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蔣山村景觀設計石營造探索

2022-11-06 13:13章旭康
藝術科技 2022年20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摘要:石頭是園林景觀重要的造景元素。而在作為景石之外,石頭本身則是帶有記憶的,特別是在人為作用之下,比如用石刻記錄軼事、文章、風俗等信息時,石頭便擁有了人文歷史價值。在國家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大背景下,景觀同質化嚴重,造成千村一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嘗試利用石頭,結合當地民俗營造特殊景觀,作為當地歷史文化的傳承載體,喚醒當地居民的記憶,增強對家鄉的歸屬感,從而滿足人們營造景觀豐富自己精神家園的需求。

關鍵詞:石景藝術;石營造;鄉村改造;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20-0-03

1 石營造的“象外之象”——石的深厚文化內涵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鄉村在脫貧之后面臨新的挑戰——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這對鄉村景觀優化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期望。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推進鄉村現代化的過程中,也伴隨著村莊社區“空心化”“老齡化”的問題,年輕勞動力流失;鄉村改造千篇一律,失去了當地的人文特色,鄉村改造規劃設計與實際收益不匹配等一系列“鄉村病”[1]。如何挖掘并展現鄉土文化,營造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景觀,最大的困難便是尋找能夠體現文化的載體,而石文化為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石頭,從石器時代起,便作為工具陪伴著人類一步步站上生物鏈的頂端,見證了人類發展的壯闊歷史。它不僅建造起滿足人類作為生物的基礎生存需要的庇護所,更是在人類精神世界中壘砌了宏偉的殿堂。

端詳這默默無聞卻又可以千變萬化的韻味深厚之物,中國古人萌生了對它的無限遐想。于是,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天地裂開的縫隙,就以石為補;大鬧天宮的潑猴,也本是東海邊一頑石所化。東漢末年,蔡邕將校定之后的《周易》《儀禮》《春秋》《論語》《尚書》《魯詩》《公羊傳》七種經書刻于石上,又稱《熹平石經》,經歷一段風雨飄搖的歷史后,被挖出時僅剩記載九千余字的石板,但后人依舊能從石片的斑駁之間感受到遒勁的筆力,一賞古人的書法藝術[2]……小小石片,外化萬物,內存哲理,盡是天道。

通過或大或小的一組組山石湖石,配合池水、植物,反映出營造者的心境,這是古人向往自然、熱愛山水的具象表現,是以微小人力試圖展現壯闊河山的偉大之舉,反映出以小觀大的哲思。而園林中的石頭代表著時間,也承載著歷史。意境作為內象之物,需因石頭這一外物得以被世人觸及。園林并不是只要年代久遠便被定為佳品。同樣,當代營造的景觀園林也能讓人回味無窮,但其中所擁有的特質是一樣的——需要承載之物。

在現代景觀重復度高、樣板化嚴重的背景下,我們可以嘗試重新拾起古人道法,將石營造運用于鄉村振興之中,在優化景觀之外,利用石頭作為記憶載體的特殊存在,豐富當地歷史人文的塑造。

2 蔣山村鄉村振興的成果與新問題

蔣山村原名花山村,地處南京最東南部的高淳區,位于蘇皖交界之處。東依群山,西靠固城湖,是真正意義上依山傍水的風水之地(見圖1)。蔣山村內共有何家、吳家、蔣家等7個姓氏自然村,規模較大。蔣山村內含春秋故事、漢代墓葬、唐朝驛站、宋朝祠堂、明清故居,歷史文化渾厚,發掘潛力極大,為石文化的融入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蔣山村目前除傳統農業外,還有養殖螃蟹、花山綠茶等農副產品,村北擬有一處活動俱樂部,早年在村子東北角建有一座蔣山磚瓦廠,其中生產的紅磚帶動了第一批村民脫貧致富,雖然現已停產荒廢,但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

經過2014年前后的規劃設計后,村莊實現現代化,先后榮獲“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示范”“全國文明村”“美麗家園”省級示范點等榮譽稱號。

經過一次改造后的蔣山村主要以東西向為步行游覽軸線,沿街設置商戶,形成商業街,在最中間的何家祠堂,形成一個南北向的開敞公共景觀。改造后的蔣山村在村內景觀空間格局上呈現一個“T”字形

(見圖2)。橫軸線以西邊保賢局及濱湖風光帶、東邊蔣山制磚廠、中部何家祠堂廣場為主要游覽路線;縱軸線以何家祠堂廣場為起點的開敞景觀為主要景觀路線,一直延伸到村里的池塘。其中,橫軸線是整個蔣山村游覽路線的主要部分。

改造后的蔣山村優化了供電、排水等基礎設施,試點拆改了破舊的居民住所,并引入相應的商業業態,實現了鄉村建筑風貌整體整治的巨大突破。初次改造滿足了蔣山村成為現代化鄉村的基本需要,滿足了村民對現代化生活的基本需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從初步脫貧到真正全面致富,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高漲。在這一背景之下,初次改造的蔣山村似乎在傳統文化傳承的設計與發展上略顯乏力,蔣山村豐富的歷史文化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掘,對傳統文化的規劃設計停留在遺址建筑的更新保護上,缺乏對當地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這會使遺址建筑從歷史民俗文化中分化割離開,產生距離感,從而使村民缺乏對這片土地的歸屬感。

相比歷史古建筑而言,當地可供考證記載的民俗文化活動,如宗族祭祀、廟會活動等很少得到宣傳,也缺少宣傳這類活動的媒介,使得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動隨著當地逐漸外流的人口慢慢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3 結合蔣家村本土特色的石營造設計構想

歷史是永不停歇的發展過程,而不單單指某一個被單獨提取出來的片段,我們在追憶過去種種的同時不能忘記當下的發展,要留給后人同樣值得回憶、紀念的歷史[3]。在這種回憶、傳承、創造的循環往復中,需要一個經得起時間打磨的載體,來記載發生的種種。石營造景觀可以將村落的過去、現在、未來展望全部展現出來。蔣山村結合自身“T”字形的歷史建筑景觀布局,利用石頭藝術作為載體,結合不同區域的地理條件,利用不同形態、規模、質感的石頭,打造在空間與時間上都具有連續性、發展性的,能呈現“自然—過去—未來”的石景,能很好地融合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民俗和現代意識,成為當地的標志性景觀和文化名片。

3.1 濱湖景觀帶——突出區域優勢,打造“自然”主題石景

蔣山村擁有依山傍水的自然風光,圍繞固城湖有相當規模的螃蟹養殖產業,但圈池養蟹會由于養殖模式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質的富營養化,受到污染的水滲透流入固城湖,會導致湖水藻類泛濫污染水質。在后續的環境改造過程中,應該盡可能減少人工硬質駁岸的修造,修復還原原生自然駁岸,利用駁岸植物進行自然生態過濾,改善水質與土壤。

在村落整體水系駁岸的改造上,有兩種營造手段,一是根據地形,利用石塊堆疊,營造出高低錯落、重巖疊嶂般的視覺效果,配合荷花、蓮花等植物,打造自然美觀的景致。但這種方式工程量大、耗材眾多,只適用于村落內部面積較小的水體,適用于營造村內景觀池塘,而不適用于綿長的湖岸線。

另一種適合濱湖駁岸改造的方式是維持湖邊自然駁岸的生態樣貌,梳理植被層次關系,種植有利于凈化水體的水生植物,然后在若干重要節點上放置一定規模的疊石造景,或者大型奇石景觀。在石料造型上可以選擇造型奇特,同時有“透、漏”特點的大型奇石,配合點綴些許造型植物,以作點景之用。部分石頭也可以稍許沒入湖中,結合石頭上特殊的紋理,展現石塊在風鑿水雕后形成的崎嶇形態,拉近游人與固城湖氣息相通的親密關系,同時能讓游人感受到時間的存在。

3.2 保賢局、祠堂廣場——突出民俗,打造“歷史記憶”主題石景

村中心的何氏祠堂是蔣家村的歷史文化核心。何家祠堂始建于南宋中期(公園1200年),毀于元代初年。復建于乾隆年間的何氏宗祠為三進,一廳一廂一院,正廳面寬三間,進深8米,高6米??偯娣e約為680平方米,園內空地約1000平方米。于1984年被列為高淳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4]。何氏宗祠于2013年落架大修,延續了這段歷史。

西部的保賢局原名球瑯庵,始建于清光緒十四年。保賢局既是道觀,又是一處民辦慈善機構。局內長期儲備用于湖中搶險救災的救援設備,在歷史上還有收養棄嬰、施棺施藥、濟貧扶困的公益善事。與保賢局相鄰的圣德戲樓,是村民過廟會、唱杜戲、盤龍燈等的公共娛樂場所,但隨著村落人口的減少,這些傳統風俗逐漸沒落。

這兩處歷史建筑都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也承載著豐富、歡快的民俗文化,而石景同樣可以將深厚的歷史與歡快的情緒表現出來。

首先,石料有厚重的質感,在對孝、忠等宗祠文化的體現中,可以在建筑內部選擇放置刻有二十四孝或者宗族祖訓的石碑,以示宗祠文化的肅穆性,體現歷史的厚重感。而在祠堂、保賢局之外的廣場上,由于村民習慣圍坐在廣場中閑聊等,可以迎合人群活動的規律,在廣場鋪面上放置一些展示廟會、唱戲等民俗文化的石刻作品,或者是用于展普的石雕,也可以是更直接表現人物活動的人物雕塑。這些石刻作品不僅能更加生動形象地向游客介紹本地民俗活動,還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醒村民,這些珍貴的人文歷史印跡不能抹去。只有將文化融入人們的生活中,這些傳統才不會被忘卻。

3.3 蔣山磚瓦廠舊廠改造——創造新記憶,打造“未來”主題石景藝術展

如何發揮文旅融合優勢,吸引產業入駐,將城市人口引入農村,是蔣家村后續改造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如果沒有新鮮血液的融入,不僅難以傳承歷史文化,而且一旦沒有新的記憶,歷史傳承便會出現斷層。

蔣山村當地擁有一處頗具風格的制磚廠,該制磚廠帶動了第一批村民脫貧致富,所以其本身也承載了蔣山村村民對其深厚的感情?,F在制磚廠已經荒廢,完全拆除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頗高。將其改造成產業孵化工業園,引入其他產業,不失為帶動本地經濟的良方。蔣山制磚廠內的空間較大,特色鮮明,非常適合改造成類似北京798藝術街區那樣,具有現代化風格的紅磚主題產業園或創意街區。這樣不僅能保留老一輩的磚廠記憶,又能滿足年輕人對高質量生活、辦公條件的向往,還能吸引新企業入駐鄉村,帶動地區產業發展。

將制磚廠舊址改造成工業園區,注入新鮮血液,讓年輕人在這片土地上創造屬于自己的記憶,這樣蔣山村當地鄉土情懷與文化便可以就此延續并獲得新生。改造后的制磚廠可以同步蔣山村前兩處設有石景的節點,利用奇石,布置奇石書畫展。展覽可以偏向傳統,也可以展出本地產的奇石,吸引藝術家前來創作,根據奇石的外像形態聯想作畫,畫出蔣山村本地的鄉村美景,起到推廣作用。同時,可以展出更加吸引年輕人的現代裝置藝術或藝術作品,將現代的科技融入古樸的石景藝術創作中,為石景藝術這一歷史悠久的藝術領域注入新的活力,展現村落欣欣向榮、向未來富強鄉村大步邁進的新面貌。

4 結語

在古人眼中,山川日月便是景,鳥語花香便是色。秦皇漢武,胸存雄心壯志,修建了一座座宏偉的御花園,以表欲將天下疆土盡收囊中之思緒。文人墨客,同樣心系山水,雖然沒有帝王的財力,但他們不惜重金聘請能工巧匠,以巧石作山,以池為江,用小小一方園林,寄托對山河壯麗的無盡遐想。正可謂無石不成園,每一座蘇式園林中石頭堆砌的假山奇景都是園主最為驕傲的地方。石與水是山與川的縮影,融合了古人對山川江河的思緒,以及對陰陽交融之道的深刻理解。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習近平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N/OL].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20-12/29/content_5574955.htm,2020-12-29.

[2] 劉東平.石經先河 漢隸典范:西安碑林藏《熹平石經·周易》殘石[J].書法,2017(8):136-138.

[3] 祝遵凌,李豐旭.商業街區景觀中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以南京老門東為例[J].裝飾,2020(10):124-125.

[4] 徐會.基于空間句法分析的南京傳統村落空間形態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15.

作者簡介:章旭康(1998—),男,江蘇常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