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高校第二課堂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

2022-11-09 00:06劉亞
大學 2022年7期
關鍵詞:第二課堂大學生能力

劉亞

(齊魯工業大學 生物工程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第一課堂教學任務為傳授大學生理論知識,第二課堂教學任務為引導大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聯系,是組織大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關鍵場所,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在課程體系建設中應統籌協調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確保兩者能夠有效銜接,為第二課堂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夯實基礎。高校應積極研究依托第二課堂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路徑,最大化發揮第二課堂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

一、第二課堂概述

(一)第二課堂的內涵

第一課堂是第二課堂產生的基礎,國內外對第二課堂的觀點可概括為以下兩種:其一,第二課課堂包含大學生參加的所有課外活動;其二,第二課堂指實踐教育,不僅包括課堂實踐教學活動,還包括各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即以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所有實踐活動。以上兩種觀點均說明第二課堂主要為實踐活動,只是第二課堂包含的實踐活動范圍有一定差別。

(二)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關系

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既相互輔助,又相互成就,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當前,高校第一課堂主要開展方式為課堂教學,通過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掌握書本理論知識,是培養學生基礎專業知識的主要渠道;僅依靠第一課堂無法切實提升大學生專業素養,還需組織大學生開展專業實踐活動,提升其專業技能操作水平,因此,高校應適時開展第二課堂。第二課堂包括多樣化實踐活動,可充分凸顯大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喚醒大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內驅力的有效手段,可有效強化大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第一課堂是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主要渠道,第二課堂則更注重培養學生實操技能,將兩者結合是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有效方式,可切實強化學生綜合能力。

二、第二課堂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的優勢體現

(一)更具實踐性

第二課堂主要是大學生參加的各項實踐活動,是將實踐活動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全過程中的有效手段,是第一課堂的延伸,為大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提供了重要平臺,具有較強實踐性,承擔著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綜合素養的重任,是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更具靈活性

第一課堂主要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因此,開展方式通常為課堂教學。第二課堂可通過多種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具有靈活多樣的特點,同時為教師根據大學生個性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教學活動創設了有利條件,是幫助大學生深入理解理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的有效手段。第二課堂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應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價值,在喚醒大學生積極性與創造性的同時切實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

(三)不可或缺性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推動高校優化發展的有效手段,并且,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使大學生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要求的關鍵。強化大學生實踐能力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環節,但第一課堂僅能夠培養學生知識素養,無法滿足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要求;第二課堂具有較強實踐性,與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要求相契合,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來說具有不可或缺性。

三、高校第二課堂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

(一)彌補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局限性

當前,大部分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工作處于初步階段,受師資力量不足、教學內容設計單一等因素的限制,創新創業教育主要以傳授大學生理論知識為主,僅能夠幫助大學生了解創新創業基本概念與方法,無法切實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并且,部分專業教學任務較重,高校通常將專業課程作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載體,以第一課堂為主要渠道的創新創業教育表現出明顯不足。第二課堂可有效打破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時空限制。第二課堂內容豐富多樣,能夠在銜接第一課堂的基礎上幫助大學生鞏固創新創業理論知識,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與實踐能力,是彌補高校傳統創新創業教育局限性與不足的有效手段。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

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為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高校第一課堂主要將與創新創業有關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大學生,幫助大學生深入理解創新創業內涵。第二課堂可為大學生提供進行思想碰撞的平臺,使大學生在理論知識輸出中強化自身實踐能力,提高自身創新創業水平,切實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造性思維。第二課堂可幫助大學生認識到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在自身發展中的重要性,推動大學生主動提高自身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筑牢根基。

(三)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

第二課堂要求教師立足大學生個性特點制定實踐活動計劃,并通過營造良好教學情境培養大學生探究學習能力,通過科技創新競賽、綜合性實踐活動與創新創業大賽推動大學生主動進行創新與創造,多維度培養大學生探究思維與創新實踐能力,全面提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掌握創新技能與創業能力,為大學生日后進行創新創業夯實基礎。第二課堂是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路徑,為高校明晰各部門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職能提供了有力指導,為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提供了外部保障。

(四)充分發揮社會實踐活動優勢

大部分高校通常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第二課堂,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如,志愿者服務、“三下鄉”暑期實踐等,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意識與社會服務意識,全面培養大學生創新創造能力與職業精神。構建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使其與第一課堂的理論知識傳授相互輔助、相互成就,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知識素養的同時與地方強化合作,將多樣化社會實踐活動發展為提升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將社會實踐活動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使大學生切實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可切實提高社會實踐活動質量,充分發揮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價值,使社會實踐活動切實成為幫助大學生鞏固自身理論知識、制定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將其作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根基。

四、強化第二課堂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積極作用的路徑

(一)普及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其一,高校應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與理念,幫助在校教職工深入了解創新創業教育,為其全面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夯實基礎。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需在人才培養各階段開展相關工作,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展相關教育活動。高校應幫助教師認識到自身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肩負的重要責任,提高高校領導與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推動其轉變人才培養觀念,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工作注入新的因子與活力。

其二,高校應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對其的尊重與認可度,為高校開展相關教育活動營造優質氛圍。首先,高校應強化輿論引導,依托校報、校園廣播、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宣傳創新創業最新動態、支持政策或本校畢業生成功創業的案例,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信心。其次,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社團,并不定期開展社團活動,多維度喚醒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依托社團活動推動大學生將創新創業要求轉化為自身努力的目標,在增強社團活力的同時使大學生自覺提升自身創新創業能力。最后,高校應定期組織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研討活動,為大學生搭建與其他大學生溝通交流的平臺,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工作。

其三,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考核機制,構建能夠推動教師與學生踴躍參與到相關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激勵體系。高校應細化教師績效考核工作,將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表現納入教師工作考核中,倒逼教師提高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高校還應立足推動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層面制定教育計劃,改革學分,對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表現優異的大學生進行學分獎勵,并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

(二)深化第二課堂深度

高校應根據專業特點開展多樣化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活動,如競賽活動、專題講座、社會實踐活動等,深化第二課堂深度。

其一,開展競賽活動。高校應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融入第二課堂,舉辦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同時,高校應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嚴格審核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嚴格把關競賽活動策劃方案,確保創新創業競賽能夠切實發揮育人價值,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在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同時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營造優質校園氛圍。除此之外,教師可選拔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帶領其參加各專業競賽與各級創新創業活動,如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等,在各類實踐比賽中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其二,開展專題講座。高校應邀請知名專家學者、校外創業導師與成功創新創業的校友圍繞專業知識、創新創業、職業規劃等方面開展專題講座,為大學生解答疑惑,并為大學生提供了解最新學術知識、創新創業理念與創新創業動態的平臺,同時依托成功創業者的親身經歷啟發學生,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學習與實踐。除此之外,高校應組織校內學生工作者定期開展創新創業培訓活動,提高高校學生工作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營造優質氛圍。在各類競賽活動結束后,高校應組織參加競賽活動的教師與大學生開展交流活動,由其自由分享參加創新創業競賽的心得與體會,在交流中豐富大學生創新創業經驗。高??裳埑晒Ρ拘3晒撔聞摌I的畢業生參加交流活動,充分發揮其榜樣示范作用,推動大學生破除傳統就業觀念,并引導大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理念。

其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教師不僅應定期組織大學生參加公益性活動,擔任志愿者,還應鼓勵大學生在寒假、暑假等課余時間圍繞專業問題或社會熱點話題開展調研活動,并進行實地考察,開闊大學生眼界,拓寬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高校應深化校企合作,定期帶領大學生到合作企業參觀學習,深入生產一線,了解產品設計、產品開發、產品生產、市場營銷等環節,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使創新與實踐并重。

(三)構建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活動評價體系

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活動評價體系是推動活動課程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推手,更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手段。第二課堂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具有即時性與延時性等作用,僅通過評價第二課堂取得的現實成果無法全面、客觀掌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效果,因此,高校應構建有利于第二課堂長期建設的評價體系。其一,在評價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目標時不應過度關注參加實踐活動的學生中有多少大學生成功創新創業,也不應一味關注大學生獲獎人數與參加創業培訓活動的人數,而應注重評價第二課堂有沒有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并且圍繞具體項目組織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為大學生提供試錯機會。其二,在評價第二課堂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內容時,高校應考察第二課堂是否根據專業特點、各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地區類型細化第二課堂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內容,是否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以及大學生是否在活動中獲得創新創業經驗與體驗。其三,在第二課堂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組織實施方面,高校應評價第二課堂物質保障、制度建設與總體規劃是否到位,并評價教師在實踐活動開發、組織、指導等工作中的表現情況,確保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活動能夠立足大學生參與、體驗與發展等方面開展。其四,在評價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開展效果時,高校應考察校園內是否形成了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大學生是否切實參與到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教師是否面向有創新創業規劃的大學生開展針對性教育活動。其五,評價主體應多元化,不僅應將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納為評價主體,還應積極推動學校領導、相關部門、專業教師與學生參與到評價中,確保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活動評價工作始終圍繞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開展。學生評價可進一步明確第二課堂改革方向,確保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始終以學生為中心。

五、結語

第二課堂是實現教與學良性互動的有效手段,并且其開展方式靈活多樣,為大學生拓寬了學習空間。第二課堂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高校應深入研究第二課堂與深化第二課堂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積極作用的策略,充分發揮第二課堂育人價值,在傳授大學生與創新創業有關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大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猜你喜歡
第二課堂大學生能力
“第二課堂”課程化建設路徑探究
第十六屆大學生年度人物
01—02合刊
大學生就業趨勢
高職院校第二課堂學分認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你的溝通能力很好嗎?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成長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