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傳統瓷器造型的曹縣柳編工藝燈具設計研究

2022-11-06 04:00咼智強謝濱劉雨晶
藝術科技 2022年20期
關鍵詞:柳編傳承發展實用性

咼智強 謝濱 劉雨晶

摘要:為了促進地區手工藝發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鄉村振興,文章運用文獻研究法、市場調查法、實驗法、調查訪問法等,拓展柳編的表現形式和應用方式,將柳編應用到燈具設計中,將金屬工藝和柳編工藝結合,主張手工藝與現代社會的融合發展。文章通過研究發現柳編產業發展的弊端,對此展開分析,提取傳統瓷器特征符號,與柳編工藝相結合,創新性地使用金屬制作產品骨架,運用柳編工藝進行外觀的設計制作;優化改進生產開發方式,充分運用和發揮獨創、美學的設計力量來助力柳編發展。發掘傳統手工藝,可以為地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關鍵詞:柳編;瓷器造型;傳承發展;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TS956;TS935.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20-0-03

曹縣被稱為“中國柳編之都”,柳編傳承歷史悠久,現代柳編產業發展迅速,但是產品的研發速度較慢,品種單一,且仍使用傳統的柳編程序,生產速度慢,大多為小作坊式生產,生產質量參差不齊。文章通過拓展柳編的表現形式和應用方式,將柳編應用到燈具設計中,將金屬工藝和柳編工藝結合,主張手工藝與現代社會的融合發展。

1 曹縣柳編發展現狀及應用描述

曹縣是一個總人口約175萬的大縣,在2020年之前,曹縣連續數十年都是貧困縣。2020年1—8月,曹縣家具制造、醫藥化工、紡織服裝、機電裝備制造、食品加工五大工業主導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2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45.7億元。其中家具生產、木制品出口在曹縣工業總產值中占有重要份額。

現下,曹縣的家具生產為半機械化,依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量的家具和木制品工廠為社會提供了非常多的勞動崗位,維護了社會穩定,也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在木制品中,草柳編制品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力發展曹縣地區特色的草柳編事業是非常有利的。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減少生產時間,以現有的技術條件加強對傳統柳編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搭建新的生產消費系統,強化曹縣本地文化的內生動力,通過設計創新改進扶貧開發方式。

2 研究內容與方法

2.1 研究內容

本燈具設計旨在提取傳統瓷器的外觀弧度曲線,以此為骨架,運用柳編工藝進行外觀的設計制作。加裝燈具后,柳編材質與燈光的混合會散發出自然清新的氣質,透露出一種原生態的氣息。線條簡潔的燈具透過柳編的光線,十分溫柔、溫和、獨具朦朧感。手工藝與現代社會融合發展,在傳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能降低手工藝人的操作難度和產品生產的人力成本,加快生產速度。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研究法

通過查閱前人撰寫的關于柳編的研究論文,研究柳編的歷史沿革和發展,查看新聞、地方志,關注地方草柳編產業的發展狀況。

2.2.2 市場調查法

通過市場調研了解柳編的傳承與發展現狀,可以直觀地了解市場上容易流通售賣的產品,通過暢銷的產品類型,了解消費者的喜好。

2.2.3 實驗法

通過將柳編工藝應用于現代燈具設計中,實驗了解柳條的柔韌性,調整骨架間距、骨架數量、產品尺寸,從而進行可行性研究。

2.2.4 調查訪問

走訪民間的草柳編手工藝人,向他們咨詢草柳編的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項,使設計得到更加確切的反饋,有利于加以改進。

3 曹縣柳編工藝的概況分析

3.1 柳編的特點

曹縣地處魯西南,黃河及其大小支流形成河灘、沖積平原,土壤大多為褐色、黃色等,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柳條的生產[1]。這造就了曹縣地區柳編的形成和發展,曹縣的笆斗劉以生產笆斗、簸箕聞名國內。編織所用的基本材料為柳條和加工后的柳條,大多使用紅皮杞柳、青皮杞柳,將柳條進行剝皮、干燥處理后便可以長久貯存。

在編制的過程中,因為需要使用更加柔韌的柳條,充滿智慧的人民群眾發現了可以對柳條進行再加工,即劈柳,將較粗直徑粗大的柳條分成三根或者四根后,利用固定刀具或者機器,去除柳條的芯部,只保留表皮,剩下的部分纖薄,柔韌性極佳,且表面平滑,當地人將這樣的材料稱為“糜子”(方言),常用來進行收尾或者編織在邊緣用手拿持的地方。

3.2 柳編的藝術美

柳編作為中國地區尤其是以山東地區為代表的傳統手工藝,具有獨一無二的藝術美。其材質清新,原木色給人的感覺比較溫暖。除了色彩是一個方面,編織的技法體現其藝術美是很重要的方面,編織技法是柳編的基礎,其中包括平編、擰編、勒編、編編、絞編等。柳編工藝的核心就是編織,它是將柳條或麻線等材料,通過挑壓和絞編的方式交叉排列來形成柳編制品的過程,比如民間最常見的簸箕,就是使用麻線和柳條混合編織的農用器物,結實耐用,使用壽命可達數十年。

3.3 柳編的藝術價值

柳編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在經濟發展歷程中占據了重要位置[2]。柳編具有多重價值:一是實用價值,柳編產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衣物筐、魚簍、沙發、茶臺、置物籃、寵物框等;二是教育價值,柳編傳承了歷史,柳編器物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編織方法、紋樣圖案具有教育意義;三是審美價值,良好的產品設計與藝術設計相結合,能夠提升人民的審美水平;四是經濟價值,柳編產品暢銷海內外,有助于地區的經濟發展;五是文化價值,柳編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助于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六是環保價值,柳條是天然的制作材料,材料綠色環保,報廢后可降解、無污染;七是地區價值,柳編能帶動人民就業,驅動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地區形成特色產業;八是養身價值,掌握柳編技藝的人,專注于手工藝的提升,凝心聚神,有助于修身養性。

3.4 傳統柳編與現代柳編制作流程的不同

傳統的柳編制作流程一般分為備料、編結、修整三個部分。傳統的制作流程和現代工廠批量化生產的制作流程有很大的不同,在傳統的制作流程中,產品樣式經過數代傳承,構造簡單,單價低,技術含量低,大多為小作坊或者個人家庭生產制作;現代工廠則會細分產品的生產流程,雖然生產制造的流程和步驟變得更復雜,但生產的速度并未降低甚至大大提高,同時也確保了質量的統一。

現代工廠的柳編產品制作流程分為設計、打樣、批量化生產拆分部件、分工部門生產、組裝、上色、包裝等步驟,設計由設計研發部門負責,繪制草圖,運用電腦進行三維建模,渲染出效果圖,之后由打樣的工人師傅進行打樣,制作出1:1的實物,查看實物效果,確認后進行拆開部分分解,交由不同的生產部門生產,組裝成整體,最后進行產品包裝。

4 現存問題分析與未來發展路線展望

4.1 曹縣柳編產業存在的問題

目前,曹縣地區柳編的生產已經步入正軌,形成了地區的生產規則,但仍存在大大小小的問題。近年來柳條原材料價格上漲,由原來的幾毛錢一斤,上漲到2元~6元一斤。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人工成本的增加,導致企業的經濟效益被壓縮[3]。

地區品牌的特色不夠突出,曹縣的大多數工廠都是代工廠,多為貼牌產品,產品的附加值低,代工帶來的經濟效益低。因為產品的經濟效益不高,年輕人不愿意從事此行業,老一輩的手藝人年齡變大或者離世,傳統的柳編工藝品失傳。傳承柳編手工藝的人才變少,產品的創新速度變慢,產品形式單一,產品的工藝價值低,售賣價格低廉。

地區生產力不統一,小作坊生產,村落聚集性生產為多數,大多是承接大廠的訂單或者國外的訂單,自主創新意識不足,從事此行業的大多為文化低下的婦女和老人,缺乏高素質的、受過美術和設計教育的專業人才。

4.2 未來發展路線展望

未來的柳編產品要秉持持續發展的理念,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結合時代特色,設計相應的柳編產品,大力發展曹縣地區特色柳編品牌,鼓勵各企業成立獨立品牌,通過網絡電商、新聞媒體等途徑宣揚曹縣柳編特色,做好產品生產中的品質控制。

積極與地區特色相聯系,比如曹縣地區的麻糖、燒牛肉等產品,可以與柳編相結合,使用定制柳編產品進行包裝,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促進地區經濟流轉,使地區特色充分融合并共同發揚[4]。

柳編產業應積極引進高素質的美術與設計人才,將柳編與藝術設計相結合,制造生產精美的產品。在生產產品的時候要區分消費檔次,既要生產符合大眾消費需求的產品,也要生產符合高檔次人群消費需求的產品。

政府要通過強有力的創業宣傳,吸引年輕人加入柳編產業,壯大柳編行業的支柱力量。年輕人思想活絡,傳統的產業更需要注入新鮮的血液,需要專業的人才進行企業經營,使用專業的品牌管理和營銷策略,助推企業更好地發展。

5 設計實踐過程

5.1 瓷器元素的體現方法

瓷器文化歷史悠久,人們身邊處處可見瓷器產品的身影,比如家庭使用的餐飲器具,如水杯、飯碗、鍋爐等。近些年特種陶瓷更是應用到了汽車、航空航天、醫療衛生等行業[5],陶瓷發展振興的勢頭迅猛,景德鎮、龍泉更是瓷器的代表地區。國外稱陶瓷為China,與我國的國名相同,這說明了我國的陶瓷在國際上的地位之高。

在設計之初,思考如何在燈具中表現瓷器元素,或是瓷器的紋樣、印花,或是瓷器的外觀、曲線,或是瓷器的材質特征,經過辯證思考,決定提取瓷器的外觀輪廓曲線。經過前期的調研分析后,選取四款瓷器作為原型進行提取設計,分別是橄欖瓶、梅瓶、天球瓶、象腿瓶,對器物線條進行提煉設計。橄欖瓶線條一波三折,具有靈動性,宛如一條絲帶;梅瓶線條呈一定弧度,線條流暢,渾然天成,挺拔有力;天球瓶線條起伏變化大,彎折明顯,宛如葫蘆瓢;象腿瓶線條整體變化小,自上而下,逐漸收縮,器型雖大但優雅。

5.2 生產制造方法的創新性

在構思產品打樣、產品批量化生產的時候,應考慮到產品制造流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構思過程中加以解決。要想確保批量化生產,就必須拆分部件生產,將燈具的骨架、編織、燈具組裝這三大模塊進行拆分生產,燈具的骨架要確保安全性,柳編要有簡易上手、編織后美觀大方的特性,燈具組裝要保證便捷性和安全性。

5.3 在現代燈具中的設計構思

設計燈具時,首先要考慮產品的使用安全[6],其次要考慮產品的便捷性和美觀性,最后要考慮燈具的使用場景,是在特定場景下使用還是一般場景中都可以使用。柳條的原木色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因此可以在日常家庭中使用,經過編織的柳條在暖色光源的照射下變得光影迷離,營造出別樣的氣氛。柳條是綠色環保的,也是易燃的,因此要考慮到光源散發的熱量,可以使用LED光源,確保散發的熱量低,不會引發柳條自燃。

柳編工藝可以應用到吊燈設計、臺燈設計、落地燈設計中。不同的燈具由于所處的空間位置不同,給人的直觀感受也有所不同。吊燈應該確保明亮度,在美觀的同時保證較好的照明效果;臺燈則更加注重氛圍的營造,照明效果不是重點;落地燈更加傾向于燈影效果的表現,確保其使用的便捷性[7]。

5.4 設計制作

尋找模型素材,查閱大量的關于瓷器造型的資料和圖片[8],選定瓷器,提取其造型曲線,最后選定了四個瓷器瓶體,分別為象腿瓶、天球瓶、橄欖瓶、梅瓶。通過Rhino三維模型軟件比對建立輪廓曲線,并進行細微調整,考慮到后期的編柳、卡入燈座等工序,需要對整個骨架的構建有一個清楚的思路,通過對尺寸的研究,將環繞的骨架定為12根,起到支撐的作用。

管材成型之后需要進行焊接,焊接之后需要打磨焊接處的焊點行,使用角磨機進行打磨,用清水將焊點處黑色的炭洗凈,用紗布和銼刀打磨骨架表面的毛刺,保持骨架外觀的平滑和整潔。然后上漆,使用啞光白色的自噴漆進行薄噴,在距離骨架10~15cm處,勻速移動,薄噴三到四次,便可以呈現很好的效果。

在編織時需要注意一些事項,由于柳條在濕潤的情況下才會保持柔韌性,所以要選擇不通風、陰涼且最好有點潮濕的地方進行編織,有利于柳條的保濕。編織好的燈具需要進行整體調整,調整糜子之間的間隙,使透光一致,減去多余接頭,使表面看上去整潔美觀。之前在制作骨架的時候在骨架內部焊接了E27雙卡扣燈座的卡口,固定燈座,然后加裝燈源,這樣便制作完成了。

6 結語

隨著我國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行業的日趨規范,以及人民群眾對審美和產品質量的更高要求,人們對更優秀的產品設計的需求更加強烈。(下轉第頁)(上接第頁)運用所學知識和原理,根據問題找出瓶頸,找到突破口,解決問題,了解人民對產品需求的痛點,并加以解決,得到的便是好的設計。

參考文獻:

[1] 崔曉磊.柳編家具設計策略與創新研究[J].林產工業,2020,57(10):31-35.

[2] 王曉華.草柳編工藝助力鄉村文創編制品的研發:以博興縣灣頭村為例[J].文化產業,2020(24):73-74.

[3] 搶抓新機遇對接長三角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20(8):20-22.

[4] 金繼盛,褚勸勸,王仲.基于情感化設計的傳統手工藝創新設計探索:以阜南柳編為例[J].設計,2020,33(15):147-149.

[5] 陳曉為.中國當代柳編工藝的發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0.

[6] 劉美,顧顏婷,申黎明.淺析柳編工藝及其產品的發展現狀與應用[J].設計藝術研究,2019,9(3):16-20.

[7] 范新苗.柳編材料在辦公休閑空間中的設計應用[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9.

[8] 李彥辰,郭晨晨,趙雁.魯南柳編工藝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應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12):70-72.

作者簡介:咼智強(1966—),男,山東高密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工業設計。

謝濱(1999—),男,山東菏澤人,碩士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產品設計。

劉雨晶(1998—),女,山西運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

向:產品設計。

猜你喜歡
柳編傳承發展實用性
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程河柳編 編出農家新生活
淺論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民族聲樂創新教學與賀州瑤族民歌傳承初探
務柳·織柳黃土地上走出的柳編“神話”
非遺柳編展神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