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猶種樹,春華而秋實
——顏之推的讀書觀

2022-11-21 12:56吳尚之
中國出版 2022年19期
關鍵詞:顏之推顏氏家訓種樹

□文│吳尚之

顏之推是中國南北朝時期思想家、教育家,祖籍山東臨沂,生于湖北江陵。他歷經四朝,目睹士族教育的弊端,將自己親見親聞和立身、治家、處世的道理,寫成《顏氏家訓》一書,以整頓家風,告誡子孫。全書共二十篇,論及教子、治家、風操、慕賢、勉學、文章等問題?!额伿霞矣枴烦蓵院?,備受推崇,被譽為“篇篇藥石,言言龜鑒”。書中提出的教育觀、讀書觀,對后世影響深遠。論及兒童早期教育的觀點非常超前,令人佩服。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顏之推就倡導“教兒嬰孩”,明確提出“胎教之法”。他說:“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聲音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保ā额伿霞矣枴そ套印罚?/p>

顏之推關注教育,也重視讀書,將讀書學習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提出了一系列很有見地的讀書觀,值得我們借鑒。他的讀書觀既繼承了孔子、荀子、劉向等古代先賢的讀書思想,又提出了自己關于讀書學習的獨到見解,立論平實、旁征博引,自成一家之言。這些觀點集中反映在《顏氏家訓·勉學》一文之中(見《大中華文庫·顏氏家訓》,外文出版社,2004年第1版)。

讀書學問,明目修身。顏之推十分重視為何讀書的問題。他在《勉學》一文中談到:“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鳖佒普J為,人之所以要讀書求學,本來就是為了開發心智,提高辨別能力,以利于自己的品行。他在文章中列舉了讀書對人們開啟心智、修身利行的種種作用。例如,通過讀書,能看到古人如何孝順父母,怎樣侍奉父母,轉而效法古人;通過讀書,看看古人如何忠于職守,在危險關頭以國家利益為重,不惜犧牲生命;通過讀書,看到古人如何恭謹儉樸、謙卑自守,以禮讓為教化的根本;通過讀書,還能看到古人如何少有私欲、周濟貧困、寬仁大度、通達樂觀、剛正不阿、講求信義等等。凡此種種,各方面的品行,都可以能通過讀書加以培養。讀書的意義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古往今來,論述不少??鬃泳蛷娬{讀書重在修身。他在《論語》中多處談到讀書與修身的問題。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笨鬃邮冀K關注讀書人的道德修養,將道德修養與讀書學習緊密相連。他所憂慮的是品德不培養,學問不講習。顏之推提出讀書學問在于開心明目、修身利行的觀點,與古代圣賢的觀點一脈相承,深化了人們對讀書意義的認識。通過讀書,不僅能開啟心智,啟迪智慧,獲得知識,還能穿越古今,效仿歷代先賢,培養道德品行。

學習猶種樹,春華而秋實。顏之推強調讀書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心浮急躁。他提出:“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鳖佒圃谶@里將讀書學習喻之為“種樹”,他認為學習就像種樹一樣,春天玩賞花朵,秋天收獲果實。講論文章,是玩賞春天的花朵;修身利行,是收獲秋天的果實。顏之推關于學習猶如種樹的觀點,既比喻形象,又富含哲理:讀書學習猶如人們在自己的心靈播下智慧的種子,從發芽到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需要一個長久培育的過程,需要精心呵護,不可揠苗助長,不能一蹴而就。管子說:“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保ㄒ姟豆茏印嘈蕖罚┳x書學習猶如種樹,或是十年之計,實則也是終身之計。顏之推的觀點還表達了另一層意義:讀書學習雖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也不能漫無目的,要追求學習的效果,即春華而秋實,而且要以“修身利行”來檢驗學習的成效。

少而至老,學而不倦。顏之推鼓勵終身讀書學習。他談到:“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何?、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余,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論語》,皆終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鳖佒圃谖恼轮辛信e了許多從小到老學而不倦、學而有成的榜樣,以規勸人們終身學習??鬃又v五十歲開始學習《易經》,就可以不犯大錯了。從魏武帝曹操,到東漢末年的袁遺,都是少年時期勤奮學習,到老年也不厭倦的典范。從曾子、荀子、公孫弘,到朱云、皇甫謐,皆為晚學,無一不是學有所成的榜樣。當時有人認為到了結婚加冠之年,學習已經晚了,顏之推對此提出批評。他說,這就好比面對一堵墻壁什么也看不見,是非常愚蠢的。他繼承了漢代文學家劉向的讀書觀,提出:“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痹陬佒瓶磥?,到老了再開始學習的人,雖不如少年像太陽初升時放出的光芒,但總是比閉著眼睛什么也看不見的人強,人的一生就要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從劉向到顏之推,有一個共同的讀書觀:學無遲暮,終身學習。

學習所以求益,切勿自高自大。顏之推強調讀書學習要保持謙虛的態度,如此才能受益。他說:“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于鴟梟(貓頭鷹一類的鳥)。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鳖佒普J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受益,如果讀了幾十卷書,就自高自大,不敬重長者,看不起同輩,招致大家痛恨。如此自損,何談受益,不如不學。在顏之推看來,一個人能否保持謙虛的態度,還與一個人的學習初衷或學習目的有關。他談到:“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彼羁剃U明了兩種不同的學習觀或讀書觀:一種是學習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通過學習實現自己的理想以造福社會;另一種是為了向別人炫耀而夸夸其談,通過學習以謀求個人仕途。前者會保持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后者可能會采取盛氣凌人的學習態度。顏之推談到的兩種學習觀,實際上反映了兩種不同的學風,對今天的讀書學習仍有借鑒意義。

農商工賈,可為師表。顏之推既鼓勵人們向書本學習,也主張向社會學習,特別是要向勞動人民學習。他談到:“爰及農商工賈,廝役奴隸,釣魚屠肉,飯牛牧羊,皆有先達,可為師表,博學求之,無不利于事也?!彼J為,無論是農夫、商人、工匠、童仆、奴隸,還是漁民、屠夫、養牛的、放羊的,他們之中都有賢明之人,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廣泛地向他人學習,以成就人們的事業。顏之推早在中國南北朝時期,就提出讀書人要廣泛地向勞動人民學習,這是很了不起的。讀書學習在于博學多聞,途徑和方式多種多樣。荀子曾經說過:“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辈W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社會學習,還要向他人學習,特別是要虛心向勞動人民學習,以檢驗自己的書本知識,豐富社會實踐知識,增長實際的本領和才干。

學而好問,切磋相起。顏之推提倡讀書要切磋討論、相互啟發。顏之推談到:“《書》曰:‘好問則裕?!抖Y》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w須切磋相起明也。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鳖佒圃谶@里談到的讀書要求有兩層意思:一是主張學而好問,《尚書》講得很清楚,多問才能做到學識廣博,知識充裕,即“好問則裕?!倍菑娬{切磋討論。他認為,《禮記》上講得很明白,“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豹氉砸蝗藢W習而不與他人共同探討,就會孤陋寡聞。所以,讀書要相互切磋,相互啟發,如此才能到達通曉明白、相互提升的目的。從顏之推的論述看,讀書不僅要自己讀,還要與人一起讀。我們今天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全民閱讀,提倡共讀共享,舉辦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成立讀書小組,創建線上線下讀書群,大家分享交流讀書的心得和方法,就相關主題,各抒己見,開展深入討論,提升了讀書學習的效果,這正是“切磋相起”的好方式,值得深入推廣。

必須眼學,勿信耳受。顏之推勸勉人們,讀書做學問要扎實嚴謹,談話寫文章不能道聽途說。他說:“談說制文,援引古昔,必須眼學,勿信耳受。江南閭里間,士大夫或不學問,羞為鄙樸,道聽途說,強事飾辭:呼征質為周、鄭,謂霍亂為博陸,上荊州必稱陜西,下揚都言去??ぁ灿幸欢偌?,傳相祖述,尋問莫知原由,施安時復失所?!鳖佒圃谶@里列舉了一些治學不嚴、道聽途說的現象。當時江南民間一些士大夫不愿勤學好問,擔心被別人說成粗鄙淺薄,就把一些道聽途說的東西來裝飾門面,以示高雅博學。有的將抵押說成周、鄭,將霍亂說成博陸,上荊州說成去西安,下揚都說成去???。如此等等,都是傳相祖述,不問緣由,用到文章中不得其所,用在談話中不倫不類。所以,顏之推告誡人們,談話作文,援用古代例證,必須是親眼從書里所讀到的,不能輕易相信耳朵聽來的東西?!氨仨氀蹖W,勿信耳受”,這是古代先賢讀書治學的經驗之談。在現代社會,科技發達,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道聽途說的東西不少,真假難辨,莫衷一是。如果是讀書,就要多讀原著,多看原文,少看注釋解讀,方能了解原義;如果是治學,引經據典,就要親自看到原文,親自核實原本,切勿道聽途說,避免以訛傳訛。

顏之推勤奮讀書,博學多才,堪稱讀書的典范。他的讀書觀,既是自己一生讀書經驗和方法的總結,也是對前人讀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這是留給后人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我們將中國古代先賢關于讀書學習的思想觀點和經驗方法,加以整理、提煉、總結,對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全民閱讀、提高人們的閱讀水平和閱讀成效,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顏之推顏氏家訓種樹
黨派之爭與顏之推的歷史書寫
顏氏家訓
職業工作與休閑生活
種樹
《顏氏家訓》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研究
一起來種樹
顏氏家訓千古傳
種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