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TI十六型人格和大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

2022-11-07 04:44林婳俁
校園英語·上旬 2022年9期
關鍵詞:性格英語教學

摘 要:本文探討了MBTI人格類型理論與學習風格及其對學生第二語言習得過程的影響,就如何將MBTI十六型人格的信息整合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MBTI十六型人格;性格;第二語言習得;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林婳俁(1992.11-),女,四川人,成都錦城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英語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以跨文化交際、語言知識及其應用為主要內容,以第二語言教學理論為指導,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技能,使其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故研究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非常重要。有關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中,多數學者認為影響學生二語習得的因素是態度和動機。如范迎波指出,當代大學生學習動力普遍不足。也有學者從性格和人格角度來探討二語習得的影響因素。如Wakamoto認為,語言習得和學生的性格和人格特質有關,學生的語言學習與外向/內向維度之間的聯系不可忽視。辜婭秋從理學角度闡述了性格因素等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Crystal等人提出人格特征以及學生學習風格與第二語言使用和熟練度感知之間存在聯系。MBTI人格類型量表在學習風格與教學風格匹配研究中應用廣泛。如Provost等人研究了優秀教師的教學策略,發現優秀教師能夠將其自身風格與學生風格相協調。國內相關研究起步晚于國外,對教學策略改進也有一定貢獻。如馬麗研究了MBTI在促進教學風格匹配方面的作用,王琪利用MBTI研究了日語專業大學生個性類型分布和對應的教學策略。故筆者以學生為中心,通過MBTI人格類型量表了解學生的人格特征,了解其個性化學習風格,以調整自身教學策略,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大學英語學習。

一、MBTI人格類型理論與學習風格

(一)MBTI人格類型理論

伊莎貝爾·邁爾斯(Isabel Myers)和其母親凱瑟琳·布里格思(Kathryn Briggs),在研究了榮格的《心理類型》之后構建了一種用于鑒別不同類型人格的問卷調查表。從包括人類所有行為的四大維度類型發展成了十六種外在狀態模式,即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s)十六型人格:

維度一:外傾(E)和內傾(I)——反映心理能量聚焦的方向。

維度二:實感(S)和直覺(N)——反映獲取信息的偏好。

維度三:思考(T)和情感(F)——反映作出決策的偏好。

維度四:判斷(J)和知覺(P)——反映對待外部世界的態度偏好。

以上四個維度在每個個體會以不同的比重呈現,從而導致不同的表現,每個維度搭配組合為十六種外在狀態模式,構成了十六種MBTI人格類型:ISTJ、ISFJ、INFJ、INTJ、ISTP、ISFP、INFP、INTP、ESTP、ESFP、ENFP、ENTP、ESTJ、ESFJ、ENFJ和ENTJ。

(二)MBTI人格類型和學習風格

1.外傾(E)和內傾(I)人格類型和學習風格。外傾型的人更喜歡在與外部事物交流過程中獲取能量,他們會表現出友善、大方、喜歡群體、喜歡交朋友、喜歡先行動再衡量行動的意義。內傾型的人更趨向于思索和內省的過程。他們一般會深思熟慮、相對保守、喜歡獨立完成事情、往往喜歡三思而后行。外傾型的學生喜歡在受到關注的課堂上習得知識,他們喜歡在課堂上公開分享自己的學習過程。課前分享任務或課中的互動,會使得外傾型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如在大學英語課上,要求外傾型學生們快速設計一個小型產品推銷會并提供給他們所需語言知識,他們會在短時間內達到語言輸出的效果。相比之下,內傾型學生在接到任務后需要安靜和內部處理的空間來思考任務和組織想法,如果讓內傾型學生將同樣的任務當作家庭作業來做,他們也會想出很好的解決方案。

2.實感(S)與直覺(N)人格類型和學習風格。根據MBTI人格類型理論,人們認識世界、處理資訊的方法分為實感型與直覺型。實感型的人更喜歡著眼于當前事物,慣于先使用五感來感受世界,會習慣先收集事實,積累經驗,認清問題之后去解決問題。偶爾也會太著眼于事實而錯過新的可能性。直覺型的人則更喜歡著眼于未來,借助潛意識和預感來理解世界。他們會先看大局,再尋細節,利用想象出的不同靈感和可能性去解決問題,但有時會想象忘記事物發生的可能性。實感型學生更喜歡理解事物,喜歡教師介紹具體的例子、事實和細節,而直覺型學生則更傾向按照感覺來,他們喜歡教師引入現實生活和實際應用。

3.情感(F)與思考(T)人格類型和學習風格。人們下決定時內心掙扎所側重的方向不同,分為情感型及思考型。情感型的人更重視人的感受,他們有自發性欣賞的傾向。思考型的人則更重視事情的邏輯,他們有自發性批判的傾向。情感型學生善于理解他人,會在學習中為他人提供支持和反饋,也希望得到相應的回應。思考型學生擅長歸納推理,并且在回答客觀題目時有較高的正確率。

4.判斷(J)與感知(P)人格類型和學習風格。判斷型的人喜歡井然有序及有組織的事物,并以結構化的方式認識世界。感知型的人則反之,他們通常喜歡開放地面對機會和事物,坦然接受自然的改變以及彈性的生活。判斷型學生喜歡嚴格遵守時間和事物的可預測性,他們在學習中需要甚至喜歡組織和紀律。感知型學生能夠快速適應環境,他們允許適當的靈活性。這類學生也許更加期待課程作業截止日期靈活性。

二、大學英語教師針對不同人格類型和學習風格的學生所采取的應對措施

教學風格與學習風格的匹配是達到師生同頻共振,保證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基本要求。根據前述MBTI人格類型理論與學習風格,下文將針對不同人格類型和學習風格的學生向大學英語教師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和建議:

(一)內向思考型

內向思考型學生(ISTP和INTP)屬于分析型學習者,客觀準確的信息是這個類型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同時他們也喜歡批判性地評價信息,善于解決問題和即興創作。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基礎盡快構建語法知識框架,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拓展學生在框架下的知識延展能力,以過程理解為主,在練習階段利用師生互評、生生互評來激發他們的內在檢查和信息評價能力。大學英語課程在學生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能力的培養上有所注重,例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緊扣學生的學習風格,先教授知識點,繼而布置句式仿寫,之后寫話題作文,再線上評改,最后學生反省潤色。

(二)內向情感型

內向情感型學生(ISFP和INFP)是體驗性學習者。這類學生喜歡靈活多變的學習環境,喜歡通過學習活動來幫助自己思考、記憶、理解知識點,教師需要給這類學生提供和諧的學習環境以分享有趣的個人經驗。同時,教師要給這類學生提供一些不被打擾的思考和學習時間,課堂活動的設計需要偏向有趣、新鮮、非正式、非結構化。如設計一些不需要學生公開表達自己的小游戲,或者是融入一些有趣的加入個性化選擇題,利用線上平臺來統計數據,配以相應的課堂互動加分機制。

(三)內向直覺型

內向直覺型學生(INTJ和INFJ)通常喜歡獨立思考、掌控事物,喜歡鉆研感興趣的事物。教師應該積極了解學生的看法,提供思考的空間和機會。如在閱讀教學中,給予學生適量參考資料,讓他們通過自學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對這類學生不能強行要求他們完成一些程序性作業,例如大量背誦課文篇目、死記硬背知識點或者作文范本等,這樣將會束縛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創造性和好奇心。

(四)內向感覺型

內向直覺型學生(ISTJ和ISFJ)更加樂于記憶事實性知識,如有規律地記憶單詞的發音、詞性、拼寫與應用,或結構性記憶句型及其用法等。善于規劃學習進程,如一段時間要讀完一本書,一段時間要記憶幾十個單詞等。他們能夠將以前和現在學習的知識點相互聯系,舉一反三。教師可以向學生明確提出未來的期許和規劃,同時也要適時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來幫助他們維持學習熱情。

(五)外向思考型

外向思考型學生(ESTP和ENTP)容易接受客觀準確的知識,樂意批判性地討論某個觀點或者現象,享受并完成課堂中的學習任務,還能進行即興創作或演講,能夠從英語課堂獲得很好的體驗感。他們是最受關注,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學生群體。教師應該對這類學生給予嚴格的、連續的課業監督,重點關注他們對細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六)外向情感型

外向情感型學生(ESFP和ENFP)受直覺性特點的影響,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充沛的精力去接受新鮮事物。一旦能夠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他們會變得精力充沛,并且愿意吸引人們的目光。教師可以適當安排演講、競賽、辯論、小組討論等活動,利用這類學生來帶動群體的活躍度。不可忽視的是,這類學生主性格偏活潑,教師要注意管控他們的行為,做到客觀公正、有獎有罰。

(七)外向直覺型

外向直覺型學生(ENTJ和ENFJ)的目的性強,節奏感明確,能夠帶動所有人的情緒,明確分工并指揮群體完成任務、達成目標。這類學生非常適合參與一些演講類活動,如參加英語演講比賽,教師可以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幫助這類學生。

(八)外向感覺型

外向感覺型學生(ESTJ和ESFJ)認為權威、制度和團結是確保成功的三大因素。秩序和規律是他們找到存在感的最高的價值方式,運用聽說讀寫的方式來進行規律化的記憶與學習是這類學生最擅長的。針對這類學生不需要太多復雜的方法,只需要有具體的學習體系(如語法框架)和重復不斷地練習(如反復單詞背誦),就能讓他們學得很好,但對這類學生不宜采用獨創性,或是太自由的教學模式。

三、討論

研究發現,教師利用學生特有的學習風格開展教學比傳統教學更能夠有效地進行知識傳授。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調整教學方法、教學素材、教學過程、教學實踐等方面,能夠促進學生技能的發展,增加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經驗,更重要的是學生有機會在學習過程中自發性創造知識。

本文存在的不足是缺少定量的學生研究,缺少數據的支持,且忽視了學生的人格會因環境、心情、家庭教育、學習經驗、知識難易度和學習環境等因素產生一定的波動。但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主動強化自身的顯性人格,故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收獲比以往更多的成果。

參考文獻:

[1]Wakamoto 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and personality variables: Focusing on extroversion and introversion[J]. IRAL: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2000(1):71-81.

[2]Coker C, Mihai 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Enneagram on Adult ESOL Students[J]. TESOL Journal, 2017(8):432-449.

[3]范迎波.當代大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及激勵機制分析[J].亞太教育,2016(31):243-244.

[4]馬麗.論MBTI在促進教—學風格匹配上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7):111-112.

[5]王琪.日語專業大學生個性類型分布與教學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148-153.

[6]辜婭秋.試論第二語言教學中的心理因素[J].民營科技,2010(12):88.

猜你喜歡
性格英語教學
貓的性格爪知道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冬天的性格
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漫談
風的性格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你的性格像《哆啦A夢》中的誰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