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二是加強示范引領。開展數字礦山、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及智慧化工園區創建。編選建材行業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召開數字化轉型先進企業現場經驗交流會,加快成功經驗、先進模式推廣。指導成立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制造聯盟,構建跨領域共贏生態圈。

總體看,原材料工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走在了前列,2021年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9%,已建成6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數字化車間,7家智慧化工園區,培育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如,寶武集團的“黑燈工廠”,改變了“燈火通明、爐火通紅、熱浪滾滾”的傳統作業景象,車間不開燈全智能生產,實現從“體力煉鋼”向“指尖煉鋼”轉變,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全球“燈塔工廠”。

下一步,我們將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期,推動原材料工業主動融合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著力在加快制造過程智能化、工業互聯網賦能、夯實數字化支撐基礎等三方面下功夫,通過構建服務平臺、完善標準體系、組織試點示范等,加快行業智能化轉型步伐。

問:1.5億噸鋼鐵去產能目標提前完成,1.4億噸“地條鋼”產能全部取締。請問圍繞鋼鐵去產能,工業和信息化部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將如何鞏固去產能成果?

答: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2016年以來,工信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鋼鐵去產能的決策部署,主要開展三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機制,壓實目標責任。2016年,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25個部門和單位建立了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統籌研究政策措施,制定目標任務,壓實責任,按年度推進工作落實。

二是加強督促檢查,狠抓任務落實。2016-2020年,部門聯合按年度組織赴全國有關省區市開展實地督查檢查,強化政策執行,狠抓負面典型,發揮警示作用,鞏固鋼鐵去產能成果。

三是嚴禁新增產能,建立長效機制。制定《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明確產能置換范圍、程序,以及差別化支持政策。發揮產能置換與鋼鐵去產能工作聯動作用,推進市場機制去產能,促進鋼鐵行業裝備更新、工藝優化、布局調整。

通過持續開展鋼鐵去產能、促轉型,鋼鐵行業發展韌性明顯增強,產能利用率基本恢復到合理區間,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2021年我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超3500億元,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國內鋼材市場占有率超過99%,22大類鋼材產品中,有19類鋼材產品自給率達到100%,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當前,我國人均鋼鐵積蓄量剛剛突破8噸,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下一步,工信部將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遠近結合、綜合施策,全面落實《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的3個方面12項具體任務,持續推進產能減量、布局優化、兼并重組、工藝優化;持續抓好綠色低碳、智能制造、質量效益、資源保障;著力促進開放合作、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推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問:近年來,戰略性礦產資源重要性日益凸顯,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圍繞提高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發展和安全保障水平,工信部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措施?

答:戰略性礦產資源是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原料,是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工信部立足全產業鏈統籌推動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發展和安全保障,重點開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和政策支持?!丁笆奈濉痹牧瞎I發展規劃》部署實施戰略資源安全保障工程,明確到2025年,資源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構建穩定開放的資源保障體系,形成一批國內一流的大型重點礦產開發企業。同時,工信部還發布有色金屬行業智能礦山建設指南,提出礦山企業規范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方向。

二是引導合理開發國內資源。引導企業有序開發國內鐵、銅、鋰等緊缺資源和石墨等優勢資源,強化國內資源“壓艙石”作用和基礎保障能力。支持企業科學高效利用礦產資源,發展深加工制品,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積極發揮“城市礦山”作用,充分利用廢鋼、廢銅等再生資源。

三是強化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工信部已有國際合作機制,為企業開發境外資源提供合作交流平臺,支持企業規范有序參與境外資源開發。支持國內機構承擔國際標準化技術組織有關工作,推動我國礦產資源產業標準“走出去”。推動制定再生銅、鋁原料標準,鼓勵優質再生資源進口,進一步拓展資源供給渠道。

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戰略謀劃,堅守發展底線,加快構建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格局。一是建設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基礎數據公共服務平臺,跟蹤分析礦產資源產業技術革新、政策法規、市場需求、商業環境等變化,為企業提供服務。二是強化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推動加快鐵、鋰等礦產資源開發進程,提升集約化開采、精深加工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水平,培育一批上下游一體化領軍企業和產業集群。三是推進智能礦山建設,加強綠色采選冶煉、高端材料制備等短板技術攻關,布局緊缺資源替代技術,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質量與效益。

問:黨的十八大以來,石化化工產業布局不斷優化,石化產業基地、現代煤化工產業基地穩步推進建設,化工園區發展特色更加突出。請問工信部近年來在調整優化石化化工產業布局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又將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鞏固提升?

答:石化化工行業具有產業鏈條長、上下游關聯緊密、原材料產品互供數量大等特點,優化布局、集約發展是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規劃引導,綜合考慮產業基礎、資源供給、環境容量、安全保障等因素,引導石化化工行業科學布局,推動產業基地、化工園區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一是加快產業基地建設。工信部與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修訂版)》《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推進石化(煉油、乙烯、芳烴)、現代煤化工(煤制烯烴、煤制對二甲苯)項目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引導做強做優沿海石化產業基地和西部地區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初步形成煤化工與石化互為補充、西部煤化工集聚區與東部石化基地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有效保障了石化化工基礎產品的生產供給。

二是推動園區化發展。印發石化化工發展規劃、促進化工園區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辦法等,引導石化化工項目有序轉移、進區入園、集聚集群發展,加快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促進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煉化產業集群產能占比達70%以上;山東、江蘇、浙江等東部省區形成了一批上下游產業鏈完善的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園,東北及中西部等老石化基地通過產業升級改造形成了一批產品高端、競爭力強的特色石化產業園區。

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統籌謀劃,引導各地依照“有進有出、擇優而取、產業遞進、結構轉型”原則,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石化產業基地和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智慧化工園區,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先進化工集群、示范基地,構建錯位發展、集約高效、優勢互補、鏈條協同的石化化工產業發展新格局,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問: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開展了“綠色建材下鄉活動”,獲得社會廣泛認可。請問目前進展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實效?工信部將如何進一步發展和推廣綠色建材?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綠色建材產業發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部署,全面推廣綠色低碳建材。發展應用綠色建材,已成為我國建材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建筑綠色低碳的重要支撐、美麗鄉村建設的迫切需要。

十八大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籌部署,工信部和有關部門一道,加快推動綠色建材創新發展,鼓勵在農房改造、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工程建設項目中優先應用,認證綠色建材58個大類產品,形成較為完善的產品體系,培育8個綠色建材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綠色建材已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今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鄉村振興局等六部門共同謀劃啟動了綠色建材下鄉活動,組建了活動推進組,先后批復浙江、山東、天津、四川、福建、湖南、廣東等七個?。ㄊ校┳鳛樵圏c地區,發布了首批產品清單和企業名錄,建立了信息發布平臺和電商平臺,開展了“領軍企業惠民行動”,獲得綠色建材認證的1337家企業2876種產品參與了綠色建材下鄉活動。目前,我們已指導召開浙江、山東、天津站下鄉活動啟動會。

下一步,工信部將按照“部門指導、市場主導、試點先行”的原則,聯合相關部門推動“三個一批”。一是開展一批特色活動。指導試點地區舉辦不同形式的線上線下活動,鼓勵企業創新方式、讓利于民,助推綠色消費,努力增強消費者尤其是農村消費者的參與度和獲得感。加強宣傳引導,樹立綠色消費理念,加快綠色建材推廣應用。二是培育一批優勢企業。優化產業創新生態,努力打造綠色建材高端品牌,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提升高質量供給能力。三是打造一批綠色建造解決方案供應商。促進服務型制造,圍繞推廣應用難點,美麗鄉村建設痛點,形成全產業鏈解決方案,強化典型示范、特色示范。

問:請問工信部是如何推進?;飞a企業搬遷改造工作的?下一步將如何推動大型和特大型企業搬遷任務按期完成?

答:城鎮人口密集區?;飞a企業搬遷改造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有效遏制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石化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部署,工信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應急部等14個部門成立專項工作組,通過建機制、摸底數、優環境、強督促,有序推進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截至目前,列入搬遷改造計劃的1176家?;飞a企業,已完成1139家,完成率97%。其中,列入第一階段任務、應于2020年底完成的1089家企業全部按期完成;列入第二階段任務、須在2025年底前完成的87家大型和特大型企業,50家已完成,37家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通過實施搬遷改造,累計消除40個重大危險源,解決?;飞a企業安全和衛生防護距離不達標問題;累計關閉退出落后合成氨產能184萬噸、甲醇產能124萬噸、尿素產能9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500萬噸。通過實施搬遷改造,部分企業加快退城入園,實現安全統一監管、環境集中治理、上下游協同發展;企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加快向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產品轉型,提升了競爭力。

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專項工作組成員單位,持續推進?;飞a企業搬遷改造,確保2025年全面完成任務。一是穩步推進搬遷改造任務。開展“掛圖作戰”,對照37家企業搬遷改造進度計劃,加強督促指導、及時協調解決問題,督促按節點完成任務。二是妥善防范化解風險隱患。督促各地落實屬地責任,加強異地遷建項目安全風險防控,避免安全風險轉移;壓實企業主體責任,采用安全有效措施,避免次生安全事故和環境污染。三是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組織經驗總結交流,引導采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綠色低碳技術等改造提升,促進企業搬出質量效益,提升競爭力。

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原材料工業取得跨越式發展,基本保障和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和人民群眾消費需求。請問原材料工業在質量提升還面臨哪些問題?未來將如何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答:我國已是名符其實的原材料工業大國,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和產品體系,有效保障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但是對照制造強國建設要求,以及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求,部分原材料產品質量還不夠高,高端新材料和“貨架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不足,品牌意識不強,產品質量穩定性、一致性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工信部將推動出臺《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方案》。方案包括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等三方面9項重點任務和原材料品種培優、原材料品質提升、原材料品牌建設3項重點工程。方案提出,到2025年,高溫合金、高性能特種合金、半導體材料等產品和服務對重點領域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實現更高水平協同發展,質量分級和追溯體系更加完善,建設關鍵基礎材料全生命周期標準體系;培育一批質量過硬、競爭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產品進入全球中高端供應鏈。

工信部將從四個方面推動方案任務落實。一是加強宣傳推廣。遴選一批“三品”工作實施效果好的龍頭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質量標桿企業,推廣典型案例,提升企業知名度。二是推進材料標準體系化建設。制定“十四五”原材料工業標準體系,建立健全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以及消費者關注的標準體系。開展重點行業標準評估,清理整合重復、低效、無效標準,加強質量和品質類標準制修訂。三是支持新材料新產品研發應用。建立完善大宗化、綠色化、高端化的材料體系,推動出臺《加快生物基材料創新發展行動方案》,豐富基于非糧生物質的含碳化學品、聚合物、產品等生物基材料體系。四是推動原材料品牌建設。組織開展原材料工業品牌價值評估,推動產品品牌試點示范,努力打造一批原材料高端品牌。

猜你喜歡
工信原材料工業
水利工程原材料質量檢測控制探討
觀點
工業人
工信部批準625項行業標準涉31個環保標準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肥皂及相關原材料分析
“工業4.0”之思考
工信部:我國將出臺保護個人信息行業標準
工信部批準多項油墨行業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