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文化生態學視域下豫劇的傳承與發展
——以“豫劇村政廣播”為啟示

2022-11-12 18:12李曼雅
戲劇之家 2022年1期
關鍵詞:豫劇現實意義廣播

李曼雅

(華南農業大學 廣東 廣州 510642)

河南農村的豫劇村政廣播成為了農村基層治理的典型方式,其選用豫劇著名唱段,通過農村廣播的形式,宣講村政知識,部署村政工作。豫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進入大眾視野,給予了我們新時代背景下豫劇傳承發展的啟示,這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推廣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戲劇文化生態學是戲劇文化總結其本身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交互作用下的發展規律。既關注戲劇藝術本身生存能力的培育,又強調為戲劇文化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戲劇文化生態學為豫劇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更為系統全面的理論支撐?;诖?,研究將豫劇文化系統中戲劇本身各因素歸納為內部系統,戲劇發展的社會文化等因素歸納為外部系統,試從豫劇文化生態系統的內部(包括豫劇自身藝術特征、創作觀演等)和外部(包括現實意義、社會環境等)分析豫劇的發展困境,提出豫劇文化傳承新路徑。

一、豫劇村政廣播的啟示

(一)外部地域歷史文化與豫劇內部藝術特征的融合應用

1.地域親切與豫劇的生活化

戲劇的起源與所處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河南是我國農業文明發展最早、開發最充分的地域之一,豫劇深受中原大地河洛文化積淀的影響。因此,豫劇曲調填詞更為容易,更加生活化?!霸〈逭V播”選用家喻戶曉的唱段,用豫劇唱腔即家鄉特色方言演唱,更有親切感,更能深入群眾。而豫劇本身生活化的藝術特征也附帶著一種地域文化的親切。直白、通俗的語言能夠拉近豫劇與人民的距離,使觀眾易懂、易接受,便于劇種的傳播傳唱,從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對于農民來講,再清晰書面的表達也不如豫劇唱段,它更容易走進心里??梢哉f,中國戲劇的發展路線源于農村,發展于都市,最終還將影響和輻射到農村。

2.歷史淵源與豫劇的雅俗共賞

地方戲劇的生態特征塑造于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中。河南歷史上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孕育了中國文化核心的部分,廣大農民和農村是豫劇賴以生存發展的深厚基礎。作為“草根階層”的精神食糧和心靈潤滑劑,豫劇以其濃厚的“草根味兒”在中華戲曲苑中散發著淳樸天然的泥土的芬芳。誕生于中原大地,豫劇吸收了兼容并包的中原文化,是粗獷豪邁自信與細膩委婉優雅多樣性統一的融匯之曲。豫劇既能夠登上紐約百老匯劇院亦可在農村村政廣播中演唱。雅俗共賞正是豫劇獨特的藝術價值。作為傳統戲曲文化的典型代表,豫劇從來不是只能束之高閣作為藝術陶冶,它更能深入群眾,成為農民群眾之間交流的文化符號。

(二)外部社會現實與豫劇內部表演藝術的融合應用

任何藝術都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豫劇很多劇目皆出自現實生活,比如《朝陽溝》宣傳農業政策,《焦裕祿》贊揚干部精神,《穆桂英掛帥》《花木蘭》塑造巾幗英雄形象。豫劇村政廣播以鄉村事務內容替換了演唱唱詞,全盤保留了豫劇關鍵內核的唱腔。豫劇以特殊的方式映照現實,沒有流于華麗的表演形式,沒有空洞地無病呻吟,而是向人們傳遞著實實在在的要聞通知,這不僅是豫劇的真正價值所在,更是藝術與生活的高度融合。

(三)外部社會因素與豫劇內部創作觀演的融合應用

1.社會事件與豫劇的創作觀演形式

作為戲曲藝術,豫劇打破了原有的次元壁。豫劇村政廣播雖是“舊瓶裝新酒”,但作為一種小小的藝術創造完美地實現了廣泛傳播的目的。微視頻宣傳的豫劇農村趣聞也是“微藝術”的典型代表,對藝術作品的局部進行一定程度更新替換,雖方式簡單,卻作用不小。戲劇文化生態學從生態環境的營造方面來思考戲曲的發展問題,認為應該為戲曲營造良好的科技環境,借助現代科技,創新傳播手段。豫劇村政廣播是創作觀演形式的一次突破;豫劇農村趣聞微視頻宣傳也是創作觀演形式上的一次創新。

2.基層鄉村微觀政治與豫劇的創作觀演

豫劇通過傳統農村廣播喇叭向村民傳遞村政村務,這是豫劇創作觀演與鄉村基層治理手段的巧妙融合。廣播喇叭是基層政治權力的隱喻和表征,是基層政治治理的一種有效的信息傳播手段,實現了政治上的虛擬聚合,發揮著預警、規范、宣傳等功能。豫劇村政廣播對村民政治觀念起到引導和支持作用,通過有效的政治傳播手段穩定基層治理秩序。

豫劇村政廣播中,其內部文化生態系統包括藝術價值、創作觀演形式,外部文化生態系統包括現實意義、社會因素等,二者相互對應,彼此聯系,形成了一個較為平衡的微型文化生態系統,使豫劇文化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認同,對未來豫劇的傳承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

二、豫劇發展現狀分析

(一)豫劇發展困境

豫劇發展規??s小。問卷調查結果及多方資料顯示,豫劇的發展現狀并不理想。據河南有關單位統計,河南省劇團總數由20 世紀80 年代初的219 個下降到了現在的151 個,而其中能夠正常演出的僅有78 個。每年這些團體能夠覆蓋的觀眾人數為4700 萬左右,也就是說,河南省內每年約有數千萬農村人口看不到一場由專業藝術團體演出的劇目,省外則更為稀少。

豫劇發展境遇不佳。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通過電視、小視頻等看豫劇,很少查閱相關網站或書籍文獻,想要主動了解豫劇文化的群體鮮少,豫劇真正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內涵并不被大多人所了解。與民間組織演出相比,專業劇團演出較少,專業演員數量匱乏;行業缺少有知名度的專業演員,亦缺少年輕的傳承人。在老一輩藝術家與新生代表演者之間出現了人才斷層。豫劇藝術價值認同感低,愿意為之付費的人不多。超半數被調查者對豫劇文化未來的發展持消極態度。

(二)豫劇發展困境原因分析

1.藝術價值與現實意義的錯位

豫劇“雅俗共賞”的獨特魅力容易出現單向偏差。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青年群體大多數認為弘揚豫劇文化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感;一部分人認為其意義在于豫劇蘊含的藝術價值;部分人認為其意義在于豐富大眾的文化生活,極少數人認為是劇目所蘊含的現實意義。由此可見,年輕一代將傳統戲曲當作“極雅”的藝術形式,認為難以消受,在日常生活中不會輕易接觸,僅僅將其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忽略了豫劇本身的現實意義,漸漸形成了豫劇“孤芳自賞”的尷尬境地。而豫劇所蘊含的地域文化,亦是一把雙刃劍。這既是豫劇藝術價值的來源,又造成了部分觀點:豫劇內容過于鄉土化,即“極俗”,與當代社會主流價值不夠吻合,更適合鄉間或老齡化群體。

豫劇藝術價值與劇目所蘊含的現實意義錯位:藝術價值所塑造的文化符號過“雅”,劇目蘊含的現實意義過“俗”,導致“雅俗”的單向偏差,豫劇藝術與現實生活融合不當,既沒能賦予豫劇貼合當下社會的現實意義,又未能讓大眾認識到劇目藝術價值之外所反映的現實意義,最終使豫劇文化生態系統內外部失衡。

2.創作觀演與社會因素的脫節

政治層面。無論是專業劇團表演還是民間組織演出,大多時候豫劇的創作觀演均出于藝術觀賞目的。豫劇的發展已然脫離了社會宏觀政治背景,政治是政府和人民群眾溝通的渠道,缺少政治因素的豫劇,政府支持力度不夠,群眾根基不穩,生命力相對脆弱。豫劇創作觀演與政治因素脫節,豫劇缺少更大的展示平臺,未能充當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傳播渠道之一,豫劇發展逐漸趨向單一化、固態化、低認同化。

經濟層面。伴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豫劇文化生態系統原本具有的傳播渠道顯然已不足以適應新媒體時代。豫劇必須找到更容易深入群眾,走進社會的傳播渠道。多年前火爆的豫劇節目《梨園春》逐漸沒落,節目因效益過低最終在嚴酷的市場中被淘汰。這不由得讓我們思考能使多方受惠的豫劇觀演呈現方式。據調研,目前的線上傳播渠道主要通過短視頻平臺,受眾多且使用方便。線下較少在劇院里面演出,并且缺乏外部包裝和周邊服務。豫劇本身的創作觀演形式過于單調保守,脫離了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

文化層面。在現代追求“快消費”,崇尚“時尚”的主流文化導向下,傳統戲曲的生存境遇每況愈下。同時,豫劇在發展過程中與其他民間藝術、民間習俗、民間信仰也關系密切。比如,高蹺、旱船、秧歌、木偶戲等活躍在中原大地上的民間藝術形式與中原戲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藝術形式被戲曲吸收借用之后,往往可以直接豐富和強化戲曲的表演和唱腔。而豫劇相對固化的發展腳步不能適應民間民俗文化的不斷變遷,隨即產生新的脫節。

三、豫劇文化的傳承發展路徑

(一)促進豫劇藝術價值與現實意義的融合

豐富豫劇劇目的現實意義。在豫劇原有的劇目類型基礎上,豫劇創作者與表演者需要多注意社會熱點話題,賦予劇目更大的現實意義。人才培養是豫劇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各方配合政府,從幼兒起培養對豫劇的熱愛,挖掘更多年輕的戲曲苗子,為豫劇注入新鮮血液,注重人才培養與繼承,讓豫劇煥發出更多活力。同時,應該給予豫劇從業人員適當的政策保護和資金支持。提高豫劇演員的專業素養及文化內涵,保證豫劇的藝術價值經典永流傳。想求得戲曲藝術的發展與創新,更要順應潮流,更新觀念,最大限度實現戲曲藝術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價值。抓住豫劇“雅俗共賞”的獨特優勢,找準“雅”“俗”之間的平衡點,做到真正地走進社會,深入群眾,實現藝術價值與現實意義。

拓寬傳播渠道,提高大眾對劇目現實意義的認知度。通過教課的方式普及豫劇,讓豫劇走進中小學的課堂,保證豫劇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增加專業劇團和民間劇團的演出,爭取更多更大的舞臺,保證農村根基穩固的同時,發展城市、國內乃至國際文化品牌。在影視作品中增加豫劇元素或打造豫劇文化主題節目、作品,在豐富人民群眾日常文化生活的同時,提高豫劇的傳播度。也可將豫劇與旅游業結合,在做到文旅結合的同時,增強豫劇的影響力。還可以發揮流量的作用,運用公眾人物的影響力及龐大的粉絲團吸引更多年輕人,使其關注豫劇,不僅要關注“傳統文化”的頭銜,更要走進文化本身。

(二)推動豫劇創作觀演與社會因素的融合

首先,嘗試開拓豫劇文化的政治功能,使豫劇創作觀演具有更高的平臺和更大的群眾基礎。其次,可以結合經濟因素創新豫劇的創作觀演形式。如:結合新技術手段,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大表演的宣傳推廣力度。利用抖音、微博等平臺擴大豫劇的影響力。將豫劇的形式從動態擴展到靜態,打造與豫劇相關的文化產品,如:漫畫集、手繪冊、海報、紀念品等。利用現代科技,創新豫劇表演舞臺,豐富戲外周邊服務,在保證經典保留的前提下與時俱進,避免流于形式,過猶不及,從而適應新時代文化消費秩序。將較為冗雜的豫劇劇集改編為短篇的豫劇唱段,適應當代快節奏生活方式下的文化生態要求。還可將傳統豫劇和現代藝術作品結合起來,融合主流音樂藝術風格,使豫劇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使之豐富內涵,深入群眾、走進大眾生活。最后,在價值觀念方面,要適時引導,積極鼓勵人們學習豫劇文化。

四、結語

“河南農村豫劇村政廣播”給予新時代背景下豫劇傳承發展以啟示:應注重外部地域歷史文化與豫劇內部藝術特征、外部社會現實與豫劇內部表演藝術、外部社會因素與豫劇內部創作觀演融合應用。通過構建“內外平衡的豫劇文化生態系統”,促進豫劇文化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傳承與發展豫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繼續綻放光彩,社會各界還需共同努力。

猜你喜歡
豫劇現實意義廣播
豫劇在臺灣地區的生存與現代化追求
村志在鄉村文化承傳中的現實意義
STK及IGS廣播星歷在BDS仿真中的應用
品豫劇,聽秦腔:誰有滋味誰響亮
不老的豫劇
廣播發射設備中平衡輸入與不平衡輸入的轉換
網絡在現代廣播中的應用
《怦然心動》的情感與現實意義
最早的無線電廣播
論豫劇電影的“影”、“戲”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