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時代漢字字體設計視覺表現形式演進研究

2022-11-08 01:19施雯
設計 2022年19期
關鍵詞:字體設計數字時代平面設計

施雯

關鍵詞:數字時代 漢字 字體設計 視覺表現形式 平面設計

一、數字時代下的漢字字體設計

字體設計是一個歷史深遠、設計原則縝密的平面設計門類,并且具有規范的書寫和應用規則。在字體設計的發展下,漢字也從象形文字轉化為識別性文字,字體設計師們開始追求更多樣的視覺表達,使漢字的識別性和傳播性大大提高。

人類文明的首次大躍進是文字發明,其次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第三次是電腦信息技術的發明,[1]也就是數字時代的到來的原因。數字時代是數字信息儲存、處理和交流的時代,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尼古拉·尼葛洛龐帝曾把信息時代稱為“比特時代”。而“二進制數字時代”是互聯網給數字時代下的確切的定義。[2]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數學家、信息論的創始人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Claude ElwoodShannon )證明了采樣定理[3],采樣定理促進了數字化時代的飛速發展,隨即數字化浪潮席卷世界。

20世紀90年代,中國迎來自己的信息時代,與世界共織信息網。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網絡走進了中國人的生活。隨著第一波網絡浪潮的席卷,網絡人的形象開始出現,“網民”(Netizen)的概念也應運而生。[4]在互聯網和計算機的發展之下,中國漢字的設計途徑也由手寫描摹變至電腦制圖,漢字的字體從繁體文字簡化為規范識別性強的印刷體,漢字的載體從紙質書籍媒介發展至電子屏幕媒介。漢字字體的字形也得到漢字字形設計也得到從二維到三維、從靜態到動態、從綜合到現代的變革。

數字化時代的漢字字體設計具有多元化、多變性的特征。數字化革命促使漢字字體與西文字體進行融合,漢字的民族性和國際性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漢字字體設計在面臨數字時代主動而又被動的境況下,需要做出合適的應變方式,進行多變性創新。對于漢字字體設計工具、字體字形、設計載體都具有多種形式的創新和實踐。

二、漢字字體設計視覺表現形式

數字時代漢字字體設計視覺表現形式即漢字字體在數字時代下以多種不同的方式進行視覺傳達,圍繞著特定受眾對特定信息的視覺呈現,觀者可閱讀的可視信息構成了設計中包含的字體信息。[5]漢字字體設計的視覺表現形式分為漢字的視覺效果和呈現形式。漢字視覺效果指的是漢字的字型表現、排版表現、維度表現等。字型表現即字體設計師對漢字的基本型上的處理,用特殊的數字設計軟件對漢字進行規范化的改造和創新;排版表現即漢字設計中漢字排列的有序性和藝術性表現。漢字呈現形式則指漢字在各種不同媒體上的呈現方式,指的是漢字設計在視覺表現上所依附載體具有多維度性,使其表現形式也相對抽象。普通呈現形式載體有紙質媒介如書籍、印刷品。因數字媒體得到發展促使電腦、電視、手機屏幕、VR、AR、MR等虛擬熒幕成為了漢字字體設計視覺表現的呈現形式載體。

漢字具備的表達優勢和圖形魅力早已引起設計界的共鳴與關注。在數字時代的國際交流中,需要將漢字中 “本土化”“地域性”文字使用數字化工具重新進行圖形化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強化象形文字的概念,突出更多偏向圖形符號的表現,[6]并且呈現在手機屏幕、電視、電腦上達到視覺表現和傳播的效果。使中國漢字成為一種更國際化、更具有識別性的一種視覺表現符號。

三、數字時代漢字字體設計視覺表現形式的演變

(一)從“簡單形表現形式”到“復雜形表現形式”

在數字時代來臨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間,字體設計師們在表現字體時都使用素材拼貼,手工排印的方式,時間成本較高 ,使漢字字體設計視覺表現缺乏準確性和規范性。數字化革命初期,自1982年起以Adobe系統公司(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的成立為例,計算機技術在設計領域得到一定的應用。隨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PS軟件(Adobe Photoshop)以及AI軟件(Adobe illustrator)等商業設計軟件面世并引入中國,藝術設計也出現了新的設計工具和設計方法。即依托計算機核心處理技術,運用數字處理技術創作平臺轉化藝術家自己的靈感和創作理念。[7]漢字設計也是藝術設計的一個門類,在設計工具的發展下,一個漢字可以在其筆畫不具有過多改變并具有強辨識度的前提下,通過電腦進行從簡單幾何形到復雜隨機形的演變。字體的顏色也被賦予多種變化例如漸變色、透明色。同時電腦制作排版相比手工排印更加規范和嚴謹,讓字體的視覺表現更符合人們的視覺思維,也避免了人力精力的過多消耗。因數字媒體成了民眾獲得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導致了基于數字媒體展開的視覺傳達設計所帶來的視覺效果也逐漸呈現出表現形式的大眾化和表現技巧的大眾化。[8]這種在字型表現層面上的從“簡單形表現形式”到“復雜形表現形式”的蛻變也引起了一些設計界的難題。

由于個人電腦以及設計軟件的高速開發和廣泛運用,字體設計趨于簡易化,非專業字體設計師人群使用高級設計軟件也可以設計出具有設計感的字體。中國香港設計師李永銓提出觀點認為在電腦時代,漢字設計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過于依賴電腦軟件。許多設計師,尤其是青年設計師,似乎離開電腦就無法進行漢字設計了。[1]有的設計師急功近利,追求一種復雜美觀的視覺表現形式,設計內容沒有內涵,暴露其基本功不扎實的缺點。數字化技術的推廣使得只要具備一定計算機使用技術的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進行字體設計,并且更重視字型上復雜隨意的變換設計,字體設計的門檻逐漸降低。[9]門檻降低意味著這種科技的進步雖然增加了造字人群的基數,但是不強調設計師的基本功能力。所以漢字字體數字化工具的發展是漢字設計具有的優勢也同時是劣勢,是漢字字體設計所存在的問題之一。

所以現今設計界更重視創意和技術相結合的漢字設計作品。如全球化的賽事東京TDC(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HiiiTypography字體設計大賽、中國方正字體大賽都更注重選手的創新意識,注重漢字設計視覺表現形式的特殊性。大賽目的在于將源遠流長的漢字文化與現代設計相融合,來推進中文字體的創新。[10]以此鼓勵漢字體設計者在高度利用數字化設計工具的同時,重拾對于漢字設計的初心,加快漢字字體開發的進程。故漢字字體設計師在“簡單表現形式”到“復雜表現形式”的演進情況下,需要重視漢字字體筆畫的平衡性和字體的結構,從字體本身出發,而不是機械化地將簡單的筆畫重組為復雜的字形。這是數字時代漢字字體設計在演進下對漢字設計師提出的新要求。

(二)從“隨機性表現形式”到“規范化表現形式”

在漢字字體設計工具的發展下,催使漢字字形得到更深度的數字化。漢字字體設計師處于數字化時代為了更明確地傳遞信息,應更加重視信息和觀眾在整個視覺環境中的互動。[11]數字化時代前期,很多學者指出,“電腦字體的設計極少是為網絡設計的”。例如作為印刷字體的宋體字,它印刷在紙質媒體上清晰成文,段段分明。但是顯示在手機頻幕上就不夠清楚,放大觀看也使排版失去了意義。漢字比起西方文字具有筆畫繁多、字庫龐大的特點。所以在電腦電視液晶屏幕以及手機電子屏幕的顯示要求下,漢字字體的字形需要得到一定的簡化,來適應電子媒介相對紙質媒介來說更加機械化的屏幕。

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漢字形體就是具有特殊性的書法體,數字化時代要求對其進行規范化處理以適應多種現代媒體的發展。印刷體和數字化漢字具有有限的藝術性,在漢字設計中需要考慮書法之美。[1]而書法字具有的“偶發性”“原生態”的部分通過電腦軟件描繪出來需要設計師進行斟酌和考量后進行再設計,從而使其適應電子屏幕,再現書法獨有的寫意效果。[9]書法字體數字化的隨機性與規范性需要達到統一,同時更要重視漢字字體在現代發展的進程中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同時,在數字化時代的要求下,復雜的繁體漢字需要進行簡化為簡單易懂的簡體漢字。而焦振濤教授提出完全相反的觀點,他認為因為電腦的出現和使用使漢字的呈現更加方便快捷,漢字從手寫變為輸入,沒必要簡化漢字,可以繼續發揚漢字復雜化的特征。[1]所以他認為漢字數字化是利于漢字設計的發展的。王玨在《數字化境域中漢字符碼的再設計》對于重建數字符碼的討論中提到漢字幾千年的發展是一種沉淀,依然保留具有“六書”特征的方塊中國字,具體字體設計發展的再創造不是一種拋棄,而是揚棄。[1]學者對于是否簡化繁體漢字沒有給出明確的觀點,但是還是可以得出一個顯著的結論,在數字化時代下漢字的規范化是必不可少的,學者認為這種簡化并不是對于傳統文字的拋棄,而是對于傳統文字的一種傳承和更新。

所以在漢字設計字形的數字化境況下,學者們對于漢字簡化提出了新的質疑和探究。漢字數字化要求字體設計不僅僅考慮到漢字要具有可讀性,更要從媒介、距離以及環境三個方面來研究其應用的狀態。[9]例如你分別從紙質報紙和從手機屏幕上觀看同一篇新聞,報紙和手機的字體排列范圍大小以及你的雙眼與報紙和手機的距離都需要被考慮進設計范圍內,需要總結出一套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規律,才能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在漢字字體適應數字媒體并且達到良好的視覺傳達效果的前提下,減少對字體基本形態的改變,保留字體中國書法的韻味和文化,才是數字化時代下需要的漢字字體設計。漢字字體設計視覺表現形式也從“隨機性”轉化為“規范化”,以便在數字時代的發展之下得以更好的文化傳播,將漢字傳播至不同地域和不同國家,產生高效的“文化盈余”效應。

(三)從“二維表現形式”到“多維表現形式”

互聯網有效整合傳統媒體與各類新興媒體,打破意識形態壁壘,減少文化折扣,多平臺、全方位的傳播賦予發展中國家平等傳播權利,推動弱國文化輸出。[12]數字時代使各種媒體更新換代。我們熟知的報紙、書籍、雜志、海報、宣傳單、手冊等紙質傳統媒體稱為第一傳媒。第二傳媒即是以聽覺為主要接收方式的廣播、收音機、電臺、留聲機等呈現形式。第三傳媒為電視和高清電視。第四傳媒則為數字電視、數字電影、網絡、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等數字新媒體。同時被定義為第五傳媒的新媒體是我們現在常用不離手的手機、ipad、電子閱讀器等具備移動,便攜式特征的呈現工具。[13]作為新興傳媒的第六傳媒的出現徹底打破了視覺維度的局限性,一些虛擬熒幕的發明使設計成果有了更豐富的呈現方式和呈現效果。

在數字時代各種新興傳媒的迅速發展下,漢字設計視覺表現形式呈現從“二維表現形式”到“多維表現形式”的變化。維度的概念來自幾何學,在幾何學里,一維的元素是線、二維則是長寬組成的面、三維體現立體空間,四維是時間感受,五維反映超現實感受。六維、七維蘊含歷史文化氣息。所以多維,不僅僅包含的是物理學的意義,它是世界萬物綜合沉淀的結果。[11]

隨著當代設計軟件的創新,設計師們開始追求多種設計效果以達到更好的視覺傳達。首先漢字設計師們就在二維平面上追求三維效果,使字體的立體表現躍于紙上。日本中青代具有代表性的設計師高橋善丸(Yoshimaru Takahashi)擅長用三維空間來表達二維平面,在他的文字海報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于簡單的漢字進行了特殊的濾鏡效果處理,對于漢字“花”和“ 馬”都采用了陰影變形的設計手法。猶如黑墨又形似枯木的效果紋理,不僅使文字的形象更加立體,更給作品添加了一絲禪意。(如圖1、2)

勝井三雄是日本平面設計數字化第一人,是應用計算機處理系統進行平面設計的日本平面設計師先行者之一。勝井三雄對漢字“雨水”進行了多色并且多角度的疊加處理,兩個漢字因為重影給人以立體的視錯覺。漢字在二維平面上呈現三維的視覺效果提升了漢字的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作為海報的用途更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一度成為當時的設計風潮。(如圖3)

漢字設計在數字時代的推動下也從二維視覺表現形式向三維視覺表現形式轉化,設計師不再是簡單地在二維平面上利用數字軟件創造出立體效果,而是直接在三維的維度中設計漢字。一些設計師將漢字設計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展現給觀眾,藝術家王麗華的裝置作品《穿越時空的對話》就將中國漢字以剪紙的效果密密麻麻吊墜在展覽大廳的頂端,一共三萬兩千六百個漢字使用魚線串連起來,外圍可見的漢字正是李白的《靜夜思》詩句的草書。為了表現出各個時間段的月光顏色,裝置藝術制作了自上而下從橘色到黃色的暖色漸變。同時也呼應了《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保ㄈ鐖D4)

藝術家茅昊楠的交互作品《起源》也是對漢字的全新詮釋。作者表示他受啟發于倉頡造字,從而創作出漢字在色彩斑斕的屏幕中飄落而下的場景。屏幕中文字背后是春夏秋冬的季節背景,來代表四季變遷和歲月變化,漢字的誕生和發展是延綿不斷的。整個裝置作品充滿了夢幻和想象,千變萬化的光影將充滿奧秘的漢字以多種形態展示在觀眾面前。對于古文字的探索和特殊呈現不僅在三維的空間有所表現,更是在文化輸出傳承的氛圍上更進一步,這就是漢字設計師利用六維、七維來展現歷史文化氣息。(如圖5)

漢字設計在數字時代環境的推動下,發展到現代,漢字的立體表達也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僅僅在平面二維領域,也在公共藝術或者建筑等三維領域得到極大的發展。它的演變形式也是從真實立體到平面立體再到抽象立體的發展過程。[14]漢字設計視覺表現形式在維度上的推進也促進設計師對于漢字有了更加深層次的了解和參透,漢字設計師需要從漢字背后的歷史和故事出發,重新審視漢字的自我韻味和魅力。使用多維度的設計方法來展現中國漢字源遠流長的意義。在漢字設計師和設計界的共同推進下,漢字設計視覺表現形式也實現了“二維表現形式”到“多維表現形式”的數字革命。

結語

在數字革命的不斷影響下,漢字設計的視覺表現形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豐富和發展,呈現出多元化、多極化、多維化的特點。漢字設計的視覺表現形式從簡單到復雜,從隨機到規范,從二維到多維的演進,無一不是在科技的推動下進行的。這個時代的科技數字化帶給設計界太直接的沖擊,而在數字化浪潮下,機遇和挑戰接踵而來。漢字設計的視覺表現形式不僅僅影響著漢字的設計方法和設計規律,更影響漢字對內傳承以及對外文化輸出的視覺傳達效應。對于數字時代漢字發展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漢字設計師解決在數字時代背景下漢字設計難點和設計問題。并且給予漢字設計師更多樣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法,有助于中國漢字的延續設計和創新性設計。在數字時代環境的醞釀下,漢字設計的視覺表現形式有更大的研究價值和發展空間。

猜你喜歡
字體設計數字時代平面設計
字體設計在平面設計中的重要性探析
高校字體設計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探索
數字時代下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轉型
數字時代室內設計中繪畫作品的運用
淺談字體設計在商業運用中的創新與表達
平面視覺語言中的藝術創作和形式表達
行走在本土與全球化之間
檔案數字化管理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