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開展高職教育研究現狀分析

2022-11-09 08:35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數量期刊文獻

姚 芬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0 引言

高職教育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是引領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主體力量,對中國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2019 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 條”)和《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 “雙高計劃”)的公布實施,為新時代高職教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近年來,在對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系建構這一重要學術議題和實踐命題進行廣泛而深入探討的背景下, 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它在職業教育“類型教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顯, 中國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構建也逐漸開始成為學術界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話題。 本文基于中國知網數據庫,采用文獻計量學分析法和對比分析研究法, 梳理分析我國高職教育研究現狀, 重點關注高職院校在我國高職教育研究、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構建方面的作用,以期為進一步研究高職院校助力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構建策略提供參考。

1 開展高職院校高職教育研究現狀分析的重要意義

1.1 高職院校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引領作用的現實要求

高職教育是我國首創的職業教育類型。 伴隨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中國高職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術技能人才,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中國高職教育對高等教育快速邁向大眾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吨袊殬I教育發展白皮書》指出[1],2021 年全國設置高等職業學校1 518 所(含32 所職業本科學校),招生556.72 萬人,在校生1 603.03 萬人;職業本??普猩藬岛驮谛I倲捣謩e占全國本??聘咝U猩鷶岛驮谛I倲档?5.60%、45.85%。 2019年以來, 高職院校連續三年擴大招生規模, 共擴招413 萬多人,社會生源占在校生的比例達28%左右。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2]指出,推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要鞏固??聘呗毥逃闹黧w地位。

高職教育的發展成就充分體現了其扎根中國大地、彰顯中國特色的獨特價值,在持續改革探索中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模式,這為我們進一步梳理、總結中國高職教育發展規律、特點、理論、模式、價值等提供了扎實的實踐基礎條件。中國職業教育與中國現代化共生發展,中國高職教育更要引領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更好地發揮“服務經濟發展、促進民生改善、優化教育體系、增進國際交流”的作用[2],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繼續注入強勁的職教力量,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經驗。

引領職業教育發展的高職教育進入大改革、大發展時期,高職院校如何通過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鞏固提升在高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如何通過自身的改革實踐、創新理論、發展模式引領職業教育體系完善和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 基于高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學術研究視角全面總結、梳理高職院校關于高職教育研究的現狀,深入探討高職院校在高職教育發展中的作用,是高職院校實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鞏固在高職教育的主體地位,更好引領高職教育改革發展,更好引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1.2 中國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

《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指出[1],“過去十年,中國構建了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制度體系,形成了職業教育發展的中國模式” “進入新時代,中國政府不斷加大政策供給、創新制度設計,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構建多元辦學格局和現代治理體系”。隨著對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理念、經驗、模式的探索, 中國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在實踐積累中得以構建和不斷完善,為中國高職教育高水平、特色化、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實質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解讀中國實踐、 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言權,但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 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3]。 同樣,中國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在國內教育體系、國際職業教育中的話語權也不夠強大, 與其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的和將要起到的作用不相稱, 中國職業教育與真正的“類型教育”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中國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的構建,最大的基礎、優勢和特點是具有中國特色。為進一步促進高職教育的創新發展,進一步總結凝練高職教育發展成果, 并向世界介紹中國高職教育發展經驗,基于“雙高計劃”建設、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實施的大背景, 立足高職教育政策、理論、制度、實踐等方面的宏觀研究基礎,基于中國高職教育發展歷程、實踐經驗,系統梳理中國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建設思路, 對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 促進高職教育引領職業教育“類型化”發展,實現自身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建設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高職教育主體的高職院校在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構建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又該如何發揮更大的作用? 如何通過自身實踐探索及其經驗總結,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思想、理論、制度體系,并通過自身學術話語體系的完善,進一步促進職業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實現特色化、高水平發展,擴大其國內外影響力? 在已經形成中國特色高職教育發展模式的基礎上, 進一步總結高職院校在高職教育研究和高職教育發展中的作用,逐步構建、完善中國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 是高職院校更好履行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2 高職院校開展高職教育研究的現狀

借助中國知網數據庫(資料數據截至2022 年9月1 日), 以主題“高職+高等職業”AND 作者單位“職業技術學院”和主題“高職+高等職業”兩種方式(以下簡稱“兩種方式”)分別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搜索, 通過對1998~2022 年的研究文獻資料進行整理, 對總庫中前4 萬條記錄中的前20 個文獻主題、文獻作者分布、文獻來源期刊、文獻機構分布、文獻來源基金分布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同時, 以主題“高職+高等職業”AND 文獻來源類別“核心期刊”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搜索。 通過上述搜索所獲得數據可以呈現出23 年來高職教育研究的總體動向,這對客觀分析和認識高職院校在高職教育研究領域、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構建等方面發揮的作用, 對提高高職院校進行高職教育研究的理論自覺性, 促進高職教育及其研究的繁榮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1 高職教育研究文獻數量

從兩種方式獲得的研究文獻數量如表1 所示。由表1 數據可知,職業技術學院作者研究文獻數量占比較高,其中,文獻總數占比為55.2%,學術期刊類文獻數量占比為57.9%, 相關成果類文獻數量占比為57.7%。 職業院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開展高職教育研究的成果數量較多,說明其研究熱情較高,是高職教育研究的主體。但是,在所有文獻類型中,職業技術學院作者的學位論文、報紙文章、圖書等類型的文獻數量占比較低,會議論文占比為48.8%,說明有關高職教育研究的高水平、 系統化理論研究的文獻數量較少,職業技術院校教師、科研工作者在國內外會議上交流相關研究和實踐成果的數量不占優勢。

表1 以“高職+高等職業”為主題的研究文獻對比表Tab.1 Comparison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theme of “Higher vocational”

2.2 高職教育研究論文的年度發表趨勢

學術論文年度發表趨勢可以直觀呈現相關研究文獻在時間分布上的特征。 由總文獻量和職業技術學院作者的總文獻量的年度發表趨勢對比圖(如圖1 所示)可知,有關高職教育的研究,無論是總文獻量年度分布趨勢, 還是職業技術學院作者的研究文獻年度分布趨勢, 都能顯示我國高職教育研究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這與其他相關研究成果[4]的結論較為一致。 第一個階段為高職教育研究的初步興起時期(1998~2005 年),此階段研究載文量較少,且增幅較小,但每年的載文量仍在不斷上升。第二個階段為高職教育研究迅猛發展時期 (2006~2012年),此階段研究載文量最多,且增幅較大,載文量一直大幅上升。 第三個階段為高職教育研究質量提升時期(2013~2022 年),此階段總體呈現先增后減的趨勢,研究載文量先小幅上升,且趨于穩定,2019 年達到頂峰后出現下降趨勢,從數量上看,大體回到十年前的水平。 高職院校有關我國高職教育研究的發展動向與全國總體的研究動向相一致, 這體現出高職教育的發展及其研究成果與國家高職教育發展政策的引導息息相關, 同時也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2006~2012 年,我國高職教育迅猛發展,從辦學規模、辦學理念、辦學實力、辦學模式等方面取得跨越發展,尤其是國家示范(骨干)院校建設,更是讓高職教育的發展一路高歌猛進, 取得較好成就。 2012年之后,也是中共十八大之后,國家對高職教育的發展尤為重視,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度的出臺,為高職教育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條件, 高職教育也從數量擴展開始進入內涵式發展、 高質量發展階段。

圖1 總文獻和職業技術學院文獻年度發表趨勢對比圖Fig.1 Comparison of annual publication trend between general literature and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terature

2.3 高職教育研究論文的機構、主要主題和作者分布情況

從數據庫中的論文作者機構分布情況來看,兩種不同方式搜索到的前20 名作者的機構均為高職院校,且高職院校的數量排序也完全一致。 這說明,高職院校發表相關文章的數量排在第一位, 高職院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在工作實踐中圍繞高職探索進行理論研究的積極性比較高, 在高職教育研究主體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 以“高職+高等職業”為主題、以核心期刊為文獻來源類別進行搜索, 在核心期刊文章數量排名前20 的作者中,職業院校教師、研究者達13 人, 占比為65%, 數量最多的是周建松,為207 篇,其他作者的核心文章為25~57 篇。這同樣說明, 職業院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已經是發表高職教育高水平論文的骨干力量, 這與前述研究文獻數量顯示的結果相一致。

通過兩種方式搜索, 獲得的相關文獻內容所涉及的前20 個主要主題,均集中在高職院校、高職教育、高職學生、教學改革、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人才培養、圖書館、工學結合、頂崗實習、課程體系等領域, 總體上也體現了高職教育各方面發展的研究情況。

通過兩種方式搜索, 從獲得的相關文獻內容所屬的前20 個主要學科分布情況來看,屬于職業教育學科的研究文獻中, 總文獻和職業技術學院文獻中分別為23.33 萬篇、12.99 萬篇, 分別占總庫文獻量的74.9%、75.6%??梢?,對職業教育學科規律或實踐方面進行研究的文獻數量是最高的, 占比是居第2位的學科文章數量的近6 倍。同樣表明,高職院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結合工作實踐,圍繞職業教育、教育教學理論等方面進行理論研究的積極性最高, 成果也最多。

2.4 高職教育研究文獻的來源分布情況

專業學術期刊是體現高職教育領域科學知識和研究成果的主要載體。通過兩種方式搜索,獲得的相關文獻總量前20 名的來源期刊分布如表2 所示。

表2 相關文獻的來源分布情況對比表Tab.2 Comparison of source distribution of relevant literature

由表2 可知, 在排名前20 的文獻來源期刊中,職業技術學院作者刊發核心期刊的論文為10 137篇,而總文獻中的核心期刊論文為18 993 篇,占比為53.4%, 高職院校在高職教育研究高水平成果中占有一定優勢。 在排名前20 的文獻來源期刊中,核心期刊只有《教育與職業》《職業技術教育》《職教論壇》《中國職業技術教育》《中國成人教育》,而其他文獻數量排在前20 的期刊中,周刊5 個,半月刊3 個,旬刊3 個,2014 年、2015 年??? 個, 月刊的3個,高職院校所辦期刊僅2 個;職業技術學院作者刊發核心期刊論文的數量占其總文章數量的28.95%,與總文獻中核心期刊論文占比的29.91%基本持平。這一方面反映出有關高職教育理論研究的論文總數量較多,但是較高質量的論文占比較小,論文質量存在著高低差異, 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職教育研究類論文比較難以在高影響力期刊上刊發的無奈現實,反映出期刊界“以作者單位論文章水平”的學術生態怪圈。

以“高職+高等職業”為主題、以核心期刊為文獻來源類別進行搜索,在獲得的文獻量前40 名單位來源于核心期刊的文章為7 896 篇, 來源于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的1 690 篇。以北大核心期刊文章數量看,共計6 200 多篇,其中,在文獻量前40 名的所有單位中,非高職院校(??疲樘旖虼髮W、華東師范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天津職業大學,全部為本科院校,核心期刊文章數量共計967 篇,占文章總量的15.6%,而其余單位全部為高職院校(??疲???梢?,在高質量研究文章中,高職院校占據絕對優勢。 但是在高職院校中,核心期刊文章數量分布也存在不平衡,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占比為7.82%,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占比為5.94%,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占比為3.53%,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占比為3.22%,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占比為3.10%, 其余學校占比均不足3%。

以“高職+高等職業”為主題、以核心期刊為文獻來源類別進行搜索, 從獲得的所有文獻的核心期刊來源分布來看,《教育與職業》共有5 733 篇,占比25.37%;《職業技術教育》 共有3 493 篇, 占比15.46%;《職教論壇》 共計2 926 篇, 占比12.95%;《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共計2 886 篇,占比12.77%;《中國成人教育》共計2 243 篇,占比9.93%;前5 名核心期刊刊文量總占比為76.48%。其余單個期刊文獻數占比不超過3%。 由此可見,有關高職教育研究的學術成果在其他核心期刊刊發量極少, 在學術期刊界, 專設高職欄目支撐并宣傳高職教育相關研究成果的較少;同時,如果將核心期刊文章視同高質量文章的話, 這也說明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研究成果較少,整體研究水平還有待大幅提高。

2.5 高職教育研究論文的基金來源分布情況

通過兩種方式搜索,獲得的前20 名相關文獻基金的來源分布情況如表3 所示。

表3 相關文獻的基金分布情況對比表Tab.3 Comparison of fund distribution of relevant literature

由表3 可見, 在總文獻中具有基金來源支持的論文數量最多的是江蘇,為5 997 篇;其次是國家層面的,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支持項目,為2 487 篇;再次為湖南,為1 967 篇。 在職業技術學院文獻中, 基金支持論文數量最多的為江蘇 (4 288篇),其次是湖南(1 519 篇),再次是國家層面的基金支持(1 105 篇)。對高職教育研究支持力度最大的是江蘇, 該省基金論文數量比其他省份的總和(5 038篇)還多959 篇;同樣,在職業技術學院文獻中,江蘇基金論文數量也比其他省份的總和 (3 305 篇)多983 篇。 這說明不同省份對高職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差別較大, 相應產生的研究成果數量和質量也不一樣。

以“高職+高等職業”為主題、以核心期刊為文獻來源類別進行搜索, 從獲得的核心期刊論文的前40 名基金來源項目的分布看,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883 篇(占比為30.1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350篇(占比為11.9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12 篇(占比7.24%),共計1 445 篇,占比49.34%。江蘇省來源于人文社科研究項目、 高等學??蒲许椖?、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青藍工程、高等教育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的論文857 篇,占比為29.26%;湖南省來源于本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委科研基金項目的論文共計164 篇,占比為5.78%;浙江省共計184 篇,占比為6.29%;其余省區占比都不到2%。 如果將核心期刊論文視同高質量文章的話,這說明,高職教育高質量學術成果需要基金的大力支持, 支持力度越大, 高質量學術成果越多。

3 分析結論

經過文獻計量學分析和對比分析可知, 高職院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開展高職教育研究的熱情較高,研究成果的總數量較多,也是發表相關核心期刊論文的骨干力量,他們是深化高職教育研究的主體,同時,在有關高職教育研究中,高職院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注重職業教育學科規律和實踐的研究。 高職院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能緊跟國家職業教育政策和高職教育實踐,不斷深入高職教育研究,研究論文的數量較多,但是核心期刊論文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存在著水平高低的差異, 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職教育研究類論文, 尤其是高職院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的論文比較難以在高影響力期刊上刊發的無奈現實,這也從一定層面上也反映出期刊界“以作者單位論文章水平”的學術生態怪圈。

目前, 集中反映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成果的期刊非常少,主要有《教育與職業》《職業技術教育》《職教論壇》《中國職業技術教育》《中國成人教育》,大部分高影響力核心期刊沒有開設職業教育類欄目,支撐職業教育、高職教育研究探索的平臺比較少; 作為展示高職院校教科研成果和學術交流陣地的高職院校學報, 刊發高職教育研究論文數量能進入前20 名的僅2 所,且大多數聚焦職業教育的特色不夠鮮明。獲取項目基金支持的力度越大,高職教育類研究論文越多,核心期刊論文的數量占比越大,江蘇、 湖南在加大高職教育研究支持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取得的效果也較為顯著。

4 結語

綜上所述, 本文以知網數據庫相關文獻資料為基礎,采用文獻計量學分析法和對比研究法,對有關高職教育研究的成果進行梳理, 總體概述了我國高職院校開展高職教育研究的現狀, 初步體現了高職院校在促進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術話語體系建設中的作用。但是,針對中國特色高職教育理論、思想、制度等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高職院校加強高職教育規律研究、學術共同體構建、實踐探索經驗總結提煉等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以便為高職教育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提供更加科學、更具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 從而促進高職院校更好地助力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構建。限于篇幅,作者將另外撰文對高職院校的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的影響力以及高職院校加強高職教育研究、 助力高職教育學術話語體系完善的策略進行研究。

猜你喜歡
數量期刊文獻
期刊更名啟事
期刊簡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期刊問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統一數量再比較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頭發的數量
我國博物館數量達4510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