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元”與“悖論”

2022-11-21 12:29程志敏
關鍵詞:獸性神性悖論

程志敏

萬物都有自己的存在理由,如果不是在徹底、絕對甚至極端的意義上,一般很難說某物就是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世間固有“自然正當”(dikaios physeos)之類的絕對價值,但畢竟鳳毛麟角,因而絕大多數存在者都處在極善(bonus summus)和極惡(malus finis)之間,只不過離其中某一極遠近不同而已?!熬娱g”(μεταξ?,medius,Zwischen)就意味著兩面性,甚至多面性。從善端而言,事物由于不夠至善而無疑包含了惡的成分,反之亦然。每一種有限的存在者都同時具備善惡、真假、軟硬、美丑等完全相悖的性質,本質上都是“悖論”式的存在。

這種悖謬并不是邏輯上的“罪”,其程度比“謬誤”稍高,但還達不到宗教意義上的sin(罪),而是事物的本真狀態,是一種存在的“張力”。正是有了這樣相反相成的內在要素,事物才有了變化的可能,要么向善端精進,要么向深淵墮落。老子說得好:反者道之動。但人類思維往往被“經濟原則”所左右,習慣于用最簡單的方法,從單一的角度看待事物,用線性的方式對待事物在時空中的狀態,由此構建出貌似合理的理論體系。但現實遠比邏輯和理論復雜,且不會因為人類的統覺或理性整合而哪怕稍微改變自己的本然狀態,反而會嘲笑人類的自以為是,因為“悖論”才是事物的本真狀態。

“悖論”(paradox)并不是一個貶義詞,甚至不是其希臘語原初的那種與“真理”相對立的“意見”(doxa),而可以說就是真理本身,因為真理從來不會偏袒誰,它不會盲從“意見”,也不會偏袒“真理”自己?!般U摗辈⒉皇敲埽╟ontradiction),更不意味著(邏輯)錯誤(error),而是指稱存在的豐富、充盈和完整。簡言之,事物的復雜性本身就注定了其“悖論性”,或者說,兩者(即“復雜性”和“悖論性”)完全是一回事。凡是把復雜多變的事物說成某種極端靜止的絕對狀態,就是不可救藥的意識形態,即如荀子和莊子都批評過的“一曲”之論。

認可具體事物的兩面性或多面性,并不等于“二元論”。從形而上學的高度整體地看待萬物,則存在為“一”,而在其下的經驗世界中,存在物雖各自為“一”,實則為“二”,為“多”?!按笠弧庇伞半s多”所構成,有如“道”這個“一”乃是由“陰”“陽”這個“二”所構建的。傳統哲學往往贊美“一”而鄙薄“二”或“多”(甚至往往在“多”前面加上一個貶義的“雜”字),但只有從后者入手,才能理解前者。通過“二”去理解“一”,不僅因為它們具有構成性的關系,還是認識順序使然,更因為理性很難直接理解整全的“一”。人們很難接受或承認自己(理性)的無能,但理性主義幾千年的經驗教訓已經足以讓我們更加清醒、準確和深入地(且絕不自欺欺人地)認識萬物的本質。因此,認識到萬物的“悖論”性質,才有望進一步接近最高的“道”?!洞髮W》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钡啦惶撝?,必然要借助本末、始終和先后等“悖論性”的東西才能達到?!扒鞍乩瓐D”的神話智慧及其揭示的苦難,與“后柏拉圖”時代頗有些自以為是的哲學理性,也恰恰構成了這樣的“悖論”。

在這個意義上,“悖論”已然具有形而上的意味,因為它趨向整全。當然,“悖論”還有不同層次的意義,畢竟它的表現本來就千差萬別。也就是說,在最根本的意義上看待“悖論”的同時,也應充分意識到還有很多字面意義上的“悖論”,或者具體的“悖論”。如果說本然的“悖論”因符合事物的本質而可稱“善”,則具體的“悖論”往往給人造成極大的麻煩而顯得有些“惡”。但無論如何,具體事物的“二元”存在性質必然導致“悖論”?;蛘哒f,超越于時空之上的無限存在者可免于“悖論”的標簽或管轄,但有限存在者無一例外都在“悖論”之中。

所以,正如克爾凱郭爾(S?ron Kierkegaard)指出的,不要誤解“悖論”,也不要怕它,因為“悖論”體現的是思想的激情,如果思想中沒有“悖論”,就很難稱得上思想了。如果這樣的說法出自克爾凱郭爾這位頗為“偏激”的思想家,得不到更多人的認同,那么社會學家布里柯(Francois Bouricaud)的理性分析更能激起普通人的共鳴。他精準地指出,“悖論”并不意味著思想的混亂,反而是歷史和社會經驗復雜性的表現。

“悖論”不是思想家的專利,而是萬物的真相,事物的存在是不斷變化的,正是在“變”與“不變”中保持著同一。人也如此,人的“位格”(person)處在變易與存在、恒常與短暫、神性與獸性、理性與信仰等等范疇之間,因而總是呈現出“悖論性”的樣態。

“二元”難免“悖論”,“悖論”并不丟人。但人們總是癡迷于高大全的“一”,屈從于不可遏制的形而上學沖動——人類的本能不僅體現在“食色性也”的層次上,也體現在對永恒、不朽、整全等超越性的追求上。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的“理性癖”或“形上沖動”固然會逐漸靠近整全,卻有可能喪失現實的眼光。理性這種有限思維能力本來也是“悖論性”的:有識,則必然有蔽。

清醒而現實地把握現實,認同有限存在的有限性,接受具體事物的“二元性”,并把它概括為根本性的“悖論”,這并不是相對主義、懷疑主義甚至虛無主義。恰恰相反,只有通過具體而冷靜的思考,才有望避免形而上學的絕對主義,而絕對主義必將滑向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此外,認可有限存在者的“二元性”,并不是把它們等量齊觀。比如說,人性乃是神性與獸性的“二元”結合,但神性絕不等于獸性。

萬物皆“二元”,但具體觀之,必然有多有少,有高有低,有近有遠,有的離“至善”更近,而有的雖然也是事物的本質要素,卻更靠近“惡”?!岸辈皇庆o態的理論描述,而是動態的生成過程。承認事物的“二元性”,并不意味著就對這種“二元”狀態放任不管;認同這種“二元”狀態,也并不等于把它視為應然,更不會視之為永恒——我們的目標恰恰就是要推動所有“實然”不斷趨向善端,但前提是要清楚地認識到“實然”的何以然。

總之,一切皆“?!?,“?!倍浑x,相向而在,彼此成就。

猜你喜歡
獸性神性悖論
日常的神性:局部(隨筆)
The Beasts Within
“帽子悖論”
愿你時刻向往并擁抱對人性的希望
羅素悖論的成因
羅素悖論的成因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評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春·遇見
《莎樂美》中的倫理道德觀
沈從文筆下湘西形象的集體無意識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