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

2022-11-19 17:21
讀與寫 2022年9期
關鍵詞:法治道德教學方式

李 倩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雙語實驗學校 江蘇 泗陽 223900)

在教育改革的新時期,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地位不斷提高。學習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的,不僅僅要使學生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學會對知識的應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做人、做事風格。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能夠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場景中,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策略?,F在很多學生理論知識非常豐富但是實踐經驗卻寥寥無幾,因此對于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并不能很好的運用。而教學生活化就是教師在為學生授業解惑時,將社會生活實際與課本知識相聯系,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引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關注與興趣,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生理與心理的變化特點,選擇更加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實踐活動,要讓他們將課本中學生的知識有效地與實際生活進行融合,小學《道德與法治》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優良品德,還可以增強他們法治方面的意識。

1.生活化理念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性

道德與法治小學生對于將來的人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生活實踐中運用相關知識,對他們將來的生活以及實際應用都非常的有幫助。學習道德與法治內容還可以幫助學生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樣在思考問題時便會多一些理性,為學生的人生發展起到了引導護航的作用??偟膩碚f,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對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扮演了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學生的學習成績還不錯,但是對于知識運用往往會有所欠缺,只能是“讀死書”,這樣并不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生活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學到知識,不僅會營造更輕松的學習氛圍,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可以最大程度上解決學而不用的問題。除此之外,在生活化模式的指引之下,道德與法治教學要通過展開相應的生活實踐,結合相應的知識,讓學生不斷地打開自己的眼界,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踐聯系在一起,最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新時期,小學教師要學會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相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隨著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不斷深入,學生需要掌握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越來越多,且知識的難度越來越大。對于一些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難以緊跟教師的講課節奏,無法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難點以及重點。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學生很容易在課堂中出現做小動作、思想跑神等情況。信息技術具有多種表達方式,其內容比較豐富,是提高學生學習專注力的重要手段。小學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多種表現形式,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能夠使學生產生新的學習體驗,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真正意義上的發揮道德與法治教學應有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學習《網絡新世界》時,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對于大部分小學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教師可以出示幾張圖片,包括電腦、手機等,讓學生說出利用網絡可以做什么,有什么好處。教師還可以出示相關的視頻,網絡購物的微視頻,使學生知道網絡對我們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在網絡世界是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如果遇到不良信息應該怎么辦,怎樣做才能避免信息泄露。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在利用網絡時保護自己,避免沉迷網絡,做到文明上網。

2.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理論知識較強的課程,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從籠統、不精確漸漸向能夠較精確地感知事物進行發展的階段,他們對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記憶,而對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卻時常記不起來。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當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案的調整。隨著科技地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早已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提供《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照片和教學ppt等,通過豐富色彩變化和有趣的故事內容,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短時間內幾乎很難實現,是一個長期、持續性的學習過程。小學教師可以對道德與法治課堂進行延伸,定期開展實踐活動,拓寬學生接受教育的渠道。通過實踐活動,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收獲真實的生活經驗,獲得愉快的學習感受;另一方面,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在實踐的同時可以更好的感悟理論知識,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相結合,深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比如,在學習《變廢為寶有妙招》時,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對垃圾正確的分類,并且從日常生活做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減少垃圾的數量。在本節課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次垃圾分類活動,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行動保護環境。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對活動中表現良好、積極的學生進行表揚,使學生重視以后的每一次實踐活動。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本次的實踐活動為題,寫一篇文章,可以不要求字數的多少,但是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能夠產生真實的感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來約束自身的行為。例如,在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和我的同伴我很誠實)這節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匹諾曹》的經典動畫片,然后提問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動畫片?匹諾曹的鼻子為什么會變長?這部動畫片里主要講的是什么?你們如果對家長或教師說謊,鼻子會變成怎么樣?以這樣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的導入,接著為他們講解此節課的教學內容,告訴他們要做個誠實的人。這樣的情景創設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還可以激發他們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興趣。

3.尊重個體發展,進行生活化教學

由于學生之間的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生活環境和成長背景的各不相同,導致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化,這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掌握情況和運用效果。教師應當理解和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發展,要讓他們明白自己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要經常給予他們鼓勵和贊揚,用生活化地教學方式令他們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與生活有效連接,幫助他們充分理解新知識和加深記憶并將學習到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例如,在學習第四單元《多樣的交通和通信》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多準備一些關于交通標識和交通法規方面的視頻和圖片,逐一為他們進行講解。首先,可以為他們播放一段行人闖紅燈造成交通事故的視頻,然后提問學生,這個人做了什么?他這樣闖紅燈的做法正確嗎?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回答,這樣可以有效增加課堂的互動,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接下來,教師再提問學生:你們平時看到紅燈時,會怎樣做?你們在看到其他人闖紅燈的時候又會怎么樣?通過連續提問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下來,引導學生聯想如果是車輛闖紅燈會怎樣?教師讓他們通過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分組回答,再讓他們選派代表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

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課下任務,要求他們回家要和家長分享今天學到的交通標識和交通法規,讓家長也能一起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中。這樣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課本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很容易讓他們產生共鳴,學生通過對視頻的直觀了解和教師的認真講解,可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記憶,讓他們可以將正確的做法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讓他們從小就擁有良好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

4.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新課改已經實施已久,大部分教師對于新教學模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運用,但是總體情況來看仍存在很大的問題。首先,由于生活化教學理念是在最近幾年才出現的新型教學理念,其發展不是特別充分,并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所以許多教師對這個教學理念的理解和認識不夠透徹,不能夠很好的將這個理念運用到平日里的教學當中,即便運用了這種方法也無法得心應手,會有許多的問題出現。其次,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一時間還無法適應。在之前,大都是教師按照課本進行教學,很少將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系,學生們也都適應了這種將課本知識機械的記在腦海中的學習方法。如今使用這種生活化教學方式,對于他們的學習習慣會造成沖突,引起不適??傊?,生活化教學模式所以可以為教學提供一定的好處,但是目前仍需要更加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以此來使更多的學生適應這一方式。

5.與實際生活相融合

《道德與法治》中的理論知識多,內容枯燥乏味,簡單的說教不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教師應當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融合,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且實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涉及的內容通常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生活才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中最關鍵的環節。教師可以多為學生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采用課外體驗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走出課堂,走向生活。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某條街道上尋找哪些是課本當中學習過的交通標識?它們分別表示什么意思?見到這種交通標識的學生應該怎樣做?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接龍的方式提出問題,讓一個學生進行回答,當這個同學回答完畢后,他可以自行設計問題對下一個同學進行提問,依此類推,直到某一位同學回答不上來,教師可以讓其他同學進行錯題的更正,接著再重新開始下一輪的接龍游戲。讓學生在邊走邊玩的過程中愉快地學習,不僅可以加深他們的記憶,還可以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讓他們擁有更好地情感體驗。

例如,在第二單元《請到我的家鄉來》這節內容中,教師還可以先為學生播放劉德華的《我的老家》這首中文歌曲,以這樣歡快地方式進行開場,然后提問學生:大家知道我為什么要給大家播放這支歌曲嗎?給他們時間讓他們搶答,接著提問:你們的家鄉在哪里?那里的什么是你最喜歡的?你會歡迎大家到你的家鄉玩嗎?這些問題都來源于他們的生活,這樣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通過學生互相之間的介紹和分享,還可以開拓他們的眼界和豐富他們的知識面,進而豐富他們的生活。

6.時刻關注,點滴滲透

小學教育階段,小學生的法治意識相對淡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傷害,而有的學生并不敢向教師和家長進行傾訴和表達,往往造成很嚴重的后果。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課堂表現,要在課堂與課下,不定期地給學生做一些道德與法治方面的小提示,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作業,要求他們把自己最近看到的不文明行為、違反道德的行為和違法犯罪的行為,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可以更精準地了解學生近期的生活狀況,讓他們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通信技術,經常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讓家長能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和課堂表現,同時也可以讓家長協助教師對孩子進行法治方面與道德方面的教育,讓他們愉快積極地擁抱生活,成為有責任心,有愛心,愛動腦筋,有創意等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7.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7.1 教學目標生活化,簡單化。在學習相關知識時,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目標都是課堂授課的必要前提。但是在新課改的進行下,大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會將教學目標設計的多而復雜,學生在面對學習目標時并不能準確抓住學習重點,從而會導致他們無法從知識的本質上掌握知識的重點。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并非特別完善,所以在課堂上學生需要一個簡單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行引導,以便學生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集中注意力。

7.2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主體意識。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本身就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小學階段相關的知識相對來說較為簡單,與生活也更加貼近,此時教師如果可以創建一定的生活情景,那么勢必可以更好的幫助他們理解課本內容。所以老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在日常課堂當中導入一些與生活相關的情景,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知識的奧秘,提高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比如老師在講述《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就可以結合課本上相應的知識點融入到生活背景當中,這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情境可以很好的,讓學生對相關的內容展開一個思考以及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老師融入相應的生活類情景,學生一定會有所共鳴,進而讓學生喚醒自己的主體意識,自覺的融入到老師的日常課堂當中。

7.3 設計生活化的實踐活動。要想幫助同學們更好的掌握知識,便需要教會他們將其靈活運用,因此相關教師可以在授課時多設計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營造相對輕松的課堂氛圍,還可以提高他們對知識本身的運用能力。首先,可以在課堂中設計一些運用情景,使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情景化學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兩人對話的形式來把道德與法治里面的場景表現出來,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也可以使學生參與到課堂里,更好的使學生體會到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授課。其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領同學們在戶外觀察生活,

7.4 以生活事件為引,深層次理解法治知識。道德與法治教學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是以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但是教材中的例子相對學生來說會感覺較為陌生,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針對這種現象相關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逐漸認識到現實生活與法治相互交融的關系,進而逐漸了解到自己所處的現實世界是需要遵紀守法的。首先,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引用現實生活實例,既可以使學生通過現實生活了解法治觀念,又可以使學生在法知識的海洋中感悟生活。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很好的利用所學的法治知識保護自己,并且心中才會有不可觸犯的法治法規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比如,在講解交通規則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先講述自己所了解的交通規則,然后再通過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規則所發生的事故來向他們講授規則的重要性。通過這些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在學生經歷過這些老師組織的生活化場景后,教師可以像學生進行提問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違法的,通過學生自己的辨別能力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并且教師不僅僅教學生辨別正確的生活行為,還要教給學生自己面臨這些情景的情況下如何自救??傊?,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掌握法治本質。

總結

道德與法治教育目標實現,是教師與學生在日積月累地教學實踐中配合完成的。教師要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學會遵守原則的重要性,經常給予他們鼓勵、肯定與幫助,讓他們時刻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及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且有意義,引導學生將道德與法治方面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當中遇到的問題?!兜赖屡c法治》這門課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與人生觀,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公民。通過教師、家長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猜你喜歡
法治道德教學方式
“道德即自然”新證——儒家生生倫理學對道德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人大戰“疫” 法治為要
法治護航 讓“游河南”更愜意
法治護航 守護生命之源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真”學習:基于“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改進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淺談新型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困境及解決策略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