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符號學視角看唐代茶文化傳播

2022-11-21 14:50羅岸芷丁以壽
茶葉 2022年2期
關鍵詞:符碼語意茶文化

羅岸芷 楊 蘭 胡 欣 丁以壽

(1.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江西 上饒 333200; .安徽農業大學 安徽 合肥 230036)

1 符號學與唐代茶文化傳播關系概述

卡西爾在《人論》中認為“人是使用符號的動物”,在我們的生活中符號無處不在。符號是用來攜帶意義的,可以說符號學是研究存在世界的意義學。20世紀德國哲學家卡西爾在《人論》中認為人類文化發展依賴于思維與行為的符號化[1],這是以符號為基礎的文化哲學的首次提出。毋庸置疑,符號與文化形成、發展、衍變都息息相關,諸如文化、藝術、哲學、歷史等學科的各個方面都是符號在生活中的集中體現。中國茶文化是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中國茶文化是由中國茶相關的符號組成[2],即中國茶文化的傳播是中國茶相關符號體系的傳播。

中國茶文化的產生依賴于符號,中國茶文化符號體系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唐代是中國茶葉發展的興盛時期,甚至形成“比屋之飲”之盛況,此時形成的唐代茶文化基本構建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框架和方向,是中國茶文化體系形成的關鍵[3]。中唐以前,茶文化的理論化、藝術化的文化屬性不明顯,大多處于解渴、提神等物質屬性,中唐后,飲茶風俗迅速普及,形成一系列與茶相結合的茶相關文化藝術符號[4],它是一系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結合的產物,并隨著茶文化符號載體傳播至中國南北和周邊國家。

2 符號學在唐代茶文化傳播中的表現

卡西爾在人論中認為人類符號活動的產物包括人類的語言、科學、宗教、藝術等[5],故唐代茶文化符號則是人類符號活動的產物。一切信息、知識的外在形式是符號,且符號是人的信息、知識的傳播必然途徑[6]。因此唐代茶文化傳播即是唐代茶相關符號的傳播,唐代茶文化符號主要表現形式如下:

2.1 美學符號

卡西爾的形式美學強調了形式對于審美經驗的重要性[7],在唐代茶文化中,形式可以認為是事物的外在顯現形式,一是茶之感官語言符號之美。如“槍旗”、“雀舌”、“醍醐”“甘露”等 “像似性符號”,在唐代文人的筆下,茶之形色與香味語言符號是一個個靈動的審美意象;二是茶之器符號之美。茶具符號是中國茶文化符號又一重要的符號,且極具中國特色。唐代茶具已成體系,煎茶茶具有近30多種,且制造材料多樣,除最多的陶瓷制品外,還有金、銀、銅、鐵、竹、木、石等制品[8]。在當時煎茶的飲茶方式和功能性,以及符合當時人們時代要求的審美和民間文人學士對茶具的推崇,促使唐代茶具出現自己獨特的審美形式。三是茶之藝術符號之美。藝術之美必須以某種“符號”為媒介而得以展現[9]。唐代茶藝術之美則主要以茶事書法和茶歌舞等符號為媒介而展現,茶作為一個極為特殊的精神文化符號,與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等藝術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個個獨特的唐代茶文化符號,極大地豐富了唐代茶文化。

2.2 文化符號

“因創造符號,自然人成為符號人,憑符號人與自然相對立,文化即符號”[10]。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茶這個符號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國文化里,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重要媒介。茶,自魏晉南北朝起,已成為一個形式多樣、內容復雜的精神文化符號,它通過聯合它周邊的相關文化,早已不再是獨立的物質符號。唐代茶文化的核心文化符號是唐代煎茶道,中國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標志是陸羽《茶經》,這也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礎。其次,唐代是我國文學的繁榮時期,茶詩也在此時期應運而生。唐代詩人薛能在《留題》中云:“茶興復詩心,一甌還一吟?!辈枰蛟姸?,詩因茶而成,二者相融生生不息,因此,與茶融合的茶詩是最具帶代表性的唐代茶文化符號[11]。除此之外,唐代還有大量的茶事散文、茶事書畫、茶事歌舞等文化符號。

2.3 社會符號

在中國茶文化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茶一直都在進行著自己功能的強化及角色的轉換,由最初只能扮演“藥用、食用、飲用”角色的物質符號,漸漸扮演更為重要的精神文化符號。到唐時,茶文化符號不知不覺在一個崇尚禮制道德的國家,已逐漸扮演一個社會禮制交往符號,這時形成的不同的茶文化圈,比如文人茶文化、宗教茶文化、平民茶文化、貴族茶文化、唐代皇家茶文化,無形之中印證了社會階層的分級,也作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之一——社會階層和秩序符號的象征[12]。

3 唐代茶文化傳播的原因分析

3.1 文化“符號載體”多樣性是唐代茶文化傳播的基石

符號載體是發送者傳播“信息”的承載者,是所有符號的存在形式,因此符號才能被感知,茶文化符號亦是如此。趙毅衡在《符號學原理與推演》中舉例,“文字是載體,印刷是媒介,圖像是載體,電視等是媒介。[13]”中國茶文化時至唐代達到了空前的繁榮,這無不歸功于唐代文化符號載體種類的多樣性,在文化藝術上,唐代茶詩、茶書、茶書畫、茶事文學小說、茶歌舞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學藝術都與茶相結合,成為唐代茶文化傳播的載體,其數量與質量都是中國茶文化歷史巔峰之一;在皇權政治上,唐代推行“貢茶”制度,雖然之前朝代也曾出現貢茶,但唐代史無前例將其制度化,這為封建禮制下的后世王朝宮廷茶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文化符號載體,茶宴活動盛行,宮廷貢茶禮制繁榮,茶文化活動流行于皇室貴族之間,一度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宗教哲學上,唐代儒釋道將茶與之理念、哲學相結合,無形之中也成為了茶文化傳播的載體之一,儒家中庸、和諧、仁愛、禮儀的理念無形之中契合了中國茶道的核心思想,提倡以茶修德;佛教強調以茶養性修身,其禪宗思想更是形成了“茶禪一味”的佛家理念;道教追求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及“養生之道”與茶的平和特性及提神保健功效不謀而合。一方面,這些文化符號載體內容具有多樣性,“能指”所能體現的“所指”形式多樣、內容全面;另一方面,文化符號載體類型具有多樣性,涉及藝術文化、皇權政治、宗教哲學等多個方面。因此文化“符號載體”內容及類型的多樣性為唐代茶文化的快速有效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 “語意”的有效傳達是唐代茶文化傳播的關鍵

符號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傳播與交流的工具,茶文化傳播的過程是符號不斷編碼和解碼的過程,也是符號攜帶“語意”的傳播過程。發出符號信息者,需對符號信息進行編碼,并依照相應的符碼,關于唐代茶文化的“語意”被編制進符號文本,文本則帶上了符號“語意”,符號信息的接受者再進行解碼、二次編碼,這是符號學視域下唐代茶文化傳播的途徑。唐代茶文化的廣泛傳播得益于“語意”的有效傳達,“語意”的有效傳達依賴于兩個方面:

特定的文化符碼。符碼是在符號表達“語意”時,控制解釋時的意義重建的規則[14],所以符碼是“語意”有效傳達的基礎,是茶文化文本解讀、傳播的根本。符碼分為先天性符碼與后天性符碼,先天性符碼是指與生俱來,體現人類共性的文化符號系統。如人們常有一些共有的審美角度,我們常公認為“黃金分割率”是最美比率;后天性符碼是后天習得而成的符碼。在茶文化傳播過程,常因為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對后天性符碼的理解差異過大,這是符碼傳播中存在最大的問題。在唐代的時代背景下,經濟文化繁榮昌盛,各國各民族各階級都接受了唐代文化的熏陶,唐代社會習俗的普及、唐詩的廣泛流傳、大唐文字書法藝術的傳入等,這些都為茶文化“后天性符碼”的傳播清掃了障礙,是唐代茶文化廣泛傳播的關鍵因素。

特定的使用語境?!罢Z境”即“語意”傳播的特定環境。一方面,唐代茶文化傳播過程文化“語境”具有高度一致性,為“語意”的有效傳達掃清了傳播道路上的文化差異障礙。唐代是幾千年來國力最強大、經濟最繁盛、文化最繁榮的空前世界性大國,周邊國家地區紛至沓來學習大國的一切文化科技制度,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使得茶文化傳播的文化科技背景趨于一致,這為唐代茶文化在周邊地區有效傳達“語意”創造了可能性。另一方面,唐代茶文化傳播過程中“語境”也具有不一致性,促進了唐代茶文化的內容多樣性,豐富了“語意”的內涵。因為即使在同樣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階級、不同的教育程度、不同的理解方式,接受者所接受的信息會不一樣,從而對符碼所帶的“語意”理解不一樣。如果接受者進行二次編碼并傳播,符號將攜帶新的“語意”創造出新的茶文化符號,這是茶文化符號的不斷豐富和擴充,豐富了茶文化的多樣性。例如,位于朝鮮半島的新羅,是中國茶文化接受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15]。它具有便利的地理位置,把唐代文化禮儀制度從中國帶回朝鮮半島的同時,也把中國茶和茶文化帶回了新羅,所以唐代茶文化的發展與新羅茶文化的發展、演變幾乎是同時的,從此朝鮮有了與中國和而不同的茶文化??傊?,“語境”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語意”的內涵,也為“語意”的有效傳達制造了文化融合再創造的可能性條件,為唐代茶文化可持續傳播創造了無限可能。

3.3 “符號三元構成說”下唐代茶文化“接受度”高

皮爾斯提出“符號三元構成說”,認為任何符號都由“再現體”、“對象”和“解釋項”構成?!霸佻F體”可以特指茶這個符,“對象”是符號載體直接指明的部分,其中“解釋項”需要依靠接受者的自我理解與解釋。唐代茶文化傳播過程中,從對象到再現體,茶能夠賦予文化符號載體更多更全的文化意義;從對象到解釋項,唐代茶文化能夠被接受者正確解讀,這是唐代茶文化“接受度”高的兩個重要原因。

從“對象”到“再現體”是一個符號化的過程,這個過程與人的主觀能動性密切相關[16]。唐文化攜帶者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唐代茶文化跨文化傳播接受度較高主要因素。在中國封建時代背景下,唐代的中國堪為周邊國家的中心,也是空前的世界性大國,這使得萬國來朝,各國的遣唐使、僧侶、商人等不同身份等級的人物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習大國的文化科技制度,并在學成時攜帶大量各類文化技術文籍和各類珍稀之物回國,茶作為國飲也自然在其列,茶再度物質化、符號化,同時賦予相關文化符號載體更多更全的文化意義,這一現象使得唐代茶文化傳播過程“語境”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唐代茶文化在鄰國能夠高接受度的融合。

“解釋項”是同一對象的另外一個表現形式,意味著解釋項需要另外一個符號才能表達,在茶文化傳播的過程中解釋項會直接影響符號意義傳達與理解,如陸羽《茶經》的問世,是陸羽對茶及飲茶文化符號的理解與詮釋,茶這個物質符號以另外一個文化符號——《茶經》的形式準確地表述了其內涵?!恫杞洝肥侵袊栉幕飞系闹匾锍瘫?,作為一個文化符號無限衍義了一系列后續茶文化符號,陸羽對茶的正確解讀,使得唐代茶文化在其“解釋項”下接受度較高;其次,唐代茶文化能傳播到世界各地并產生巨大影響,也得益于茶文化符號能被“意見領袖”的中介者正確解讀,這些中介者主要包括遣唐使、學問僧、留學生、外國商人等等,其中又以遣唐使和留學生貢獻最大[17]。唐代開放包容的外交政策及國家繁榮盛況,吸引了空前數量的能正確解讀文化符號的中介者,他們在唐期間廣泛吸收唐代文化,其中包括學習中國茶葉生產技術、中國飲茶文化及茶文化詩詞典籍,這些攜帶重要信息的茶相關符碼很好的被接納吸收,這是對唐代茶文化進行高效“編碼”的過程,為唐代茶文化跨文化傳播進行了正確解讀,也為茶文化譯碼的過程夯實了基礎,減少了噪音干擾。

猜你喜歡
符碼語意茶文化
普利策新聞獎中的文化符碼呈現
——以2018、2019年批評獎作品為例
向真而死——論《菲德拉的愛》的消費符碼與悲劇情感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實踐
茶文化的“辦案經”
林嵐微 把紅邊茶文化傳播得更遠
符碼場
淺析分享時代標志設計的數字化特征
設計元素應用中符號學理論意義研究
論裝飾語匯在油畫藝術中的語意表達
淺談初中生英語聽力技能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