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引領康復未來

2022-11-21 08:44余運西
大眾健康 2022年11期
關鍵詞:殘疾康復醫療

文◎本刊記者 余運西

李建軍,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F任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院長、國家臨床重點??瓶祻蛯W科建設基地主任、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神經損傷修復所所長、神經損傷與康復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國務院殘工委全國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會長。

世界衛生組織曾在報告里清晰地指出康復的價值:“康復不是一個簡單的消費,不是消耗社會資源,而是對社會以及健康的一項投資?!痹趯嵤┓e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大背景下,康復醫療將成為下一個風口。當前社會對康復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康復如何更深入地融合到老齡化社會中?借助科技實現康復最大效能該怎么做?記者就此采訪了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院長李建軍。

問:康復是一門新興學科,也是一門交叉學科。您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康復這個學科的獨特性?

答:現代康復發展的歷史是充滿血和淚的歷史。自然災害與戰爭給人類帶來苦難、傷病和殘疾,也推動了解決傷病、殘疾的現代康復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催發了現代康復的萌芽,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小兒麻痹癥的流行以及地震等災難,促進了現代康復體系的形成。此后的發展中,康復理念與康復體系日趨完善。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在康復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自此康復逐漸脫離單一學科的概念,形成了宏大的康復科學體系,涉及教育、經濟、人權等各個領域??祻涂茖W體系的形成是對健康理念的一場革命。

康復相較于臨床更重視人的功能發揮。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用單純醫學模式來定義功能與殘疾,認為殘疾是個人的問題。但從康復的角度而言,殘疾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殘疾的社會模式”。物質環境、他人的態度等成為功能障礙和殘疾者回歸社會的最大障礙,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提倡“無障礙”這一理念,通過全社會的努力,讓所有殘障人士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共享人類文明成果。這也與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的醫學模式相適應。

康復體系的寬廣使得康復領域成為聚合資源的大平臺,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根據相關專業機構的測算,2021年我國康復醫療服務行業市場規模約1000億元人民幣,而預計2024年就能實現翻倍,超過2000億元。

問:當前社會對康復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在老齡化社會結構下,康復醫療快速發展有哪些好的途徑?

答: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據了解,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根據發達國家經驗,老年人群中近50%需要不同程度的康復醫療服務。結合我國國情,讓老年人“老有所醫,老有所康”受到高度關注。

當前國家、社會對康復的需求有三個特征:一是數量大。我國作為全球康復需求最大的國家,康復需求總人數占總人口數量約1/3,肌肉骨骼疾病患者、感覺障礙和神經系統疾病患者人數眾多。二是領域廣。傳統的康復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新科技革命下的心肺康復、肌骨康復、產后康復、重疾康復、老年康復以及慢性病康復領域急需發展。三是質量要求高。目前區域之間、機構之間的康復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康復服務的同質化和均質化還未實現,康復資源的科學配置及服務的全覆蓋問題亟待解決。

在老齡化社會結構下,康復醫療實現快速發展有多種途徑,包括建立健全制度、整合優質資源、提供完善服務為基點,滿足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讓康復更全面、深入地融合到老齡化社會中。

問:對比歐美發達國家,我們的康復醫療呈現出怎樣的特點?未來該建立怎樣的康復體系,才能既保證患者接受恰當的康復治療服務,又能及時為社會上需要康復的人提供服務?

答:我國康復醫療處于發展提高階段,主要表現為康復需求人口基數大、康復行業發展快、康復技術手段多樣、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強、康復市場前景廣闊等特點。

2011年頒布的《關于開展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我國將建立以三級綜合醫院康復學科為引領、二級康復??漆t院為核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三級康復醫療體系?;谖覈F階段康復醫療的特點,并結合《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應對未來生活方式及人口結構的變化,將會進一步加快三級康復醫療體系建設。

我們應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增強康復醫療體系內部聯動,提高運行效率;豐富康復醫療服務醫保條目,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完善教育教學體制,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大先進醫療設備研發力度;建立標準化、規范化醫療體系。

問:2021年6月,八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2年,逐步建立一支數量合理、素質優良的康復醫療專業隊伍,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配比達到6人、康復治療師達到10人。這一目標能夠實現嗎?所謂“康復新基建”,還有哪些缺課待補?

答: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占人群基本比例分別為0.4/10萬、1/10萬。這個比例隨著康復行業的不斷發展有所改善,從數量上看與發達國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從推進康復醫療工作效果來說,成果還是非常顯著的。

“康復新基建”是通過新興技術驅動康復醫療行業發展,使得行業技術進步,優質資源大眾可及。近年來,大數據信息庫、生物樣本庫、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5G、腦機接口、數字療法、3D打印、生物芯片、可穿戴設備等,已成為推動康復醫療發展的強力驅動因素。5G+大數據為康復信息化建設注入了新力量。我們在冬奧會期間建立了基于5G、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冬奧綠色通道示范管理平臺,不僅能夠個性化制定康復計劃、及時推送指導與預警信息,還為基層康復服務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科技康復設備、康復技術在快速發展完善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例如,大數據的應用、推廣尚需向基層下沉;三級康復網絡中各醫療機構銜接以及患者轉診不暢;AI、腦機接口技術的臨床轉化需進一步推動,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功能多樣性有限以及成本高等問題仍需解決。

問:最近的新聞顯示,又一款專門為偏癱患者設計的康復醫療機器人,正式進入臨床商業應用。人工智能與康復醫療的融合發展,能為我們的社會提供哪些實際價值?

答:人工智能助力康復,能促進康復手段多樣化,優化康復服務流程和管理,緩解康復醫療資源緊張局面,減輕患者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通常,患者康復時間周期較長,甚至需要終生康復,這勢必導致康復成本顯著增加。但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將信息技術、數據挖掘、深度學習等多方面相結合,消費級的小型康復醫療器械產品會逐漸走進家庭,用于慢性病疼痛治療、日??祻妥o理等方面,使患者在預防、保健、治療、訓練等環節中更方便快捷,提高康復治療效果的同時節約成本。

猜你喜歡
殘疾康復醫療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京張醫療聯合的成功之路
我們怎樣理解醫療創新
醫療扶貧至關重要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補陽還五湯聯合康復治療腦卒中35例
什么是醫療告知
多方聯手為殘疾青年辦實事
一個傾情幫教的殘疾老人
康復治療對周圍神經修復再生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