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022-11-19 17:21李丹丹
讀與寫 2022年9期
關鍵詞:解決問題小學生能力

李丹丹

(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友誼學校 青海 西寧 810000)

所謂學會解決問題,是指教師要意識到教科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關系,教會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其有效運用。應用數學知識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在解決問題和詳細分析問題方面的有效學習的發展。入剖析自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創建高效的課堂。

1.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老師教學理念的及時轉變。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直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育通常使用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隨著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育中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從應試教學理念轉向素質教學理念。教師開始專注于教授學生數學的基礎知識,以及教學生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極大地幫助獲得綜合性與全面性發展。

1.2 有助于學生適應社會及自身的發展。在傳統的教學課程中,很多學生并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使得學習僅停留在為了學習知識而學習的狀態中,不能使用學來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的薄弱。隨著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長,教師開始更加注重與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旨在讓每個學生都朝著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的方向不斷發展,實現最終的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1.3 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起點。在教授小學數學時,教師面臨的挑戰是幫助學生找到數學知識的起點并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教師需要明確學習數學的起點,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科內容,而且為課程設置提供科學依據。事實上,學生不斷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將他們的數學知識與現實聯系起來,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果。

1.4 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解決數學問題會給學生更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并且學生還將能夠從數學的角度探索生活,并使用數學思維觀察周圍的事物。在學生自己解決了數學問題之后,可以逐漸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此外,通過解決數學問題,學生可以逐步提高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有效地將抽象數學概念和內在價值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通過提供數學知識,鼓勵教師聯系理論與實踐,加強新舊知識點的聯系,鼓勵學生根據原有知識進行自我更新,優化學習效果。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系統的數學結構體系,培養完善的數學意識[1]。

1.5 豐富學生的邏輯思維模式。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一個重要的目標。教師認識到學生的學習潛力、內在的能力和習慣,提供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指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邏輯思維,從多角度審視問題,鼓勵學生建立辯證性思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綜合運用多種模式,與學生們一同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例如,使用思維導圖、圖表和文本描述。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的觀點為出發點,以自己的想法為出發點,設置適當的數學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優化學生的認知。

2.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

2.1 教學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脫軌。解決問題教學法的目的使幫助學生提高和發展他們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如果課程內容不是現實生活,學生將如何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數學中日常的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四則運算,而幾何形狀等材料只能在特定條件或特定行業中使用。

2.2 過程程式化和傳統化。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主要的教學方式是老師講學生聽,然后學生針對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強化訓練等,在解決問題教學法時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通過這種傳統教學方法學習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學生會變得無聊,失去興趣,并且對教師所教學的內容不主動的積極進行思考,使得教學的效果不理想。

2.3 教學的策略比較匱乏。數學本身是一門學科,需要學生的邏輯思維,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學科。如果教師缺乏教學策略,會降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限制了他們思維的發展。我國教育改革的需要,明確表明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學生解題思路的范圍這塊,要著重的注意一下。

2.4 教師占據課堂教學主體地位。雖然這是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教育學習過程,但教師必須發揮主導作用,甚至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式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就課程本身而言,教師還沒有達到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但是,現有的解決小學數學問題的教學方法存在明顯的問題,教學時,教師以傳統教學方法為指導,獨立思考課堂學習的主要階段,然而當前的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方式存在的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依舊將自己當成課堂教學的主體。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性的缺失容易使其喪失學習的主體權,解決問題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學習到精髓,并且需要將教學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學習中,這種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并沒有實質性效用。

2.5 思維模式固化。小學問題解決學習的目標是通過開發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來探索小學生的思維,使小學生能夠有效地運用他們的數學知識。但是,仍然有許多小學數學教師采用填鴨式教學法來教授小學數學。當學生試圖解決問題時,他們可能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在固定思維模式下,教師無法在學習過程中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課程,小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的方式非常簡單。一些小學生面臨新的數學問題,首先求助于老師,無法獨立思考。這嚴重違背了解決問題學習的主要目的,不利于小學解決問題學習的發展。

2.6 忽視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但在實際教育中,教師總是認可學生解決類型化習題的能力,并強調學生應該盡力而為,強調學生記住解決相關練習的想法。導致學生看似掌握了訣竅,但只要將習題稍加改變,學生立刻就無所適從,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必須忽視教學解決問題和提高學生解決現實生活問題能力的關鍵。

2.7 情境理解存在偏差。當學生學習數學時,他們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整個課程中得到發展。學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學習的路徑一直處于老師預設的范圍內,不具備獨立判斷和探究的能力。而且,由于老師沒有為學生創造真實的學習情境,學生沒有深入分析問題。其次,分析問題信息的能力較弱。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征,常常表現出溜號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跡象。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很差,因為他們不完全理解老師在教什么,頭腦中沒有準確的想法。

3.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

3.1 轉變教學模式。教師必須在課程中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應該鼓勵他們所教的學生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按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信念,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和技巧。因此,當學生在處理一個問題時,學生可以先用策略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技能。學生在面對不同的挑戰時學會應用不同的技能,并且必須反復練習才能達到學習效果。仔細查看并研究所涵蓋的內容。例如,“加、減、乘、除”運算是算術的核心。乘除是在加減的基礎上形成的高階運算模式。相同數值的連加能夠用乘法進行表示。例如,通式是3+3+3+3+3+3=18,乘法是3×6或6×3。乘法算式為3×6或者6×3。老師可以使用多個連加算式來帶領學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在計算的過程中以“九九乘法表”為基礎,明確數量之間的關系。此外,表達式3x6和6x3還有兩個附加含義,能夠表示3個6相加,也能表示6個3相加。學生在計算中逐漸樹立數學性思維,從而有效地解決數學問題,學生逐步發展數學思維,學習計算原理和方法,有效解決數學問題[2]。

3.2 采用個性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學生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只有從他們的需求開始,才可以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課堂表現和小學數學技能。因此,為了教會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群體的教學理念,運用個性化的學習模式,逐步為小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課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學生能夠獲得主動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性格,提高溝通能力。我們將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素分解為3個階段,并根據級別制定計劃。第一,對于思維能力差、沒有掌握基本解題能力的小學生,教師可以加入有趣的教材和基本的數學教學問題,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能力。其次,對于具有思維能力和中級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教師可以計劃適當的案例,學生可以利用他們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最后,對于思維能力最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思維能力最好的數學體系,為學生提供了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顯著提高他們的數學技能和思維水平的機會。這樣,所有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專注于解決數學問題。

3.3 角色互換,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數學主要研究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課堂上,老師先講,學生聽。在這種形式的教育中,學生是慣性的。在這種環境下,學生不會考慮動腦筋或解決問題,不會想解題思路是什么,就會出現這一道題會了,遇到下一個同樣的題型又不會做,這不僅不會形成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習慣,也造成了學生理解和誤解的錯覺。因此,要打破傳統教育模式,教師需要更新教學方式,與學生互換身份,讓學生當一次教師。教師可以先把課程講一遍,然后讓學生站上講臺,學生當教師,教師當學生,讓學生自己出一道題給教師講解,師可以裝作不會,提出一些問題,讓這位“小教師”來回答。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看到學生解決階段是否存在問題。在數學中,每一步都是一個點,步驟中的錯誤會影響結果。學生如果講錯或講解不到位,不要打斷學生,讓學生講完后,教師再進行補充和糾正。在這個角色轉換模型中,學生可以思考如何提問和講什么,學生不僅可以說如何獲得知識點,還可以鞏固所獲得的知識。對很多學生來說,理想的老師不僅要給學生成就感和“責任感”,還要提高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3.4 引入生活化教學素材,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數學知識可以從真正的學生那里獲得。如果教師能夠將生活化的學習材料融入數學課中,小學生就可以通過減少心理排斥和提高他們在生活中的學習能力來增加他們的興趣。因此,為了充分調動小學生解決問題的意愿,教師將生活化的教材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減少學習困難的同時,充分理解具體含義。并在理解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解決數學問題的行列。例如:在蘇教版《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分物品問題,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如“現有10本包裝精美的筆記本,如果每個小朋友分2本,那么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如果每一個小朋友分3本或者4本呢?”提出的問題是一個典型的生活事件。在教師提問中,學生快速整理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積累,理解“除數”和“余數”的具體含義,既解決了學生理解公式過程中的問題,又增加了積極性。加深學生對學生的理解。

3.5 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是教會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途徑,交給學生一些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少走彎路,提高做題的準確性和速度,事半功倍。示例:在描述“復數”時,當遇到諸如“20的4倍是多少”“60是2的多少倍”等問題時,學生會不清楚用“乘”還是“除”。教師可以告訴學生,看到題目中出現“的”就用“乘”,出現“是”就用“除”,20乘4等于80,60除2等于30,以及關于如何完成此計算的幾個類似問題。這不僅可以節省學生解決問題的時間,還可以通練習解決數學問題的技能來提高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為學生提供合作和與他人交流的機會,交流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技能。在交流過程學生可以互相借鑒經驗、教訓和方法,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3.6 設置引導性數學問題,啟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對于思維能力較差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指導尤為重要。有教師發揮了自身的指導作用,學生才會養成積極的思維習慣來解決問題。因此,為了激發小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設置數學題,讓學生按照教師的程序,加深思考,找到準確、簡單的解題方法,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問題意識。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根據數學教育的內容和小學心理發展,找出有趣的、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幫助學生找到心理成功的問題。例如,江蘇省教育版四年級下冊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為鼓勵學生思考解決問題,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仔細觀察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圖形,同學們能看出它們之間的差別和相同之處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開始觀察和討論,使學生的思維發展有了明顯的改善,們會全力調動有關平面圖形方面的知識展開觀察和分析,學習觀察和分析知識以及解決圖形問題的基本技能。

3.7 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數學源于生活,數學無處不在。小學數學學習的目的是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教師可以使用日常情景并將其與課堂中的課程進行比較,這使他們能夠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和形象化,老師可以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家長可以教學生在家學習。例子:在講解“克、公斤、噸”時,師先讓學生感受一本書、一支筆、十本書大概有多重,然后讓學生自己放到電子秤分別稱一稱筆和書的重量,看一看和學生之前估計的重量差別有多大,讓學生了解克和千克為單位的概念。然后,教師可以要求家長指導學生。媽媽做飯的時候,媽媽可以問孩子:“雞蛋60克還是60千克?”對此,媽媽可以問孩子:“媽媽,50千克還是50噸是個問題?!奔议L在跟孩子說話時,可能會故意說錯重量單位,孩子會糾正和反駁。在這種“以生活為導向”的學習模式中,學生會感覺到數學原來就存在于生活中。在學到下一個知識點時,學生可以從現實問題的進行中學習,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培養了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3.8 通過組織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合作探究學習方法將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教學方法。由于新的課程改革,這種教學方法變得越來越可行。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小學生可以利用小學生活潑的個性、強烈的好奇心和團隊合作的力量,大膽地把課堂交出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他們,引導他們進行合作探究,共同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在小學開設有效的數學課堂,激發他們共同探索。例如,在教學“角的分類和畫法”時,可以將學生安排在適當的小組中,并要求他們進行協作小組研究。在教學時,我緊接著我以競賽的方式要求他們合作探究還能利用三角板畫出更多的角,畫出最多的角的小組就給予適當的獎勵。學生分組解題,每個小組的成員都積極思考,小組內的學習環境非常熱情。幾分鐘之內,該小組的聯合研究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學習成績有保障,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提煉[3]。

3.9 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的始終,并延伸至日常生活中。正確解決問題需要一些知識,特定知識的積累使學生能夠理解數學問題,將它們與以前的知識和經驗聯系起來,從最表面到最深層次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因此,適量的閱讀數學故事和課外讀物,不僅可以增強學習者的知識積累,而且可以提高閱讀理解和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完全獨立地獲取知識,完全獨立地思考所讀內容的意義,而不是閱讀空間,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支持。

3.10 樹立反思意識。學生定期做筆記和反思可以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會出現多種多樣的問題,通過思考學生的錯誤,我們可以對數學結構系統進行建模。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及時反饋,概括分析學生的錯誤。例如,在運用方程式解決實際問題時,在設置未知數和列不同的方程式時,教師要求學生完成表格建模任務以總結方程問題??偨Y從建模中獲得的知識,根據表格中的知識脈絡的教授數學。學生提出與各種數學問題相關的解決方案,以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必須經常與學生互動,這讓學生可以評估解決自己問題的系統和過程。例如,“你的解題方法是否簡便?”引導學生對解題過程進行探究;“你是如何想到用這個方法進行解題的呢?”讓學生對自己的解題進行多樣化的評價;“還有其他的解題方法嗎?”拓寬學生的思維模式,讓他們進行深入探究。

4.結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能提高課堂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還能激發學生的變革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小學教師可以把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目標,按照這個目標精心設計教材和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在開放式的環境中不斷調動積極思維,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歡
解決問題小學生能力
淺談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教學實錄與反思
面對面溝通交流 實打實解決問題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兩只想打架的熊
你的溝通能力很好嗎?
我是小學生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