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楓橋經驗”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助推效能

2022-11-12 02:30毛娟娟黃鷹西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32期
關鍵詞:楓橋經驗

毛娟娟 黃鷹西

摘要:20世紀60年代初期,浙江紹興諸暨市楓橋鎮黨員干部依托群眾自行治理,進而創新發展治理的新理念,公安機關創新引導人民群眾及社會組織,創新治安體系化建設,讓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社會治理,自此“楓橋經驗”舉國聞名?!皸鳂蚪涷灐备腔鶎狱h建與社會治理的有機結合形成民、警共治的盛況,人民群眾也在法制宣傳、治安巡查、糾紛調解等方面取得了傲人成績。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認可“楓橋經驗”,“楓橋經驗”是極具中國特色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新思路,密切地結合每個時期形勢各個任務的變化,與時俱進更新其內涵。其中,江西省吉安市不斷積極探索,通過建立能夠覆蓋鄉縣的糾紛聯合化解平臺,踐行在源頭就進行治理的原則,以為群眾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糾紛解決服務、實現了糾紛高效解決為最終目標,充分踐行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中新時代“楓橋經驗”所具備的優勢作用。

關鍵詞:“楓橋經驗”;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市域社會治理

一、“楓橋經驗”歷久彌新

(一)“楓橋經驗”的產生及其時代背景

1963年,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黨員干部與群眾聯動參與社會治理,以說理斗爭的形式把絕大多數四類分子“改造成新人,實現了少捕人、矛盾不上交”。當時的楓橋在未逮捕任何人的前提下,解決了“四類分子”的突出問題。時任公安部有關負責人在當地視察工作時了解到,楓橋地區積極依靠群眾以合理評審及以理服人的方式制服“四類分子”的做法,認為非常值得關注,于是立即向毛澤東同志作了匯報。

1963年,毛澤東同志聽取了關于楓橋鎮相關典型案例的匯報,并要求相關部門做好總結與經驗發揚。同年11月,因為“楓橋經驗”形式較為創新,且在糾紛解決方面效果顯著,故毛澤東同志在公安部呈批的發言稿上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弊源?,區域內自行解決矛盾糾紛的“楓橋經驗”開始受到推崇。次年1月,黨中央要求全國各地結合地方實際,學習并推廣 “楓橋經驗”,大力發展平安新時代?!皸鳂蚪涷灐笔屈h與民的深度融合,以民為中心治安創新思路,補齊了社會矛盾預防機制,提高了社會風險預防能力,極大程度地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實現和諧社會、平安社會。

(二)“楓橋經驗”的創新及發展

“楓橋經驗”誕生于我國內外憂患,形勢復雜的時期,自社會主義建設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其理念也不斷隨著更新、升華。

20世紀80年代,楓橋地區在充分依靠群眾維護社會秩序的理念指導下,在全國范圍內首次設立了綜治辦,堅持政府為主導、人民群眾參與,將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在一線。經過不斷創新發展,楓橋鎮于20世紀90年代開創了先進的“四前”工作方法及“四先四早”工作機制,組織群眾主動積極參與防治和化解矛盾糾紛,形成了高效的矛盾化解機制,這一做法也使得中央政法局向全國推廣“楓橋經驗”。2003年11月,當時被任命為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40周年的大會上作出重要指示,社會和諧、治安穩定的政治意識要擺在首位,“楓橋經驗”彌足珍貴,各地要積極學習、借鑒“楓橋經驗”,不斷轉化社會穩定發展新思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醒、告誡黨內同志,當前我們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方面必然會伴隨著諸多不確定的風險,防范風險是重中之重,“楓橋經驗”是我國新時代防范化解風險的基本原則,對我國社會治理模式的提升有著重大的意義。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全國各地在學習、融匯“楓橋經驗”后,不斷創新、提升,進而開辟一條屬于更適合自己的經驗路子,努力在市域社會領域、互聯網、海上以及經濟、文化、生態等橫、縱向領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和諧社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首要條件,也是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必要條件?!皸鳂蚪涷灐笔蔷哂兄袊厣鐣髁x的文化傳承產物,也是革命精神孕育的果實,更是建設平安社會的有效抓手。為實現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經濟持續發展,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是我國發展新時代的重大任務。

(三)“楓橋經驗”的時代價值

“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問題”是“楓橋經驗”的突出特點,相信依靠群眾,加強基層基礎,是“楓橋經驗”的基本內容。堅持好、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組織引導基層民眾積極參與化解矛盾糾紛,既體現了“楓橋經驗”在源頭上預防和解決矛盾糾紛的突出特點,又融入社會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充分展現了其特有的制度優越性。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內化不斷整合社會資源,豐富的實踐素材中日益發展、夯實,已形成一整套相對較為完善的糾紛化解體系。

二、江西省吉安市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成果研究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和發展新時期“楓橋經驗”、“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重要論述精神,近年來,吉安市積極建設市、縣兩級矛盾聯合調處中心,不斷夯實市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基礎,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符合老區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新路子,著力打造“吉泰民安”之地的“楓橋經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突出“多元化解”定位,完善市域社會矛盾治理模式

一是建立源頭防范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社會政治環境不穩定,再好的規劃和方案都難以實現?!睘榇?,吉安市出臺了《吉安市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施細則》、《關于建立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的實施辦法》等多個文件,始終將維穩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確立和實施社會穩定風險事先評估機制,將出臺的政策文件可能產生的風險防患于未然,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出臺的必經程序和前提條件,預防和化解了一批涉穩隱患。二是強化績效考核機制。吉安市以“一崗雙責”作為原則,將市域社會矛盾糾紛聯合化解工作、重大隱患和突出信訪糾紛納入綜治考核目標管理,壓實各級黨委和部門主體責任,及時妥善地處置了一批重點群訪群訴矛盾。三是落實司法確認機制。為竭力解決司法機關案多人少、推進多元化解機制落地,在全市各區縣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與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打開溝通渠道,及時有效地對民間調解組織依法形成的調解文件完成司法確認,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自愿性和司法權威性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

(二)暢通“橫縱化解”路徑,健全矛盾糾紛聯合化解機制

一是以市域社會治理為依托,構建四級一體化縱向平臺。近年來,吉安市成立了市、縣、鄉三級矛盾糾紛聯合化解中心,共有專職調解員近千人。在村級普遍建立集基層黨建、便民服務、信訪維穩等功能于一體的矛盾糾紛平臺,構筑起上下銜接、市、縣、鄉(鎮)、村四級聯動的大調解格局。充分利用基層治安防控網和市、縣現有聯化中心和社區(村)網格化資源,夯實多元化糾紛解決基礎,及時有效地化解各類糾紛。僅2020年以來,全市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1737件,調處成功21371件,成功率為98.31%。二是以各級黨委組織為主導,橫向推進專業矛盾糾紛調解平臺建設。吉安市、縣兩級共打造以醫療糾紛、勞動爭議、環境污染等領域為代表的專業性、行業性矛盾糾紛調解平臺76個。醫患糾紛調處中心有專(兼)職調解員29名、法學專家67名和醫學專家85名,共調解重大醫療糾紛幾百起,涉案金額幾千萬元,調解賠付金額上千萬元,調解結案率高達98%以上,協議履行率100%,極大促進了吉安市醫療執業環境的優化。綜合吉安市醫療糾紛調解中心治理模式,吉安市成立了聯調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并專門建立了專業調解人才庫和調解能手工作室(聘請了3名全國優秀和模范調解員為市聯調中心兼職調解員),形成了專兼職結合、群專結合的調解和咨詢隊伍和“一站式”服務、“全程式”跟蹤、“一體化”調處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

(三)拓寬“合力化解”渠道,構建社會參與多元化解格局

一是推動群眾自治參與。為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吉安市積極拓寬矛盾化解渠道,依托地緣、人緣、親緣優勢,創設了鄉賢和民間調解模式。讓鄉賢參與糾紛調和,使得調解結果更能得到群眾認可,大大提升了糾紛解決的效果,“有糾紛找鄉賢”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在踐行和發展“楓橋經驗”過程中,以個人名字掛牌的調解室熠熠生輝。吉安市大力推廣青原區“楊慧芝工作室”、泰和縣“鐘義燦說事評理室”、吉水縣“胡開生工作室”等人民調解工作品牌,建立基層群眾調解團隊和調解室80余個。例如:永新縣“老譚工作室”本著“萬事好商量、調解來幫忙”的宗旨,常年在一線調處矛盾,將糾紛扼制于萌芽,營造了人民調解傳幫帶、法律普及口口傳的良好氛圍;“楊慧芝工作室”二十年如一日,楊慧芝大姐成功調解上千起矛盾糾紛。這些調解工作室都充分發動鄉賢參與,依托鄉賢地緣、人緣、親緣優勢,發揮鄉賢作用,解決日常糾紛,甚至信訪問題,讓簡要矛盾化解在基層。二是引導律師廣泛參與。利用律師在糾紛解決中的專業優勢、經歷優勢,積極倡導律師參與糾紛解決,為中國特色多元化糾紛解決發展把好專業關有著重大意義。如今,全市律師隊伍已經成為矛盾糾紛化解的重要力量,2021年以來,律師隊伍共參與化解突出矛盾糾紛千余件,律師隊伍憑借引法說理方面的專業技能,使得糾紛解決方面更具有信服力。

三、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吉安實踐成果對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重要啟示

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吉安實踐成果,已然為我們通過群眾內部自行解決社會矛盾糾紛,構建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

以黨政為主導。以黨政機關主導市域社會治理,體現了我們黨領導核心作用。這些年來,“楓橋經驗”基本精神在逐漸發展創新的路途上,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踐行黨的組織作為的“主心骨”的力量。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吉安實踐成果已證明,黨的領導是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根本保證。由黨委政府牽頭主導市域社會多元解決機制運行,將市域社會矛盾治理的工作職責納入社會治理目標考核體系,對當地黨委政府及其組成部門、法院等成員單位積極參與的好壞設置考評制度,才能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公平公正、務實高效處理社會矛盾糾紛,激活矛盾化解各路資源,整合社會治理中多個治理主體、治理平臺和服務中心的力量,使市域社會矛盾治理步入健康穩定、高效運行的軌道。

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黨和群眾的聯動、融合正是“楓橋經驗”的特色所在,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我國社會治理中的具體表現形式。這就需要首先梳理主要矛盾以及各級矛盾,劃分各級工作人員的責任,通過明確各級主體責任,使其自行依據職責做好、做實、做細群眾服務工作。通過優化服務群眾的工作流程,讓人民群眾了解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務和行為,推動市域社會生存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近年來,全國各地組建了大量的民間社會組織,人民群眾將“楓橋經驗”應用到各個領域,正在逐步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升。這正是我們得到的啟示,要接受、認可人民群眾的珍貴實踐,堅持以人民為主體,尊重首創精神,積極調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主觀能動性,做到社會治理聯動,成果共享。

以法治為依托。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堅持法治思維理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市域社會治理中的矛盾糾紛,才能完成糾紛解決領域的重要改革,促成社會秩序穩定而富有活力。當今社會權利主體多元、行為模式復雜,矛盾糾紛的類型也是與日俱增,對黨政機關的社會治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法治理念指導的市域社會治理方式無疑是面對新形勢的最優答案。特別是面對類似于當前的疫情防控、重大事件的信訪等重大沖突和突發任務時,更需要依法規范行為,不斷地引導人民群眾日常實踐中遵法學法守法用法。在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應以法治思維為依托,積極探索“科技+”、“互聯網+”社會治理新模式,實現社會治理“四化并舉”。當然,對于新時代出現的各種風險挑戰,我們的法律法規還存在與時代發展不相吻合的弊端,仍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規章制度,加強過程監督,用法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四、結語

經過60年的發展,“楓橋經驗”已經在很多領域開花結果,已經不僅僅限于社會糾紛解決,也成為我國新時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以及市域現代化治理先進經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吉安實踐成果告訴我們,將“楓橋經驗”與改革發展市域社會治理領域緊密結合,不僅讓“楓橋經驗”在新時代煥發新風采,為吉安這片紅色的沃土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推動吉安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使得社會矛盾治理步入健康穩定、高效運行的軌道,進而實現吉安百姓安居樂業,經濟飛躍發展。

參考文獻:

[1]施紅.鄉村治理工作的新亮點[J].領導科學論壇,2019(20):81-96.

[2]魏明.新時代海上“楓橋經驗”的舟山實踐與啟示[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9(02):19-25.

[3]陳立旭.現代治理與傳統的創新性發展——“楓橋經驗”的啟示[J].治理研究,2018,34(05):11-18.

(作者單位:中共吉安市委黨校)

猜你喜歡
楓橋經驗
“楓橋經驗”對完善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的啟示
“楓橋經驗”視野下未成年人司法社會化研究
多元化打造新時代 “楓橋經驗”的日照模式
堅持和發展好“楓橋經驗” 不斷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
“平安特色小鎮”建設中“楓橋經驗”的傳承發展與創新應用
“楓橋經驗”和黨的群眾路線
檢察機關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問題檢視
新常態下社會矛盾的多元解決機制的重塑
基于“楓橋經驗”的新時期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決機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