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乳桿菌微膠囊的制備及其效果評價

2022-11-17 03:53郭春燕聶存喜紀守坤李勝利張文舉
中國畜牧雜志 2022年11期
關鍵詞:厚壁包被微膠囊

郭春燕,姚 琨,聶存喜,紀守坤,嚴 慧,李勝利*,張文舉*

(1.晉中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山西榆次 030600;2.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市生鮮乳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 100193;3.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4.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河北保定 071000)

植物乳桿菌是乳酸菌的一種,外形呈圓短直桿菌,屬于革蘭氏陽性厭氧菌。研究表明,植物乳桿菌可促進營養物質吸收[1]、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2-3]、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4-5]、緩解乳糖不耐癥[6]、抑制腫瘤細胞的形成[7-8]等益生功能。植物乳桿菌對腸道微生物亦有著重要的影響[9-10],主要通過活菌的積極生命活動到達腸道來調節菌群平衡的,但益生菌產品的相關宣傳鮮少提及其通過消化道進而在腸道定植成功的報道。因其執行功能時必須耐受胃酸、膽鹽、消化酶等的不利因素[11-12],對于反芻動物來說,還需要克服瘤胃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益生菌微膠囊被視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技術。

本試驗以植物乳桿菌JCM-1149 為囊芯物,采用丙烯酸樹脂和海藻酸鈉對植物乳桿菌進行雙層包被,分別對抗瘤胃微生物的降解和真胃胃酸的破壞[13-14],促使更多菌體到達腸道靶向釋放;同時采用造瘺術(體內驗證法)對植物乳桿菌微囊化效果進行綜合評價,以期為益生菌在奶牛生產的科學應用提供理論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植物乳桿菌為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微生物實驗室保藏的日系菌株JCM-1149,分離自泡菜;海藻酸鈉為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產品;聚丙烯酸樹脂為連云港康力特藥業有限公司產品;微晶纖維素空白丸芯(直徑850~1 000 μm)為杭州高成生物營養技術有限公司產品;多用途流化床試驗機(WBF-1G,重慶英格造粒包衣技術有限公司)。

1.2 植物乳桿菌菌粉及膠囊制備

1.2.1 植物乳桿菌菌粉的制備 ①菌種的活化:將甘油管保存的植物乳桿菌JCM-1149 菌液添加到100 mL 三角瓶中,在34℃恒溫培養箱中靜置培養24 h;將培養好的菌液按2%的比例添加到500 mL 的搖瓶當中,34℃靜置培養16 h。②擴大培養:將上述搖瓶培養好的菌液倒入到200 L 發酵罐中進行發酵培養。③收集菌泥:對發酵液進行離心處理,采用筒式離心機16 000 r/min,離心10 min,保留沉淀;對上清液再次離心,重復3 次,最后收集菌泥。④添加保護劑:用20% 脫脂奶粉作為保護劑,添加量為1~3 倍菌泥的重量。⑤冷凍干燥:先-20℃預凍4 h,再-80℃冷凍8 h,最后上冷凍干燥機抽真空制成菌粉。

1.2.2 植物乳桿菌微膠囊的制備 步驟①、②同1.2.1;③收集菌泥:對發酵液進行離心處理,采用筒式離心機16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菌泥。④制備菌泥混合液:取上述加工好的菌泥加入20% 脫脂奶粉水溶液(菌泥:20%脫脂奶粉溶液=1:3),充分混勻,即得加入保護劑的菌泥混合液。⑤制粒:以微晶纖維素空白丸芯(MCC)和海藻酸鈉充分混勻作為起膜芯粒;再加入上述菌泥混合液,最后上流化床進行制粒。⑥包衣液的制備(海藻酸鈉和丙烯酸樹脂雙層包被):一次包衣液的制備:配制含1.5%~2%的海藻酸鈉水溶液,所用溶劑為滅菌蒸餾水;二次包衣液的制備:配制含10~12%的丙烯酸樹脂水溶液,所用溶劑為滅菌蒸餾水。⑦流化床包衣:一次包衣采用頂噴包衣,包衣液為1.5%海藻酸鈉溶液,制粒后的顆粒用1.5%海藻酸鈉進行包被。制粒顆粒在包衣前先在流化床干燥10 min,設置流化床試驗機的進風量38~45 m3/h、流速12~18 r/min、霧化壓力1.2 kg/cm3、物料溫度(31±1)℃以及進風溫度75℃,整個包衣過程約耗時1~1.5 h。二次包衣:一次包衣結束后進行二次頂噴包衣。一次包衣后的顆粒用12%丙烯酸樹脂進行包被。設置流化床試驗機的進風量55 m3/h、流速16 r/min、霧化壓力1.2 kg/cm3、物料溫度(31±1)℃以及進風溫度75℃,此次包衣過程約耗時10~15 min。

1.3 體外評價 配置人工胃液和腸液,進行體外抗逆性評價,參照中國藥典進行配置[15]。

1.4 體內評價

1.4.1 試驗動物及飼糧 在北京中地種畜良種奶??萍紙@選取4 頭體況良好,體重約590±12 kg,妊娠4~5 月齡的三胎荷斯坦奶牛,安裝永久性瘤胃瘺管和十二指腸瘺管,用于瘤胃和十二指腸內容物的采集。瘺管牛每天09:00 和21:00 定時飼喂全混合日糧(Total Mixed Ration,TMR),自由采食,自由飲水,日糧組成及營養成分見表1。

表1 基礎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4.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單因素分期分組試驗設計,共分3 期,每期正式期7 d,間隔期20 d。第1 期為空白對照組,不添加任何益生菌;第2 和3 期(試驗組)分別在晨飼后1 h(10:00)打開瘤胃瘺管塞投喂植物乳桿菌菌粉和包被植物乳桿菌顆粒。試驗組連續投喂7 d,每天投菌量80 g/ 頭。每期試驗最后3 d 連續采樣,每天采樣時間點均為晨飼后11 h(本課題組前期研究表明奶牛采食后11 h 各腸段活細菌比例較高)采集瘤胃液、十二指腸內容物以及直腸糞樣。

1.4.3 樣品采集 分別從安裝的瘺管中采集瘤胃和十二指腸內容物各50 mL,糞便由直腸直接取樣約5 g。采集的瘤胃液用4 層紗布過濾后,分裝到無菌凍存管中;十二指腸和直腸樣品直接分裝于凍存管中。所有樣品取樣后立即投入液氮罐,用于樣品DNA 的提取,并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以及16S rRNA 高通量測序檢測。

1.5 測定指標及方法

1.5.1 產品活菌計數 植物乳桿菌菌粉計數采用平板菌落計數法[16]計數。植物乳桿菌微膠囊計數:精密稱取1.000 g 包被植物乳桿菌顆粒,加入20 mL PBS 緩沖液(pH=7.4),再加入數粒玻璃珠于搖床上震蕩,以190 r/min 破壁30 min,制備菌懸液進行平板稀釋計數。

1.5.2 包埋率測定 ①微膠囊表面活菌數:精確稱取1.000 g 植物乳桿菌微膠囊,加入20mL 0.9%的生理鹽水,制備菌懸液后進行平板稀釋計數。

② 微膠囊活菌數:同植物乳桿菌微膠囊計數方法。

③包埋率=(微膠囊活菌數-微膠囊表面活菌數)/微膠囊活菌數×100%

1.5.3 體外抗逆性評價 ①體外模擬胃液消化試驗:分別精密稱取1.000 g 植物乳桿菌和包被植物乳桿菌,加入20 mL 人工胃液(pH 分別為1、2 和3),于恒溫震蕩搖床34℃、90 r/min 培養2 h,采用平板菌落計數,計算活菌數。② 體外模擬腸道消化試驗:分別精密稱取1.000 g 植物乳桿菌和包被植物乳桿菌,加入20 mL人工腸液(膽鹽濃度分別為0.1%、0.2% 和0.3%),于恒溫震蕩搖床34℃、120 r/min 培養2 h,采用平板菌落計數,計算活菌數。

1.5.4 目標菌種定量(qPCR) ①基因組DNA 的提?。篋NA提取方法參照DNA Kit(Omega Bio-tek,Norcross,GA,U.S.)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通過1%瓊脂糖凝膠電泳測定DNA 完整性,并用生物分光光度計測定DNA 的濃度和純度,-20℃保存備用。②引物設計:根據NCBI 已報道的植物乳桿菌JCM-1149 的全基因組序列,設計引物序列:上游引物:5'-CGCATAACA ACTTGGACCGC-3';下游引物:5'-TGTCTCAGTCCC AATGTGGC-3',產物大小為143 bp。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③實時定量熒光PCR 反應體系及程序:反應體系為15 μL:7.5 μL SYBR PremixExTaq、PCR上游和下游引物各0.3 μL(引物終濃度為0.2 μmol/L)、ROX Reference Dye 0.3 μL、DNA 模板1 μL,其余用滅菌蒸餾水補齊。反應參數:95℃預變性30 s;95℃變性5 s、60℃退火、延伸,采集熒光信號34 s,40 個循環,在反應結束后進行熔融曲線分析。以不同拷貝數的對數值為橫坐標,以反應過程中到達熒光閾值的初始循環數Ct 值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計算二者的回歸方程。

1.5.5 16S rRNA 高通量測序 瘤胃和十二指腸內容物以及直腸糞便微生物多樣性檢測選取細菌16S rDNA V3-V4 區,樣本所得DNA 送至北京奧維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利用Illumina MiSeq PE300 平臺(Illumina,Inc.,CA,USA)進行Paired-end 測序。

1.6 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輸入軟件Excel 2003 整理,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One-way ANOVA 進行方差分析,用LSD 法對組間差異顯著性檢驗,P<0.05 表示差異顯著,P<0.01 表示差異極顯著,結果用平均值± 標準差表示。生物信息分析利用QIIME 平臺進行多樣性矩陣分析。在R(version 3.3.0)軟件中使用VennDiagram 包(1.6.17),各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檢驗以及P<0.05 檢驗。

2 結果

2.1 包被工藝參數確定

2.1.1 制粒參數 ①起膜芯粒的適宜比例:利用多孔的微晶纖維空白丸芯(MCC)作為載體基質可以提高制粒的穩定性,如表2 可知,起膜芯粒(MCC 與海藻酸鈉)比例在10:1 較好。②起膜芯粒與菌泥的混合液用量比例:將起膜芯粒與菌泥(植物乳桿菌)混合制備微液滴,提高制粒的圓球度,便于后續包被,由表2 可知,二者比例在1:1 較適宜,便于制粒。

表2 制粒參數

2.1.2 包被參數 一次包被以海藻酸鈉作為內層包衣材料,形成初級微膠囊,由表3 可知,制粒顆粒與海藻酸鈉包被液之比為4:3 較合理。二次包被采用胃崩快滲型丙烯酸脂類共聚物作為外層包膜,一次包衣顆粒與丙烯酸樹脂的用量為1:4 較適宜。

表3 包衣液用量

2.1.3 產品活菌數 據上述工藝參數,對植物乳桿菌和包被植物乳桿菌分別加工成成品,為體內評價試驗做準備,也為保證后期體內評價試驗條件一致,所以每批次生產的活菌數均控制在同一數量級,其活菌數分別為(8.00±0.07)×109CFU/g 和(7.82±0.17)×109CFU/g。

2.1.4 產品包埋率 對植物乳桿菌進行包被,通過平板計數得出的平均包埋率達82%以上(表4)。

表4 植物乳桿菌包埋率

2.2 體外抗逆性評價 由表5 可知,植物乳桿菌在pH 1和2 的人工胃液中幾乎不能存活;而當pH 達3 時,活菌率達23.25%。包被植物乳桿菌在pH 1 和2 的人工胃液存活率雖不高,但其活菌數依舊維持在106CFU/g 和108CFU/g 以上,而在pH 3 的人工胃液中其活菌存活率高達85%。說明未包被的植物乳桿菌對抗胃酸的能力較差。

表5 人工胃液條件下植物乳桿菌活菌數

由表6 可知,不同處理植物乳桿菌在不同濃度膽鹽中的活菌數保持在一個數量級上。二者在較低濃度0.10%和0.20%的人工腸液中的活菌率均較高,而在高濃度0.30%的人工腸液中,包被植物乳桿菌的活菌存活率很高,但植物乳桿菌活菌數仍舊在109CFU/g 以上。說明本試驗選用的植物乳桿菌具有較強的抗膽鹽能力。

表6 人工腸液條件下植物乳桿菌活菌數

2.3 體內評價

2.3.1 包被植物乳桿菌過瘤胃過真胃效果 由圖1 可知,Ct 值和拷貝數呈線性關系,熒光定量PCR 標準曲線方程:y=-2.70x+34.58(y 代表Ct 值,x 代表初始模板量的對數),Ct 值從12.57 到27.96 個循環,初始模板濃度與Ct 值之間線性相關系數R2=0.9917(R2>0.90),所建立的標準曲線符合實時定量PCR 的要求。

圖1 植物乳桿菌JCM-1149 標準曲線

對奶牛胃腸道定量植物乳桿菌JCM-1149 含量如表7 所示。在瘤胃中,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定量植物乳桿菌JCM-1149 含量均升高,而包被植物乳桿菌組顯著升高(P<0.01),但3 組qPCR 的值都在1 個數量級上。在十二指腸中,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定量植物乳桿菌JCM-1149 含量均升高,而包被植物乳桿菌組顯著升高(P<0.01);包被植物乳桿菌組qPCR 值高出對照組和植物乳桿菌組1 個數量級;而未包被的植物乳桿菌與對照組在1 個數量級,說明通過真胃到達十二指腸的能力較低。在直腸中,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定量植物乳桿菌JCM-1149 含量均升高,而包被植物乳桿菌組顯著升高(P<0.01),分別高出對照組和植物乳桿菌組2 和1個數量級。

表7 不同處理植物乳桿菌JCM-1149 在各部位的含量 拷貝數/ng DNA

2.3.2 包被植物乳桿菌對奶牛胃腸道菌群的影響 由圖2 可知,在門水平,3 個部位,3 個分組共獲得22 個門的分類物種,主要優勢菌門為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放線菌門、單糖菌門以及變形菌門。

圖2 不同腸段微生物在門水平的變化

通過Kruskal-wallis 檢驗提取差異微生物,再通過SPSS 統計軟件進一步分析各組間菌群豐度的差異,共發現3 個菌門存在差異。如表8 所示,在瘤胃中,變形菌門和綠彎菌門在各組間差異顯著,添加植物乳桿菌和包被植物乳桿菌均降低變形菌門和綠彎菌門的豐度(P<0.05)。在十二指腸中,各組間差異不顯著。在直腸中,包被植物乳桿菌降低了廣古菌門豐度(P<0.05)。由此表明,在門水平,植物乳桿菌組僅對奶牛瘤胃微生物有一定的影響,而包被植物乳桿菌組對瘤胃和腸道菌群均有影響。

表8 不同處理植物乳桿菌對胃腸道菌門的影響 %

由圖3 可知,在屬水平,3 個部位,3 個分組共鑒定出322 個細菌屬,主要優勢菌屬為普氏菌屬_1、克里斯騰森菌科_R-7_group、毛螺菌科_NK3A20_group、瘤胃球菌科_UCG-005、理研菌科_RC9_gut_group、瘤胃球菌科_NK4A214_group、解琥珀酸菌屬等。

圖3 不同腸段微生物在屬水平的變化

通過Kruskal-wallis 檢驗提取差異菌屬,再通過SPSS 統計軟件進一步分析,共有57 個菌屬存在差異。如表9 所示,在瘤胃中,有34 個菌屬在各組間存在差異,進一步分析差異屬下相對豐度在1%以上的菌屬。與對照組相比,包被植物乳桿菌主要提高了厚壁菌門下毛螺菌科的醋香腸菌屬和毛螺菌科_NK3A20_group 屬以及厚壁菌門下瘤胃球菌科的產糞甾醇真細菌屬的豐度(P<0.05);植物乳桿菌提高了擬桿菌門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 屬的豐度(P<0.05),降低了厚壁菌門下瘤胃球菌科的瘤胃球菌屬_2 的豐度(P<0.05)。在十二指腸中,5 個菌屬在各組間存在差異,且各菌屬的含量極低,其中包被植物乳桿菌主要提高了厚壁菌門下毛螺菌科的毛形桿菌屬(Lachnobacterium)的豐度(P<0.05)。在直腸中,18 個菌屬在各組間存在差異,進一步分析差異菌屬下相對豐度在1%以上的菌屬。與對照組相比,包被植物乳桿菌主要提高了厚壁菌門下瘤胃球菌科_UCG-005 屬的豐度(P<0.05),降低了厚壁菌門下瘤胃球菌科_UCG-013 和擬桿菌門下擬桿菌目的Phocaeicola屬的豐度(P<0.05)(表9)。由此表明,添加包被植物乳桿菌主要提高了胃腸道中厚壁菌門下毛螺菌科和瘤胃球菌科的菌屬,降低了擬桿菌門下擬桿菌目的Phocaeicola屬的豐度;而植物乳桿菌主要提高了瘤胃中擬桿菌門下的菌屬,降低了厚壁菌門下的瘤胃球菌屬_2 的豐度,而對腸道菌屬的影響較小。

表9 不同處理植物乳桿菌對胃腸道菌屬的影響 %

3 討 論

3.1 包被植物乳桿菌工藝的確定 包被技術是近年來廣泛應用于提高益生菌產品抗逆性的一種新技術,是一種利用包材(壁材)包裹或密封芯材,在特定條件下以可控速度釋放芯材的技術[17-18]。常用的壁材有天然材料、半合成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天然材料中海藻酸鹽和殼聚糖來源豐富、價格合理,適于工廠化加工生產,其特點是成膜性好、生物相容性好、降解物無毒。半合成材料多為纖維素類衍生物。合成材料有聚酯、聚乙烯、聚丙烯酰胺以及樹脂等,但價格較高,生物相容性不好。目前常將天然材料與合成高分子材料混合作為包被材料[19]。本試驗采用微晶纖維素空白丸芯造粒,作為微丸造粒的起膜芯粒,不僅有效解決制粒中真球度低、顆粒均勻度差的問題,而且兼具稀釋-粘合-崩解三合劑的作用。以植物乳桿菌為囊芯物,海藻酸鈉為內層包被材料,形成初級微膠囊,此為一次包被。一次包被的目的是利用海藻酸鈉對pH 敏感,在真胃中低pH 的情況下不破損,而在腸道中堿性環境可以快速釋放。二次包被采用丙烯酸脂類共聚物成品作為外層包膜,二次包被依據外層包衣對瘤胃和真胃pH 的差距,可以耐受瘤胃的pH,不易被微生物分解,而在比瘤胃低的pH 值的真胃內被快速分解。分解后的丙烯酸樹脂,暴露出內層海藻酸鈉繼續保護益生菌免受胃酸侵蝕,待進入動物腸道后將囊芯釋放出來。

目前對微生態制劑的使用劑量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國際乳業聯盟(The International Dairy Federation,IDF)推薦每克或者每毫升益生菌產品不得低于107的有效活菌數[20]。而食品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任何益生產品的理想活菌數不應少于106~107CFU/mL[21]。本試驗采用WBF-1G 型多用途流化床進行頂噴包被制備植物乳桿菌微膠囊,經過多次預試驗獲得較佳的工藝參數,使得每批產品的活菌數都穩定在109CFU/g,符合益生菌產品推薦的有效活菌數量級。

包埋率是檢驗益生菌包被成功與否的一個因素。同時通過平板計數,其包埋率達到80% 以上,介于不少文獻及發明專利中提及的益生菌微膠囊包埋率(60%~90%)[22-24]。

3.2 體外抗逆性評價 乳酸菌作為一種益生菌,對胃腸道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是發揮益生功能的前提條件[25]。一般哺乳動物胃內pH 為2 左右,而胃蛋白酶的最適pH 值也為2,這種酸性環境可以殺死隨食物進入胃內的細菌。關于乳酸菌耐酸機制已有諸多研究[26]。本試驗中,未包被的植物乳桿菌在低pH 1~2 時,無法存活,當pH 升高到3 時,活菌存活率僅為20%;而包被后的植物乳桿菌在低pH 1~2 時,其活菌存活率也很低,但其活菌數也可達到1×106CFU/g 以上,當pH 升高到3時,活菌存活率達85% 以上。據報道,當人或動物攝入含有1×106CFU/g 或以上的活性乳酸菌就能發揮其益生作用[27],表明包被后的植物乳桿菌對低pH 和胃蛋白酶均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能以一定數量的活菌順利到達腸道。

乳酸菌要在腸道中存活并定植于腸道,因而對腸道的耐受力要比對胃液的耐受力更為重要。小腸是益生菌發揮功效的場所,內含胰液、膽汁和小腸液,而正常哺乳動物小腸中膽汁的濃度為0.03%~0.3%[28]。本試驗把乳酸菌加于較高濃度梯度的膽鹽腸液中,發現乳酸菌對膽鹽的耐受力均較強,而包被后的植物乳桿菌幾乎不受高濃度膽鹽的影響。說明本試驗選用的植物乳桿菌菌株和所采用的包被技術能對抗膽鹽等形成的高滲透壓及胰蛋白酶的分解作用,可以進一步研究其在體內的功效。

3.3 包被植物乳桿菌過瘤胃過真胃效果 據報道,益生菌等活細菌被用于調節動物體的腸道菌群和生理機能,但它們的定殖往往是一過性的[29]。而不同研究者發現食用益生菌通過胃進入腸道活菌數量較少,可能其在進入腸道之前就已滅活,類似的研究多集中于體外模擬胃腸道條件進行驗證[24-25]。本研究通過造瘺術獲取胃腸道真實環境樣品,進行體內驗證,并依據定量微生物多采用qPCR 技術,可以快速、精確定量腸道核酸含量,試圖通過比較瘤胃與腸道中植物乳桿菌數量的變化,來檢驗包被植物乳桿菌過瘤胃、過真胃,到達腸道的能力。

本試驗結果表明,在瘤胃、真胃和腸道中,包被植物乳桿菌組qPCR 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和植物乳桿菌組,這與多數研究結果類似。Anselmo 等[11]采用海藻酸鈉和殼聚糖對凝結芽孢桿菌進行逐層包被,結果表明:在體外模擬胃酸(pH=2)和膽鹽(4%)2 h 后,雙層包被的凝結芽孢桿菌較單層包被的凝結芽孢桿菌活菌數提高了4 個數量級;采用體內模擬小腸模型(MatTek EpiIntestinal),口服益生菌在被遞送到靶點的過程中不受到胃腸道環境的影響,同時提升了益生菌在腸道中的粘附性。Li 等[30]用碳酸鈣與纖維素做包材,可將高達1010CFU/g 的植物乳桿菌包裹在內,釋放出的活菌數可達3×1010CFU/g,在模擬胃部環境不受pH 影響,而在腸道靶點釋放。由此表明,本試驗所采用的雙層包被植物乳桿菌可以避免瘤胃微生物的降解,抵御真胃胃酸的侵蝕,最后順利到達腸道,顯著提高益生菌在體內的存活率。

3.4 包被植物乳桿菌對奶牛胃腸道菌群的影響 本試驗中,植物乳桿菌僅影響瘤胃中的菌門和相關菌屬豐度,包被植物乳桿菌對瘤胃和腸道的菌門和相關菌屬均有影響,說明包被處理后的植物乳桿菌能順利到達腸道,進而對腸道菌群產生潛在的影響。在瘤胃中,不同處理植物乳桿菌均顯著降低了變形菌門和綠彎菌門豐度。變形菌門是細菌中最大的一個門,包括很多致病菌,添加不同處理的植物乳桿菌可能對變形菌門形成競爭和拮抗作用,起到益生作用[31]。綠彎菌門是一類進行不產氧光合作用的細菌,對水體環境影響較大[32]。添加不同處理植物乳桿菌降低其豐度可能跟菌株本身的特性有關。本研究發現,在直腸中僅包被植物乳桿菌顯著降低了廣古菌門豐度。廣古菌門包含了古菌中大多數種類,在動物腸道中以產甲烷菌為主,添加的包被植物乳桿菌可能會抑制廣古菌門中產甲烷菌豐度,對維持腸道健康有益。在屬水平,包被植物乳桿菌對奶牛胃腸道菌群均有較大影響,而植物乳桿菌僅對瘤胃的影響較大,在十二指腸和直腸中幾乎未檢測到顯著的菌屬,可能未經保護的植物乳桿菌多數不能到達腸道靶向釋放。包被植物乳桿菌降低了直腸中擬桿菌門下的菌屬,提高了厚壁菌門下的某些菌屬,這與一項人類的研究結果類似,服用含植物乳桿菌的復合益生菌制劑可以降低便秘患者腸道內的擬桿菌門的豐度,而提高厚壁菌門的相對豐度[33]。

物種組成與差異分析表明,不同處理的植物乳桿菌對奶牛胃腸道中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下的菌屬影響較大,說明腸道微生物能夠對植物乳桿菌的介入產生迅速反應,這可能與各菌門的代謝產物(VFA)有關。有報道指出,擬桿菌門以生成乙酸和丙酸為主,乙酸、丙酸可以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釋放,對結腸炎有很好的療效;而厚壁菌門則以生成丁酸為主,丁酸對預防治療結腸癌有良好的療效[34-36]。本試驗中57 個關鍵菌屬中大部分是對腸道健康有益的。植物乳桿菌主要提高瘤胃中擬桿菌門下普氏菌屬豐度,降低了厚壁菌門下的瘤胃球菌屬_2 豐度。普氏菌屬在瘤胃中可降解并利用淀粉和植物細胞壁多糖,同時參與蛋白質的降解以及對肽的吸收和發酵起作用[37]。瘤胃球菌屬在腸道中豐度較高,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可以防止機體營養不良[38]。包被植物乳桿菌主要提高瘤胃中醋香腸菌屬、毛螺菌科_NK3A20_group 以及產糞甾醇真細菌屬的豐度;提高十二指腸中毛形桿菌屬豐度;提高直腸中瘤胃球菌科_UCG-005 豐度,降低瘤胃球菌科_UCG-013 和Phocaeicola豐度,這些菌屬主要來自厚壁菌門下毛螺菌科和瘤胃球菌科的菌屬。瘤胃球菌科和毛螺菌科是厚壁菌門下梭菌目的最豐富的2 個家族,可以參與到將碳水化合物分解為SCFAs 的過程中[39-40],負責多種多糖和纖維的降解,與維持腸道健康有關。毛螺菌屬對結腸患者和炎癥性腸病患者具有保護作用[41-42],與其能產生丁酸有關,同時毛螺菌科菌可以抵制艱難梭菌的定植,并且可以用于治療與預防艱難梭菌引起的偽腺性腸炎等疾病[43]。植物乳桿菌本身屬于厚壁菌門下的菌屬,以上結果再次證明經過包被處理后的植物乳桿菌可以順利達到腸道而靶向釋放,進而提高胃腸道中厚壁菌門下的菌屬。本試驗中同一菌株植物乳桿菌經過包被處理后的效果強于未經包被的植物乳桿菌,說明包被植物乳桿菌可以順利到達腸道發揮益生作用。

4 結 論

在理想制粒和包被工藝參數下,植物乳桿菌微膠囊活菌數和包埋率分別達到109CFU/g 和82.48%,包被后的植物乳桿菌對抗胃酸和膽鹽的抗逆性好;經包被處理的植物乳桿菌微膠囊過瘤胃、過真胃以及達到腸道的能力極顯著高于對照組和未包被的植物乳桿菌組;包被植物乳桿菌組對奶牛瘤胃和腸道菌群均有一定的調控作用,而植物乳桿菌組僅對奶牛瘤胃菌群有一定的影響。包被植物乳桿菌微膠囊具備作為微生物添加劑的潛力,并對相關產品的研發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
厚壁包被微膠囊
大厚壁對接環焊縫坡口設計及焊接參數分析
凍干益生菌微膠囊保護劑及抗性研究
新型相變微膠囊的性能優化研究
復合雜糧超微粉微膠囊化工藝的研究
正確包裹新生兒有益健康
厚壁小徑管超聲波檢測工藝研究
高壓容器設計及制造要點概述
淺析厚壁復合板設備焊接工藝規程制訂
觸破式微膠囊與緩釋性微膠囊制劑有何區別
坐公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